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8578059
大小:24.00 KB
页数:2页
时间:2018-04-02
《2015秋湘教版化学九上单元1《多组分的空气》(第1课时)word学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专题2空气和水单元1多组分的空气第1课时空气的成分》【学习目标】1.知道空气的组成及其中各成分的体积分数。2.初步了解氮气、稀有气体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3.会设计实验探究空气的组成。【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一)知识回顾1.下列事实说明空气中会有哪些成分?(1)动植物的呼吸:__________;(2)石灰水长期露置在空气中会出现白色浑浊:__________;(3)饼干放在空气中久了就会变软了:__________。2.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1)氧气__________(2)水__________(3)二
2、氧化碳__________(4)红磷__________(5)五氧化二磷__________。3.下列物质中能支持燃烧的是__________。A.二氧化碳B.水C.氧气D.氮气(二)阅读理解。1.空气是由多种成分组成的。按体积计算,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__________(占约_____%),含量居第二位的气体是__________(占约_____%)。__________占约0.94%,__________占约0.03%,其他气体占0.03%。2.在通常状况下,氮气(N2)是一种_____色_____味的气体
3、,_____溶了水,氮气的化学性质_____(填“不活泼”或“活泼”),这一特性使它在生产中有着广泛的应用。3.空气中还含有很少量的稀有气体,下列气体中属于稀有气体的是__________(填序号“①氮气、②氢气、③氦气、④氧气、⑤氯气、⑥氩气、⑦氖气、⑧氟气、⑨氙气、⑩氪气”)。二、合作探究。【探究活动原理】1.氧气的化学性质比氮气活沷,氧气能支持燃烧,氮气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且不溶于水。2.在一个密闭体系中,用燃烧某种物质、消耗密闭体系中的氧气,生成固体物质或易吸收的气态物质,从而使密闭体系内形成负压,打开
4、止水夹后,水进入容器内,进入容器中的水的体积,可粗略地认为是空气中所含氧气的体积。【探究活动方案】探究器材:集气瓶、弹簧夹、乳胶管、燃烧匙、双孔塞、弯导管、烧杯、酒精灯、红磷、水等。【探究过程】利探究过程探究装置及实验现象1.在集气瓶中放入少量水(用于____________,同时可_____________________,有利于瓶内降温),做上记号,瓶内剩余体积均分为五等分。2.用止水夹夹紧乳胶管,点燃燃烧匙内的红磷后,立即伸入集气瓶中并把塞子塞紧,观察红磷燃烧现象。1.红磷在密闭的集气瓶内继续燃烧,发出___
5、_光,放出____,并产生大量____。3.红磷熄灭后,______________,打开止不夹,观察实验现象及水面的变化情况。2.打开弹簧夹后,液体沿导管进入集气瓶,约占集气瓶内空气体积的____。【探究结果分析】1.空气中含有氧气和氮气;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____;氮气____溶于水,且氮气既不________,也不________,化学性质____。2.该实验成功的关键是:⑴红磷要____量,保证________________,否则液面上的体积将小于1/5。⑵燃烧匙在空气中点燃后要迅速伸入,防止______
6、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⑶装置________良好,是该实验成功的关键,因此,橡胶塞要塞紧,防止反应产生的热量使气体膨胀后冲开橡胶塞。⑷将燃烧匙伸入集气瓶之前,要先将弹簧夹夹紧,防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⑸要等到集气瓶中的空气____后才能打开弹簧夹,使水进入集气瓶,否则液面上升的体积将会小于1/5。三、课堂练习。1、汽车安全气囊内的物质能在碰撞后10s内迅速反应,生成一种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该气体是
7、()A、氧气B、二氧化碳C、氮气D、稀有气体2.空气的成分是:①氮气;②氧气;③稀有气体;④二氧化碳及其他气体和杂质。按体积分数由多到少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A、②①③④B、①②③④C、②①④③D、①②④③3.有①氧气②二氧化碳③氮气④水⑤稀有气体。其中空气中按体积分数计算含量最多的是__________,炼钢、宇航离不开的是__________,能支持燃烧的是__________,一般用于灭火的是_________,常用于能防腐的是_________,化学性质稳定的是_________(以上用编号填空)。4.在空
8、气的成分中,氦、氖、氩、氪和氙所占比率虽然不大,但它们却是一类很重要的气体。这些气体统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_,它们共同的性质有:①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课后反思】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