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温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月期末教学质量统一检测生物学(B卷) Word版含解析.docx

浙江省温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月期末教学质量统一检测生物学(B卷) Word版含解析.docx

ID:83626950

大小:1.13 MB

页数:20页

时间:2024-09-03

上传者:老李
浙江省温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月期末教学质量统一检测生物学(B卷)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1页
浙江省温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月期末教学质量统一检测生物学(B卷)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2页
浙江省温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月期末教学质量统一检测生物学(B卷)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3页
浙江省温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月期末教学质量统一检测生物学(B卷)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4页
浙江省温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月期末教学质量统一检测生物学(B卷)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5页
浙江省温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月期末教学质量统一检测生物学(B卷)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6页
浙江省温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月期末教学质量统一检测生物学(B卷)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7页
浙江省温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月期末教学质量统一检测生物学(B卷)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8页
浙江省温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月期末教学质量统一检测生物学(B卷)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9页
浙江省温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月期末教学质量统一检测生物学(B卷)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10页
资源描述:

《浙江省温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月期末教学质量统一检测生物学(B卷) Word版含解析.doc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2023学年温州市高一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统一检测生物试题(B卷)考生须知:1.本试题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8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2.考生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卷上。3.选择题的答案须用2B铅笔将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要改动,需将原填涂处用橡皮擦净。4.非选择题的答案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写在答题卷上相应区域内,作图时可先使用2B铅笔,确定后需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描黑,答案写在本试题卷上无效。选择题部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1.维生素D合成障碍会影响某种无机盐离子的吸收,进而导致人体身材矮小、骨骼弯曲等。这种无机盐离子是(  )A.Na⁺B.Ca2+C.K⁺D.I⁻【答案】B【解析】【分析】无机盐主要以离子的形式存在,其生理作用有:(1)细胞中某些复杂化合物的重要组成成分,如Mg2+是叶绿素的必要成分。(2)维持细胞的生命活动,如Ca2+可调节肌肉收缩和血液凝固,血钙过高会造成肌无力,血钙过低会引起抽搐。(3)维持细胞的酸碱平衡和细胞的形态。【详解】维生素D是脂质的一种,能够促进人体肠道对钙和磷的吸收,其中该立足不足会导致人体身材矮小、骨骼弯曲,B符合题意。故选B。2.下列基因型属于纯合子的是(  )A.AaB.AABbC.aaBBD.AaBb【答案】C【解析】【分析】纯合子是指控制每对性状的基因均为相同基因,如AA、aa。【详解】纯合子不含有等位基因,即控制每对性状的基因均为相同基因,C正确,ABD错误。 故选C。3.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正常体细胞后,会诱导体细胞内某一特定基因的表达,该基因表达产物的积累会导致细胞死亡。该过程中体细胞发生的生理变化属于(  )A.细胞凋亡B.细胞分化C.细胞衰老D.细胞癌变【答案】A【解析】【分析】1、细胞凋亡是由基因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也叫细胞的程序性死亡。在成熟的生物体中,细胞的自然更新、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的清除,也是通过细胞凋亡完成的。2、细胞凋亡的意义:可以保证多细胞生物体完成正常发育;维持内环境的稳定;抵御外界各种因素的干扰。【详解】根据题意“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正常体细胞后,会诱导体细胞内某一特定基因的表达,该基因表达产物的积累会导致细胞死亡”,说明该细胞的死亡受基因的控制,属于细胞的程序性死亡,为细胞凋亡,A正确,BCD错误。故选A。4.水是生命之源,是生命必需的物质。下列关于生物体内水的叙述,错误的是(  )A.为细胞代谢提供能量B.具有调节温度的作用C.代谢旺盛的细胞中自由水含量高D.需(有)氧呼吸既产生水也消耗水【答案】A【解析】【分析】自由水:细胞中绝大部分以自由水形式存在的,可以自由流动的水。其主要功能:(1)细胞内的良好溶剂。(2)细胞内的生化反应需要水的参与。(3)多细胞生物体的绝大部分细胞必须浸润在以水为基础的液体环境中。(4)运送营养物质和新陈代谢中产生的废物。【详解】A、自由水参与细胞内的新陈代谢,如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等,结合水参与细胞的组成二者均不能为细胞代谢提供能量,A错误;B、水具有较大的比热容,因此水分蒸发可以带走大量热量,因此可以调节体温,B正确;C、自由水含量高,则生物体代谢旺盛,因此代谢旺盛的细胞中自由水含量高,C正确; D、有氧呼吸第二阶段丙酮酸和水生二氧化碳和[H],第三阶段氧气和[H]生成水和能量,因此需(有)氧呼吸既产生水也消耗水,D正确。故选A。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面小题。微观领域的细胞是一个“奇妙的世界”,绝大多数细胞由于太小而无法用肉眼直接观察,所以要借助显微镜。科学家通过观察和归纳概括,提出细胞学说。显微技术的发展,为细胞学说的修正和完善提供了技术支持。5.下列关于细胞学说叙述,错误的是(  )A.细胞学说的诞生离不开显微镜B.细胞学说揭示了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C.细胞学说是关于当今所有生物基本单位的学说D.“所有细胞都必定来自已经存在的活细胞”是对细胞学说的重要补充6.