求异法的理论取向与逻辑范式

求异法的理论取向与逻辑范式

ID:10358564

大小:62.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07-06

求异法的理论取向与逻辑范式_第1页
求异法的理论取向与逻辑范式_第2页
求异法的理论取向与逻辑范式_第3页
求异法的理论取向与逻辑范式_第4页
求异法的理论取向与逻辑范式_第5页
资源描述:

《求异法的理论取向与逻辑范式》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求异法的理论取向与逻辑范式  求异法是在定性研究方法中,对照于求同法和求全法的一个新概念,由黄盈盈等在2008年首次提出,受到学术界的重视。求同法是指确定一个研究目标之后,收集多人的情况,从对不同人的不同访谈记录中摘取某些相同的侧面或者片段,来证明在这些人之间存在着某些共同的现象,然后用这些共同现象来说明自己的研究目标。求同法的目的是发现共性,并依据依赖共性做出相应的解释。求同法模仿社会调查的定量传统,是社会学研究中最常见的定性调查方法。而求全法是彻底地研究某一个被研究者,将该被研究者作为一个整体来对

2、待,力图反映被研究者的全貌。求全法是真正的个案研究,广泛地应用于人类学和社会学田野调查中。  然而,求异法不同于求同法对一般性、普遍性的追求,也不同于求全法追求特殊性与唯一性,而是旨在探索社会现象内部的差异性、多样性,或是发现同一现象在不同调查单位中的不同存在形式。求异法不仅是提出了一种具体的操作方法,也提出了一种独特的认识论和方法论取向。从什么是理论、如何建构理论,到被研究者的界定与取舍,求异法都有一套严密的理论取向与逻辑范式。  一、后现代主义的理论转向  在古典主义社会学理论范式中普遍存在这样一

3、种倾向,即认为社会学应寻求普遍的法则式命题,应用一般性的概念与命题来对社会现象进行描述与解释。实证主义传统主张社会学应模仿自然科学,寻求社会现象产生与变化的因果解释,就特定社会问题得出一般性和普遍性的结论,在实证主义传统中理论是对社会现象客观的描述,研究者要排除个人主观意识的涉入。理解社会学的代表人物韦伯则用理想类型的概念指代那些理性的、不被错误或感情因素所影响的人类行动,并认为社会学要以科学的方法建构理想类型,来剥离那些特殊的、不确定的影响因素,平均地近似地反映人们行动的普遍意义。  后现代主义学者

4、们对古典社会学的理论取向、思维方式、研究方法进行了批判与反思,他们强调社会世界的多样性与多元性,因而在认识论上否定了寻求法则式命题的路径。首先,后现代主义明显的表现出反本质的怀疑论倾向,认为人类社会不存在本质性的特征,社会现象是特定社会条件下的产物,对社会现象的研究要针对特定的社会情景。  其次,后现代主义质疑宏大叙事的合法性,反对普遍性的知识,认为社会现象是多元的,用于解释现象的理论都是局部性的、包含诸多社会情景的,所以需要探索这些异质性的、多维度的社会现象以及表现形式,给理论发展提供新的主题与视角

5、。再次,后现代主义强调研究者及其视角在研究中的基础作用,承认研究者价值观念不可避免地涉入研究过程之中。研究者是否看到特定的社会现象,如何选择被研究者、如何建构解释这些现象的理论都依赖于研究者本身的研究视角。  求异法正是在后现代主义理论兴起的大背景下产生的。求异法认为,理论的发展与创新不一定是追求统一的关于社会的普遍的和规律性的认识,而是应该力求反映社会现象在特定日常生活场景和特定群体中的具体表现形式;应该力图把握不同个体对社会现象的异质性的不同感知与理解;并把了解不同个体主体建构的意义的差异性作为研

6、究的主要目标。同时,异质法还承认研究者的视角和理论背景对研究过程的形塑作用,主张对研究者、被研究者以及两者之间相互建构的互动过程保持反思性。总之,求异法在肯定人具有能动性的基础上追求社会现象的异质性,而不是追求建立普遍法则。  二、以理解为中心的理论观  社会学理论的主要任务是分析、解释社会现象。不同的理论流派对于什么是社会学理论,以及应采用怎样的语言结构来建构一个完整的理论,都有着不同的见解。实证主义理论家把概念作为变量,使概念间关系具体化,解释和预测这些关系,使知识系统化,通过假设验证来证明理论关

7、系,研究生产假设.  这种传统认为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存在着逻辑因果关系,而理论就是找到事物间的逻辑关系并通过理性的工作对它们加以科学的论证。然而对此持批评态度的社会学家认为这种理论观将理论约化为事实,如果仅仅将理论当作是对事实的客观的反映和描述,希望通过几个变量来解释一个社会现象的发展与变化,就犯了过分简化了行动模型的错误。同时对于统计规律一般性的追求会使研究者选择性地忽视自己的假设之外的小概率现象的出现,导致社会学想象力的枯竭。  而理解社会学传统强调对社会行动意义的理解.从理解社会学的观点来看,社

8、会行动与物理运动间的本质区别是前者是有意义的,要分析与把握社会行动,研究者就必须理解该行动的意义。意义是表象的背后的内容,是一个名称向你传诉某种东西,引起了你的某种心理体验。  施瓦特认为,说人类行动是有意义的,要么是说它包含了一种标明了某项行动种类的特定的有意图的内容,要么是说某项行动的意义只能通过它所属的意义系统来加以把握.所以为理解某一具体行动的意义,人们必须按照行动者主观认可的并正在使用的方式来进行释义。  长久以来,社会学研究被实证主义传统下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