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0116707
大小:43.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06-10
《中国文学通论(2)课程教学大纲》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中国文学通论》(2)课程教学大纲第一部分 大纲说明 一、课程性质和任务 《中国文学通论》是中央广播电视大学“现代文员”专业的必修课,分成《中国文学通论》(1)(古代部分)与《中国文学通论》(2)(现当代部分)。此大纲专门就《中国文学通论》(2)作出相应的说明与规定。 开设该课程,是为了使学生对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基本成果及文学风格有较全面的了解,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同时,通过对作家作品的品鉴、赏析和研读,提高学生了解社会和历史、理解人和事的能力。较高的理解力是协调能力的前提,而协调能力则是一个现代文员的基本专业能力。 二、本课程与相关课程的联系 该门课程与另一门必修
2、课《阅读与写作》是互相支持、配合与衔接的。《阅读与写作》主要培养学生的读写能力;《中国文学通论》则主要对学生进行中国文学史常识教育。《阅读与写作》培养的是“读文”能力、应用写作的能力;《中国文学通论》培养的是“读人”的能力,协调人事和调动人力的能力。 三、课程的教学基本要求 1、掌握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基本特征和文学史常识,包括作家、作品、流派、风格、文学主张等。“掌握”的含义是指“熟悉”,即能对之做出说明或描述。 2、理解重点作家和作品的个性特点,包括作家的思想、情感、心理特征,作品中呈现出的主要艺术特色,审美特征和独特的艺术手法、技巧等。“理解”的含义指的是能“体会”,能做出描述和展开式
3、的说明、论述与分析。 四、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建议 教学中,应把重点放在“作家作品”的分析和鉴赏上,“文学史常识”的部分,可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自学。考虑到该门课程的性质:它是人文的不是技术的,它是情感的不是逻辑的,它是人性的不是机械的,它是心理的不是物理的,它是素养的不是工具的,教学方法上应特别注重面授。应充分利用全国电大系统教学点密布的“人网”优势,加强面对面(face-to-face)的面授。同时网上教学的内容应起到重要的辅助作用。 五、媒体使用和教学过程建议 1、学时分配。本课程为4个学分,课内学时72节。教学进度及教学内容分布见下表:讲次(每次2节)教学内容录像习题1 序论
4、 2 20世纪初叶文学概述 20世纪文学总述(2) 3 杂文与白话美文(上) 4 杂文与白话美文(下) 5 现代小说的开端与成熟(上) 鲁迅与五四小说(1) 6 现代小说的开端与成熟(下) 7 诗体的解放与探索(上) 郭沫若与现代新诗(1) 8 诗体的解放与探索(下) 9 现代话剧的艰难历程(上) 曹禺与中国话剧(1) 10 现代话剧的艰难历程(下) 11 30年代小说的三大流派(上) 沈从文与京派小说(1) 12 30年代小说的三大流派(下) 13 现代长篇小说的三大高峰(上) 14 现代长篇小说的三大高峰(下) 15 20世纪中叶文学
5、概述 习题与讲解16 七月派诗与九叶诗派(上) 17 七月派诗与九叶诗派(下) 18 战争环境中的新视角(上) 张爱玲的小说(1) 19 战争环境中的新视角(下) 巴金的小说(1) 20 从黄土高坡走向新中国(上) 赵树理的小说 21 从黄土高坡走向新中国(下) 老舍的小说与话剧(1) 22 颂歌时代与颂歌文学(上) 23 颂歌时代与颂歌文学(下) 24 20世纪末叶文学概述(上) 习题与讲解25 20世纪末叶文学概述(下) 26 朦胧诗与不断崛起的诗歌(上) 诗歌创作与欣赏(1) 27 朦胧诗与不断崛起的诗歌(下) 28 文学的反思与反
6、思的文学(上) 29 文学的反思与反思的文学(下) 尤凤伟与反思文学(1) 30 民间风土与文学寻根(上) 31 民间风土与文学寻根(下) 32 突破典型化理论的写实小说(上) 33 突破典型化理论的写实小说(下) 阎连科与写实小说(1) 34 平面化的先锋叙事(上) 35 平面化的先锋叙事(下) 余华与先锋小说(1) 习题与讲解36 总复习 复习课(2) 说明: ①此教学时数及进度只作原则要求。各授课教师在完成教学内容的前提下可根据自己授课情况作适当调整。 ②授课教师不一定要完全依照此表对教学内容平均用力,每一章节内容的教学时数可适当作减少、合并或
7、延长。 ③录像的内容,可安排在课内收看,也可让学生自行收看。 ④课程的教材包括文字教材、录像点播和网上文字资源及网络课程、CIA课建等。 文字教材:《20世纪中国文学》(李平、陈林群著) 《20世纪中国文学作品选》(李平、陈林群选编) 《20世纪中国文学作品选》中所编选的作品,以《20世纪中国文学》重点分析的为主。这两本教材配套使用,不得偏废。 《20世纪中国文学学习指导》于2005年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