使用光学显微镜观察细胞结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用10×目镜和40×物镜观察时,细胞的长度或宽度放大400倍B.由低倍镜转换到高倍镜时,需先上升镜筒,以免物镜被损坏C.在高倍镜下可观察到洋葱根尖细胞中的大液泡和叶绿体D.在高倍镜下可观察到叶绿体中的基粒由类囊体堆叠而成【答案】5.C6.A【解析】【分析】1、细胞学说的建立过程:a、显微镜下的重大发现:细胞的发现,涉及到英国的罗伯特•虎克(1665年发现死亡的植物细胞)和荷兰的范•列文胡克(1674年发现金鱼的红细胞和精子,活细胞的发现)。b、理论思维和科学实验的结合:在众多前人观察和思维的启发下,德国植物学家施莱登和动物学家施旺提出了细胞学说。c、细胞学说在修正中前进:涉及德国的魏尔肖。魏尔肖认为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为细胞学说作了重要补充。2、细胞学说是由德植物学家施莱登和动物学家施旺提出的,其内容为:(1)细胞是一个有机体,一切动植物都是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的产物所构成;(2)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既有它自己的生命,又对与其他细胞共同组成的整体的生命起作用;(3)新细胞可以从老细胞中产生。【5题详解】A、细胞学说的诞生依赖于显微镜的发明和改进,A正确; B、该学说认为一切动植物都是由细胞及细胞产物构成的,揭示了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B正确;C、细胞学说是关于动植物的基本单位的学说,并非所有生物,C错误;D、“所有的细胞都必定来自己存在的活细胞”是魏尔肖对细胞学说的重要补充,D正确。故选C。【6题详解】A、显微镜放大的是长度或宽度,用10×目镜和40×物镜观察时,细胞的长度或宽度放大400倍,A正确;B、由低倍镜转换到高倍镜时,无须先上升镜筒,可直接转动转换器,B错误;C、洋葱根尖细胞不是成熟细胞,无大液泡,C错误;D、类囊体需要电子显微镜下才能观察到,D错误。故选A。7.下图表示ATP的结构模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①含有磷元素B.②水解可释放能量C.③也存在于DNA中D.④也存在于RNA中【答案】C【解析】【分析】ATP的结构简式为A-P~P~P,其组成元素是C、H、O、N、P,其中A代表腺苷,P代表磷酸基团,~代表特殊化学键。【详解】A、①是磷酸,含有磷元素,A正确;B、②是磷酸之间的特殊化学键,水解可释放能量,B正确;C、③是核糖,DNA中存在脱氧核糖,不存在核糖,C错误;D、④是碱基A,DNA和RNA中都有碱基A,D正确。故选C。8.神舟货运飞船为在天和核心舱工作的宇航员送去一份特殊的外卖——鱼香肉丝,它是由猪肉、胡萝卜、木耳、青椒等烹饪而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胡萝卜中蔗糖的水解产物为葡萄糖 B.猪肉中的油脂可用苏丹Ⅲ染液鉴定,呈蓝色C.“鱼香肉丝”中的蛋白质已变性,是因为肽键被破坏D.“鱼香肉丝”能为人体提供氨基酸、脂肪酸等营养物质【答案】D【解析】【分析】鱼香肉丝主要原料是猪肉条和胡萝卜丝,胡萝卜含有较多糖类,猪肉主要含有脂肪和蛋白质。【详解】A、胡萝卜中蔗糖为二糖,水解产物为葡萄糖和果糖,A错误;B、瘦猪肉中富含的脂质中的脂肪能被苏丹Ⅲ染液染成橘黄色,B错误;C、“鱼香肉丝”中的蛋白质已变性,是因为空间结构被破坏,高温一般不破坏蛋白质的肽键,C错误;D、“鱼香肉丝”中的猪肉含有蛋白质,能为人体提供氨基酸;猪肉含有脂肪、脂肪酸等营养物质,D正确。故选D。9.人体肝脏具有解毒、代谢、再生和恢复等生理功能。肝细胞内很多生理过程是通过细胞器来完成的。下列关于肝细胞细胞器的叙述,错误的是(  )A.光面内质网可合成氧化酒精的酶B.线粒体提供的能量可用于维持体温C.中心体可在肝脏再生过程中发挥作用D.高尔基体分拣蛋白质送到细胞外或细胞的其他部位【答案】A【解析】【分析】溶酶体是细胞内具有单层膜结构的细胞器,它含有多种水解酶,能分解多种物质。溶酶体的功能有二:一是与食物泡融合,将细胞吞噬进的食物或致病菌等大颗粒物质消化成生物大分子,残渣通过外排作用排出细胞;二是在细胞分化过程中,某些衰老细胞器和生物大分子等陷入溶酶体内并被消化掉,这是机体自身更新组织的需要。