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0059622
大小:27.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5-23
《内窥镜下经口咽至中下斜坡入路的应用解剖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内窥镜下经口咽至中下斜坡入路的应用解剖分析 【摘要】目的:研究内窥镜下经口咽至中下斜坡入路的相关数据,为临床手术的实施提供条件。方法:选取15例成人尸头,利用0度、30度内窥镜与手术显微镜,对成人颅骨标本进行测量。结果:后鼻棘、前鼻棘、切牙孔、咽结节到枕骨大孔前端距离分别是34.58±3.75、79.32±4.87、70.95±4.86、13.38±1.85。结论:通过内窥镜入路,可实现对中下斜坡入路的手术治疗,在椎基底动脉瘤疾病的应用中能够取得明显效果。【关键词】内窥镜;中下斜坡入路;解剖【文章编号】1004-7484(2014
2、)07-4080-01在神经外科中,显微镜已经起到了重要作用,在临床中,也应用到了经口咽至斜坡切除颅底肿瘤的手术,不过因手术器械有限,无法广泛推广。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与发展,神经内窥镜已经被应用于手术治疗中,不过关于内窥镜解剖的报道并不多。本文主要分析内窥镜下经口咽至中下斜坡入路的相关数据,为临床手术的实施提供条件,现将研究情况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5取10%福尔马林,利用红色乳胶动脉灌注,将成人尸头固定,成人尸头共10例,其中男6例,女4例。相关设备有手术显微镜、摄像设备、内窥镜等。1.2一般方法1.2.1测量方
3、法取颅骨标本60个,利用游标卡尺、量角器、弯角规等对其进行测量,主要测量解剖结构距离与外径。主要测量后鼻棘、前鼻棘、切牙孔与咽结节到枕骨大孔前端之间的距离。颈动脉管外口、舌下神经管外口、卵圆孔外口与破裂孔内侧间距。每个部位需测量3次,最后取其平均值作为测量值。1.2.2内窥镜解剖利用硬镜与手术显微镜相互配合,模拟经口咽至中下斜坡入路解剖学研究,以经口手术入路操作为依据,实施逐层解剖,确保能够充分暴露口腔。首先,选取手术入路口常规部位,于尸头固定器上固定尸头,切断下颌骨两边的下颌支中点部位。使用自动牵开器,将其口腔部位牵开,沿着中线,
4、将软腭切开,并牵开两侧,便于使咽后壁充分暴露,对其硬膜外结构(中下斜坡区)进行观察,并观察脑干腹侧方结构。2.4解剖结果5在解剖实验中,利用内窥镜可观察到经口咽至中下斜坡入路的各个结构,可清楚显示口腔部结构与咽后软壁组织。将其切开之后,便可观察椎前肌群,主要有颈长肌与头长肌等。将咽后软壁组织切开后,游离牵开两侧,可看到中下斜坡部位的骨性结构,主要包括下斜坡、咽结节、中斜坡部位。经硬膜剪开后,可取30度内窥镜,重新置入其中,对硬膜下结构进行观察,30度内窥镜在角度的调整与术野深度上具有更多优势,不仅能够了解到硬膜下结构,而且还可对侧方
5、结构进行观察。3讨论颅脊交界腹侧部分主要有枕骨大孔前缘、坡下部、枢椎前部等,这个区域的病变位置非常深,与椎动脉、后组脑神经、脑干部位毗邻,下斜坡侧壁结构中有椎动脉与颅神经[1]。从枕深内侧缘起,将骨质磨除,从寰枕关节内侧可对舌下神经管进行明确。5颈内动脉岩骨段是中斜坡中的重要结构,可使颈内动脉充分显露。下斜坡侧壁结构中包含椎动脉与颅神经,可明确舌下神经管的具体位置。内窥镜解剖主要以显微解剖和大体解剖为基础,它可以在中枢神经系统解剖中充分发挥作用,其与显微镜解剖存在一定差异,两者存在很多不同点,主要表现为①视野差异。内窥镜视野较小,视
6、野中可观察到结构间的差异性。②观察到的空间位置存在差异,内窥镜会旋转,结构位置也会产生相应的变化。③结构大小差异。结构与内窥镜之间相隔一定距离,这会使结构尺寸产生变化。当选取不同角度操作内窥镜时,要注重对内窥镜同结构的距离与旋转角度进行调整[2]。在本次实验中,主要对内窥镜下经口咽至中下斜坡入路的相关数据进行研究,通过研究可发现,当将30度内窥镜置入后,可将脑干侧前方部位清楚显示出来。内窥镜有摄像系统与冷光源,操作器械均设计为长柄,通过放大术野,可将其传送至显示屏,使其变得更加清晰。以往的口咽入路术视角较小,且手术路径非常长,范围暴
7、露十分有限,使用内窥镜便可弥补以往经口咽入路手术中的不足,不过内窥镜手术也存在一定局限性,例如它属于纵深视野,观察到的部位不同时,视野中也会有不同结构呈现,若旋转内窥镜后,解剖结构也会产生变化,其尺寸会呈现为负向变化。因此,在手术操作过程中,手术操作者的解剖方位感需要非常强,内窥镜与显微镜操作要熟练,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使用电凝器、弯头吸引器等,处于颅腔中时,只能够转动内窥镜,或者是以纵轴为依据移动,要避免横向移动,否则可能会使周围组织受损。现阶段,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与发展,内窥镜技术在很多手术中也有应用,从本次研究中可得知,内窥
8、镜技术可实现对中下斜坡入路的手术治疗,且具备很多优越性,有资料表明,它在椎基底动脉瘤疾病的应用中能够充分发挥作用,取得明显效果[3]。参考文献:5[1]陈新成,刘宁,朱风仪,赵春生,周明卫,蒋健,骆慧.内窥镜下经口咽至中下斜坡入路的应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