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实词学习方法与技巧

文言实词学习方法与技巧

ID:10095216

大小:37.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05-25

文言实词学习方法与技巧_第1页
文言实词学习方法与技巧_第2页
文言实词学习方法与技巧_第3页
资源描述:

《文言实词学习方法与技巧》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文言实词学习方法与技巧1、字形推断法字形推断法,也称之为形训法,即通过字形结构推敲、分析、解释实词的本义。利用推敲分析字形的方法,有助于我们了解实词的本义,甚至去推断实词的引申义或其他的义项。汉字属于表意体系的文字,形声字占80%以上,“形旁”给我们推敲分析实词义带来了有利的条件。我们常见形旁的词义主要有:从“钅(金)、木、氵(水)、火、土”者词义与五行有关;从“刂(刀)、弓、矛、戈、斤(斧)、殳”者与兵器有关;从“马、牛、羊、豕、犭、鸟、虫、鱼”者与动物有关;从“(言)、辶(走)、口、刂(心)、彳(行)、(手

2、)”者与人的行为有关。其它的还有:王(玉)——玉器珠宝、禾——五谷、贝——金钱、皿——器具、纟——丝麻、巾——纺织品、宀——房舍、求——毛皮、隹——鸟雀、冖——笼罩、歹——死亡、月——肉、页——首、自——鼻、目——眼、尸——身体、(示)——祭祀、(草字头)——植物……如杜甫《登高》“渚清沙白鸟飞回”中的“渚”字从“氵”,可解释为:水中小洲;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樯橹灰飞烟灭”中的“橹”从“木”,其意思为:木制的船具。“游目骋怀”中的“骋”从形旁上看应该与“马”有关;“锲而不舍”中的“锲”从形旁上看就该与“金

3、”相关。再如“兵刃既接”(《孟子·寡人之于过也》)一句中“接”字的意义。“接”的义符为“手”,联系下文“弃甲曳兵而走”,不难推测出此处的词义应该是“接触、交锋”的意思,“接”的其他意义如“直接、间接”显然与文意不符。又如2001年京、皖、蒙春季高考试题第13题例句A“俄有吏袖空牒窃印者”中的“牒”字,其实“牒”字是一个形声字,“片”是其形旁,甲骨文中取“木”之右半为“片”,本义就是“木片”,而且大家可能也了解,古代纸张没发明之前,当时的人都是把字写在木片或竹片上,所以“片”又被引申为“文件、文书”之义,因此一般

4、以“片”为形旁的字如“版”“牌”“牍”“牒”等都有“文件、文书”的意思。考生如果能有从字形去分析推断,问题往往就能迎刃而解了。2、成语印证法所谓成语印证法就是借助成语来推断实词词义。成语是人们长期以来习用的、简洁精辟的定型词组或短语。“长期以来习用的”这个定语,说明了成语的含义不因时间的流逝而改变。所以成语中保留了大量的文言实词词义,联系成语,加以印证,对判断文言词义会有很大的帮助。如:1.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孟子·寡人之于国也》)短兵相接(接:接触、交锋)2.势拔五岳掩赤城。(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5、出类拔萃(拔:超出)3.腥臊并御,芳不得薄兮(屈原《楚辞·涉江》)日薄西山(薄:接近)4.敌则能战之。(《孙子兵法·谋攻》)势均力敌(敌:相当、匹敌)5.设五寸之的,引十步之远。(《韩非子·外储说左上》)有的放矢(的:箭靶)6.斩木为兵,揭竿为旗。(贾谊《过秦论》)3短兵相接(兵:兵器)成语中加点字的意义是我们平时熟悉的,借助熟悉的词义,就能推断文言语句中加点的词义。3、语法分析推断法语法分析推断法,即根据实词在句中的语法功能推断词义。根据汉语语法知识可以明确:主语、宾语大多是由名词、代词充当,谓语大多是由动词

6、、形容词充当,定语是由形容词、名词、代词充当,状语是由副词充当。根据词在句中的语法地位来推断它的词性,进而可以推知它的词义。语法分析推断这一方法主要运用于认识词类的活用里。我们判断一个实词是否活用主要就是依据语法结构。如:1.“名词+名词”的动宾结构:在这结构中,当前面的名词当充当谓语动词时,根据动宾结构特点可判断出后面的一个名词应该是宾语或补语,那前面的名词即活用为动词了。如《鸿门宴》中“籍(‘籍’本是名词词性,但它后面跟的是宾语‘吏民’,故应翻译为‘登记’,即名词活用作动词)吏民,封府吏”。又如:“范增数目

7、项王”中的“目”字,它前有状语,后带宾语,如用做名词,既应理解成“眼睛”,但根据句意推断是不正确的;若用如动词理解为“用眼睛示意”就比较恰当了。2.“名词+动词”结构:根据现代汉语语法知识可知,名词放在动词前面,一般作为动词施事或受事的主语。在文言文里,当我们看到“名词+动词”这种结构模式时,可以先判断一下该名词是否为动词的施事或受事主语,如果是,这则是一般的名词;如果为非主语,只是作为一个修饰性的词语修饰动词的,那它就活用作状语了。如“而相如廷(在朝廷上)叱之”和“君为我呼入,吾得兄(用对待兄长的礼节)事之”

8、(《鸿门宴》)。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如果名词为表时间、方位的词语(朝、夜、左、右、上、下、东、南、西、北等等),放在动词前,我们基本可以直接判断它是活用作状语。3.动词+动词/形容词结构:当出现两个动词或动词与形容词连用的情况时,后面的动词或形容词,根据语法结构特点,他们在句中充当宾语或主语,那它们就自然活用为名词了。如:“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捕蛇者说》)(出:出产的东西;入: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