【详解】A、光面内质网能合成脂质,氧化酒精的酶在核糖体合成,A错误;B、人的产热器官主要是骨骼肌和肝脏,线粒体内可进行有氧呼吸的第二、三阶段,是细胞的动力车间,细胞呼吸产生的能量大部分以热能形式散失,用于维持体温的相对稳定,故肝细胞内的线粒体提供的能量可用于维持体温,B正确;C、中心体与动物细胞及低等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纺锤体的形成有关,因此中心体可在肝脏再生过程中发挥作用,C正确; D、高尔基体主要对由内质网运入的蛋白质进行加工、分类、包装和运输,可分拣蛋白质送到细胞外或细胞的其他部位,D正确。故选A。10.下图为细胞核的结构模式图,细胞核的结构与功能是密切相关的,下列叙述错误的(  )A.①中含有DNA,决定了细胞核是遗传的控制中心B.②若被破坏,会影响细胞质中某些蛋白质的合成C.③上附着多种酶,有利于多种化学反应的顺利进行D.④是核孔,使细胞质与细胞核实现物质的自由交换【答案】D【解析】【分析】1、细胞核主要结构有:核膜、核仁、染色质。核膜由双层膜构成,膜上有核孔,是细胞核和细胞质之间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的孔道。核仁与某种RNA的合成以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2、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详解】A、①是染色体,染色体主要由DNA和蛋白质构成,DNA是遗传物质,决定了细胞核是遗传的控制中心,A正确;B、②是核仁,核仁与细胞的核糖体的形成有关,而核糖体是形成蛋白质的场所,因此若核仁被破坏,会影响细胞质中蛋白质的合成,B正确;C、③是核膜,核膜上附着多种酶,有利于多种化学反应的顺利进行,C正确;D、④是核孔,核孔可实现核质之间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但是物质交换具有选择性,D错误。故选D。11.下图是质膜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①②表示物质,a、b表示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①是鉴别质膜内外侧的有效依据B.②为磷脂双分子层,构成了质膜的基本骨架C.若图示为人的肌细胞质膜,则a可表示氧气的运输方式D.通过b这种运输方式可减小膜两侧被转运物质的浓度差【答案】D【解析】【分析】如图表示细胞膜的流动镶嵌模型,①表示糖蛋白,②表示磷脂双分子层。【详解】A、①糖蛋白分布在膜外侧,所以①是鉴别质膜内外侧的有效依据,A正确;B、②为磷脂双分子层,是质膜的基本骨架,B正确;C、若图示为人的肌细胞质膜,肌细胞消耗氧气,则a可表示氧气通过自由扩散的方式进入肌细胞,C正确;D、 b通过消耗能量将物质进行逆浓度运输,则这种运输方式可增大膜两侧被转运物质的浓度差,D错误。故选D。12.某同学将植物细胞浸在一定浓度的蔗糖溶液中,并在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的形态变化,结果示意图如下,甲、乙分别为实验开始和结束时的细胞形态。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实验开始时,植物细胞的细胞液浓度小于外界溶液浓度B.实验过程中,植物细胞的细胞液与外界溶液的浓度差变大C.细胞膨大后,细胞壁对细胞膜的压力阻止水分子扩散D.实验结束时,植物细胞的细胞液浓度等于外界溶液浓度 【答案】C【解析】【分析】据图分析,将植物细胞浸在一定浓度的蔗糖溶液中,细胞吸水,液泡变大,故实验开始时,植物细胞的细胞液浓度大于外界溶液浓度。【详解】A、据图判断可知,该过程中植物细胞的液泡变大,整体体积略有变大,说明细胞吸水,故实验开始时,植物细胞的细胞液浓度大于外界溶液浓度,A错误;B、实验过程中,由于植物细胞吸水,细胞液浓度变小,外界蔗糖溶液浓度变大,故细胞内外浓度差变小,植物细胞的吸水能力逐渐变弱,液泡颜色变浅,B错误;C、细胞膨大后,由于细胞壁对细胞膜的压力阻止水分子扩散,因此导致细胞吸水和失水达到平衡,C正确;D、由于植物细胞有细胞壁的限制,使细胞不能无限吸水,故实验结束时,植物细胞的细胞液浓度不一定等于外界溶液浓度,D错误。故选C。13.