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追寻语文教育的另一半》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追寻语文教育的另一半追寻语文教育的另一半 .L.1.以情传情 教师要善于调动、表达自己的情感,并以自己的真情实感引发学生的情感。情感具有感染性和迁移性,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深刻的解读课文内容,准确把握教材的情感因素,把课文的情感内化为自己的情感,再把自己的情感传递给别人。苏霍姆林斯基说:学生对知识兴趣的第一个源泉,第一颗火星,就在于教师对上课时所要讲的教材和要分析的事实所抱的态度,如果教师未能为之动情,学生怎能动情?所以教师可以或绘声绘色地描绘,或饱含深情地范读,或热情洋溢地讲演,使学生情感受到感染,情绪变得兴奋,迅速进入文
2、本学习领域,产生联想与想象,理解文本精髓,感受人文精神,生成领悟能力。 2.触境生情 课文不是无情物,它是作者情动于衷、不吐不快的产物。作者胸有意,入境始与亲。我们要探究课文的意必须首先入境,只有入了境,才能探出课文中的意。因此,创设能激发学生进入情感体验的情境,是关键的一步。有些课文虽然感情真挚,但是由于课文叙述年代与学生生活年代相去甚远。如教学《大海中永生》这篇课文时,由于学生年龄小,没有直接或间接经历过当年伟人骨灰撒大海的催人泪下的场面,学生缺乏有关历史的感性经验,这给教学带来了一定的难度。为了解决这一难题,教学时教
3、师一方面要搜集有关资料,讲邓小平生前事迹,来丰富学生感性认识,另一方面则利用现代教育媒体创设与课文内容相应的情境,播放当年伟人骨灰撒大海的实况录象,用生动形象的画面,悲壮、哀婉的音乐,通过视觉、听觉,激发学生的情感,让学生触境生情。 3.以趣引情 兴趣是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考的内在动力。学生一旦对所学的课文内容有了极大的兴趣,就能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学习之中。例如,《琥珀》一课教学中,我打出琥珀投影片,边操作幻灯片边讲解琥珀的形成,教师讲解生动有趣,图片形象逼真,学生兴趣昂然,情绪高涨,很快进入乐学境界。 当然,我们还可以
4、通过以理导情、以疑激情等方法,促使学生缘文入境,入境生情,自身情感与作者情感、文本情感有机交融。 (二)理解感悟阶段:自主参与,体验情感 整体感知文本之后,教师要适时引导学生进入精读阶段,有针对性、有指导性地理解、感悟相关语段,抓住这些语段中适宜学生情感体验的若干切入点予以揣摩、探讨,或点评,或质疑,或讨论,引导学生深刻体验文本内涵,并创造各种情境,给予学生再造想象或创造想象,召唤学生填补、建构文本空白内蕴意义,实现文本意义内化。这个阶段既是学生展开情感、体验情感的过程,也是学生情感得以感染和陶养的过程。引导学生自主参与、
5、自觉投入文本世界中去,以身体之,以心验之,是关键环节。 1.让学生在探幽发微中,感其情 教师要紧紧抓住文本中那些寓意深刻、感情浓烈、内涵丰富的语句,引导学生去体情揣意,即以身体之,以心验之,最终把握文本内容,感悟其情感之旨向,实现言语内蕴的意义情感和学生解读的感性情感之对接,让学生的阅读过程变成愉悦的审美的过程。如在《水》的教学中,我引导学生抓住母亲为什么要把渴说成饿呢?请学生认真读读课文,想想可以从哪些地方感受出来。学生再次走进文本,深入地探幽发微,获得了丰富的审美体验:一个饿字浓缩了排队挑水的艰辛;一个饿字饱含了只有雨
6、天才可以洗澡的无奈和苦涩:一个饿字写出了一勺水给我们四兄弟带来的美妙体验。一个饿字更让我们深刻地体会到水,成了村子里最珍贵的东西。 2.让学生在潜心品读中,悟其情 文章的情感不是外在的东西,也不是教师强加给学生的,而是透过语言文字渗透在字里行间的。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涵咏,进而展开想象、沉潜思索、咀嚼品味,体味作者心境,进入作者的情感世界。教师是调节课堂情感的主导,调节的着眼点就是课文的情感基调。课文的情感基调是各式各样的,有的肃穆悲怆,有的明快热烈,有的惨烈悲壮,有的柔和静谧,等等。教师要指导学生注意文本中与表情达意
7、有直接关系的语气、语调、停顿、重音和节奏等,帮助学生根据课文所蕴含的情感,定好朗读基调,从而让学生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激发他们的情感,使学生真正走进文本,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获得与作者脉搏跳动的同频,心灵呼唤的同声。在教学《月光启蒙》一课中,我引导学生紧紧扣住文中描述月光下母亲形象的几段文字,引领学生朗读、感悟和体验,学生一次次和文本进行亲密接触,一次次走近了母亲,在感悟语言文字,感受母亲美丽形象的同时,也体验到了那浓浓的亲情。 3.让学生在情绪体验中,移其情 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程度,一方面取决于学生的语文基础;另一方面
8、取决于学生在生活中情感体验的程度.因此,必须联系上下文内容,充分利用学生对生活已有的情感体验,挖掘蕴藏的情感因素。在《月光启蒙》一课的教学中,为了让学生充分感受和体验母亲对儿时的我的那种无痕的爱,我利用多媒体手段创设了教学的情境,即如水的月色下,母亲搂着孩子,轻轻地吟唱歌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