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0088652
大小:437.00 KB
页数:22页
时间:2018-05-25
《九十九年度宜兰县南澳乡东澳国民小学》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九十九年度宜蘭縣南澳鄉東澳國民小學「教師專業學習社群」實施計畫一、依據: (一)教育部補助辦理中小學教師專業發展評鑑實施要點辦理。(二)教育部委託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協助辦理教師專業發展評鑑「規劃中小學教師辦理專業學習社群方案」專案計畫辦理。二、學校現況與需求評估:本校座落在中央山脈東北方的一處山腳下,面對浩瀚的太平洋,這裡的住民有山的沈穩、有海的內斂。學校景色秀麗,自然生態教學資源豐富,學生接觸大自然機會多,生性達觀樂天。在校務發展的規劃上,本著「健康」、「自信」、「融合」、「卓越」的願景,在軟、硬體上均能規劃齊備,又落實小班教學精神,
2、校園氛圍溫馨快樂。教師學歷均在大學以上,且大多年輕有活力,各年級教學正常化,平時親師生互動良好。教師不僅可以全心投入教學又皆能相互配合各項支援,因此行政推動順暢。多數家長重視學校教學活動,經溝通協調皆可獲認同及支持。因社區資源豐富,平時善加利用以提升學校本位特色課程推動與教學成效。目前積極推展閩南語及泰雅母語、傳統舞蹈、歌謠、樂器、編織、射箭等,以傳承與保留當地族群文化。本著「學生」為學校教育的主體這樣一個核心概念上,校務的推動以「課程」與「教學」為主軸,「行政」則扮演協助的角色。此次申辦並參與98-101教師專業發展評鑑實施計畫核心
3、學校群組,總體而言,乃是奠基於學校長年文化形塑的累果。從「學校是專業的學習社群」的這個層面來思考,東澳國小雖然是一屬原住民偏鄉的六班小型學校,但我們關注學生學習成效的提升卻是不遺餘力。三、教師專業社群運作之整體規劃說明:(一)運作規劃:1.基本思維:本校參與98-101教師專業發展評鑑核心學校群組22實施計畫,基於三個基本想法:其一,如何在不增加老師工作負擔的情形下去推動;其二,如何以校本模式去建構;其三,如何精進教師專業知能又能有效提升孩子學習能力去發展?這個歷程,我們覺得根基於歷年來於週五下午教師對話時間所營造的分享文化有關。透過
4、彼此的對話,我們了解彼此的需求,更加確認學校應走的方向。有句話說:「方向對了,路就不遠。」在多數人的觀點中,原住民的孩子於歌舞、運動、藝術等的天賦上優於一般漢人孩子,這雖是不爭的事實,然而我們卻不因此感到某種程度的優越感;相反的,我們不斷的省思如何轉化這樣的優勢為一股競爭力,才能讓孩子們未來在主流社會中能有學習與生存的能力。 2.歷程脈絡: 本校雖於97學年度始參與教師專業發展評鑑實施計畫,然而基於分享文化的日積月累與去異求同過程中,我們以70%的學校人數比參與了此項計畫。在起初,我們將實施的層面著重在「課程教學與設計」、「
5、班級經營與輔導」的規準研發與課室觀察的實踐上,並參酌相關資料共同決定了我們所要的使用工具。在緩慢的步調中,因著我們共識的取得,所以彼此信任、支持,並且喜悅且安然地走完了第一個階段;隨後,第二年,我們一口氣爭取並參與98-101教師專業發展評鑑核心學校群組實施計畫。在這個過程中與縣內、外的朋友常常交談的議題則是「在何種條件下,東澳國小以偏鄉六班小型學校且僅一年的經驗就冒然參與核心學校群組呢?」我想,就是「始於分享、終於分享」的這樣一種堅定信念。3.教專現場: 基於每一位參與教師均為推動小組(外聘二位家長)及專業學習社群的成員,每
6、個人都代表著在參與的過程中站在一種平等的基礎之上,也因此相互信任是相當重要的一件事,並能從而激發教師群們的創意和想像。校長、教導主任及教學輔導教師雖不定期的短期觀察或訪談,評估社群的運作狀況,同時亦在不同的社群中與教師群們協同合作。從基本信念--「建構校本模式」的教師專業發展評鑑實施計畫的理念下(見22附圖一、附圖二),本校「教師專業發展評鑑實施計畫」與「教師專業學習社群實施計畫」才能可輔相成、無縫接軌。學校99學年度規劃了「嘿!“閱”“作”越有趣!」與「看!好玩的魔“數”!」二個專業學習社群,全校教師均分別以個人興趣或年段方式參與個
7、別的教師專業學習社群,校長不僅支持且帶頭參與。每一社群五至六人不等(含召集人在內),從定義社群、規劃目標、任務分工等,無不以草根式的方式共同參與領域課程理想課程覺知課程正式課程潛在課程運作課程彈性課程經驗課程附圖一:本校課程架構圖本國語附件一:本校閱讀計畫附件二:歷年表現閱讀活動泰雅語生活美語附件三:閱讀統計表閩南語彈性課程閱讀閱讀教學活動寫作教學活動數學閱讀繪本週四閱讀課程每日晨間閱讀班級閱讀計畫研究發展與進修、課程設計與教學、班級經營與輔導22附圖二:本校語文課程與教師專業發展評鑑結構圖、產出。大致上,二個社群依循著下列的模式來運
8、作:規劃期初聘請引言人在本校教師較為嫻熟的課程議題進行更深入的對話,並聘請國內學者針對教師較不上手的議題進行概念的再澄清;期中則進行同儕產出型的工作坊,包含教學觀察與回饋、教學檔案製作、共同備課、專業領域探討、同儕省思對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