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上博简《三德》的性质

浅议上博简《三德》的性质

ID:10170752

大小:30.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06-12

浅议上博简《三德》的性质_第1页
浅议上博简《三德》的性质_第2页
浅议上博简《三德》的性质_第3页
浅议上博简《三德》的性质_第4页
浅议上博简《三德》的性质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议上博简《三德》的性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议上博简《三德》的性质摘要:上博简《三德》篇是先秦思想研究中�O�檎滟F的研究材料。对于《三德》思想学派的归属研究,学术界的分歧比较明显,大致分为黄老和儒家两种观点。综合考虑《三德》所表现的思想性质,将其归入杂家文献比较适宜。关键词:上博简;《三德》;思想属性上博简的《三德》篇是一篇�述天人�P�S的文献,其思想既有�S老思想的特徵,又�w�F出明�@的儒家�A向,�群��S富,是先秦思想研究中�O�檎滟F的研究材料。对于《三德》思想学派的归属研究,学术界的分歧比较明显,主要有《三德》属于黄老道家和认为《三德》属于儒家文献两种观点。本文将就这两种观点加以辨析。(一)《三

2、德》属黄老道家说在上博简《三德》的研究者中,曹峰先生最早对《三德》的思想属性提出了观点。曹峰先生首先注意到了《三德》与马王堆帛书《黄帝四经》用词上的高度相似性。他从用词、用韵以及文章结构几个方面对二者进行比较,得出《三德》是除《道原》以外的《黄帝四经》的前身,属于黄老学派的结论。为了便与讨论,这里对其观点再做一简要阐述。首先是用词的相似。比如“天地人”的论述,《黄帝四经》中“天、地、民(人)”共�H的现象极为普遍。7天地有恒常,万民有恒事。王天下者之道,有天焉、有人焉、有地焉。三者参用之,□□而有天下矣《三德》将“天”与“时”结合,“地”与“材”结合,“民”与“力”结合,

3、《黄帝四经》中相似的表述比较多。还有对“天”字的大量使用。《三德》有“天恶如忻”、“天神”、“天乃降灾”、“天乃降异”、“天命”、“天礼”等,《黄帝四经》则可见“天道”、“天德”、“天极”、“天当”、“天功”、“天理”等等。虽然有些用词不完全相同,但所要表达的意境非常相近,均要求人类必须以天地的运行体系为模范与准则,才能得到“天”的�v护,不然将受到“天”之惩罚。其次是用韵的相似。《三德》与《黄帝四经》多韵语,其中有些韵脚相似。比如《三德》简喜乐无期度,是谓大荒,皇天弗谅,必复之以忧丧。凡饮食无量计,是谓饕皇,上帝弗谅,必复之以康。上帝弗谅,其祭弗享。这里的韵脚属于阳部韵

4、。同样叙述执政者荒淫、国家危亡,《黄帝四经》的《经法・六分》有着与之相似的韵脚。[不]知王术者,驱驰骋猎则禽荒,饮食喜乐则湎康,玩好�趾迷蚧笮摹>阌胩煜掠帽�,费多而无功,单(战)朕(胜)而令不行。……则国贫而民荒。7曹峰先生指出,同一方言圈的人会倾向于使用类似的韵语。方言圈相同,思想背景相似的文章,出于共同的引用或互相引用,韵语的使用之相像就更加明显。最后是文章结构的相似。《三德》与《黄帝四经》(特别是《经法》部分)都有先叙述现象,然后用“是谓”等词语加以判断和命名,最后说明结果的论说方式。区别就是《黄帝四经》的用词更丰富,比如《国次》是“是谓”、“此谓”,《六分》是“

5、命曰”、“此之谓”,《四度》是“谓之”、“命曰”,用词虽然不同,但前后文构造完全相同。从上述的这些相似点来看,《黄帝四经》与《三德》确实应当有着密切的联系,从一些概念的丰富程度可以推断《三德》的成书年代可能早于《黄帝四经》。但也要注意到二者在思想结构和特性上是有区别的,其中最大的区别在于《黄帝四经》十分重视权术:“上道高而不可察也,深而不可测也。”《道原》在道德的建设上,《道原》追求深不可测的“道”,也就是《老子》的“知其白,守其黑,��天下式”,是一种阴柔之术。但是《三德》却说执政者”敬者得之,怠者失之,是谓天常”。在这里“敬”与“怠”相对而出,提倡恪敬职守,反对懈怠懒

6、惰,�涨抑苯映普庵执诱�的态度,“是谓天常”,与道家之纯任自然、因循守旧的心态具有相当的距离,与《黄帝四经・称》的“圣人不��始,不专己,不豫谋,不��7得,不辞福,因天之则”更是大相径庭。因此可以认为《三德》对黄老学派有很大的影响,但似乎不能仅仅因为《三德》与《黄帝四经》相似,就将其归为黄老之学的文献。(二)《三德》中的儒家思想首先,《三德》一文十分强调顺天因时,天人感应,这”喜乐无期度”,在饮食上没有节制,等等,那麽连上帝都拒绝享受你的祭祀。先秦原始儒家的根本思想之一就是建立在中和精神上的“礼”,《论语・�渊》有“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把“礼”强调到了相当的高度

7、。《三德》认为,过于骄奢淫逸,则“皇天之所恶”,衣服过于华丽,超过了约定俗成、或官方规定的“制”,就是“违章”,就“失于美”。这种表达方式的后面始终具有“皇天”、“上帝”的背景,因��“皇天之所弃而后帝之所憎”(简19),所以,迟早会招致灾难:“天灾绳绳,弗灭不陨。”(简14)“民时”是先秦儒家政治思想的核心概念。《三德》要求执政者恭谨��人,忧恤人民,警告执政者勿为了满足自己的好大喜功而夺民时,一旦民怨积累到一定程度将“四方来嚣”。这与《尚书・五子之歌》“皇祖有训,民可近,不可下,民惟邦本,本固邦宁。予视天下愚夫愚妇一能胜予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