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词语教学提升语文能力

有效词语教学提升语文能力

ID:10164791

大小:27.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6-12

上传者:U-3335
有效词语教学提升语文能力_第1页
有效词语教学提升语文能力_第2页
有效词语教学提升语文能力_第3页
有效词语教学提升语文能力_第4页
有效词语教学提升语文能力_第5页
资源描述:

《有效词语教学提升语文能力》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有效词语教学提升语文能力摘要:充分挖掘词语的作用,可以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教师可以通过以下方法来进行词语教学:借助“归类词语”,可以巧理文章脉络;依托词语的“感情色彩”,可以体会作者的情感取向;找准文章的“中心词”,简化教学环节;适时“归纳扩充”,可以丰富学生的词汇积淀;活学活用,做到学以致用。关键词:词语归类整合积累运用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672-1578(2014)11-0203-01抓好词语教学,可以提高课堂效率,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记得维果斯基说:“词语只有在获得了感性的个人涵义而不是单纯作为概念存在的时候,它才能成为个体生命中一个生气勃勃的细胞。”要让“小”词语发挥“大”作用,教师在进行词语教学时就要做一个有心人。1借助“归类词语”,巧理脉络《新课标》要求中年级的学生能用比较概括的语言来说文章的主要内容。这对中年级的学生来说是一个训练的难点,也是众多老师头痛的问题。如何将词语教学与感悟文本内容有机结合,达到点词悟文之功效,笔者在教学时做了以下有效的尝试。5 如在教学《金子》一文时,老师巧妙地利用词语教学,给教学难点设计了坡度。在学生初读了A课文了解课文的大致内容后,老师出示了几组归好类的词语:(1)淘金蜂拥而至扫兴离去(2)挖掘埋头苦干一无所获(3).种花全部精力找到真金首先检查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情况,在学生通读一遍后,紧接着又提出了一个问题。每组词语都可以读出一个画面,一个情节,一个故事。带着你的想象读一读,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在学习过程中,学生的想象是五彩缤纷的,随着次第展开的一幅又一幅画面,词语的丰富内涵生动地投射在了学生的心湖上。我们能感受到的不仅仅是一个个词,而是一幅画面,一个故事,一个情节。这三幅画面正是文章的主要情节,将三幅画面连起来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这样有意识地在词串教学中设置了“机关”,还愁学生无法正确地划分段落,不会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吗?2依托“感情色彩”,有效整合每一篇教材都有适合词语教学的训练点,教师要善于捕捉挖掘文本中适合进行语汇积累训练的“点”进行研究,细致地思考,为学生课堂语言训练找准“突破口”,就如中医号脉一样,什么样的文章适合怎样的词语教学。然后对所找的点有效整合,加强学生对文本的感悟。5 例如,教学《郑成功》一文时,教师巧妙地围绕“感情色彩”的不同将词语理解与文本解读联系到了一起。老师设计了这样一道题目:提示:词语是有生命的,饱含着作者浓浓的情。请工整地书写这些新词,再试着将这些词语分成两类,仔细想一想,你会发现什么?“慷慨激昂横行霸道喜出望外惊恐万状载歌载舞负隅顽抗”学生在做题的过程中,其实也就是感受和揣摩文本的过程。孩子们会自觉地将郑军官兵的英勇和敌人的狼狈进行对比,进而充分感受到郑军官兵的英勇和台湾人民获得解放的喜悦。老师让孩子从词语感情色彩不同来感悟人物品质,充分与文本对话也不失为“点睛之笔”!3找准“中心词”,以点画圆文本的中心词即文本精髓之所在。在阅读过程中,挖掘点睛处的中心词,能进一步地认识文本的主题。我们在阅读教学时,应该以细节的点睛之笔为突破口,帮助学生理解文章内容,感受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让学生在阅读文本中,逐渐提高鉴赏能力。5 例如:教学《青海高原一株柳》一文时。在学生初步感知全文后,老师提出了一个抛砖引玉的问题:课文中向我们介绍了怎样的一株柳?随之孩子们找出了文中的中心词“神奇”。围绕中心词抓住一个中心问题,即:这棵柳神奇在何处?为什么会神奇到令作者望而生畏?这样围绕点睛处的关键词,以点画圆,把朗读、感受、想象、情感的升华结合了起来。当然这种以点画圆的方法对于一节语文课而言半径是有限的,而对于致力于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而言半径是可以无限延伸的。4适时“归纳扩充”,丰富积淀学生词语的习得来自一篇篇独立的课文。由于课文受表达的需要,不可能将同类的词语均显现在一篇课文中,教师就应该做一个有心人,及时给学生进行归纳,让旧知得到正确的归宿。教师还要及时地补充,丰富学生的词汇积淀。在教学《牛郎织女》一课时,出现了两个词“暴跳如雷”、“心急如焚”,教师及时指出这两个成语的相同构词特征,让学生从大脑已有的词库中调集类似的词语,并且补充了一些课外的词汇。在具体的课文环境中积累词语,要比让学生死记硬背一张归类表,相信效果要好上许多。5活用“文本词语”,提升效度词语教学的最高境界是“表现”。学生学习词语,不能只停留在“理解”的层面,更重要的目标是指向于“言语表现”。教学词语,要结合课文内容,创设“语用”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写话说话,让词语在表现中最大限度地增值。5 例如:教学《黄山奇松》一文时,在课堂即将结束前,老师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老师让学生观看了黄山另一些,书上并未提及的奇特的松树后说:“来,孩子们,拿起我们的笔,仿照书上介绍奇松的办法来写你喜欢的一种松树。写的时候,可以选用课文当中学过的下列词语:潇洒、挺秀、姿态优美、枝干遒劲、饱经风霜、郁郁苍苍、枝干蟠曲、天然盆景、千姿百态。这种表达,不是教师外加给学生的,学生有着内在的需要。在表达中,词语的效度得到了提升,教育的目的也更明确。如果我们把“字不离词,词不离句”这条宝贵的经验与新课程理念有机结合起来,在平时的教学中找准词语切入点,达到点“词”成金之功效,则能让枯燥、乏味的阅读教学变得鲜活,大大提高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5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