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德性研究论文

教师德性研究论文

ID:14080846

大小:30.0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07-25

教师德性研究论文 _第1页
教师德性研究论文 _第2页
教师德性研究论文 _第3页
教师德性研究论文 _第4页
教师德性研究论文 _第5页
资源描述:

《教师德性研究论文 》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教师德性研究论文教师德性研究论文教师德性研究论文教师德性研究论文教师德性研究论文教师德性研究论文  摘要:教师德性是教师在长期教育论文实践过程中形成的一种内在的精神品质,其发展是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素养,不断充实自我,从而发现生活的意义,获得自我实现的过程。因此,对教师德性的探讨对教师道德的自我实现和重构有着重要的实践及理论意义。  关键词:教师德性;教师道德;教师伦理  在我们的国家里,教师一直受着人们的尊敬和厚爱。一提到教师,人们总是把其比喻为辛勤耕耘、无私奉献的“春蚕”、“蜡烛”、“园丁”。是什么让人们对教师如此地尊敬与厚爱呢?笔者认为,除教师职业本身所具有的特性以

2、外,教师良好的师德、师风,教师个体所具有的道德特征,毫无疑问是人们尊敬教师的主要原因。然而,从教育的发展中我们看到,教师德性在追求形式与功利的教育中被分离出来:在追求以知识为主的智育中,被教育管理者和教师所忽视;教师德性逐渐失去了应有的位置,教师对功利和权利的追求远远超过了对“春蚕”、“蜡烛”、“园丁”等形象的内在价值的追求,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反思。  一、教师德性的内涵  对教师德性内涵的理解,其关键在“德性”一词。对“德性”内在意义的正确把握必须与“道德”、“伦理”结合起来,才能从根本上理解“德性”的内在意义。我国是一个重“德”的国家,“德”字在我国可谓源远流长。

3、早在东汉之时刘熙就对“德”作了专门的解释。刘熙认为“德者,得也,得事宜也。”其意为“得到”,就是把事情处理恰当了,就能从中有所得。许慎在《说文解字》中把“德”解释为“德,外得于人,内得于己也。”就是说只要把事情处理恰当了,就可以从他人那里得其益,同时也能在处理事件时从自己的体会中有所收获。因此,“德”是可以通过外在的学习获得,也可以通过内在的自省获得的一种心理品质。“性”即本性,指事物的本质。如《中庸》中说:“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在“性”、“道”、“教”三级体系中,“性”处于最高级品位,是万事万物的本质之所在。在国外,德性也备受哲人的推崇。柏拉图认为

4、“德性是心灵的秩序”,把德性作为与天赋相适应的品位。亚里士多德认为“德性是一种用来使个性达到善福的性质。”而伦理学家麦金太尔则认为,“德性是一种获得性人类品质,这种德性的拥有和实践,使我们能够获得实践的内在利益”。因此德性是一种个人内在的、在外界环境与内在体验中所形成的一种心理品性。  最初,“道德”是“道”和“德”两个词组成的。“道”初指人们行走的路,后来引申为人们行为的规范和准则。《老子》中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就是产生这个世界的最初本原。通过对“道”的体悟,从“道”中有所“德”(得),通过“德”的提升,养成完美的“性”。在“道”、“德”

5、、“性”三级体系中,“道”处于最高级品位,是对世界普遍原理的概括;“性”处于最低级品位,是“道”的具体化,并体现在个体行为中。因此,“道德”是属于带普遍性的,对人类整个群体的一种要求,而“德性”却是存在于单个个体身上的一种独特的心理品质。教师道德也即是对整个教师群体,做为一种特定的职业群体所应具有的带有普遍性的要求,属于教师团体道德;而教师的德性则是单个教师所独具的一种内心状态,属于教师个人道德。不管是“道德”还是“德性”,又同时都归属于伦理这一领域,教师道德和教师德性都是在教师伦理这一特定领域内发展。从对教师道德的探讨上升到对教师德性的探讨,体现了教师伦理从规范伦理

6、向德性伦理的发展,从群体伦理规范向个体德性伦理自省的转变。由此,我们得出,教师德性是教师伦理体系中的,教师个体身上所具有的不断自我完善、不断追求更高境界的内在道德标尺,具有最高标准和理想的成分。  二、教师德性的价值  从主—客二分、目的—对象角度来看,教师德性确立的价值主要表现在教师自己的内在价值和学生的外在价值上。教师方面,教师德性的确立把教师群体的规范伦理推到了教师个体的德性伦理,把教师的职业道德和个人道德区别开来,让教师的个体道德和群体道德、个体和群体都能各得其所地获得发展。正如美国哲学家尼布尔所说:“用个体道德去规范群体行为,或反过来仅用群体道德要求个体,都

7、可能造成道德的沦丧,无助于解决社会问题和消除社会不公正。”把教师德性与教师道德区别开来,有助于教师道德的规范建设和教师德性的自我提升。教师个人在掌握群体所需的职业规范后,通过“外得于人”向他人学习,和“内得于己”的内省体悟无限制地提升自己的品性,在教育实践和感悟中不断自我完善,不断追求更高的道德境界而获得“德性”的提升。这样,对教师群体和个体都有着莫大的好处。它不把原本属于教师个人的教师德性强加于教师群体,让教师们感到遥不可及,而产生不必要的精神负担;它也不会使教师道德限制了教师德性的发展,使教师德性囿于教师道德而无所适从。这样,教师既满足于教师道德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