为探究影响胶原蛋白酶活性的因素,某生物兴趣小组用相同大小的正方体凝固蛋白块设计了以下实验方案,如表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组别试剂反应条件1蛋白块+4mL蒸馏水37℃水浴、pH=72蛋白块+4mL胶原蛋白酶37℃水浴、pH=73蛋白块+4mL胶原蛋白酶37℃水浴、pH=54蛋白块+4mL胶原蛋白酶37℃水浴、pH=3A.本实验的自变量是有无酶和pHB.第1、2组对照说明酶具有高效性C.第2、3、4组对照说明酶的活性受pH影响D.可用单位时间蛋白块体积的变化来反映酶活性的大小【答案】B【解析】【分析】该实验的自变量是有无酶和pH,因变量是蛋白块分解的速率。【详解】A、本实验的自变量是有无酶和pH,1和2的自变量是有无酶,A正确; B、高效性是和无机催化剂比较,1和2比较只能说明酶具有催化作用,B错误;C、第2、3、4组的自变量是pH,对照说明酶的活性受pH影响,C正确;D、可用单位时间蛋白块体积的变化来反映酶活性的大小,蛋白块越小酶活性越大,D正确。故选B。14.关于孟德尔利用豌豆进行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豌豆花瓣开放时需对母本去雄以防自花授粉B.套袋的目的是为了防止外来花粉干扰C.亲本正交和反交的结果不相同D.F1自交产生的F2中出现隐性性状的原因是性状分离【答案】B【解析】【分析】孟德尔杂交实验过程(人工异花授粉过程)为:去雄(在花蕾期去掉雄蕊)→套上纸袋→人工异花授粉(待花成熟时,采集另一株植株的花粉涂在去雄花的柱头上)→套上纸袋。【详解】A、豌豆花瓣开放之前对母本去雄,防止豌豆自花传粉,A错误;B、去雄后需套袋,防止外来花粉的干扰,B正确;C、在孟德尔的杂交实验中,亲本正交和反交的结果相同,C错误;D、F1自交产生的F2中出现隐性性状的原因是F1中含有控制隐性性状的基因且等位基因发生了分离,D错误。故选B。15.如图为某高等植物细胞的细胞周期示意图,a~e代表不同的时期。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图中一个完整的细胞周期可表示为a→aB.观察染色体数目和形态最好的时期是bC.图中各阶段染色单体数目始终与核DNA数目相等D.动物细胞和该植物细胞有丝分裂不同之处主要表现在b和d 【答案】B【解析】【分析】题图分析,a为前期,b为中期,c为后期,d为末期。e为细胞分裂结束形成两个子细胞。【详解】A、细胞周期是指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一次分裂完成开始到下一次分裂结束所经历的全过程,分为分裂间期与分裂期两个阶段。图示a、b、c、d属于分裂期的细胞,因此图中一个完整的细胞周期可表示为e→e,A错误;B、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的形态最稳定,数目最清晰,因此观察染色体数目和形态最好的时期是b中期,B正确;C、DNA复制前和着丝粒断裂后,细胞内不存在染色单体,但存在核DNA,因此处于DNA复制前和着丝粒断裂后的细胞内染色单体数目与核DNA数目不相等,C错误;D、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区别在于前期a和末期d:前期的植物细胞由细胞两极发出的纺锤丝形成纺锤体,而动物细胞由两组中心粒发出的星射线形成纺锤体。末期的植物细胞中部形成细胞板扩展形成细胞壁,将一个细胞分裂成两个子细胞,而动物细胞细胞膜从中部向内凹陷,把细胞缢裂成两个子细胞,D错误。故选B。16.沃柑是喜阳植物,需充足光照,长期阴雨天气会导致叶片发黄。某科研小组提取并分离了甲组(长期阴雨天气)和乙组(充足光照)沃柑叶片的光合色素,并比较两组滤纸条自上而下的四条色素带。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提取色素时加入碳酸钙是为了研磨更充分B.分离色素时层析液应没过滤液细线C.甲组滤纸条上第三、四条色素带明显变窄D.乙组滤纸条上第二条色素带呈蓝绿色【答案】C【解析】【分析】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1)提取色素原理:色素能溶解在酒精或丙酮等有机溶剂中,所以可用无水酒精等提取色素。(2)分离色素原理:各色素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速度不同,从而分离色素;溶解度大,扩散速度快;溶解度小,扩散速度慢。(3)各物质作用:无水乙醇或丙酮:提取色素;层析液:分离色素;二氧化硅:使研磨得充分;碳酸钙:防止研磨中色素被破坏。