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性研究中的求异法及其理论依据.pdf

定性研究中的求异法及其理论依据.pdf

ID:58302274

大小:483.65 KB

页数:8页

时间:2020-05-12

定性研究中的求异法及其理论依据.pdf_第1页
定性研究中的求异法及其理论依据.pdf_第2页
定性研究中的求异法及其理论依据.pdf_第3页
定性研究中的求异法及其理论依据.pdf_第4页
定性研究中的求异法及其理论依据.pdf_第5页
资源描述:

《定性研究中的求异法及其理论依据.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第3卷第2期社会学评论Vo1.3No.22015年3月SociologicalReviewofChinaMal".2015定性研究中的求异法及其理论依据鲍雨潘绥铭内容提要:求异法是呈现和解释社会现象内部异质性的一种定性研究方法。求异法以后现代主义理论为起点,力求呈现社会现象内部的差异性,并将被研究者的主体建构作为差异性的来源,强调对被研究者主体建构的意义的理解。求异法的这些特征要求研究者呈现不同被研究者对同一现象的差异化理解,并把主诉的充满异质性的经验材料类型化和理论化,以期对现象进行充分的解释性理解。关键词:求异法;理解;主体建构;类属化;理论化求异法是在定性研究方法中,对照于求同法和求全法

2、的一个新概念,由黄盈盈等在2008年首次提出,受到学术界的重视。求同法是指确定一个研究目标之后,收集多人的情况,从对不同人的不同访谈记录中摘取某些相同的侧面或者片段,来证明在这些人之间存在着某些共同的现象,然后用这些共同现象来说明白己的研究目标。求同法的目的是发现共性,并依据依赖共性做出相应的解释。求同法模仿社会调查的定量传统,是社会学研究中最常见的定性调查方法。而求全法是彻底地研究某一个被研究者,将该被研究者作为一个整体来对待,力图反映被研究者的全貌。求全法是真正的个案研究,广泛地应用于人类学和社会学田野调查中。①然而,求异法不同于求同法对一般性、普遍性的追求,也不同于求全法追求特殊性与唯一

3、性,而是旨在探索社会现象内部的差异性、多样性,或是发现同一现象在不同调查单位中的不同存在形式。求异法不仅是提出了一种具体的操作方法,也提出了一种独特的认识论和方法论取向。从“什么是理论”、“如何建构理论”,到被研究者的界定与取舍,求异法都有一套严密的理论取向与逻辑范式。一、后现代主义的理论转向在古典主义社会学理论范式中普遍存在这样一种倾向,即认为社会学应寻求普遍的法则式命题,应用一般性的概念与命题来对社会现象进行描述与解释。实证主义传统主张社会学应模仿自然科学,寻求社会现象产生与变化的因果解释,就特定社会问题得出一般性和普遍性的结论,在实证主义传统中理论是对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

4、基地重大项目“中国城市初级生活圈的变迁与重构”(项目号:l1JJD840011)。作者简介:鲍雨,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I3学院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身体社会学、定性研究方法;潘绥铭,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理论与方法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性社会学、社会学研究方法。一89—定性研究中的求异法及其理论依据社会现象客观的描述,研究者要排除个人主观意识的涉入。理解社会学的代表人物韦伯则用“理想类型”的概念指代那些理性的、不被错误或感情因素所影响的人类行动,并认为社会学要以科学的方法建构理想类型,来剥离那些特殊的、不确定的影响因素,平均地近似地反映人们行动的普遍意义。后现代主义学者们对古

5、典社会学的理论取向、思维方式、研究方法进行了批判与反思,②他们强调社会世界的多样性与多元性,因而在认识论上否定了寻求法则式命题的路径。首先,后现代主义明显的表现出反本质的怀疑论倾向,③认为人类社会不存在本质性的特征,社会现象是特定社会条件下的产物,对社会现象的研究要针对特定的社会情景。@其次,后现代主义质疑宏大叙事的合法性,反对普遍性的知识,⑤认为社会现象是多元的,用于解释现象的理论都是局部性的、包含诸多社会情景的,所以需要探索这些异质性的、多维度的社会现象以及表现形式,给理论发展提供新的主题与视角。再次,后现代主义强调研究者及其视角在研究中的基础作用,⑥承认研究者价值观念不可避免地涉人研究过

6、程之中。研究者是否看到特定的社会现象,如何选择被研究者、如何建构解释这些现象的理论都依赖于研究者本身的研究视角。求异法正是在后现代主义理论兴起的大背景下产生的。求异法认为,理论的发展与创新不一定是追求统一的关于社会的普遍的和规律性的认识,而是应该力求反映社会现象在特定El常生活场景和特定群体中的具体表现形式;应该力图把握不同个体对社会现象的异质性的不同感知与理解;并把了解不同个体主体建构的意义的差异性作为研究的主要目标。同时,异质法还承认研究者的视角和理论背景对研究过程的形塑作用,主张对研究者、被研究者以及两者之间相互建构的互动过程保持反思性。总之,求异法在肯定人具有能动性的基础上追求社会现象

7、的异质性,而不是追求建立普遍法则。二、以理解为中心的理论观社会学理论的主要任务是分析、解释社会现象。不同的理论流派对于什么是“社会学理论”,以及应采用怎样的语言结构来建构一个完整的“理论”,都有着不同的见解。实证主义理论家“把概念作为变量,使概念间关系具体化,解释和预测这些关系,使知识系统化,通过假设验证来证明理论关系,研究生产假设”。⑦这种传统认为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存在着逻辑因果关系,而理论就是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