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0141468
大小:34.0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8-06-11
《基于性别视角的道德教育》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基于性别视角的道德教育摘要:道德教育领域中的两性差异和不平等是不可否认的事实,也越来越引发人们的关注和思考,尤其是随着关怀伦理的兴起与发展,女性作为道德主体的地位被人们认识,女性逐渐发出了自己的声音。正视道德教育领域中的性别歧视,认识到两性在道德发展过程中的差异存在,在此基础上,寻求道德教育的两性和谐成为一个新的主题,对此,关怀伦理提出了一个新的视角。关键词:道德教育;性别差异;性别歧视;性别和谐道德教育领域中的两性差异和不平等作为一个不可否认的事实,越来越引发人们尤其是女性的关注和思考。面对性别歧视的传统道德教育,孕育并产生于
2、女性主义运动的关怀伦理致力于道德与性别关系的探讨,指出男女两性在道德发展过程中的性别差异,并指出传统道德是一种男性道德,是歧视女性的道德。女性逐渐发出自己的声音,关怀伦理从一个新的视角为寻求道德教育中的两性和谐作出努力,认识认识到两性在道德发展过程中的差异存在,正视道德教育领域中的性别歧视,强调尊重女性作为道德主体的地位,寻求道德教育中的两性和谐。一、道德教育中的性别差异10研究发现,男女两性在道德发展过程中存在差异,总体来说,道德发展存在公正和关怀两种取向,两性在道德发展过程中具有不同的发展取向,其中,男性侧重于公正取向,而女
3、性则侧重于关怀取向。两种取向之间亦具有明显差异,主要表现在道德能力、道德思维和道德概念三个方面。研究认为,道德发展中的公正和关怀两种取向在道德能力方面的差异主要表现为,公正伦理偏向于学习道德原则,而关怀伦理则偏向于发展道德气质。关怀伦理认为要成为有道德的人,与其说要知道正确的原则,不如说要具备恰当的气质。正义意味着要有正确的原则,然后按照原则来做事,然而正义理论家们却忽视了现实的道德能力,道德能力才是正义感的基础。在道德思维方面,研究认为,男性体现出一种个体思维方式,女性则体现出一种关系性思维方式。男性倾向于将自我理解为一个独立
4、的理性个体,每个个体都享有同样的权利和尊严,彼此之间不能互相干涉,因此,在面对道德问题时,他们倾向于通过寻求具有普遍意义的原则来解决问题。而女性认为人处在关系之中,她们常把自我与他人联系在一起,在面对道德问题时,女性倾向于在特殊情景中寻求适当的回应。10在道德概念方面,研究认为,公正伦理较为关注权利和公平,关怀伦理则更为关注责任和关系。布莱拜克归纳总结了两性道德概念方面的差异,认为男性的主要道德律令是公正,道德成分主要包括个体神圣、自己和别人的权利、公正、相互性、尊重和规则�法律,而女性的主要道德律令是关怀,道德成分主要包括人际
5、关系、对自己和别人的责任、关怀、和谐、怜悯和自利�自我牺牲。既然性别差异成为道德教育领域中不争的事实,那么,道德教育理应尊重这种事实和差异,与此相应,道德教育在面对不同性别的教育对象时,也就不能采用同一种方式,否则便容易产生性别歧视,而传统道德教育在这一点上却并未做到公正。二、道德教育中的性别歧视传统社会是一个以男性文化为主导的父权制社会,这一文化背景下的道德教育存在严重的性别歧视,女性在道德教育中受到压制和歧视,被不公平对待,其作为道德主体的地位和权利没有受到应有的尊重,例如“男尊女卑”、“男主外女主内”等传统道德观念就表现出
6、了明显的男性优势。道德教育中的性别歧视主要可以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道德发展水平10传统道德教育理论认为,女性道德水平低于男性。皮亚杰以及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中明显含有女性道德发展弱于男性的观念,科尔伯格认为,“少年和成年女性在公正阶段的序列发展中可能慢于男性”,“如果妇女不能通过教育和复杂的工作责任等途径,获得加入社会复杂的上层建筑的经历,那么,她们不可能获得阶段四和阶段五的公正推理发展所必备的社会角色承担能力”①。而这一结论的得出是以男性道德占统治地位的道德文化背景,也就是说,科尔伯格基于男性样本研究发现并提出了自己的
7、道德发展理论,这一理论本身就忽视了男性和女性在道德思维方式和道德发展方式方面的不同,然后他又以此理论来评判男女两性的道德发展,得出女性道德水平低于男性的结论。以一种男性道德理论来衡量女性道德发展自然是不公正的,而这样一种男性中心的道德理论却占据了传统道德教育领域的核心地位,被大多数道德教育研究者们所认可。道德发展中的女性歧视显露无疑。(二)道德发展领域10道德中的性别歧视还表现在道德发展领域中。在传统文化和道德教育中,女性更多地被限制在了私人领域,如家庭领域,“男主外,女主内”的观念已经深入人心,即使在观念日益开放的今天,家庭生
8、活仍然消耗了大部分女性的大多精力。而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活跃的公共领域则主要被男性统治,男性话语占据了统治地位。然而,人们鲜少思考,为什么女性就应该更多地活跃在私人领域中呢?为什么公共领域就不适合女性呢?这样的应该和不适合到底是如何得来的?归根究底还是因为社会文化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