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与修身,齐家,治国

中国传统文化与修身,齐家,治国

ID:33808569

大小:289.88 KB

页数:8页

时间:2019-03-01

中国传统文化与修身,齐家,治国_第1页
中国传统文化与修身,齐家,治国_第2页
中国传统文化与修身,齐家,治国_第3页
中国传统文化与修身,齐家,治国_第4页
中国传统文化与修身,齐家,治国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国传统文化与修身,齐家,治国》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DOI:10.15990/j.cnki.cn11-3306/g2.2001.04.002(总第34期)《中国文化研究》(TOTALNo.34)2001年冬之卷CHINESECULTURERESEARCHWINTEREDITION2001中国传统文化与修身、齐家、治国吴荣政伟大的中华民族创造了光辉灿烂的中国传统“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③文化。她的核心与主体无疑是儒家,此外,还辅之信乎?传不习乎?”子贡认为,人难免出错,但改以道家、墨家、法家、兵家。中国传统文化有着以伦了就好,因而一再告诫人们改过自

2、新:“过则勿惮④理道德教育代替宗教的传统。我国不少群众虽然改”,“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蚀)焉。过也,人⑤信仰原始多神教或佛教,但是绝大多数读书人对宗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孟子则赞扬孔子的弟⑥教很冷淡。子子路“人告之以有过则喜”。《礼记·中庸》呼众所周知,经、史、子、集四部图书是中国传统吁:“君子必慎其独也”,在没有监督的情况下也要文化的宝库。今天我们将她的主要组成部分区分严于律己。更为重要的是,孔子提出了“行己有⑦为哲学、史学、文学,这些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富魅耻”的行为道德准则。北宋大儒欧阳修解释道:力、最

3、具光彩的部分。“廉耻,立人之大节。盖不廉,则无所不取;不耻,则⑧无庸质疑,中国传统文化既有优秀的传统,也无所不为。”清初大儒顾炎武也有类似说法:“不⑨有腐朽的传统。因此,我们对待她的正确态度只能知耻则无不为,无所不取。”这不是对形形色色的是取其精粹,去其糟粕。丑恶行为和腐败现象的当头棒喝吗?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是凝聚中华民族的出身高贵、身在高位的人尤其要注意修身。赵纽带,在历史上发挥过无与伦比的巨大作用。在国左师触龙提出,即使像赵太后的宠儿长安君这样21世纪,小自修身、齐家,大至治国,我们从中仍可地位高贵的人,由

4、于”位尊而无功,奉厚而无劳,而获得许多启迪和智慧。挟重器多也”,如“不及今令有功于国”,也不能“自⑩一修身于赵”。绝不能躺在父母身上吃老本,只有为古代哲人贤人无不注重道德品质的修养。孔国立功,才有安身立命之地。蜀汉皇帝刘备谆谆告子谓之“克己”、“修己”、“内讼”、“内省”,孟子谓之诫皇储刘禅:“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1“修身”,墨子、荀子对此都有深入研究,各自专门著惟贤惟德,能服于人。”宋代抗金英雄岳飞殷殷企12有《修身》篇。《礼记·大学》进一步要求:“自天子以盼:“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

5、总至于庶人,一是皆以修身为本。”“修身”为何如此重之,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生死观。要呢?因为只有身修己正,近方可齐家,远方可治在修身方面,学习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可以培国、平天下。养高雅的审美情趣,修养苦学善学、谦虚谨慎、交友孔子早就认识到“正身”与“正人”的关系,认为有道、坚持正气、勤政廉政的美德。先“正身”,然后才能“正人”。“其身正,不令而行;第一、培养高雅的审美情趣。①13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孔子说:“不学《诗》,无以言。”又说:“言之无14然则怎样“正身”呢?《易经·乾卦

6、》期待“君子文,行而不远。”源远流长的深受儒、道影响的中以自强不息”,人们应具有一种刚健有为、不断进取国古典诗歌、散文、戏曲、小说的精品,其中不乏神的精神。孔子指出人生有“三戒”:戒“色”、戒“斗”、奇的想像,巧妙的修辞,形象的描绘,简洁的叙述,②戒“得”,人们对于贪色、无谓的争斗、贪得财物必动人的情节,纯真的感情(乡情、亲情、友情、爱情),须时刻高度警示自己。曾子强调严于解剖自己:精湛的议论,奇特优美的神话世界,大好河山的无3中国传统文化与修身、齐家、治国限风光,忧国忧民的博大胸怀,鞭辟入里的格言警谦虚的确能使人

7、得到许多好处。因而孔子说:“知32句,引人入胜的成语典故,令人景仰的人格魅力,耐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智)也”,还希望“有3人寻味的辩证智慧,催人奋进的唯物论和无神论。道而能以下人”。不懂就是不懂,不要装懂,即使不断吮吸这些中华民族精神的花朵,可以给我们带真理(“道”)在握,也要谦虚谨慎。《吕氏春秋·用来审美的愉悦,培养我们高雅的审美情趣,进而陶众》赞扬“善学者假人长以补其短”。齐桓公、晋文冶性情,提高精神素养,做到心灵美、语言美、行为公、汉高祖,特别是唐太宗,都有“纳谏”的雅量,张美。良有敬履之谦,诸葛亮一

8、生唯谨慎,因而他们成为第二、苦学善学。中国历史上的名君贤臣。然而商纣王拒忠臣之谏,好学深思不但是促进品德修养的关键,而且能以致亡国杀身;周厉王不听召公规劝,杀害敢于背使人不断追求真理,增长才干,有所创新。孔子、孟后批评他的人,于是引起国人暴动而被放逐;秦穆子主张“敏而好学,不耻下问”15,“学而不厌”16,“好公不采纳蹇叔建议,遂有崤之惨败;吴王夫差刚愎学不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