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不同容量治疗方案对硬膜外麻醉下急诊骨科手术患者效果比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不同容量治疗方案对硬膜外麻醉下急诊骨科手术患者效果比较:农镓祯罗建兴陆明言 [摘要]目的:探讨不同容量治疗方案对硬膜外麻醉下急诊骨科手术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收集急诊骨科手术患者100例,随机分为两组。两组患者一般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进行硬膜外麻醉,高容量血液稀释组快速输入6%羟乙基淀粉;对照组常规输液。比较两组MAP、HR、CVP、Hct及Hb的变化情况。结果:Ⅰ组患者MAP、HR变化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VP略有增高,但在正常范围内。Ⅱ组患者术后与术前比较MAP、CVP降低,HR增快。Ⅰ组患者术
2、后与术前比较,Hb、Hct略有降低;Ⅱ组患者术后Hb、Hct明显降低,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可提高急诊骨科手术患者对失血的耐受性,对维持手术患者机体内环境稳态有积极意义,操作简便、安全有效。 [关键词]骨科手术;麻醉;血液稀释 [Abstract]Objective:parisontheeffectsonpatientsundergonebonesurgeryuseepiduralanesthesiaanddifferentcapacitytreatment.Methods:Collected100cas
3、esofemergencyorthopedicsurgerypatients,randomlydividedintotichemodilutiongroupoffastinputof6%hydroxyethylstarch,controlgroupgiveconventionalinfusion.paredthreegroupsofMAP,HR,CVP,HctandHbchanges.Results:ⅠgroupofMAP,HRparedalrange.Ⅱgrouppatientsparedichemodilutioninpatientsun
4、dergoingorthopedicsurgerycanimprovetheacutetolerancetobloodloss,surgicalpatientsonthebodytomaintainhomeostasisarepositive,simple,safeandeffective. [Keyodilution 骨科手术创伤大,围术期失血多,从而易引起术中低血压,影响患者血流动力学的稳定,降低各重要脏器的供氧[1];过去临床上常采取异体输血的方法补充术中血容量的不足,但此方法易发生免疫反应,因此,临床上尽量避免异体输血。近年来
5、,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AHH)技术不断运用于骨科手术,此方法可以减少患者异体输血并能节约用血,可对骨科手术的失血进行补充[2]。本院近年来以不同容量治疗方案应用于硬膜外麻醉下骨科手术患者,并观察其对围术期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收集2008年3月~2009年9月在本院急诊行骨科手术的患者100例,按照自愿原则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50例,高容量血液稀释组(Ⅰ组)中,男性36例,女性14例;年龄38~58岁,平均(45.30±3.65)岁;ASAⅠ~Ⅱ级,血管损伤12例,合并骨折16例,闭合性
6、骨折8例,开放性骨折14例。对照组(Ⅱ组)中,男性35例,女性15例;年龄34~60岁,平均(45.80±3.23)岁;ASAⅠ~Ⅱ级,血管损伤11例,合并骨折12例,闭合性骨折12例,开放性骨折15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情轻重程度及手术部位等一般情况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所有患者术前均无严重的心、脑、肾及呼吸系统疾病,无血液系统疾病,肝肾功能、凝血功能正常。 1.2方法 所有患者手术前开放外周静脉通路,麻醉前30min常规肌注苯巴比妥钠0.1g、阿托品0.5mg。采用连续硬膜外麻醉方法,选择L
7、2~3间隙行硬膜外穿刺,向头端置管3.5cm,注入2%利多卡因4ml,观察5min,确定无脊麻现象,续以2%利多卡因或0.5%布比卡因10~15ml分次注入,控制麻醉平面在T10以下。常规鼻导管吸氧2~3L/min. 1.2.1高容量血液稀释组待硬膜外阻滞起效后,以30ml/min速率快速输入6%羟乙基淀粉,总量为20ml/kg。 1.2.2对照组常规输入林格氏液。术中连续监测SP、DP,使其维持在正常范围内;监测SpO2、心电图。血压、心率的波动范围应控制在基础值的20%内。术中监测Hct保持不低于25%,当Hct低于25%时应及时进行
8、异体输血。 2结果 两组患者术前、术后MAP、HR、CVP的变化情况,术前和术后第1天测定红细胞比容及血红蛋白的变化情况比较,见表1、2。两组患者出血量和输液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