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苏教版七年级上册三峡.三峡

语文苏教版七年级上册三峡.三峡

ID:39005668

大小:98.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6-23

语文苏教版七年级上册三峡.三峡_第1页
语文苏教版七年级上册三峡.三峡_第2页
语文苏教版七年级上册三峡.三峡_第3页
语文苏教版七年级上册三峡.三峡_第4页
语文苏教版七年级上册三峡.三峡_第5页
资源描述:

《语文苏教版七年级上册三峡.三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内容:三峡课型:新授设计课时:2课时审核人签名班级学生姓名:家长签名:执教人签名学习目标1、背诵课文,积累常见的文言词汇;2、理解文章内容,把握三峡的景物特征;3、学习本文抓住特征描写景物的方法;4、理解作者安排本文顺序的方法;5、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学习重点积累常见的文言词汇理解文章内容,把握三峡的景物特征学习难点学习本文抓住特征描写景物的方法一、课前预习:1.注音:阙()曦()襄()溯()山献()漱()素湍() 属()引凄异 2.解释加粗词语: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良多趣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

2、()()3、解释加粗的通假字:略无阙处:4、通过预习,你还有哪些不懂得地方?[来源:学科网]二、教学过程1.读课文,译《三峡》。  要求:文从字顺。(借助词典、课本注释和相关资料,翻译全文。小组共同解决疑问,师适当指导。)2.讲练结合。(1)一词多义:  自:自()三峡七百里中/自()非亭午夜分。  绝:沿溯阻绝()/绝()巘多生怪柏/哀转久绝()批注/记录(2)词类活用: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素湍绿潭。  回清倒影。  每至晴初霜旦。3、合作探究(1)课文主要写了三峡的哪些景色?(2)请分别从文中找出文中写山和水的句子,并分别概括他

3、们的特点。  山:  特点:  水:夏:  特点:  春冬之时:  特点:  秋:  特点:4、讨论:课文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来写三峡景物的?这样的安排有什么作用?5、作者引用“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的作用是什么?6、小结三、课后巩固(一).填空1.描写三峡连山之密的句子:2.描写三峡两岸山峰高耸的句子:3.从侧面交代三峡两岸山势之高的句子:4.描写夏季三峡水势浩大的句子:5.交代水流湍急,行船速度之快的句子:[来源:Z.xx.k.Com][来源:学科网ZXXK]6.形容三峡江水澄清、风光妩媚的句子:7.最能表现三峡秋季特点的句子:8.

4、借猿啼和渔歌表现三峡凄凉景象的句子:[来源:学科网]9.《三峡》中以快马和疾风来衬托行船速度之快的句子:10.《朱元思书》中有“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借比喻突出了江水流速极快,本文中与此相似的句子:11.本文中描写了不同季节的景色,请写出春、冬季江水特点的句子:12.三峡水库蓄水已达135米,真正实现了“高峡出平湖”的壮观景象。本文里描绘的渔者歌唱的“”的情景已是一去不复返了。13、重点语句翻译(1)、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2)、清荣峻茂,良多趣味。(3)、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4)、空谷传响,哀转久绝。(5)、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5、(6)、重岩叠嶂,隐天蔽日。(二)阅读理解1.选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正确的一项(  )  A沿溯阻绝(顺流而下)B乘奔御风(奔驰)  C夏水襄陵(河岸)D属引凄异(连续)2.选出加点词词义相同的一项()A或:或王命急宣或以钱币乞之B林:青林翠竹林寒涧肃C绝:哀转久绝沿溯阻绝D素:素湍绿潭可以调素琴3.选出最能概括本文段内容的一项()  A描绘了三峡夏季水流之急。B描绘了三峡四季的美丽景色。  C描绘了三峡春冬之时的美丽景色。D描绘了打鱼人的悲惨生活。4.请分别概括三峡四个季节的特点。①夏季:②春冬:③秋季5.文中的“良多趣味”指的是什么?6

6、.文末引用渔歌的作用是什么?四、课后反思[来源:学科网ZXXK]五、拓展延伸/技能提升(选做题)三峡以其秀丽多姿的山水,每年得到数以万计的中外游客的光临,如果你是一位导游,你将怎样向你的游客们介绍这样的一座神奇的险峰秀水。请你配上导游词。  各位游客,你们好,我是导游员,我们现在参观的就是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