(4)结果:滤纸条从上到下依次是:胡萝卜素(最窄)、叶黄素、叶绿素a(最宽)、叶绿素b(第2宽),色素带的宽窄与色素含量相关。 【详解】A、提取色素时加入碳酸钙是为了防止色素被破坏,加入二氧化硅是为了使研磨更充分,A错误;B、纸层析过程中滤液细线接触层析液会导致色素溶解,无法得到实验结果,B错误;C、阴雨天气叶片发黄是由于叶绿素含量减少,推测第三和第四色素条带颜色会变浅变窄,C正确;D、第二条色素带是叶黄素,为黄色,D错误。故选C。17.棉花是重要的经济作物,其叶片光合作用过程如图所示,a~g代表物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b和d在光下形成,为三碳糖的形成提供能量B.若减少g的供应,短时间内e的含量将减少C.f是三碳酸C3,R酶催化CO2的固定过程D.去除棉铃可能会导致叶片光合速率下降【答案】B【解析】【分析】光合作用包括光反应和暗反应两个阶段:①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场所是叶绿体的类囊体膜上):水的光解以及ATP的形成;②光合作用的暗反应阶段(场所是叶绿体的基质中):CO2固定形成C3,C3还原生成糖类等有机物。【详解】A、b和d为光反应的产物ATP和NADPH,在光下形成,可为暗反应三碳糖的形成提供能量,A正确;B、g为CO2,若减少g的供应,短时间内CO2与e(五碳化合物)固定形成f的速率减小,但光反应速率不变,因此C3的还原速率不变,即e的生成速率不变,故短时间内e的含量将增加,B错误;C、f是CO2与C5固定形成的三碳酸C3,R酶催化CO2的固定过程,C正确;D、去除棉铃会导致蔗糖外运减少,三碳糖转化形成淀粉增加,淀粉在细胞内积累会抑制光合速率,因此去除棉铃可能会导致叶片光合速率下降,D正确。故选B。18.在进行模拟“孟德尔杂交实验”时,某同学设置下图所示的4个小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①③可代表雌性生殖器官,②④可代表雄性生殖器官B.每次抓取小球并记录后,无需将小球放回原桶内C.从②④中随机各抓取1个小球并组合,模拟自由组合定律D.从②③中随机各抓取1个小球并组合,得到Rd的概率是1/4【答案】D【解析】【分析】性状分离比模拟实验用甲、乙两个小桶分别代表雌、雄生殖器官,甲、乙小桶的彩球分别代表雌、雄配子,用不同的彩球随机结合,模拟生物在生殖过程中,雌、雄配子的随机结合。【详解】A、雌雄生殖器官产生的配子相同,①②可代表雌性生殖器官,③④可代表雄性生殖器官,A错误;B、每次抓取小球并记录后,需将小球放回原桶内,保证抓取概率相同,B错误;C、从②④中随机各抓取1个小球并组合,只有一对等位基因,模拟分离定律,C错误;D、从②③中随机各抓取1个小球并组合,R和d出现的概率各占1/2,得到Rd的概率是1/4,D正确。故选D。19.如图表示某生物精原细胞减数分裂不同时期每条染色体上DNA分子数变化。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AB段进行DNA的复制B.BC段发生了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C.CD段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的末期D.形成的精细胞中核DNA数是精原细胞的一半【答案】C【解析】 【分析】染色体数目计数依据:着丝粒数目,一条染色体含有一个或两个DNA分子。【详解】A、图中,AB段上升的原因是染色体的复制即DNA复制,一条染色体含有两条染色单体,含有两个DNA分子,A正确;B、BC段包括减数第一次分裂,发生了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B正确;C、CD段发生了着丝粒的分裂,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C错误;D、染色体复制一次,但细胞连续分裂两次,故减数分裂形成的精细胞中核DNA是精原细胞的一半,D正确。故选C。20.豌豆子叶的黄色对绿色为显性,由等位基因(Y、y)控制。种子的圆粒对皱粒为显性,由等位基因(R、r)控制,两对基因独立遗传。某黄色圆粒豌豆与绿色皱粒豌豆杂交得到F1,F1自交得到F2,F2的表型及比例为黄色圆粒:黄色皱粒:绿色圆粒:绿色皱粒=9:3:15:5。