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0147871
大小:27.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6-11
《小学数学创新能力的培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小学数学创新能力的培养摘要:培养小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也是实现有效教学的重要途径。数学知识与社会生活密切相关,作为数学老师,要精心设置问题情境,尝试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积极思维,鼓励学生动手实践,力求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不断尝试解答疑难问题,在学与思中逐步培养学生的数学创新能力。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创新能力培养中图分类号:G62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0-322-015培养小学生的创新能力,也是数学新课程标准的教学目标之一。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实践,同时又应用于实践。作为小学数学教师,要密切联系小学生的生活实际
2、,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观察、操作、实践探索的学习机会,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知识,并能加以利用。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体验到数学的特殊魅力。这些教学目标的达成,都需要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那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创新能力呢?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在此谈几点认识和体会,以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一、设置问题情境情境是数学生活化的表现形式,情境容易让人感知事物。小学生的思维形式以形象为主,而数学知识比较抽象,设置问题情境,可以使数学知识形象化,易于理解。数学教育是要学生获得作为一
3、个公民所必须的基本数学知识和技能,为学生终身可持续发展打好基础,必须开放小教室,把生活中的鲜活题材引入学习数学的大课堂。例如在教学了圆柱体和圆锥体的体积后,我出示了一个不规则的物体,要求学生想办法求出它的体积。学生通过认真的讨论交流,设计出了一个计算这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方案:先在一个容器里放一些水,然后测量并计算出现在容器中水的体积,再将不规则的物体放入容器中,再测量并计算出放入不规则物体后现在容器中水的体积,容器内水前后体积的差即为这不规则物体的体积。这样通过交流、讨论、合作等学习方式,既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与别人沟通的能力,也可培养学生积极探索问题的创新思维能力。二、
4、鼓励动手实践5让学生动手实践,容易激发学习兴趣,从感性到理性,容易理解和掌握知识,也利于培养创新能力。伟大的教育家孔子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比如我在在教学“梯形面积公式推导”时,在学生很想知道梯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思维已被激活时,我没有机械讲解,而是引导学生每人剪出两个梯形纸板(要求是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当学生剪出后,我接着设问:看哪个小组能利用手中的纸板,把它们转化成已经学过的图形。学生开始拼摆(有的小组用完全一样的梯形拼成了一个平行四边形;有的用两个完全一样的直角梯形拼成了一个长方形)。当学生各自说出自己的拼法后,我再设问:“你所拼成的
5、图形的底、高和面积与其中一个梯形的底、高和面积有什么关系?根据它们之问的关系,你能否得出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各小组的同学通过观察,借助已形成的表象很快得出了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在教师的点拨下,学生动手自行操作、自行探究,有利于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过程,学生情趣盎然,自主研究实践,思维得以训练,学生的动手、观察、思考、协作能力都得到了培养和发展。三、体验成功喜悦5每个人都有成功的欲望,创新能力的培养离不开成功体验。成功的教育就是使每个学生都能意识到自己的创造能力,并在创造活动中感受到创新的愉快和欢乐。让学生认识到这一点后,教学中教师就要设法为学生创造表现的机会,并使
6、各层次的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愉悦。例如我讲“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教学进行到综合练习这一阶段时,可让学生回忆近期学过的内容,自己编题。编好后,学生都迫不急待地要讲出自己编的题目。有的说“9十4”,有的说“18―9”,我将学生自编的题加以整理,就成了一组完整的综合练习题。学生计算着自己编出的题目,情绪高涨。对于成绩稍差的学生,教师在重点辅导时,多给予他们一些表现的机会和多种鼓励,慢慢培养他们学习数学的自信心,使他们感觉到自身的价值,只要参与活动就会得到发挥。四、尝试释疑问难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要根据知识间的联系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巧设问题。利用新旧知识的矛盾冲
7、突创设悬念,促使学生积极思维,为学生探索新知铺路达桥。比如在教学“循环小数”时,我出示了两组题:(1)1.6÷0.25,15÷0.15;(2)10÷3,14.2÷22。学生很快计算出第一组题的得数,但在计算第二组题时,学生发现怎么除也除不完。“怎么办呢?”“如何写出商呢?”学生已有的知识与新的学习内容之间就形成一种新的“矛盾冲突”。好奇与强烈的求知欲望促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指向困惑之处。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能够根据教学目的和学生具体实际,有意识地捕捉解决问题的“契机”,在学生“心求道而未得,口欲言而不能”时,进行设疑问难,就能很好地激发学生进行积极地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