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0159669
大小:29.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06-12
《复习-明知、晓理、得法、怡情》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复习:明知、晓理、得法、怡情 复习课在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提升学生思维品质、领悟基本数学思想和培养学生反思意识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笔者通过教学实践,梳理了复习课教学中的几个核心要素:明知(梳理知识,融会贯通)、晓理(回顾过程,触类旁通)、得法(逐步提升,形成方法)、怡情(个性张扬,因材施教),下面通过实例从不同维度阐述复习课的教学价值以及实施策略。一、审视:复习课的种种诟病复习课是一种重要的课型,一般在一节知识、一个单元或一个学期教学之后,对所学内容进行回顾与梳理、巩固与提升,起到联系前后知识,建立知识体系,强化重
2、点难点,形成策略方法,感悟数学思想,承前启后、温故知新的作用。然而,在实际教学中,由于教师普遍认为新授课比较重要,且具有一定的逻辑关联,比较好上;对复习课重视不够,且没有一定的教学范式,复习课变得“想怎样上就怎样上”。主要有以下几种现象:7(1)重复教学。由于教学经验不够,或对教材内容理解不深,或对学生认知水平不了解等原因,教师可能会在新授课中教学失败。如笔者听了一位青年教师上了一堂《小数除以整数》,新授结束后,大部分学生没有理解算理,也没有掌握算法,有的在列竖式的中间过程点了小数点,有的在计算中将尾数全部移下,有的不会确定
3、商的小数点位置。当问他该怎样补救时,他说准备再用1~2节课的时间重新教。然而,教学进度上这一内容只安排了一个课时,这势必会抢占单元最后的复习课教学时间。(2)题海遨游。有时复习课会变成练习课、考试课或讲题课。一些教师认为,新授结束后,学生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都能掌握了,但考试中的题目往往灵活多变,只有通过增加题量这一途径,让学生“见识”各种题型,在解答的过程中自悟自得。于是,订购了教辅材料专门在复习课中进行操练,达到“以量取胜”的目的。(3)浮光掠影。一次,听的是《24时计时法的复习》一课。教师以几组习题为辅,将“24时计时
4、法与普通计时法的互换”“计算经过时间”等知识点梳理了一遍,既没有针对班级学生掌握情况的重点解析,也没有对所学内容的知识提升,为复习而复习。(4)蜻蜓点水。有的教师则只是选取学生作业中的易错题进行讲解分析。然而,缺乏对知识体系的梳理和对知识模块的建构,学生所得的知识仍然是零散的、片面的,不仅容易遗忘,而且也无益于后续的数学学习。7复习课的种种诟病导致学生不爱上复习课,感觉是在“炒冷饭”,食而无味。对于学优生来说,复习课上的内容早已掌握,简直是浪费时间;对于学困生来说,习题集中轰炸,也只能是搞得头昏眼花;对于中等生来说,该会的早
5、就会了,不会的还是不会。因此,在教师不重视(不会教)、学生不爱上的情况下,复习课几成鸡肋。二、反思:复习课的教学价值一般来说,复习课重在知识梳理,即对学过的知识进行系统整理,达到提纲挈领的目的;重在融会贯通,即理清知识的来龙去脉,打通前后知识的关联;重在查漏补缺,即根据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反馈对掌握不到位的知识点强化巩固;重在提优补差,即提倡分层施教,使每个学生在自己原有学习基础上都能得到提高。复习整理的过程也是一个对已学知识分类、比较、归纳、概括的过程。根据苏联著名数学教育家斯托利亚尔将数学思维品质划分的五级评定标准,相较于如
6、具体的“图形认识”与“数的运算”等1~2级思维水平,“对图形的性质和图形本身能进行逻辑整理”“对数的性质和运算性质能进行局部的逻辑整理”“了解公理、定义、定理、证明的逻辑结构及其实质”和“能在给定的具体条件中建立并弄清整个代数演绎结构的可能性”等知识整理归类的思维水平达到了3~4级。因此,复习整理的过程也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水平的有效途径。同时,通过优化题组的训练,能切实提高学生思维的深刻性、灵活性、独创性和敏捷性。7除此之外,复习课的教学过程还应该是一个指导学生主动反思、自主建构的过程。反思作为一种有意义的内省活动,对学生的
7、数学学习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复习课中适时引导学生对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进行反思,不仅能学生促进学生对数学知识技能的掌握,形成知识结构,还能提高学生对数学思想方法的领悟,更为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反思意识和知识整理的学习习惯,通过教师的示范和引导,使学生逐渐从模仿整理阶段过渡到自觉整理阶段。三、实践:复习课的核心要素1.明知――梳理知识,融会贯通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数学认知的过程。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
8、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因此,同一段学习内容,学生所掌握知识的效度和程度不尽相同。通过复习,可以让学生把学到的知识点沟通起来,形成整体认识。苏联教育家乌申斯基曾说,智慧不是别的,而是组织得好的知识体系。在这样的知识体系中,知识点并不是孤立的,而是在时间上与前后知识串联,在空间上与同类知识并联,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