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寻语文教育的永恒使命

追寻语文教育的永恒使命

ID:20949984

大小:39.00 KB

页数:17页

时间:2018-10-18

追寻语文教育的永恒使命_第1页
追寻语文教育的永恒使命_第2页
追寻语文教育的永恒使命_第3页
追寻语文教育的永恒使命_第4页
追寻语文教育的永恒使命_第5页
资源描述:

《追寻语文教育的永恒使命》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追寻语文教育的永恒使命追寻语文教育的永恒使命追寻语文教育的永恒使命追寻语文教育的永恒使命追寻语文教育的永恒使命追寻语文教育的永恒使命追寻语文教育的永恒使命追寻语文教育的永恒使命追寻语文教育的永恒使命追寻语文教育的永恒使命追寻语文教育的永恒使命追寻语文教育的永恒使命  很多年以来,我一直在思索着,语文教育的永恒使命是什么,并在不断地执著地追寻着。  “一片花飞减却春,风飘万点正愁人。”(杜甫诗)——语文教育使命的迷失  我对语文教育使命的思索和追寻是从一连串不尽人意的现象开始的:我们的语文教育改革已经好多年了,全国上下也搞得轰轰烈烈,可谓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甚至一浪高过一浪,为什么

2、至今还是成效甚微,问题多多?为什么我们想方设法教来教去,而学生的语文水平就是很难提高?为什么在当今的中国,我们国民的语文素养及道德水准竟是如此低劣?在各科教育中,为什么受指责最多最严重的就是语文?为什么人们有“误尽苍生是语文”的无奈感叹?为什么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呕心沥血工作了几十年,却没有打造出大师级的人物?为什么近几十年的中国教育,就这么难得培养出几个大师级人物?这些问题一直困扰着我,着实让我揪心。  然而,让我们再来看一看在那动乱的五四时期,却诞生了一大批大师级人物,信手拈来,就可以举出一大串名字:鲁迅、胡适、郭沫若、茅盾、沈从文、巴金、冰心、钱钟书、老舍、叶圣陶、陶行知…

3、…由他们支撑的中国现代文学璀璨夺目,在世界文化的长河中也能熠熠生辉,五四时期人才辈出、大师级人物的不断涌现,同今天大师级人物的寥若星辰,形成强烈的反差,这又是为什么?  我想,这其中的原因会有很多,但至关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语文教育使命的迷失——我们传统文化的失落,我们民族精神和命脉的丧失,语文教育距离我们民族的文化本位越来越远。  语文教育永恒使命的迷失有其深刻的历史及现实原因:  首先,当代教育在现代化的转型中发生了变异,它从指向人自身的存在,指向人的发展和完善,变异为征服、占有世界的工具。教育是最具生命的事业,教育的本质就是促进人的发展和完善,人文教育在促进人的发展和完善中

4、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而人文教育的本意不在使人拥有某方面谋生的本领,只在使人成为人,因此它被边缘化。语文属人文学科,语文教育是人文教育,一段时间以来,它亦被边缘化,因而导致语文教育使命的迷失。  其次,五四时期的“打倒孔家店”、废止读经,及“文革时期”全国大规模的“批孔运动”,导致传统文化的荡然无存,民族精神的几近丧失,语文教育成为政治斗争的工具及政治运动的牺牲品,使语文教育的使命迷失殆尽。  其三,教育的功利性,畸形的社会意识形态,过分强调了知识和技能,而忽视了人的心灵,忽视了夯实人的文化底蕴和人文素养,忽视了人的和谐发展。语文作为考试得分的工具,过分地强化了它的工具性,从而导

5、致了语文教育的异化,被异化的语文教育泯灭了人的生命活力,禁锢了人的创造力,语文教育扭曲了它本来的面目,这当然会导致其使命的迷失。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诗)——语文教育使命的追寻  那么。语文教育的永恒使命到底是什么?  “教育即生命。”这是最近一些有识之士提出的崭新观念,它是对教育本质和生命本质的一种新认识,它深化和明确了“教育以人为本”的真正内涵,回归其生命的本性。在起点上,直面人的生命;在过程中,遵循人的本性;在结果上,促进生命的成长,追寻生命的意义和价值,提高生命的质量。  教育要弘扬人文精神,教育要促进人的自我教育和自我完善,促进人生命的全面发展

6、和可持续发展。属于人文科学的语文教育理所当然地也义不容辞地担负着丰富人的精神世界,促进生命的成长和发展的神圣使命。  对于语文教育使命的追寻,古圣先贤及不少语文教育的志士仁人从没有停歇过探求的脚步。  《大学》中有语云:“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我们的先贤早就明白了这样的道理,并着力实行之。我国旧时的教育大体上都是“以人格养成为彻始彻终的教育,”注重民族精神的传承,上下二千多年的教育都以“四书”“五经”为教材的主要中心。当时为了考功名,背经、书,背了以后,一辈子受用不尽而学无止境。  80多年前,叶圣陶就明确提出:“须认定国文是发展儿童的心灵的学科。”其后,著名教育家陶行知也明

7、确提出:“真的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惟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打到心的深处。”在他们的倡导下,几十年前的小学,由初级到高级,不但对于西方文化的英文,算学等基本教育,已经列为必修而有相当的程度,而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大体上还是因袭旧式的精神,保持传统的读书风气。著名国学大师南怀谨说,那时的一个毕业于“高等小学”的优秀毕业生,他的知识程度,学问修养和见解,比起现在的毕业于完全中学的学生实在高明得多。众所周知,在其后的几十年里,很多对国家民族有建树的人,无论党政、军事或是文化教育、工商界出人头地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