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职业院校内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评估篇

高等职业院校内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评估篇

ID:10239555

大小:116.01 KB

页数:33页

时间:2018-06-13

高等职业院校内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评估篇_第1页
高等职业院校内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评估篇_第2页
高等职业院校内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评估篇_第3页
高等职业院校内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评估篇_第4页
高等职业院校内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评估篇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等职业院校内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评估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高等职业院校内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评估篇)杨应崧2010年一、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回眸(一)成效1.促进了高职教育理论的广泛学习与研讨;2.普遍增强了质量意识;3.争取了投入,加快了院校建设步伐;4.规范了院校管理;5.推动了教育教学改革;6.引导院校关注并培育自身的特色;7.加强了宏观管理。一、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回眸(二)水平评估存在的不足与问题1.理念亟待更新——宗旨——内涵——创新2.评估目的重心漂移——向“鉴定”(优秀)漂移——向“外延漂移”一、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

2、估回眸(二)水平评估存在的不足与问题3.评估主体——单一——错位(主次)4.评估指标刚性过大强调量化标准,且——未考虑地区差异——未考虑行业、专业差异——未考虑动态发展一、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回眸(二)水平评估存在的不足与问题5.评估方法刻板——形式过重,导致疲于应付——考察过宽,导致缺少“灵气”——缺少“整体”,导致“把脉”不准一、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回眸(二)水平评估存在的不足与问题6.信息缺陷——缺少原始性——影响可靠性——缺少即时性——影响准确性——缺少动态性——影响指导性——缺少

3、比较性——影响有效性——缺少综合性——影响整体性——缺少透明性——影响自发性二、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方案(一)工作目标简而言之:三个字1.“引”——引导办学方向、推进教学改革。2.“变”——变“要我评”为“我要评”。3.“建”——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二、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方案(一)工作目标1、将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和《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的精神与要求贯穿于整个方案设计,引导高职院校按照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方向进行改革与建设。2、引导学校把

4、注意力集中到内涵建设上来。二、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方案(一)工作目标3、以分析诊断、促进改革与发展为主要目标,激发学校参与评估的内在需求。4、引导学校进一步提高管理水平——逐步从规范管理(PDCA)走向知识管理(CCDU)。5、强化宏观管理和社会监督的效度与力度。二、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方案(一)工作目标6、逐步形成:——以学校为核心、——教育行政部门为引导、——社会参与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二、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方案(二)评估宗旨(三)评估主体(四)评估指标体系(五)评估方法(六)评估

5、信息采集三、启示(一)目标设置与目标管理理论的启示1.目标产生激励。2.目标管理需要设置系列目标群。3.目标的设置需要全体成员的共同参与。三、启示(二)平衡记分卡(BSC)理论的启示1.评估宗旨:“衡量什么,得到什么。”2.评估逻辑:果——因——效。3.指标体系:KRA——KSF——KPI效——因——果三、启示(三)“田园工作”的启示“田园工作”的要点:——强调“整体论”——时间上要求一年以上的周期——空间上限制在一个有限的区域——技巧上要求参与观察和深度访谈——理论概括上要求由具体经验事实上升为一般性的理论四、

6、思路(一)宗旨与主体1、宗旨通过评估,使院校有所得。2、主体各利益相关方四、思路(二)由宗旨(各方需求)确定主要目标区(KRA)1.高职院校主要的利益相关方:学生、教职工、举办者、用人单位、家长、政府(社区)。前三个在学校内部,后三个在学校外部。2.主要成效区(KRA):成果(S)培养过程与管理(P&M)学习与创新(L&I)资源(R)四、思路(三)由“果—因—效”逻辑建立评估指标体系1.指标体系的特点:(1)立足点不在评估对象的上面或者外面,而是在它的里面。(2)评估双方的注意力都容易集中于对内涵的发掘和机制的探

7、索上。四、思路(三)由“果—因—效”逻辑建立评估指标体系1.指标体系的特点:(3)指标体系的形成过程决定了评估主体的多元化。(4)因为抓住了关键、要害和内在逻辑,因此省时、省力、简捷、有效。(5)因为以“采集平台”为基础,减少了评估双方的随意性,提高了评估结论的收敛性。四、思路(四)方法1.由“果”切入——主要根据状态数据采集平台提供的真实、即时、足够、知识化的信息进行分析判断。2.探究成因——开展以“深度访谈”为主要方法的现场考察调查。3.多元主体——专家组组成、信息采集、考察过程等体现多元参与、全息成像。4.

8、点上剖析——典型剖析,深入过程。应用成功实践,实现面上推进。四、思路(五)在“PDCA”基础上搭建知识管理信息平台1.大大提高信息的即时性、原始性和公开性。从而,从根本上提高鉴定、诊断的准确性。大大减少评估前的材料准备工作量。2.引导院校逐步将日常管理从建立“戴明循环(PDCA)”向建立“知识创新循环(CCDU)”的方向提升。3.大大加快院校内部和院校之间信息交流的速度与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