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0107074
大小:314.50 KB
页数:36页
时间:2018-05-25
《高教研究信息第3 期》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高教研究信息第3期(总第104期)浙江财经学院高教研究室主办2009年6月15日本期目录中国改革:教育改革十批判书…………………………………………(1)教育公平:政府责任的“边界”需调整利益格局………………………(9)学者:核心期刊不应成为学术研究的唯一评价标准…………………(12)期刊评价不等于论文评价如何改进学术评价?……………………(17)人保部: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体系基本形成……………………(19)中国大学生就业能力排行清华生居首北大排第三…………………(21)中国人民大学推出高校排行榜……
2、……………………………………(23)墨尔本大学校长:大学改革必须应对时代的挑战……………………(27)高校信息窗………………………………………………………………(29)35编者按:今年是五四运动90年,也是《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即将出台的一年。追寻“五四”时期的传统,温故1922年的壬戌学制,对比本次《规划纲要》令人忧虑的改革路径,《中国改革》第5期专题策划了“教育改革十批判书”,汇集了十位专家学者对中国教育改革的批评和建言,希望能引起更多的人来关注和推进中国教育的改革、开放和进步,为21
3、世纪的“再造文明”作出努力。中国改革:教育改革十批判书 ——学者建言《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1915年新文化运动以来,轰轰烈烈的“再造文明”在教育领域的硕果,便是1922年11月拟定的壬戌学制,这场自下而上,由教育家、民间知识分子和民间教育团体主导的教育改革,是中国现代教育史上影响最深的一次变革。 1922年,中华民国北洋政府制定了上世纪的第五个教育改革案,即壬戌学制。此改革案由当时的民间组织全国教育会联合会广泛汲萃民间建议,在多个方案中、经多番讨论后提出,由胡适、陶行知、黄炎培、蒋
4、梦麟、蔡元培、陈独秀等著名教育家、学者、思想家主导。此改革案有七项指导思想:适应社会进化之需要,发挥平民教育精神,谋个性之发展,注意国民经济力,注意生活教育,使教育易于普及,多留各地方伸缩余地。其中的重视教育为社会发展服务,重视个性发展及“多留各地方伸缩余地”等,在今天仍有重要意义。然而,本次《规划纲要》由上到下的改革路径,由行政官僚主导的现状,无不令人忧虑。以下是十位专家学者对中国教育改革的批评和建言。 既然是12年的规划纲要,就应该涉及教育的根本问题,尤其是要明确改革方向。王烽:明确教育改革方向最
5、重要 规划纲要要达到什么目标,它的功用、功能是什么?我特别同意有些专家的观点,这个纲要应该有三个层次的目标: 高层次目标,是要解决教育的根本问题,如教育改革发展的方向问题、根本性体制问题,这个要通过深刻的思想解放、充分广泛的大讨论,然后系统作出设计;中层次目标,是要解决长期阻碍教育发展的重大体制问题,比如转变政府教育管理职能和方式、民办学校分类管理问题即盈利性与非盈利性、保证教育的公益性和发挥市场机制、高等学校自主和自律、社会参与教育治理的问题等等。低层次目标是要解决教育面临的最紧迫、人民群众最关切
6、的问题,例如教育经费短缺、义务教育择校、减轻学生负担问题等等。35 我个人的看法,当下重点是解决阻碍教育发展的若干重大问题、人民群众关心的紧迫问题,至少从操作的角度来看是这样。但是既然是12年的,就不应该不涉及教育的根本问题,尤其是要明确改革方向。特别应该注意的是,不能将改革方向与现在马上要着手实施的措施混淆起来,不能因为某些改革现在条件不成熟就否定它方向上的正确性,从而失去提出的机会,影响改革的前瞻性。专题研究过程中,我体会到,第一就是要解放思想。作为研究者要实事求是,要勇于把观点表达出来,保证给高
7、层决策者提供真实、明了的信息;第二,教育改革需要其他领域相互配合。比如,说到增加教育投入,拿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4%来衡量,如果财政部门按凑数的思路来对付,诸如将非国民教育系统的投入也算上,或者将土地投入也算上来凑,那就解决不了教育经费短缺和政府责任落实不到位的问题,落实不了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所以,教育优先发展,包括财政体制在内的其他体制的改革是十分必要的。第三,冲破一些既得利益非常非常重要和非常地迫切。现在教育改革处在一个“胶着”期,不损害一部分人的利益改革无法实质性推进。比如治理择校,比如取
8、消学校行政级别,我们都知道这些改革的必要性,但是面临的阻力也非常强大。最后一点,“规划纲要”做到人民满意很不容易。除了“纲要”本身能否“管用”之外,公众自身有时候是改革的动力,有时候是改革的阻力。比如高考,我们以前的制度、模式形成了既定的秩序,这些秩序他们已经适应了,要改变这些秩序,使他的孩子将来参加高考变得不可预见,也会有人反对。因此,教育决策在一定程度上具有某种引导性,而不仅仅是公众意见的整合;民主很重要,但是它代替不了科学。教育与医药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