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9课《三峡》教案

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9课《三峡》教案

ID:10175723

大小:34.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6-12

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9课《三峡》教案_第1页
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9课《三峡》教案_第2页
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9课《三峡》教案_第3页
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9课《三峡》教案_第4页
资源描述:

《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9课《三峡》教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四单元19 三 峡教学目标1.了解《水经注》及作者郦道元。2.积累重点词语。3.反复朗读,品味文章的语言。感受祖国山河的壮美,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感情。教学重难点重点:文学常识、字词、翻译等基础知识的学习。难点:品味文章语言,展开想象,体味作品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新课导入同学们,下面我们一起来欣赏几幅长江三峡的风景图吧!同学们,我们看了长江三峡的美景,你有什么感受呢?是啊,美丽的三峡吸引了多少人为之而摧眉折腰,古往今来,无数文人墨客,挥毫泼墨尽情描绘,也写不尽长江的俊美。而北魏著名地理学家、散文家郦道元就以其精妙的笔法揭开了三峡神秘的面纱,下面就让我们随着作者郦道元的笔

2、端,去游一游那雄伟壮丽的长江三峡吧。(一)预习内容1.填空。《三峡》选自《水经注》,作者郦道元,北魏著名地理学家、散文家。三峡指瞿塘峡、巫峡、西陵峡。2.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1)自(在)三峡七百里中(2)自非亭午(正午)夜分(半夜),不见曦(日光,这里指太阳)月。(3)沿(顺流而下)溯(逆流而上)阻绝(4)绝(极高的山峰)多生怪柏(5)每至晴初霜旦(早晨)(6)属引凄异(接连不断。属,动词,连接。引,延长。)(7)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奔:动词用作名词,指飞奔的马。)(8)回清倒影(清:形容词作名词,清波。)(9)每至晴初霜旦(霜:名词用作动词,下霜。)(10)素湍绿

3、潭(湍:形容词用作名词,急流。)(11)清荣峻茂(清、荣、峻、茂四个词均为形容词用作名词,指“水清、树荣、山高、草盛”。)3.翻译句子。(1)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译文:中间相距一千二百里,即使骑着骏马,驾着疾风,也不如它快。(2)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译文:则是白色的急流,碧绿的深潭,回旋的清波,倒映的各种景物的影子。(3)悬泉瀑布,飞漱其间。译文:常有悬泉瀑布急流冲荡在山峰之间。(4)清荣峻茂,良多趣味。译文:水清,树荣,山高,草盛,的确趣味无穷。4.根据课文内容默写。(1)侧面渲染山峰高峻、江面狭窄的句子是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2)写三峡秋天景象

4、的句子是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二)课堂探究探究一 文中描写的三峡两岸的山势有哪些特点?请举例说明。答案:(1)连绵不断:“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2)高峻挺拔:“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探究二 写景状物要抓住特征。课文写三峡四时风光,为什么从“山”写起?为什么不按春夏秋冬的顺序来写?答案:因为“峡”的意思就是两山夹水的地方,有山才有“峡”,所以从山写起。三峡的水又是最有特色的,所以接着写水。写水先写夏水,后写春冬之水,因为夏水最盛,最为凶险、迅疾,最具特点,最能体现长江三峡的特征,故作

5、者将“夏水”置于首位。相较而言,“春冬”二季的长江皆有“清荣峻茂”的盎然情趣,故而合为一体描绘。最后描写三峡之秋的悲凉气氛。探究三 文章结尾引用渔人之歌,有什么作用?答案:总结上句内容,强调了猿啼的凄厉哀转,增强文章的感染力、表现力。突出了三峡山高水长的特点,渲染了一种秋天萧瑟凄凉的气氛。探究四 三峡,一条七百里的水廊如此牵动一个民族的思绪,除了它的美景之外,还有挥之不去的关于三峡的民族记忆。请你写出与三峡有关的人物、故事或诗句。答案:人物:屈原、杜甫、李白、刘备、王昭君故事:白帝城托孤诗句: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

6、有村(三)课堂小结《三峡》是北魏郦道元《水经注》中关于三峡的一段注释,同时也是一篇很好的写景散文。课文通过对三峡的山水和一年四季三峡景色的描写,向我们展现了三峡的美丽风光。文章写景生动,用词精准,有着一种特殊的艺术魅力,尤其是作者的描写手法以及成功的运用了对偶、夸张、引用等修辞手法和衬托的写作手法,更是令人赞叹。板书设计《三峡》教学反思《三峡》一文是苏教版七年级上的教材,这是一篇阅读文言文,作者以极其精炼、优美的语言饱含深情地向我们展示了雄伟、壮丽的长江三峡。根据课标对阅读的要求,即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的能力,使学生受到情感的熏陶,思想的启迪,享受审美的乐趣,我

7、精心设计了三个教学目标在教学时.1,、熟读课文,理解文意。2、反复朗读,欣赏三峡的优美风光,品味语言的精妙。3、掌握方法,轻松背诵。这样设计既让学生了解了三峡的景物特点,还能够能够学生欣赏到文章语言的魅力。   《三峡》一课的教学,我没有设计一个个零敲碎打的问题,始终以“读”贯穿全过程,让学生通过对课文多遍不同形式的读,如:默读、轻读、朗读等,在读中完成学习目标。整个课堂都是学生在读,在说,在品,在记,老师只是引导的作用。学生的主体作用得以最大程度的发挥。语文课“语文味”的特点得到充分体现。   在学生对《三峡》一文精度细品的基础上,我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