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与修身

中国传统文化与修身

ID:10253703

大小:209.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6-13

中国传统文化与修身_第1页
中国传统文化与修身_第2页
中国传统文化与修身_第3页
中国传统文化与修身_第4页
中国传统文化与修身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国传统文化与修身》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中国传统文化与修身【内容提要】 中华传统文化以儒、释、道三家为主流,三教在修心养性方面各有优长。中国文化的核心应该就是“阴阳”。能够掌握阴阳,就掌握了“道”,整个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就是“阴阳和谐”,从中国传统文化的根寻求修身的方法,你会发现儒、释、道三家思想的殊途同归。以不同方式的说教达最终达到“率性为之道”的终极目标。【关键词】中国传统文化修身【个人简介】朱陆兵,安徽省宣城市人,1972年出生,大学本科学历,1995年起从事教育工作。【正文】 中华传统文化以儒、释、道三家为主流,三教在修心养性方面各有优长。儒释道关于“修道为之教”只不过

2、教的方式不同罢了,儒家讲究“教”化,道家讲究“点”化,佛家讲究“度”化。三教殊途同归,一、中国文化的根如果我们要追溯中国文化的根的话,应该追溯到我们最老的老祖先,那就是传说中的伏羲跟女娲。传说女娲画了阴阳鱼、太极图,伏羲画八卦,。它可以应用于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的一切方面。一直到今天,这两个符号所含的神秘内容,我们还不能完全解读。图一:女娲画了阴阳鱼(引用百度)图二:伏羲画八卦(引用百度)图三:两者合二为一(引用百度)阴阳鱼是指太极图中间的部分,太极图被称为“中华第一图”。这种广为人知的太极图,其形状如阴阳两鱼互纠在一起,因而被习称为“阴阳

3、鱼太极图”。用《十翼》里的一句话来概括它,那就是“一阴一阳之谓道”。中国文化的核心应该就是“阴阳”。能够掌握阴阳,就掌握了“道”,整个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就是“阴阳和谐”,因为阴阳表现在一切方面——自然界有阴阳,人的内心有阴阳,人的性别有阴阳,一切东西都有阴阳。八卦源于中国古代对基本的宇宙生成、相应日月的地球自转(阴阳)关系、农业社会和人生哲学互相结合的观念。最原始资料来源为西周的易经,内容有六十四卦,但没有图像。《易经》记录“易有太极,始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也阐述掌握阴阳,就掌握了“道”的理念。《史记》载:“文王拘而演周易”,

4、易学经过周文王的发挥,才成为一家之学。《周易》是世界文化史的轴心时代唯一一本符号+文字共同构成的书;在中国文化史上也是唯一一部儒释道家共同信奉的典籍。所以研究中国传统与文化,应以《易经》为根本,贯穿儒家、佛家(释)、道家。并以“知道、明道、守道”为目标。固有云:易贯儒释道,道统天地生。二、道性文化1、道据象形字典解释,“道”是“导”(導)的本字。道,金文(行,四通的大路)(首,代表观察、思考、选择)(止,行走),表示在叉路口帮助迷路者领路。有的金文加“又”(抓),表示拉住迷路者的手引路。这样的东西叫做“道”。 根据《易传》记载:“一阴一阳

5、之谓道”。“道”就是使这两种力量得到和谐。我们尽头讲和谐社会,实际上也是体现了中国文化的这种阴阳和谐的精神。儒释道三教对“道”的诠释可概况为:儒家追求“内道外儒”,道家希望“内圣外王”佛教研修“直指人心,见性成佛”。2、性心性的“性”是什么意思呢?《说文解字》解释:“性,心中之阳气也。”就我们人心当中的“阳”,正面的那一面,叫做“性”。《中庸》里面解释:“天命之谓性。”就是说天所赋予我们最根本的东西,我们天生带来的最纯真、最根本的东西就叫做“性”。而我们一般的心理活动,叫做“心”或“人心”。什么是“道”呢?“率性之谓道”,就是你顺着天生的

6、人性或是心性去修养它,去保持它,这就叫“道”。“修道之谓教”,“教”就是社会教化。什么叫做社会教化呢?就是拿修养心性的功夫去教化社会的全体民众,这个就叫做“教”。这里的“修”就是知道、明道、守道。这里的“教”儒家就是修六礼以节民性,明七教以兴明德,齐八政以防盈淫;佛家讲苦、集、灭、道四圣谛;道家则倡导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三、三教殊途同归儒释道追求的终极目标是一致的,即“率性谓之道”,只不过“修道为之教”中教的方式不同罢了:儒家讲究“教”化:《论语宪问》修己以敬,修己安人,修己以安百姓”。其价值理念为“仁义道德”;实现的手段为

7、“诗书礼易”。道家讲究“点”化:老子点化阳子居中有云:“大道自然,何须强自静,行无求而自松,饮无奢而自清,卧无欲而自宁……顺自然而无为,则神安体健,背自然而营营,则神乱而体亏”。张良与黄石公的典故也是道家“点”化的范例。佛家讲究“度”化,即摆渡,引导的意思。在《般若波罗蜜心经》中就有“揭谛揭谛,波罗揭谛,波罗僧揭谛,菩提萨娑婆诃”。《金刚萨埵百字明》中也有相关的描述。1、儒家:儒家谈心性,它集中表现在《中庸》里的一句话:“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中

8、”、“和”这两个字就是阴阳调和,也就是“道”。《大学》有云:“大学之道,在明明德”。“明明德”是什么意思呢?前面的“明”是动词,“明德”就是我们人性里面本来具有的光明的那一面,我们人性里面具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