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素养的培养与语文教学

传统文化素养的培养与语文教学

ID:10091190

大小:27.00 KB

页数:2页

时间:2018-05-25

传统文化素养的培养与语文教学_第1页
传统文化素养的培养与语文教学_第2页
资源描述:

《传统文化素养的培养与语文教学》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传统文化素养的培养与语文教学中国社会在向现代化转型过程中,许多优秀民族传统文化正在消失。随着外来文化的渗透,越来越多的中国孩子远离了自己的传统文化,甚至对祖国的传统文化产生了冷漠感,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化史正面临断链的危险。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激发人们的爱国主义情怀,特殊是在语文教学中更好地向学生传播传统文化,这是每个语文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一、凸显课堂教学中传统文化的地位,弘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1.现行语文教材中,传统名篇占有相当的份额,这些课文蕴含着传统文化中博大的生命意识、责任意识等。要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弘扬民族传统,必须以课堂为主阵地。从这个意义上讲,教材只是文

2、化的载体,更重要的是,语文教师本身所具有的传统文化素养应成为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重要的课程资源。因此,这就要求我们每一个语文教师必须悉心学习古典文化,徜徉于古典和现代的文化典籍中,有计划地进一步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2.语文教师还要承担起价值引领的重责,要审慎、正确把握传统文化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把时代和民族倡导、尊崇的主流价值观贯穿于教学全过程,从对人的终身发展、对民族未来负责的高度来“放出眼光”,谨慎选择适合学生消化、吸收的传统文化的教学内容。二、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重视传统文化对学生“润物细无声”的熏陶浸染。“位卑未敢忘忧国”“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得道

3、多助,失道寡助”等传统文化精髓散布在语文教材中,只有当教师深情投入、真情流露的时候,文学作品的思想美、内容美、人格美和风格美等才能渗透到学生内心。点点滴滴的积累,潜移默化的渗透使学生精神得到贯注,思想随之净化,行为获得矫正,心灵得以熏陶,学生的人文素养才能提高。为营造氛围,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可以灵活采用多种方法。①通过教师范读或多媒体配乐朗诵古诗文,品味语言的音韵美,文章的意境美,思想的崇高美,以此感染学生的心灵;②走近名人名家。配合教材,每学期选择两三个文化大家向学生进行较为具体的介绍。如命途多舛的大儒杜甫,中国精神的代表朱自清,“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文天祥等。

4、城③与教材同步,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适量补充名家的代表作,通过简介,引导学生课后阅读,将有限的课堂延展到学生自由驾驭的广阔的课外天地。三、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推进文化精华的继承。1.各年级根据学生的实际,开展各项有效活动。一个学期确定一个中心任务,日积月累,以至于学生的气质变化。如课前三五分钟由学生轮流讲解一个小故事,可以是名家的轶闻、古代的励志经典故事等;也可以是天天一句名言警句,由学生轮流写在黑板的某一侧;还可以专就成语故事进行介绍,熟悉中华文化中的这一奇葩;可以每周安排一次活动,或介绍古代文化名人的思想及其有关名句,或介绍一部优秀的作品,或介绍古典诗词中某一意象

5、的文化内涵及相关的诗句,或简介古典诗词的技巧鉴赏,或某一诗人风格的赏析。这些活动既可以由学生主讲,也可以由老师主讲,固定在每周的某一时刻,形成习惯。2.联合校团委,在全校范围内开展弘扬传统优秀文化的丰富多彩的活动。一般一学期两次。辩论赛:当今社会,快餐文化与经典阅读,孰轻孰重?征文比赛:我和名家/名著有个约会诗歌吟诵大赛经典剧目表演(可以是成语、寓言故事的改编,可以是课本剧,还可以是长篇经典的某一段情节表演……举办书法大赛,倡导中国书写艺术的传承开办电影周活动,组织学生在多媒体教室观看部分优秀电影3.语文组组织开办传统文化讲座,一学期兩次。以讲座为平台,提高学生的阅读

6、鉴赏水平,激发他们对古典小说、诗歌等的学习爱好。如四大古典名著探微,捣衣、砧声、飞鸟、浮云等意象在诗歌中的象征意义,古典诗词类别初识,现代作家的文化遗风等。4.将“寻找乡土传统文化”与开展综合性实践活动结合起来。学生不仅是传统文化的消费者,更是传统文化知识的继承者。将家乡的优秀文化内化为学生的人格、气质、素质,使学生热爱家乡文化的情感充盈胸中,自觉地承担起弘扬家乡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寻找乡土传统文化”,其形式多样:考察家乡的饮食娱乐文化,调研家乡的历史名人和遗迹,寻访家乡历史名胜古迹及其来由……5.开展“阅读传统经典,打造书香人生”的主题活动。尤其要有效利用寒暑假,

7、要求学生暑假阅读不少于两部经典,寒假不少于一部经典(数目采用老师推荐和自主选择相结合的方式),并要求写不少于2000字的读书笔记,开学时检查并小结,在班上展览表彰。通过语文教学使学生感受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成为中华文化传统的继承者和传播者;使学生能识别、剔除传统文化中的糟粕,成为新文化的建设者。使学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初步具有研读文化著作的能力,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使广大教师转变观念,更新知识,具有深厚的文化素养,积极开发课程资源。拓展课堂空间,树立新的教学、学习模式,自觉地将学习传统文化与生活实践相结合。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