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谈语文课堂教学中的高潮设置

漫谈语文课堂教学中的高潮设置

ID:10102516

大小:31.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05-25

漫谈语文课堂教学中的高潮设置_第1页
漫谈语文课堂教学中的高潮设置_第2页
漫谈语文课堂教学中的高潮设置_第3页
资源描述:

《漫谈语文课堂教学中的高潮设置》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漫谈语文课堂教学中的高潮设置奉贤曙光中学陆明雅语文课堂教学的优劣取决于“师生耗费最少的时间和精力而最快地达到教学目的或收到最佳的教学效果“(《中国中学教学百科全书(语文卷)》第36页第5行)。这也一堂完美的语文课何以为人津津乐道,回味无穷的原因。正如一部好的电影往往会有一个片断最被人称道一样,一堂完美的语文课,也总有一个环节最能植入人心——那就是语文课堂教学中的高潮。所谓语文课堂教学中的高潮就是学生对教材的认知冲突,最后达到和谐统一,形成学生与教材、教师的情感共鸣。语文课堂教学中能否产生高潮主要由两个因素决定:一是教师;二是学生。师生之间能否建立起一种和谐、民主的课堂教

2、学氛围,教师是编导,而学生则是演员。演员要完全融入整个影片风格,需要对剧本有一种深刻独特的理解和把握,才能演绎出一部令人叫绝的电影。只有在情感上达到强烈的共鸣,才能产生高潮,才能体现出语文课的艺术魅力。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设计中树立高潮意识,让师生在共同拥有的创造中享受语文课的愉悦感受。当然,语文课堂教学中的高潮不可能一步到位,需要精心设计,千方引导,层层铺垫,使高潮的形成既波澜起伏,又显得水到渠成般自然。曾听过这样一节课:课文是《与妻书》,老师考虑到学生对作者生死之际在绝笔信中表露的复杂感情的理解颇有难度,因此设计了从一个读者尤其是一位妻子的角度来看,能否理解作者“

3、忍舍汝以死”的情怀。学生讨论非常热烈,有的认为妻子能理解丈夫,有的认为不能,莫衷一是。这时,老师并不急于亮出答案,而是播放一曲事先准备好的台湾歌手齐豫的《觉》,并请大家留意这位歌手所唱的歌词,她是如何以自己的心情来演绎对《与妻书》的理解的。听完齐豫凄婉哀怨的歌声,同学们明白了:从大义的角度上说应该是理解的,不得不理解;但从内心来说是不理解的,因而是两种心情夹杂在一起的复杂情感。而林觉民在两种爱的矛盾中选择了国家利益,让学生看到林觉民是一个真实可感的英雄。到此看似同学们已理解了林觉民的形象,对林觉民的形象也已完成了认同。但此时,老师又拿出他在妻子(她就是该班学生的班主任)

4、赴英学习期间写给她的信,亦称“与妻书”,深情的朗读给学生听,并请学生比较两封信的不同点。学生因为在三年里早已与这对夫妇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听着老师情深意切的朗读,许多同学流下了感动的眼泪。这时,老师进一步明确两封信的不同:老师是囿于个人的情感圈子,而林觉民为了国家甘愿舍弃对妻子的爱,两者的境界相距甚远。学生们刚才对老师的感动自然而然地转化为对林觉民的无限崇敬,师生完全沉浸在这情感共鸣的愉悦之中。这封家信的内容虽然与《与妻书》不同,但是对妻子难舍难分、深刻相思的情感却是相同的。从学生情感的深切交流着手,果然效果颇佳。由此可见,调动一些生动恰当的例子作为铺垫,对于激发学生情感

5、、引起认知冲突从而达到和谐统一,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手段。要达到课堂教学中的高潮,就要在教学设计中充分体现这种高潮意识。这就要求教师对教材有相当的理解,心中明了何处是最能达到高潮的。根据我的教学经验,一般可在以下三处设置高潮的爆发点:一、在教材的可疑处设置高潮。与破案一样,学生在阅读教材的过程中,若能发现文中的可疑点,往往会刨根究底。因此,作为一名教师若善于引导学生发现文章的可疑点,对课堂教学中高潮的形成无疑是至关重要的。如课文《项链》。文章在结尾处点明项链是假的之后便戛然而止,令每一位读者唏嘘不已的同时不能不惊叹于莫泊桑的构思巧妙。文中作者虽未交待项链的真假,但事实上,作

6、者在情节展开的同时已在多处埋下了伏笔,只是读者往往忽视了或未曾留意而已。于是我就设计了这样一个抓手:在文中找出项链是假的依据,以此打开学生的思路,激发学生的认知冲突,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寻找依据。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理解小说的结尾,虽出乎意料,却在情理之中,进而深刻体会莫泊桑小说的艺术特色。一、在教材的无疑处设置高潮。这不仅需要教师熟悉教材,而且能充分体现作为高中语文教师的教学素养:强烈的语文教学热情、深厚的专业知识水平、高超的教学能力。于无疑处设疑,比之单纯发现疑点更为可贵,也更加困难。如《荷花淀》这篇小说看似平淡而浅显。如何让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把握作者的写作意图,理解小

7、说的主题,成了这篇课文教学的难点。尤其要在平凡质朴的语言中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激发学生的认知冲突,在课堂中形成高潮,是有一定难度的,需要反复琢磨。为避免落入俗套,力图找到文章的突破口,以达到师生之间情感上的交流与共鸣,我找了这样一个抓手:“我走了,你要不断进步,识字,生产”与主题有何关系?这句话在文中很不起眼,很容易被忽视。作为游击组长,即将投入部队参加抗日,水生从心底里希望妻子支持自己,照顾好家里的老人和孩子,使自己免除后顾之忧。但他却不说这些,而偏叮嘱水生嫂要“不断进步,识字,生产”,正说明了水生了解自己的妻子,她是一个有觉悟的女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