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描述:《德性与规范 师德建设的基本取向》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德性与规范:师德建设的基本取向陈旭光加强师德建设是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育人水平、保证教育事业健康发展的基础工作,是构建和谐校园、和谐教育与和谐社会的道德基础和精神动力。随着社会经济生活的不断变化,师德建设的内涵、要求和标准也在不断更新、充实与完善,如何适应时代的发展变化,有效地加强师德建设已成为我们今天倍加关注的话题。一、师德的内涵师德作为一种教育活动中的道德现象,是教育实践的产物。中华民族在几千年的教育实践中,逐步形成了一系列优良的师德要求。孔夫子毕生从事教育工作,广收弟子,“有教无类”,他提出教师要“以身作则”
2、、“循循善诱”、“教学相长”、“诲人不倦”,提出学生要“当仁不让于师”。墨子强调教师要“言行一致”,“言必信,行必果,使言行之合,犹合符节也,无言而不行也”,他还提出学生“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故“染不可不慎也”孟子从人性论的角度提出培养人的”恻隐之心,善恶之心,辞让之心和是非之心””。人要学会“反省、知耻与改过”。韩愈在著名的《师说》中调强教师的任务“传道、授业、解惑”,强调“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朱熹则将德性要求推向了极端,他提出存天理、灭人欲,他说“学者须是革尽
3、人欲,复尽天理,方始是学”明末清初的杰出的思想家教育家王夫之提出知行统一、行重于知的主张,他提出“行而后知有道,得而后见有德”道德实践先于道德认知。陶行知先生则更是伟大的师德楷模,他脱下西装革履,穿上布衣草鞋,用他的行动实践他的“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者”的师德主张。从孔夫子到陶行知,一代代先贤先哲成为中国千千万万教师心目中的师德典范。许多师德主张虽然是封建社会的产物,打上了封建社会的烙印,但是,封建社会的产物并不代表这些师德主张就是封建社会的思想,相反,他们的许多正确的主张是中华文明几千年优秀成果的结晶。他们强调
4、的教师为人师表、以身作则、言行一致、知行统一、热爱学生、奉献社会时至今日,仍然是熠熠生辉的道德思想。当然,由于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先贤的师德主张中存有致命的弱点,就是只讲社会本位,忽视个体本位。因此,传统的师德在以人为本的今天,必然要受到时代的挑战。我们面临着新的师德发展的社会经济和文化背景。在国际范围内,日益激烈的综合国力竞争、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对整个道德领域乃至师德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一方面,信息化,全球化为师德发展提供了新的物质基础;另一方面,国际间更为广泛的经济、文化交流所形成的共识与差异又对师德发展提出
5、了新的价值取向和规范要求。在国内,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样化,社会经济关系决定道德性质。全社会经济利益格局的调整与变化,冲击和挑战着教师的道德规范,影响着许许多多的教师的道德观念和道德素养。民土、平等、自由、竞争、主体精神等现代价值对师德建设提出了充实、更新和重新构建的要求。从教育自身发展情况来看,推进素质教育、实施新课程改革呼唤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不仅需要专业知识,更需要专业精神和专业道德,需要专业合作、专业态度、专业信念、专业
6、伦理、专业义务和专业责任。新的发展背景,需要对师德建设进行新的审视。这些新的背景为揭示师德内涵提供了社会基础。时代、社会、教育和教师自身发展规定了师德发展的基本取向。从教师自身发展而言,师德集中地表现为德性,教师需要进行德性塑造,完善自身人格,获得道德生命的成长;从教师与社会的关系而言,师德集中地表现为规范;教师需要适应社会规范,认同社会规范,并养成自身的专业规范。长期以来,在传统的伦理框架下,人们更多地重视师德的规范要求。人们一直认为,所谓道德,就是调整人和人、人和社会、自然之间关系的一种规范,道德是以一系列原则、
7、规范、范畴组成的人们行为规范的体系。因而,习惯于将师德理解成对教师的道德规范要求,教师是服从师德规范的个体。这种理念与实践对规范教师行为、稳定教育秩序、加强行风建设和维护教育形象无疑起到了保障和约束作用。然而,对于教师生命与精神的张扬,对于教师生命的表达和潜能的释放,对于教师发现、构建生命的意义,对于教师生命的自我超越、甚至对于体验个体的幸福都有一定的制约作用。因此,在重视规范伦理的同时进一步关注德性伦理是师德建设的更为重要的取向。因为,无论如何,师德总是在主体间围绕着知识、情感、价值展开教育性交往的活动中表现出来的
8、,也是在这种教育性交往的过程中建构意义世界的,在教育性交往中领悟生命和教育的价值和意义,德性则是这种教育性交往的动力与产物。没有德性,就没有主体的主动性的教育性交往。因此,德性是现代师德建设的基本追求。美国当代著名哲学家、伦理学家、社群主义的代表人物麦金太尔在《德性之后》中指出:“德性是一种获得性人类品质,这种德性的拥有和践行,使我们能够获得实
显示全部收起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