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学论文]β受体阻滞剂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

[药学论文]β受体阻滞剂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

ID:10340667

大小:60.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7-06

[药学论文]β受体阻滞剂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_第1页
[药学论文]β受体阻滞剂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_第2页
[药学论文]β受体阻滞剂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_第3页
[药学论文]β受体阻滞剂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_第4页
[药学论文]β受体阻滞剂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_第5页
资源描述:

《[药学论文]β受体阻滞剂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药学论文]β受体阻滞剂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  心力衰竭是一种复杂的临床综合征,认为心衰只是由于某种因素造成泵功能低下的理论受到很大挑战,现在认为心衰主要改变是心室结构的改变[1],心室重塑是心衰的基本特征[2],也是心衰发病的重要决定因素[3]。由此,心衰的治疗已从短期的药物措施转变为长期的修复性治疗,目的就在于改变衰竭心脏的生物学性质[4]。1β受体阻滞剂治疗心衰的依据1.1心衰时,β肾上腺素能受体的改变人体心肌细胞有β1、β2、α13种肾上腺素能受体,正常时β1:β2约为80:20。β受体与心交感

2、神经末梢释放的去甲肾上腺素(ne)结合后,通过刺激性g蛋白(gs)介导,激活腺苷酸环化酶(ac),使胞浆中atp转化为camp,继而激活相应蛋白激酶,使细胞膜钙离子通道开放,增加心肌细胞内钙离子浓度,达到正性变时、正性变力及正性传导效应。出现chf时,β1受体下调,α1受体上调,使β1:β2:α1约为2:1:1,β受体与g蛋白脱耦联,β受体蛋白激酶上调,抑制性g蛋白(gi)活动增强,以及腺苷酸环化酶(ac)功能下降。有研究发现心衰病人血浆去甲肾上腺素水平明显高于正常人[5],并且去甲肾上腺素水平越高,预

3、后越差[6]。心肌细胞暴露于高浓度去甲肾上腺素下,是β1受体下调的主要原因,β1受体与gs蛋白间出现功能性失耦联,不能激活ac,表现为受体质的下降;同时,失耦联的β1受体移位进入心肌细胞内,待去甲肾上腺素对β1受体刺激解除,再重新回到心肌细胞膜,耦联成为完整的复合体,表现为β1受体的可逆性下调,但如果去甲肾上腺素持续高水平,对移入心肌细胞内的β1受体造成破坏,导致β1受体量的减少[7]。  1.2交感神经过度兴奋对心肌细胞的影响心肌细胞出生后即停止分裂,蛋白质合成速度也很慢。当心脏超负荷时,交感兴奋性持

4、久增强,很多蛋白转为胚胎型异构蛋白,加速蛋白合成,这种胚胎型基因的再表达,使某些正常基因的表达发生不正常改变[8],促进心肌细胞凋亡,降低心肌收缩功能,改变心肌细胞形态等,可能参与心室重塑。高浓度去甲肾上腺素长期刺激促进末期分化的心肌细胞生长,造成心肌缺氧状态,其间α1、β1受体参与心肌细胞凋亡,可能与心衰进展有关[9]。另外,高浓度的ne具有直接细胞毒性[10],可能是高浓度ne引起心肌细胞膜钙通道的大量开放,钙离子内流,过度激活细胞内的serca2,形成细胞内钙超载,引起细胞能量缺乏,线粒体损害,导

5、致细胞坏死,心肌细胞数量减少。交感神经过度激活,引起肾素过度分泌,使全身及组织的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s)激活,进一步使交感活性增强。增强了心肌细胞凋亡坏死,又因为胚胎型基因表达使心肌细胞适应性不良性肥大,同时又刺激心脏成纤维细胞的dna和蛋白质合成,促进心肌间质纤维化,造成毛细血管密度下降及氧弥散距离加大,加重心肌缺血和心脏负荷,使心脏外型改变,表现为心室腔扩大,心室壁增厚及心室腔呈球形化。这是chf发生发展的基本特征。此外,心肌间质纤维化可造成心肌电传导的各向异性增加,使冲动传导不均一、

6、不连续;同时,心肌交感神经分布不均匀,为折返激动的形成提供了条件,高水平去甲肾上腺素使细胞自律性增强,室颤阈值降低,通过兴奋β2受体,使钾离子进入细胞内,造成低血钾,促进室性心律失常发生,这些均可以使病变心肌原有的心律失常和折返激动恶化,引起猝死[11]。2β受体阻滞剂治疗心衰的机制主要通过以下方面来改善心室重塑,改善患者心功能:(1)降低交感神经过度兴奋,降低去甲肾上腺素对心肌细胞的毒性作用及解除冠脉痉挛;降低心率,减少心肌氧耗,改善舒张期充盈和顺应性[12],改善心肌缺血和能量缺乏,从而减少室颤等恶

7、性心律失常的发生。(2)通过抑制心肌细胞膜上camp,防止心肌细胞内钙离子超载,减轻心肌细胞损伤,有利于阻止心室重构[13];(3)阻断由β1受体和(或)α1受体介导的心肌细胞凋亡;(4)抑制raas,减少钠潴留,降低心脏负荷,同时减少血管紧张素对心肌的损害;(5)与儿茶酚胺结合,使进入胞浆的β1受体重新回到心肌细胞膜上,增加受体密度,使β1受体可逆性下调解除,恢复β1受体功能[14]。3临床试验  目前,β受体阻滞剂有3种:(1)非选择性β受体阻滞剂,以普萘洛尔为代表;(2)选择性β1受体阻滞剂,以美

8、多洛尔、比索洛尔为代表;(3)兼有β1、β2和α1受体阻滞作用,代表药物为卡维地洛、布新洛尔。大规模的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试验证实,应用β受体阻滞剂治疗心衰(同时患者均接受标准的acei,利尿剂和或地高辛治疗),可显著降低心衰病人的住院率和病死率。在比索洛尔对心功能不全的研究(clbis-ⅱ)[15],所有患者nyha-fc均在ⅲ~ⅳ级,平均左室射血分数(lvef)27%;50%为缺血性心脏病,12%为扩张型心肌病。结果显示:比索洛尔组总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