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83638848
大小:17.48 KB
页数:6页
时间:2024-09-04
《小学数学课前预习效果提升的措施探讨.doc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小学数学课前预习效果提升的措施探讨小学数学每个章节都会涉及新的数学知识点,提前做好预习能够激发学生自主探索的欲望,促进学生思考水平的不断提升。部分教师认为,学生课前预习会让他们提前知晓答案,丧失了课堂的新鲜感。而实际上,小学数学新课标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而不仅仅是通过掌握知识的多少来衡量教学效率,因此,优化小学数学课前预习十分必要。一、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预习方法(一)掌握课前预习“六字法”“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小学数学预习可以采用“六字法”,即“读、查、思、比、记、练”。数学中的“读”不同于语文学科有感情的朗读,小学数学要求学生在读的过程中加强对授课内容、中心问题的理解,要求了解新知识的定义、定理等内容。小学数学前后具有较强的连贯性,“查”的目的是温故而知新,学生要复习前面学过的数学知识,一旦发现之前的数学概念有不清楚、不明白的地方要进行自觉查漏补缺。“思”是对数学概念内涵与外延的思考,能够增强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比”是“读”的延伸,需要学生在预习的过程中,将新知识点与相关知识联系起来,建立思维导图,找出相关知识点之间的相似之处或差异之处,系统化学习小学数学,例如在预习小数时,可以将小数与分数作比较,找出它们之间的异同,加强对知识的理解与记忆。“记”强调了预习笔记的重要性,预习时多在书本上批注、圈画、写下疑难点,有助于提高预习效果,记下来更有利于抓住教师上课讲解的重点,将自己的记录与教师讲解的进行对比,及时就自身疑问在课堂上进行提问,能大大提高学习小学数学的效率。“练”则强调让学生自己动手做一做、练一练,一是认真对待教材中的练习题,二是进行自我提升练习课外习题。“六字法”用于小学数学预习中,能够提高预习效率,有利于高效数学课堂的构建[1]。(二)指导学生掌握多元预习方法 小学数学预习的方法很多,不同年龄段、不同性格特点的学生适用不同的预习方法,教师需指导学生学习多元化的预习方法,增强小学数学预习的效果。常用的预习方法包括任务落实预习法、学案辅助预习法、课本标记预习法、尝试练习预习法、温故知新预习法、动手操作预习法等。每个方法均有各自的优点,教师应指导学生结合所预习新知识的特点,综合运用多元化的预习方法。例如,在学习《因数与倍数》时,教师可以采用学案辅助、动手操作、任务落实预习法,从教材、学生、教师三个方面审视,设计预习方案。由于数学知识一般从概念开始,教师可以让学生在预习的过程中先根据教材中的“做一做”动手实践,回答教材中的思考题;然后在教材的基础上进行拓展,让学生将长三厘米、宽两厘米的小长方形分别铺在边长六厘米的正方形、边长八厘米的正方形内,比较实践的结果差别;最后,引导学生在“做一做”的基础上思考倍数与因数的关系。合理设置的预习任务与目标能够帮助学生更加顺利地完成预习任务,领会数学概念形成的过程,锻炼学生的数学能力[2]。二、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预习习惯(一)在预习中培养积极思考的习惯 部分学生将小学数学课堂预习错误地认为就是把数学教材看一遍,把书本中的案例的结果与答案读一遍。而真正的预习需要深入思考,多问为什么、是什么、有什么等,让数学预习成为奇妙的探索之旅。小学数学预习不能只重视结论而忽略了过程,语文记忆式的预习方式并不适合数学学科。数学预习更强调对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在思考探究的过程中感受知识发生与发展的过程,在预习中进行自我知识体系的构建。例如,在学习《表内乘除法》时,学生在预习阶段不是简单背诵口诀,而是可以在生活中寻找实际问题,在实际情景中思考乘除法真正的含义。例如在超市购买相同的物品,通过价格的累加思考乘法与加法的关系;又例如给家人分苹果不仅可以感受家庭的和谐氛围,同时也能理解平均的概念。低年级是空间思维启蒙的重要阶段,预习阶段多思考能够加强学生对知识的感知。例如在学习多边形时,低年级的学生可通过实际生活中的蜂巢、足球、建筑等多边形实物思考多边形的图形特点,总结多边形角、边的规律。学生在预习中养成积极思考的好习惯,将数学知识点进行内化,在课堂上将自己思考的问题说出来师生共同探讨,大大节约了讲授时间,让听课更加具有针对性[3]。(二)培养学生坚持预习的品质小学生年龄尚小,如果教师只是不断告诉他们预习很重要,他们可能无法听进去,也不会形成主动预习的好习惯,坚持预习更是一件难事。小学数学预习贵在坚持,良好的预习习惯能够让学生受益匪浅。让学生坚持预习最重要的是激发学生探究数学的强烈兴趣,小学数学每个新的知识点的学习,都是一个逐步深入探究的过程,让学生在预习的过程中不断解决新的问题,能够获得破解数学谜题的喜悦感与成就感,这是数学最吸引学生的魅力所在。兴趣是坚持的“良剂”,实际上,每个学生对于新知识点的掌握都能达到90%以上,学生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这也是预习能够发挥作用的重要原因,教师应充分鼓励学生预习,增加学生对于预习的兴趣。为了增加学生在预习过程中的成就感、满足感,教师需引导学生在预习的过程中逐渐掌握新的知识或者逐个解决教师预留的问题,运用学生对于成功的渴望心理促使学生认真而深入地研究新的数学知识点;高质量的预习也能够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分表现,进一步体会预习所带来的喜悦,教师应表现出对预习充分学生的肯定与赞扬,以激励更多的学生认真完成数学课前预习。三、加强教师对课堂预习的指导(一)以问题为主线科学预习 小学数学课前预习能够为课堂教学做好充分的准备,预习是课内与课外的纽带与桥梁,能够让学生初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而课堂时间用于集中突破学生预习中无法解决的难点。为了提高预习的效果,教师可以精心设计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预习,预设问题要能够引导学生思考的方向,让学生更容易掌握预习重点。