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打手”与“推手”辨

太极拳“打手”与“推手”辨

ID:10138805

大小:31.0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06-11

太极拳“打手”与“推手”辨_第1页
太极拳“打手”与“推手”辨_第2页
太极拳“打手”与“推手”辨_第3页
太极拳“打手”与“推手”辨_第4页
太极拳“打手”与“推手”辨_第5页
资源描述:

《太极拳“打手”与“推手”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太极拳“打手”与“推手”辨8太极拳“打手”与“推手”辨8太极拳博击技术最早称之为“打手”,此说,明王宗岳遗著《打手歌》可证。笔者上世纪五十年代师从北京通州张虎臣(1898-1979)学太极拳,斯时,拳界已习惯称太极拳搏击技术训练方式为“推手”,不称或少称“打手”。先师张虎臣民国八年,即1919年师从杨少侯、杨澄甫、许禹生学太极拳时,“推手”已成拳界专用术语。问:“打手”何时改称“推手”?先师生前笑云:“打手”改称“推手”,(杨)少侯言(杨)班侯公在世时,取直隶(河北)雄县刘士俊所练岳氏散手“双推手”之意,以王宗岳拳论指导辩证杨

2、弃、改造变异,融进太极拳(拥、捋、挤、按、采、捌、肘、靠,进、退、顾、盼、定)八门五步十三势,两人对峙时手臂相搭,缠绕盘旋、螺旋折叠,沾粘连随不丢顶,循环往复、周而复始、舍己从人,避实就虚、同步等速、听、化、拿、发,听劲、问劲、喂劲、诱劲、辨劲以锻炼增强皮肤、毛发、身心的触觉辨别、感知能力,体味对方劲力方向、大小、速度、轻重以及意图变化,以求“由着熟而渐悟懂劲”,故称“推手”。“懂劲后愈练愈精,默识揣摩,渐至随心所欲”,得机得势,顺势借力,以柔克刚,以弱胜强,以静御动,以无制有,以达“一羽不能加,蝇虫不能落,人不知我,我独知人

3、,英雄所向无敌”之神奇境界。可见“打手”改称“推手”,是不断地扬弃、更新,逐渐衍变、完善而来的。“打手”衍变成“推手”,“打”变成“推”,一字之差,内涵大有不同。太极拳称谓“打手”时内容复杂,方法颇多:有拧裹、钻翻,螺旋、崩砟,掠弹、抖搜;有节膜、拿脉,抓筋、闭穴,挫、结、揉、空;有分筋挫骨,点穴切脉,擒拿、搂、勾、抛、跌诸法。太极拳称谓“推手”时,仅存拧裹偶见钻翻,只见螺旋鲜见崩砟,除拥、捋、挤、按、采、捌、肘、靠外,其它技巧、方法丢失殆尽;依先天力量而言,肘部大于腕部,肩背、胸部大于肘部,腿部大于手臂,现今的“推手”,只剩

4、下肘部以下的手,仅用�、捋、挤、按、采、捌、肘、靠,且拥、捋、挤、按用得多,采、捌、肘、靠用得少。8太极拳称“打手”时,武术的凶险狠毒,出手见红、一招毙命,处处可见,所谓“上取喉咙中取心,左右两肋下打阴”,专攻人致命、要害部位,故称之为“打手”的太极拳,只能用于性命相残的生死博斗,无法制定规矩、规则,用于友谊比赛。称之为“推手”的太极拳,却能依据“舍己从人、沾粘连随”等条框、规矩,人为地制定各种规则,修身养性、娱乐健身,趣味、保险并存,可用于友谊比赛、陶冶情操。可见太极拳“打手”与“推手”的称谓,具有鲜明的时代性特征:“打手”

5、是冷兵器时代的产物,原始、冷酷;“推手”虽表现为技击的淡化与退缩,却是近、现代社会进步、文明发展的必然趋势。“打手”、“推手”区别如上,详尽道来,二者又联系紧密,有许多相近、相通、完全一致之处。“打手”、“推手”从属于太极拳,源自我国古代的阴阳太极无极理论,源自王宗岳的《太极拳论》、《打手歌》,认为太极一无极则静、寂、定,阴阳则灵、通、变,变则“舍己从人”,“人刚我柔谓之走,我顺人背谓之粘”,粘即是走,走即是粘,“阳不离阴,阴不离阳,阴阳相济,方为懂劲”;变则“沾连粘随不丢顶,上下相随人难近”,得机得势,顺人之势,借人之力,从

6、而有法而无法,无法而尽法,无意而尽意……。晚清时太极拳大家宋书铭(18401917)进一步将上述理论发挥到“若能轻灵并捷便,沾连粘随俱无疑;果能沾粘连随字,得其寰中不支离”,喻太极拳要超脱拳外才能应万变,关键在于“不支离”,“不支离”即不丢不顶之意。笔者以为,只有舍己从人,才可能做到沾粘连随,而沾粘连随必然是不丢不项,丢、项就无法做到沾粘连随。由此看来“舍己从人-沾粘连随-不丢顶”,得机得势,顺势借力,是太极拳“打手”、“推手”最本质特征,亦是太极拳与其它拳种最根本的区别。8民国时期的太极拳家又将“舍己从人沾粘连随不丢顶”的“

7、推手”技术发挥到极至,其中以杨少侯先生最为著名。杨少侯(1928―1929)名兆熊,字梦祥,晚年自号少侯,为杨氏太极拳鼻祖杨露禅季子杨健侯长子。少侯七岁学拳,拳技得家传于班侯、健侯,童年时得到祖父杨露禅的亲自指导,太极功夫名冠于世,被称作“太极第一人”,与人推手“出手不见手,见手混身手”,因此又被喻为“千手观音”、“圣手观音”。少侯喻大架太极拳为长手,小架太极拳为短手,言“习长手者,如钟之长针,走大圈;习短手者,则为针之轴,无圈之形式,而有圈之妙用”。因此,少侯拳架高步活、圆活紧凑,圈多圈小冷弹脆快、轻灵奇巧,归属于杨氏太极拳

8、小架系列。少侯先生尝言:“兵无常势,拳无常形。中须时中,定无常定。太极无法,动静皆法”。又言:“拳不打力,力不欺功,功不抵术。何为术?崂山道墙上画门出入自由,巫之术;运筹帷幄,决胜千里,攻必克,战必胜,兵之术;治病救人,妙手回春,医之术;一羽不能加,蝇虫不能落,人不知我,我独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