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级中学选修科目人格统整与灵性发展课程纲要

普通高级中学选修科目人格统整与灵性发展课程纲要

ID:10098531

大小:205.00 KB

页数:18页

时间:2018-05-25

普通高级中学选修科目人格统整与灵性发展课程纲要_第1页
普通高级中学选修科目人格统整与灵性发展课程纲要_第2页
普通高级中学选修科目人格统整与灵性发展课程纲要_第3页
普通高级中学选修科目人格统整与灵性发展课程纲要_第4页
普通高级中学选修科目人格统整与灵性发展课程纲要_第5页
资源描述:

《普通高级中学选修科目人格统整与灵性发展课程纲要》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選修科目-人格統整與靈性發展課程綱要普通高級中學選修科目「人格統整與靈性發展」課程綱要壹、目標普通高級中學選修科目「人格統整與靈性發展」課程欲達成之目標如下:一、協助學生追求正向的自我觀念,增進人格與心靈的成長。二、從靈性成長的角度探討尋求生命的意義和價值的途徑,建立學生正向積極的人生觀。貳、核心能力普通高級中學選修科目「人格統整與靈性發展」課程欲培養之核心能力如下:一、探討不同的人性觀點與假說,並進行批判與統合。二、瞭解自我與社會的關係,規劃人生未來的目標。三、瞭解人格的特質及其知行合一的重要性。四、增進健康情緒的知識,態度與能力。五、瞭解品格的內涵,並養成

2、良好的品格。六、瞭解靈性發展的內涵及途徑,促進心靈的成長。參、時間分配本科為二學分,每週二節,以連續授課為原則。開課之年級及學期由各校自行決定。379選修科目-人格統整與靈性發展課程綱要肆、教材綱要核心能力一:瞭解生命教育的意義、目的與內涵主題主要內容說明備註參考節數一、探索生命教育內涵1.說明生命教育興起的社會背景,在台灣的發展1-1人生觀的膚淺與道德的沈淪是生命教育興起的背景。在這個背景下,上焉者只以名利追逐為人生目標,易於引發社會結構性的敗壞。下焉者既無能力追求名利,也無更寬廣之視野來追求超乎名利之人生價值,於是生命變得空洞而沒有方向,以致自傷傷人,時有

3、所聞。如學生已修過「生命教育概論」,則可略過。0~22.給生命教育一個基本的操作型定義2-1生命教育即探索生命中最重要議題並引領學生在生命實踐上達到知行合一之教育。3.探索生命教育的整體目標與個別議題3-1生命教育涵蓋三個向度,一是終極關懷與終極實踐,涉及人生哲學的建構,生死課題的關懷以及宗教議題的探索。其次是倫理思考與反省,涉及基本倫理學與應用倫理學的議題。最後則是探索知情意行的人格統整以及身心靈的發展提升。3-2生命教育的三個向度雖然各有側重,但必須統合觀之才構成完整的生命教育。檢核生命教育是否能達到統整目的,可以從「知行是否合一」來檢視。人要知行合一必須

4、先要有深刻的「知」,這就涉及了人生觀、生死觀及宗教觀等終極智慧的涵養。終極智慧賦予人生意義與目的,並提供人生實踐的終極基礎。在這個基礎上人必須慎思明辨來建構實踐的倫理價值體系。這就涉及了倫理思考與批判能力的養成。最後,終極智慧與倫理價值不能只停留在「知」的層面,而必須融貫到人的知情意行或身心靈各層面。生命教育的第三個向度便是有關生命統整與全人發展的課題。379選修科目-人格統整與靈性發展課程綱要核心能力二:探討不同的人性觀點與假說,並進行批判與統合主題主要內容說明備註參考節數一、探討人性的本質和定義1.從中西名人語錄中體察對於「人性」的見解與看法1-1以常見及

5、大家耳熟能詳的語錄,如「食色性也」、「人之初、性本善」等,來引發學生對於「人性」之本質為何?及個人在「性善」或是「性惡」論上的立場。主題一、二等核心能力與一般心理學課程有重複之處,惟本節的重點為對人性的觀點,尤其是超個人心理學的部分做較深入的探討(Moss,1999),並重視學生的思考與評斷,有修過心理學課程的學生可是本部分課成為進階的思考與討論練習,未修過心理學課程的學生,則可以同時熟悉本部分心理學相關的內容,也可以有機會瞭解自己對人性的看法與可能有的選擇。32.分辨本能、驅力、需求、動機等觀點及其對人類行為的影響2-1對於「本能」、「驅力」、「需求」與「動

6、機」等觀點進行學理及定義上的說明。並指出人類有各式各樣的動機,如「成就動機」、「親和需求」、「犧牲」、「奉獻」等與動物有明顯的不同力量。2-2並鼓勵學生探討這較為生物性的力量如「本能」與「驅力」可以解說人類較為「生物性」的行為,而有些人性「需求」與「動機」則可以用來解說人類較為高等具人性光輝的行為。379選修科目-人格統整與靈性發展課程綱要二、了解心理學的學理中對於人性的看法1.了解心理學中精神分析學派、行為主義學派、人本主義學派與超個人心理學派對人性的基本假設1-1說明精神分析學派的「泛性論」,並以本我、自我與超我的人格結構說,來說明人性中「惡」的本質。1-

7、2說明行為主義對於人性「空白」論的說法,強調善行與惡行是源自於後天環境中行為的增強或是懲罰之間機械式的聯結制約而成。1-3說明人本主義正向積極的人性觀,每一個個體都有發揮個人潛能,達到自我實現的動機與需求。人類不適應的行為是因為本性受到外在環境的壓抑與扭曲而形成,因此只要存活在「同理、真誠、關愛」的環境中,個人積極向善、自我實現的本性就會得到發揮。1-4說明超個人心理學派乃出自於對人本心理學說的補充與超越。認為人不應該侷限於「個人」、「小我」的實現,容易引發自私自利及危害他人與環境的行為。人應該探索自我的靈性,尋求個人與自我、他人、自然環境與造物者之間的和諧關

8、係。1-5探討與反思上述觀點與特定人類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