预习题的设计通常分为四个步骤,分别为做什么、怎样做、为什么这样做、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做什么”告诉学生接下来即将学习的数学新知识,“怎么做”结合数学新知识点指导学生预习的方法,“为什么这样做”引导学生思考问题的角度,“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是教师最主要需要收集的内容,是学生通过预习不能解决的问题。例如,在《认识小数》时,教师应设置有趣的问题,让学生发现“小数”这一数学概念发生、形成和发展的过程,让学生发挥主体作用,内化新知识,形成更加完善的知识结构。关于“做什么”的问题,引导学生动手量一量家中的家具等物件的长度、高度、宽度,教师提前设计好测量表格,学生将测量的数据填到表格中;或者让学生到超市购买商品,在找零的过程中发现小数的作用。在这个过程中,引导学生将自己不明白的地方记录下来,从教师提问转变为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让问题成为预习的主线。“学起于思,而思起于疑”,带着问题预习能够使预习更加事半功倍。问题体现了新数学知识的重点,能够开拓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了数学预习的趣味性。(二)设置合理的预习任务与目标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应尊重学生个性的差异,因材施教,让每个学生都能从数学学习中获得信心。例如,在探究“商变化”规律时,教师可以设置不同难度的学习任务、布置不同难度的问题,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在预习过程中完成自己力所能及的任务、回答自己能够回答的问题。等到课堂上时,教师积极引导学生汇报自己的预习成果,每个学生都可以对其他学生的预习成果进行补充,让每个学生都能充分展示自己的预习效果。每个小学数学教师需要对每个学案精细设计,在学案中重点突出预习的重要性,多肯定与鼓励学生的预习效果,增加学生预习的积极性。由于学生预习时主要是以教材为主,教师在设计学案时应结合教材的知识结构体系,合理分配课时内容,明确学习目标,以便于学生更有针对性地预习。对于预习中遇到的难题,教师在学案中不是直接给出答案,而是通过数学思考题一步步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循序渐进找到问题的答案;学案的设计最重要的是让学生在课堂上找到自己预习时心存疑惑的答案,提高学生对于课堂预习的重视。学案中设计明确的预习任务能够让学生在预习的过程中目标更加明确。四、加强对预习效果的检验 (一)组织交流反馈预习的主要目的不仅仅是让学生提前预知数学新知识点,让学生养成良好的思考习惯与预习习惯,更重要的是让教师通过预习作业的反馈功能,将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联系起来。预习的反馈就是教师通过与学生交流,提前掌握学生在预习中碰到的难题、产生的想法,并结合学生的预习反馈不断修改数学课堂教案,重点围绕学生反映的数学知识关键内容,设计课堂教学的知识容量、教学进度等,使课堂教学能够有的放矢,让“教”与“学”之间产生交流互动。例如,所有学生通过预习都已经掌握的内容,教师在课堂上就可以少讲或者不讲;对于稍微点拨,学生就能理解的问题,教师应安排较少的时间;课堂上真正需要花时间解决的是大多数学生都存在疑问的内容。根据学生预习反馈,合理安排课堂教学时间,大大提高了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例如,在上课前,教师可以让学生代表将班级同学在预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先搜集上来,教师在正式上课前对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据此修改教案,在课堂上围绕学生的疑惑进行重点讲解。在课堂讲解开始的前五分钟,让学生分组进行讨论,针对预习中的发现、疑惑进行交流沟通,让学生之间进行取长补短,解决一些学生存在的个别问题,然后教师运用课堂剩余的时间集中精力突破共性问题。如此,充分运用预习的反馈功能,大大提高了小学数学课堂的时间利用率。(二)设置趣味活动进行课堂导入 为了检验学生预习的效果,教师在开始新知识授课前,可以通过与新知识相关的趣味活动进行课堂导入,既检查了学生的预习效果,也活跃了课堂气氛。例如,在学习《平行与垂直》时,教师在课前设置“剪、拼、移、摆,比较、观察”的动手操作活动,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体验数学定理形成的过程。教师提前准备好两根小棒,首先将两根小棒从高处落下,让学生观察两根小棒的位置,让学生说一说在预习过程中自己操作时所遇到的问题,及小棒的位置与教师所演示的小棒位置的异同,由此可以看出学生是否在课前进行了动手实践预习,预习充分的学生能够很快说出自己的见解,在与教师的互动方面会表现得更加积极。又如,在学习《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时,教师可以在课前准备好与知识点相关的各种图形,让学生摆一摆、算一算、想一想,这时充分预习的学生能够从动手实践中进一步理解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并能够很容易完成教师课堂导入实践活动,并运用预习获得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平行四边形问题。通过设置课堂导入活动能够有效检验预习的效果,促进教师不断改进预习方案[4]。综上所述,小学数学预习是课前的延伸与发展,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有助学生攀登数学知识的高峰,教师应指导学生运用正确的预习方法,养成预习的良好习惯,通过问题引导,鼓励学生在预习的过程中多思考、多提问,在解决基本问题的基础上不断进行思维拓展,让预习能够更好地连接课堂与课外,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水平,构建高效的小学数学教学课堂。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举报原因
联系方式
详细说明
内容无法转码请点击此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