框架语义学的理论基础

框架语义学的理论基础

ID:10006003

大小:44.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5-20

框架语义学的理论基础_第1页
框架语义学的理论基础_第2页
框架语义学的理论基础_第3页
框架语义学的理论基础_第4页
框架语义学的理论基础_第5页
资源描述:

《框架语义学的理论基础》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框架语义学的理论基础孙启耀刘阳哈尔滨工程大学外语系摘要:框架语义学作为认知语言学发展的一个分支,为我们理解语言中词语的意义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本文着重阐述了以经验主义哲学和皮亚杰(J.Piaget)的建构论为哲学基础的框架语义学,其在理论方面,基本继承了菲尔谟(CharlesJ.Fillmore)格语法的基本思想,是格语法的系统化、具体化。关键词:格语法;框架语义学;框架Abstract:FrameSemanticsasamajorbranchofCognitiveLinguistics,whichprovidesusanewviewpoi

2、nttounderstandthemeaningofword,andthispapermainlyexpressbasicphilosophyofFrameSemanticswhichbasedonEmpiricalphilosophyandJ.Piaget’sConstructivism,ontheaspectofthetheory,itinheritsthebasicideaofCaseGrammar.Keywords:CaseGrammar;FrameSemantics;Frame1.引言在20世纪70年代末,CharlesJ.Fill

3、more在格语法(CaseGrammar)理论的基础上提出并发展了框架语义学(FrameSemantics),它是一种通向理解及描写词语和语法结构的意义的途径。为了理解语言中词语的意义,我们必需先具备概念结构,即语义框架的知识,为我们提供词语的意义以及在话语中使用的背景和动因。作为认知语言学的一个重要的分支,国内外的学者对框架语义学也不乏研究,如AtkinsB(1995)研究了在框架语义学词典中例子的作用;FontenelleT(2000)则认为应为框架语义学提供一个双语词汇数据库;国内的学者如钱德明、周庆芳(2005)研究了框架语义学在英语

4、词汇中教与学的启示;俞晶荷(2008)则研究了在框架语义学角度下的翻译研究;然而众学者对于框架语义学理论基础进行专门研究的却很少见,本文认为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追溯其根源,了解其基础,对于日后更好地理解并运用该学科能起到很好地促进作用。2.框架语义学理论的理论基础框架语义学作为格语法理论系统化的发展,其哲学基础与格语法一样,都是以经验主义哲学为依托,除此之外,在心理学研究方面,它还吸收了皮亚杰在建构论方面的主张,两者的结合,最终构成了框架语义学的哲学基础。2.1框架语义学的哲学基础——皮亚杰的建构论在心理研究史上,对待智能来源问题上存在着天赋

5、论(innatism)和建构论(constructivism)两大派别。乔姆斯基推崇天赋论,5认为人的智能结构和认知能力是人脑天生就有的。而有别于预成论或天赋论,建构论中的代表人物皮亚杰(J.Piaget)则提出了相互作用论(interactionism),认为认知来源于后天的经验和实践活动。思维的结构是主客体的相互作用的结果,是主体不断地自行建构而成的。因此,他既反对外因论,又反对内因论,而主张内外因结合论。在心理学中他主张后成论,即人的认识是出生以后内外因相互作用及主客体相互作用的结果。2.2框架语义学的哲学基础——经验主义的哲学观任何一

6、种语言都要依托一定的哲学基础,框架语义学作为认知语义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其哲学基础同样是经验主义哲学。经验主义强调经验在人的认知和语言形成、发展中的作用。这里所说的“经验”不是个体的自我,由于自己的经历而获得的一些偶然性的经验,而是我们整个人类在地球上共同生活所获得的共同经验,这些经验是人类思维中意义产生的理据,语言的意义是基于经验感知的。Lakoff&Johnson(1980)指出:“概念是通过身体、大脑和对世界的体验而形成,并只有通过它们才能被理解。概念是通过体验(embodiment),特别是通过感知和肌肉运动能力而得到的”。认知和意义归

7、根结底是基于身体经验的,Herder(1772)在《论语言的起源》一书中就曾说到:“语言是通过人的感官和知觉形成的!有无数的事实证明,在所有的民族、国度和环境里,语言都萌芽于理性之中并随着理性的成长而成熟起来!”他强调说:“语言并非先验之物,而是感性活动的产物,所以,语言起源问题只能用经验的、归纳的方法来解答”;“一切观念都只能通过感觉形成,不可能存在任何独立并先存于感觉的观念。语言是理性的映像。”由此可见,语言主是人们通过感觉器官在对世界体验的基础上经过认知加工逐步形成,是主客观互动的结果。2.2框架语义学的理论来源---菲尔谟的格语法在1

8、968年,CharlesJ.Fillmore在他的题为“CaseforCase”的一篇论文中首次提出“格语法”。这是一种从TG学派中分裂出来的对Chomsky标准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