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与修身养性

传统文化与修身养性

ID:45289157

大小:5.98 MB

页数:40页

时间:2019-11-11

传统文化与修身养性_第1页
传统文化与修身养性_第2页
传统文化与修身养性_第3页
传统文化与修身养性_第4页
传统文化与修身养性_第5页
资源描述:

《传统文化与修身养性》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传统文化与修身养性朱荣春中共广东省委党校广东行政学院13360030998zhurc168@126.com省委党校朱荣春引子:中共广东省委党校的“五柱”文化亭儒:仲尼之言曰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释:武穆之言曰文官不爱钱武官不惜命;道:武侯之言曰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易:子舆之言曰夫人必自侮而后人侮之;法:亭林之言曰天下兴亡匹夫舆有责焉。提纲一、形——什么是中国传统文化?二、神——传统文化的精髓:禅三、用——人性·文化·环境·修养一、形——什么是中国传统文化?道儒释集经史子文:知识经验的结构增长化:气质境界的内在变化儒释儒道释儒经道释儒史经道释儒子史经道释儒集子史经道释儒集子集史子集经史子集

2、钱穆开出的书目(1978年)儒:《论语》、《孟子》道:《老子》、《庄子》释:《六祖坛经》宋:《近思录》明:《传习录》道:老庄老子约前571~前471年《道德经》81章5000字,分德篇和道篇。庄子约前369-前286年《庄子》共33篇约80,000字,《大宗师》、《齐物论》儒:孔孟孔子前551年~前479年《论语》共20篇有11,705个字孟子前372年~前289年《孟子》共7篇35,374字释:六祖《坛经》六祖惠能公元638~713年《坛经》分10品(篇)约1.2~2万字《近思录》淳熙二年(1175年),吕祖谦从浙江到福建与朱熹会晤,两人在寒泉精舍相与读周敦颐、张载、程颢、程颐等著作,感

3、其“广大闳博,若无津涯”,初学者不易把握其要义,于是精选622条,辑成《近思录》,共分14卷。“近思”二字取自《论语》:“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传习录》《传习录》是中国明代哲学家、宋明道学中心学一派的代表人物王守仁(字伯安)世称阳明先生,他的语录和论学书信。“传习”一辞源出自《论语》中的“传不习乎”一语。小结:文化即人化,根深则叶盛文:知识经验的结构增长化:气质境界的内在变化二、神——传统文化的精髓:禅(一)儒释道是什么?(二)什么是禅?(一)三家是什么?释道儒人物佛陀、六祖老子、庄子孔子、孟子思想福慧双修觉行圆满尊道贵德无为而治修已安人内圣外王精神执着(空)自然(无为)

4、诚(仁)性质杂货店药店粮店方法戒定慧致虚极,守静笃心斋坐忘止定静安虑得古三家;今三人(二)什么是禅?1、表现——是一种文化。自唐宋以来,它兼容先秦诸子百家学说,贯通儒释道。这种文化,预设人人皆有智慧佛性,个个皆可为尧舜;倡导一种内修自省,促使每个人回归那颗本具的理性、良知、智慧的圆明透澈之心;籍以实现自利利他的伟大事业。例证:如苏轼号东坡居士、欧阳修号六一居士2、方法——是一种修行。可言为“禅定”。方法为“静坐”、“冥想”、“参话头”。强调专注、默念。例证:爱因斯坦参话头的体会:“在黑暗中焦急地探索着的年代里,怀着热烈的向往,时而充满自信,时而精疲力竭,而最后终于看到了光明,所有这些,只有

5、亲身经历过的人才能体会。”(引自《科学家的个性》)3、功用——是一种智慧。表现为灵动的思维方式和实事求是的思考态度。如:孔子的核心原则为“无可无不可”;老子强调“知不知,上。”六祖提“不思恶,不思善”例证:建材不是房子,博学不是智慧!1、禅是一种“心”文化心2、禅是一种“修行”方法坐3、禅是一种“智慧”功用心脑灵动的思维方式有无有无无有线性思维道·太极·不二法门有无有无无无空性思维一分为二思维系统生态思维线性思维的特点:单向的、封闭的、僵化、经验的、自我的一分为二思维特点:你不是我,我不是你;非此即彼,势不两立系统生态思维特点:要素·结构·功能;共存·相生·相克·转化。你也存在,我也存在;

6、你不是我,我不是你;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你变成我,我变成你。儒:正确地做事VS.做正确的事?千年古树莫存身杀人不明勿动手3X8=?“无可无不可”儒家四合一: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做好一个男人,才能做好一个兄长;做好一个兄长,才能做好一个家长;做好一个家长,才能做好一个镇长;做好一个镇长,才能做好一个厅长……儒家:修己安人。管理不是管理别人,领导不是领导别人。道家:“说”得清楚,“道”不明白。老子“道可道,非常道。”“知不知,上。”“吾有三宝,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道德经》庄子“知天之所为者,天而生也;知人之所为者,以其知之所知以养其知之所不知。”——《庄子·大宗师》“

7、达生之情者,不务生之所无以为;达命之情者,不务知之所无奈何。”——《庄子·达生》老子思想精髓——论危机及其治理:知止3个?2个!3个。一、问题:名利与自由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二、结论:名与利害死人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三、出路:少私寡欲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佛:自觉觉他,觉行圆满的人。宗旨:因果报应。诸恶莫作,众善奉行方法:六度般若。持戒、布施、忍辱、禅定、精进、般若境界:悟空不思恶,不思善。戒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