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文体意识,关注表达

提高文体意识,关注表达

ID:10165719

大小:34.0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8-06-12

提高文体意识,关注表达_第1页
提高文体意识,关注表达_第2页
提高文体意识,关注表达_第3页
提高文体意识,关注表达_第4页
提高文体意识,关注表达_第5页
资源描述:

《提高文体意识,关注表达》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提高文体意识,关注表达摘要:记叙文是小学语文教材中常见的一种文体,其中写人记叙文占有相当的比例,在中高年级写人记叙文的教学中应关注文体特点,关注记叙文的表达形式,引导学生关注“点”,发现语言表达秘妙,留心“面”,感受记叙文在布局谋篇上的特点,在“点面”学习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表达迁移,从而习得语言,发展语言。关键词:写人记叙文;表达;教学策略在小学语文教材中,分布着多种体裁的文体,如散文、诗歌、小说、戏剧、寓言、神话、童话、说明文等,每一种不同体裁的作品,其结构、语言、表现手法都有各自的特性。我们在选择教法时,要根据不同的文体选择相应的教学方法,才能准确把握课文呈现出的

2、价值与语言文字的魅力,才能给学生传授正确的语文知识,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在小学阶段众多的文体中,有相当一部分课文是直接写人的记叙文,随着年级段的升高,写人记叙文的数量也逐步增加。这些文章文质兼美,有的细节描写生动,有的故事情节曲折,有的文化内涵丰富,它们镶嵌在教材体系中,呈现给学生许多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形成一道独特的风景。学生在学习语言的同时,也受到了心灵的启迪和情感的熏陶。11面对数量众多的此类课文,如果我们没有敏感地意识到要抓住文体特点展开教学。千篇一律地初读识字,概括大意,朗读想象,拓展写话……这样按部就班、亦步亦趋地阅读教学,只是满足于对语文知识的挖掘,

3、对人文精神的理解,这显然是不够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语文是学习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课程,课堂上应该让学生多读、多写,在大量的实践中体会和把握语言文字运用的规律。关注语用,已经成为语文教育工作者的共识。众所周知,教材无非就是个例子,得法于课内,运用于课外。阅读教学如果能够从掌握知识、技能的巢窠走向策略建构、文化审美的境界,那么我们的阅读教学效率将大幅度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也会有可喜的提升。虽说教无定法,但在同一类文体的阅读教学中应该是有规律可循的。我们在写人记叙文的阅读教学中要充分关注文本特点,选择有效的策略展开教学,让学生在研究文本、发展思

4、维的同时习得阅读此类文本的策略,掌握表达形式,感悟到文本之中鲜活的人物形象,并逐步受到感染。那么,究竟该如何利用好中高年级写人记叙文这一文本资源呢?笔者在大量写人记叙文的阅读教学中,发现关注文章的表达方式,能起到以一带十、发展语言、习得语言、提高语文素养的功用。11一、关注“点”,发现表达秘妙写人的记叙文,语言表达有其鲜明的特质。为揭示出人物的精神世界和思想品质,课文中往往会运用多种形式的细节描写。这些细节描写犹如洒落文中的“语言珍珠”,教学中要善于捕捉,引导学生学习、训练,习得语言。1.浓墨重彩的正面描写写人记叙文的最大表达特点是通过人物的外貌、动作、语言、神态以及

5、心理活动等塑造人物形象,使读者读后如见其形,如闻其声,如临其境,从而受到强烈的感染。教学中,教师必定要引导学生抓住这些细节描写,感受人物形象。如,教学《金钱的魔力》一文时,引导学生关注托德的神态和老板的语言。这些语言描写揭示了托德和老板的见钱眼开、嗜钱如命。教学托德的笑容环节,通过反复地读,让学生体会到作者马克・吐温运用夸张的手法抓住了托德遍布满脸的笑容里奇形怪状的11“纹”来写,更加深刻地体会到“这凝结起来的笑容里”有难堪、有窘迫、有虚情假意,更多的是对金钱的贪恋。在教学老板自言自语的那番话时,让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找出作者运用夸张手法的词语,在师生交流中,学生体会到

6、老板的这段话语运用了很多招数,如,夸大商品、贬低同伴、抬高对方、标点连用等方法,通过学生反复的个性化的朗读,再现了老板见钱眼开的丑陋嘴脸,在金钱面前语无伦次、��唆唆、百般奉承的奴才相。不同的文本,它的细节描写也不尽相同。《临死前的严监生》主要是通过细腻的动作、神态描写来凸显人物品质的。教学中引导学生对描写严监生动作、神态的三个句子进行比较体会,在男女生、师生的反复互读中感知语言,并引导学生根据动作、神态的变化揣摩主人公当时的心理活动,让学生意识到严监生把一根灯草看得比生命、亲情、财产都重要,课文正是通过细腻的动作、神态描写来塑造让人永生难忘的吝啬鬼这一形象。11而托

7、尔斯泰笔下的《穷人》,对桑娜的心理描写堪称细节描写的典范。教学中从文章的“情眼”――“忐忑不安”入手,进行了“家穷”与“品富”的对比学习。首先,让学生找到桑娜领养了两个孩子后心情矛盾的语句,进行感情朗读,初步感受其内心的思想斗争、激烈碰撞。再由“为何忐忑不安”为线索进行探究,了解正是由于她家的“穷之极”才会产生其内心的“情不安”。这样便能顺理成章地感受到她家的穷,让学生通过动容、动情的朗读,感受其家的凄凉境地。经过学生的挖掘与朗读的“真情演绎”,学生对桑娜一家油然而生同情之心。在此基础上,老师马上话锋一转:“既然他们家如此贫穷,她为何还要收养这两个孩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