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8656458
大小:18.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04-04
《2015春冀教版品生一下《我为家庭添欢乐》word教学设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我为家庭添欢乐》教学案例品德与生活课程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要达到课程的总目标,就得摈弃传统的教学方法,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通过开展一系列有目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得到感受、体验、探究和感悟,并从中得到情感的交流、良好习惯的培养及能力的发展,即以活动促教学实效,以活动促自主发展。教学活动过程(一)创设情境,初步感受(比较课件,明白事理)师:老师让你们看看我们的小伙伴——爱爱和淘淘在家里表现怎么样。师出示课件1:爱爱在家关心父母、孝敬爷爷奶奶,一家人都非常喜欢她。师出
2、示课件2:淘淘对长辈缺乏礼貌,经常在家调皮捣蛋,惹爸爸妈妈生气。生:爱爱在家是个乖孩子,爸爸妈妈爷爷奶奶都很喜欢她。师:你们是怎么知道的呢?生:他们都看着爱爱高兴地笑着,还把他搂在怀里。师:那淘淘呢?生:爸爸妈妈都很生气,不喜欢他。师:你们知道爸爸妈妈为什么不喜欢淘淘而喜欢爱爱吗?生1:因为爱爱关心父母,会干家务活,说话有礼貌,所以大家见了爱爱都很喜欢;而淘淘每天做作业等爸爸妈妈催,还把家弄得乱七八糟,爸爸妈妈见了肯定心烦,所以爸爸妈妈不喜欢淘淘了。生2:爸爸妈妈白天工作这么累,回到家还得帮淘淘整理房间,管作业,就更累了,淘淘真不关心
3、父母,还要惹他们生气。师:假如你是淘淘,听了大家的话以后,他会怎么做呢?生1:多做家务活。生2:做作业不等大人催。 ......师:是呀,家人为我们付出了这么多,我们小朋友怎么能让他们再操心呢?我们要做家里的“开心果”,给家庭增添欢乐。 (课始,打破教材中平铺直叙的手法,以对比课件的形式让学生自由说说对淘淘、爱爱的看法,在不知不觉中明理,初步感受到要做家中的“开心果”。)(二)、通过表演,加深体验 1、师:我们是刚上一年级的小学生,小小年纪有能力让家人生活得开开心心吗?全班展开讨论。 生1:爸爸干活累了,
4、我为他捶背。 生2:吃完饭,我为他们收拾碗筷。 ...... 2、小组内合作表演,加上动作、对话。 3、小组上台展示 (通过表演,加深了情感体验,这种模拟、实践、体验,往往能使学生懂得的道德认识得到升华。)(三)、情感交流,发展能力 师:再过几天呀,三月八日就要到了,你知道三月八日是什么日子吗? 生:三月八日是妇女节。 (介绍妇女节的由来。)师:妈妈平时干活这么累,在她节日到来之际,你有什么法子让她开心吗? 生1:我唱一首歌祝妈妈节日快乐。(组织学生唱《世上只有妈妈好》) 生2
5、:我为妈妈做家务活。(说说干什么活 略) 生3:我送一件礼物给妈妈。 师:歌唱了,家务活也干了,你们想送什么礼物给妈妈呢? 生1:买一朵花。 生2:买一张贺卡。 师:老师有一个好主意,我们可以自己动手制作礼物送给她,好吗? 生:好。 师:你们想送妈妈什么礼物呢? 生1:我想送一张画给妈妈。 生2:我想折一只千纸鹤给妈妈。 生3:我想用橡皮泥做一只蛋糕送给她。......生动手制作,然后在组内交流。(略)(四)、模拟情境,培养习惯 让学生把老师当作自己的妈妈,向妈妈献上自己亲手制作的礼物,用
6、上最动听的话语向妈妈表示敬意。 生1:妈妈,你辛苦了,这是我亲手制作的千纸鹤,祝你身体健康、节日快乐。 ...... (拿出行动,加上赞美的语言来表达对家人的感激之情,从中体验到行动和语言在沟通和促进家人情感方面的积极作用,来形成孝敬父母的良好习惯。)(五)、开展竞赛,了解其他节日 1、师:我真为你们的妈妈感到高兴,下面我们来个竞赛,看看大家还知道家人的那些节日。 2、生竞答,有突出表现的奖励“红苹果”。 (活用教材,以竞赛的形式更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能通过这种形式把课外调查的结果展示出来,给学生以成功感,
7、激发了自主参与的热情。)(六)、课外延伸,联系家校 坚持在家做个“开心果”,把记录为家人做事的“向日葵”带回家,在家长的督促下,把所做的事填写在花瓣上,涂上颜色。 (联系家庭,形成家校合力,是提高品行训练实效的好方法。) 要改变长期以来传统思品课的弊端,就必须改变陈旧的教学方法,就必须紧密联系学生实际、生活实际,就必须让我们的课“活”起来,让我们的学生动起来,在活动中促进学生自主发展,在积极主动的学习中加深感受、体验、探究和感悟,这样做才可能达到此项活动课程的总目标。在本堂课中, 我主要是从以下几方面做的:(一)、巧妙活化教
8、学素材 新课程明确指出:本课程教材主要不是作为知识载体来供老师讲授的,它是教师引发儿童的活动工具,是儿童开展活动时可利用的资源,教师应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联系当地和儿童的实际,及时地把社会中科技信息、儿童生活中新的问题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