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0108349
大小:30.50 KB
页数:0页
时间:2018-05-25
《诗两首(假如生活欺骗了你》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诗两首》(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未选择的路)教案3教学目标: 1、积累词语,了解诗人,理解诗意,背诵二首诗。 2、体味诗人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的想象,培养读诗的兴趣,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3、感受诗人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提高学生对人生的认识,培养健康的人生观。 教学重点: 1.理解诗歌蕴涵的哲理;2.品评诗歌艺术表现手法。 教学难点: 1.《未选择的路》诗人重点写那条未选择的路的原因。 2.诗歌的象征手法〉 教学方法: 1、读、说、悟、品法。。 2、比较鉴赏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录音机。 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假如生活欺
2、骗了你〉 第二课时:《未选择的路》 教学步骤: 一、 导入新课 由《丑小鸭》的遭遇引出话题。 当你身处困境,是前进还是后退,遇到困难,是迎难而上,还是知难而 退,普希金的〈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会告诉我们答案。 二、 诗人简介 普希金(1799—1837),俄国诗人。近代俄罗斯民族文学的奠基人。是俄罗斯伟大的民族诗人、小说家,史称“俄罗斯文学之父”。他被认为是俄罗斯文学语言的创建者和新俄罗斯文学的奠基人。他出身于贵族地主家庭,一生倾向革命,与黑暗专制进行着不屈不挠的斗争,他的思想与诗作,引起沙皇俄国统治者的不满和仇恨,他曾两度被流放,始
3、终不肯屈服,最终在沙皇政府的阴谋策划下与人决斗而死,年仅38岁。 代表作:长篇诗体小说《叶甫盖尼·奥涅金》,中篇小说《上尉的女儿》。普希金的文学作品主题切中当时俄国社会重大问题,塑造了“多余的人”“小人物”等俄罗斯文学的典型形象。 弗罗斯特(1874—1963),美国诗人。生于加利福尼亚州。父亲在他11岁时去世。母亲把他带到祖籍新英格兰地区的马萨诸塞州。中学毕业后,在哈佛大学肄业二年。这前后曾做过纺织工人、教员,经营过农场,并开始写诗。他徒步漫游过许多地方,被认为是“新英格兰的农民诗人”。 弗罗斯特常被称为“交替性的诗人”,意指他处
4、在传统诗歌和现代派诗歌交替的一个时期。他又被认为与艾略特同为美国现代诗歌的两大中心。 三、师生共读〈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1. 教师配乐朗读,学生听读。 2. 学生齐读,议读,交流体会。 3. 解读诗歌大意(学生讨论,自由发表见解) 教师:《假如生活欺骗了你》写于普希金被沙皇流放的日子里。诗人被迫与世隔绝。在这样的处境下,诗人仍没有丧失希望与斗志,他热爱生活,执著地追求理想,相信光明必来。诗中阐明了这样一种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当生活欺骗了你时,不要悲伤,不要心急;在苦恼之时要善于忍耐,一切都会过去,未来是幸福、美好的。生活中不可能没有
5、痛苦与悲伤,欢乐不会永远被忧伤所掩盖,快乐的日子终会到来。 第二节,诗人表达了心儿永远向着未来的积极人生态度,并告诉人们,当越过艰难困苦之后再回首那段往事时,那过去的一切便会变得美好起来。这是诗人人生经验的总结,也是生活的真谛。 这首诗没有什么形象可言,短短八句,都是劝告的口吻。诗人以平等的娓娓的语气写来,语调亲密和婉,热诚坦率,似乎诗人在与你交谈;诗句清新流畅,热烈深沉,有丰富的人情味和哲理意味,从中可以让人感受到诗人真诚博大的情怀和坚强乐观的思想情绪。 这首诗问世后,许多人把它记在自己的笔记本上,成为激励自己前进的座右铭。 2.
6、《未选择的路》 ①教师引导:说到路,人们自然容易想到人生之路。这首诗就是写人生之路的。 古今中外许多诗人作家,对“路”都有过精彩的描写。屈原有“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志向,辛弃疾有“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的感叹,鲁迅也有“其实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这样的想法。人们常常把人的一生比做走一条路,把人生的选择比做对路的选择。美国诗人弗罗斯特的这首《未选择的路》有着特别的意蕴,它正是借写自然界的道路来表达对于人生之路的思考。 ②学生读诗,可分组读,齐读,范读。 自由议论,交流看法。教师适当引导。教师最后总结发言。
7、 教师:诗分四节。 第一节写诗人站在林间交岔路口,久久踌躇,他对两条路不能同时都走,必须选择一条。显得无奈又无助。这样,很自然使人联想到人生之路:自然之路是可以回头的,只是浪费时间,但人生之路如射出的箭,无法收回,因为时光不会倒流。所以诗人望着那一条消失在丛林深处的小路,陷入了深思。在这沉思的过程中,他心里也许已经作出了决定。 第二节,诗人选择了其中的一条“荒草萋萋,十分幽寂,/显得更诱人,更美丽”、“很少留下旅人的足迹”的路,诗人选择的是一条少有人走的路,而不是像大多数人一样,选择那种留下很多旅人足迹的路。 第三节,诗人踏上了自己
8、选择的小路,开始了艰难的跋涉。可这时候诗人心中对于另一条路也是非常留恋的,他知道只能选择一条路,却舍不下另一条路,因为他虽然作出了选择,但心中仍有踌躇,万一这一次的选择是一个错误,将“难以再返回”了。这里诗人写出了常人都有的一种心理。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