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道路网互通立交设计探讨

城市道路网互通立交设计探讨

ID:10062534

大小:29.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05-23

城市道路网互通立交设计探讨_第1页
城市道路网互通立交设计探讨_第2页
城市道路网互通立交设计探讨_第3页
城市道路网互通立交设计探讨_第4页
城市道路网互通立交设计探讨_第5页
资源描述:

《城市道路网互通立交设计探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城市道路网互通立交设计探讨【摘要】随着城市建设快速扩大、路网规划的逐步完善,多元化功能分区建设,对交通路网及互通道路的要求也日益提高,城市的交通压力越来越重。城市道路网的互通设计与城市开发阶段的结合密不可分的。本文介绍了城市道路网立交设计技术标准和建设计划及措施等阶段考虑的因素,并对城市道路网互通立交设计进行探讨。【关键词】城市道路;立体交叉;匝道中图分类号:S611文献标识码:A城市道路网立交系统是城市路网的动脉,城市建设受控因素较多,既有道路网络单一且建筑密集区交通混乱,无法快速通达,互通式立交能够将过境交通和服务交通分离,其设计标准

2、往往受地块红线、既有结构物等的制约,建设计划同样根据城市开发进度无法全互通化实施。1、设计速度7国内现行的主线中的设计速度是以似下简称“公路标准”及以下简称“城市规范”为主要的执行标准与设计依据。而匝道的速度设计,主要将两条甚至更多的道路通过空间上的上下分离的方式来实现立交互通,运用上述设计能够保证立交节点位置主干方向的交通持续平稳且顺畅的运行,维系主线车辆运行速度的持续性与均匀性,减少时间与能源上消耗与浪费,同时能够减少空气污染、净化环境。匝道是互通式立体交叉主线间交通联系沟通的主要的纽带,但交通设计上对于匝道的要求却相当严苛。我们以在

3、建的比较典型的重庆市机场立交工程为例,设计的互通式立交与既有机场快速路、同茂大道相连通,机场高速路为城市快速路,双向六车道,设计时速为80km/h;同茂大道为城市主干路,双向六车道,设计时速为50km/h;机场立交匝道按双向两车道设计,设计行车速度30km/h,实行定向通行。同时齐备完善先进的交通管理与安全服务的全套设备及设施,对接在建的同茂大道,实现机场与引悦来会展中心、中央公园片区快速互通连接,以及机场与机场高速的快速连接,避开服务功能道路对主流交通的影响。显著地改善和提高了整个城市的交通能力。2、服务对象城市道路大致囊括快速路、主干

4、路、次干路及支路四种类型。快速路主要铺设在特大城市或大城市,以中央分隔带将上,下行车辆分流开来。其中快速干路主要供汽车专用,并大多担当联系市区各主要地区、市区和主要的近郊区、卫星城镇的主要的对外通道,负担城市7主要客、货运交通,可承载相对较高的车速和巨大的通行能力。作为城市道路网的支撑框架,主干路联系城市的主要工业区、住宅区、港口、机场和车站等客货运服务中心,承担着城市关键且主要的交通任务。主干路沿线两侧不宜修建过多的人行道和车辆入口,以免限制到车辆的行驶速度。次干路作为市区内普遍存在的一般性的交通干路,联合主干路构成城市的干道网,兼有联

5、通与集散的效能,能够大量分担主干路上的交通负荷。次干路还具有较完备的服务功能,其沿线可以设置吸引人流的公共建筑,并应具备车辆存放场所。支路主要是联系次干路与街坊路,为缓解与解决局部位置的交通问题及压力而设置,以服务功能为主。部分主要支路可设公共交通线路以及自行车专用道,但不宜存在过境交通。主流交通较大时应避开服务功能的道路修建专用匝道,缓解交通节点的拥堵。3、道路建筑限界按照国家相关规定道路上一定高度和宽度范围内不允许有任何障碍物,以确保公路与城市道路车辆、行人的安全顺畅通行。道路建筑限界的宽度是根据道路等级的不同而改变的,限界净高的最小

6、值是根据相关规范规定来确定的。根据《公路标准》的净高规定,高速公路及一、二级公路设计为5m,二、四级公路则可以减少0.5m,为4.5m,根据《城市规范》的相关规定,有轨电车的净高为5.5m,无轨电车净高为5.0m,普通汽车净高为4.5m。4、停车视距7所谓停车视距是指驾驶人员在特定时间段内可以安全停车的最短距离,而这个特定时间段具体是指:在车辆行驶时驾驶员从看到前方障碍物至到达障碍物之前的时间。这段距离由司机反应距离、车辆制动距离和安全距离二部分构成。根据《公路标准》和《城市规范》中对停车视距的规定,除了计算行车速度v=60km/h时,公

7、路为75m,而城市道路为70m有所不同外,其余指标均不存在差异,表明对于基本计算原理相同的道路设计指标,公路和城市道路是完全可以统一的。5、匝道平、纵而组合设计匝道平、纵而线形组合设计按照惯例与相关规定应该执行公路路线的相关标准和要求。这些标准和要求主要包括:平曲线应包住竖曲线、变坡点不得与反向平曲线的拐点重合、直线段内不能插入短的竖曲线等,特别是对设计速度较大的匝道位(如半定向匝道)纵断面设计更应该如此。同时,在出口如果是凸形竖曲线接下坡匝道,应加长凸形竖曲线以相对加大视距,使驾驶员能及时清晰的发现平曲线的方向,保证其足够的安全操控时间

8、。在入口处,如果是上坡接凸形竖曲线,要保证匝道纵断而与邻近的主线基本一致,使驾驶员能洞察主线7上的交通状况,以便安全驶入。然而设计规范对匝道平、纵而组合设计方而的制约相对不足甚至缺失,导致设计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