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9059272
大小:44.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04-16
《王泽仁:重读《大学》《中庸》感悟》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重读《大学》《中庸》感悟作者:王泽仁(一)前段时间,水源先生谆谆教导,希望我能将《四书》背下来。并反复叮嘱后学:“要做真学问,而不是假把式。”我问道:“何谓真学问?”水源先生回答道:“真学问就是真学真干,而不是寻章摘句而已。”在下不甚惭愧,遂于这几日清晨重读《大学》、《中庸》。反复吟诵,细细品读,观照自身,发现《大学》、《中庸》对我触动最大的一个字是:“诚”。(三年前,我给自己取了个别号:诚戒先生)现摘录其中经典之语,附上后学个人之浅见,还望大方之家赐教:《大学》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故君子必慎其独也。小人闲居为不善,无所不至,见君子而后
2、厌然,掩其不善,而著其善。人之视己,如见其肺肝然,则何益矣。此谓诚于中,形于外,故君子必慎其独也。曾子曰:“十目所视,十手所指,其严乎!”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故君子必诚其意。《中庸》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真诚与否,是欺骗不了自己的,假真诚,内心不会有满足感和喜悦感,所表现出来的行为就不会自然了。这就是所谓的“莫见乎隐,莫显乎微”了。一个人再想怎么掩饰自己的内心都是不可能的,能掩盖得了一时,掩盖不了一世。掩藏的越久,反而未来的代价越大。众目睽睽之下,大庭广众之中,心正者,自然有一
3、股浩然正气,自信畅达,凛凛不为所动;心邪者,自然游移不定,四肢不畅,举手投足无不怯懦羞惭。文中提出了儒家思想中的一个重要观念:慎独。唯有慎独才能诚意正心。在下认为,慎独有两层含义:一、自己独处时,别人看不到,也听不到,要谨慎自己的行为,此所谓“相在尔室尚不愧于屋漏”也。想想我们自己,在一个封闭的空间,无人监督,我还是我吗?我还是社会之人吗?很多人这个时候已经不是人,而是兽了。二、在公众场合,要时时守护我们的心念。我们的心念,别人一时难以察觉,但我们自己知道,这就更需要谨慎了,佛陀所谓“正念”也。行为是很容易监控的,心念却不容易规正。人在社交场合大多是“匿怨而友其人”。言不
4、由衷,现代人的通病。每天恶念、杂念、欲念、邪念丛生,又何来真知己呢?不过是蝇营狗苟、勾心斗角、驱名逐利之辈尔。基于此,我们要牢记文中的六个字:“诚于中,形于外。”十目所视,十手所指,今日之伪善,总有一天会暴露无遗,戒之,慎之。(二)《中庸》在下位不获乎上,民不可得而治矣。获乎上有道:不信乎朋友,不获乎上矣。信乎朋友有道:不顺乎亲,不信乎朋友矣。顺乎亲有道:反者身不诚,不顺乎亲矣。诚身有道:不明乎善,不诚乎身矣。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诚者,不勉而中,不思而得,从容中道,圣人也。诚之者,择善而固执之者也。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有弗学,学之弗能,弗
5、措也。有弗问,问之弗知,弗措也。有弗思,思之弗得,弗措也。有弗辨,辨之弗明,弗措也。有弗行,行之弗笃,弗措也。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果能此道矣,虽愚必明,虽柔必强。自诚明,谓之性;自明诚,谓之教。诚则明矣;明则诚矣。诚与善有关,一个人不明白什么是善,什么是恶,又如何能正确的坚守呢?只不过,圣人之善不强迫,不思虑,从容得体,顺乎天性。而普通人之为善,须先改过去恶,然后择善而从之,并持之以恒,坚守而不退转。《大学》开篇:“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明德即指真、善、美;也是我们修身目的之所在,为的是返璞归真,去伪存真。亲民即所谓:“苟日新,日日新,
6、又日新”也。如何每日革新自己而不断精进呢?努力做到《中庸》里面这几个标准就好了:“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这十五字,说起来很容易,做起来很难啊,所以文中接着就告诉我们要勇于探索、刨根问底、锲而不舍而切莫半途而废。在下最喜欢其中的一句话:“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我发现这个世界上,聪明人不一定有所成就,大概聪明者都自视甚高吧。我很喜欢《易经》里面的四个字:卑以自牧。人还是谦卑点好,唯有谦卑,人才会虚心,虚心才会好学,好学才能明理。我始终相信笨鸟先飞、日精于勤的明训。学问也好,工作也罢,没有捷径,唯有恪守“工匠精神”而已。先圣云:“物暴长者必夭
7、折,功卒成者必亟坏。”还是“素其位”的好。天以诚化物,人以诚感人。有人天生至诚至性,孔子所谓“生而知之者”也。但大多数人都是“自明诚”,通过不断的学习,不断的磨砺,不断的成长,不断的教育才明白真诚的力量。此所谓“学而知之者”也。无论哪一种,最后都能达到“止于至善”了。那么到底什么是至善呢?我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至今还未找到确切答案。还请各位大才指点。(三)《中庸》唯天下至诚,为能尽其性。能尽其性,则能尽人之性。能尽人之性,则能尽物之性。能尽物之性,则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则可以与天地参矣。其次致曲。曲能有诚。诚则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