亲本黄色圆粒的基因型为(  )A.YYRRB.YyRrC.YyRRD.YYRr【答案】C【解析】【分析】基因自由组合定律: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符合自由组合定律的两对基因可分别拆开单独研究。【详解】由于F2黄色∶绿色=(9+3)∶(15+5)=3∶5,拆成(3∶1)+(0∶4),即F1中存在两种基因型,一种自交,后代黄色∶绿色=3∶1,F1基因型是Yy,另一种自交子代全为绿色,F1基因型是yy,因此亲代基因型是Yy和yy;同理,F2圆粒∶皱粒=(9+15)∶(3+5)=3∶1,可知F1基因型为Rr,即子一代的基因型为YyRr和yyRr,由某黄色圆粒豌豆(Y-R-)与绿色皱粒豌豆(yyrr)杂交得到YyRr和yyRr,可知亲本黄色圆粒豌豆基因型为YyRR,C正确,ABD错误。故选C。非选择题部分二、简答题(本部分共5小题,共60分)21.世界卫生组织报告指出,沙门氏菌位于食源性致病菌前列,严重威胁公众健康。沙门氏菌在粪便、土壤、食品、水中可生存5个月至2年之久。人体摄入被沙门氏菌污染的食物后,沙门氏菌经消化系统入侵人体内部,免疫系统中巨噬细胞会吞噬沙门氏菌,并分泌白细胞介素-1(IL-1,一种刺激免疫细胞增殖、分化并提高其功能的蛋白质),过程如图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1)沙门氏菌属于原核生物,它与巨噬细胞在结构上最主要的区别是____,两者唯一共有的细胞器是____。(2)巨噬细胞依赖质膜上的____(物质名称)识别沙门氏菌,并通过____方式吞入沙门氏菌,该吞入过程体现了质膜具有____的结构特点。巨噬细胞中的溶酶体含有丰富的____,可降解吞入的沙门氏菌。(3)巨噬细胞中与IL-1的加工、分泌有关的细胞器除线粒体外还有____。合成、加工和分泌IL-1的过程说明了细胞各部分结构之间____,共同执行生命活动。(4)沙门氏菌不耐高温,结合资料分析,提出预防沙门氏菌感染的合理建议:____。(写出至少2点)【答案】(1)①.没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②.核糖体(2)①.糖蛋白②.胞吞③.流动性④.水解酶(3)①内质网、高尔基体②.分工合作(4)沙门氏菌不耐高温,食物要煮熟后再吃,尤其是鸡肉和鸡蛋;沙门氏菌是常见的食源性病菌,因此餐前、便后勤洗手等     【解析】【分析】原核细胞:细胞较小,无核膜、无核仁,没有成形的细胞核;遗传物质(一个环状DNA分子)集中的区域称为拟核;没有染色体,DNA不与蛋白质结合;细胞器只有核糖体;有细胞壁,成分与真核细胞不同。【小问1详解】原核细胞没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这是和真核细胞最重要的差别;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都有核糖体,真核细胞除了核糖体一般还具有多种细胞器。【小问2详解】巨噬细胞质膜上有受体,受体的化学本质是糖蛋白,可识别沙门氏菌;巨噬细胞吞噬沙门氏菌的方式为胞吞,胞吞依赖质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溶酶体内含有多种水解酶,可降解吞入的沙门氏菌,同时也可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小问3详解】 IL-1属于分泌蛋白,分泌蛋白在核糖体合成,经过内质网和高尔基体加工,线粒体提供能量。分泌蛋白的合成和分泌过程说明细胞各部分结构之间分工合作,行使不同的功能,共同执行生命活动。【小问4详解】沙门氏菌不耐高温,食物要煮熟后再吃,尤其是鸡肉和鸡蛋;沙门氏菌是常见的食源性病菌,因此餐前、便后勤洗手等。22.骨骼肌增龄性退变指中年以后随着年龄的增大,骨骼肌所含肌细胞数量及其功能发生变化。为探究运动训练对骨骼肌增龄性退变能否起到改善效果,实验者将中年期大鼠随机分为安静对照组(C组)和运动训练组(H组),给予相应处理后定期检测大鼠的耗氧量及骨骼肌细胞中线粒体个数和线粒体ATP的含量,结果如下表所示。时间线粒体个数(个·100mg-1)线粒体ATP含量(nmol·μL-1)耗氧量(mL·kg-1·h-1)C组H组C组H组C组H组第0周48.1744.830.720.652751.742768.67第8周44.1761.000.871.301988.953469.11第16周36.0060.330.681.521446.523907.22请回答下列问题:(1)安静组大鼠骨骼肌细胞在需(有)氧呼吸第____阶段消耗O2,该阶段释放的能量大多数转化为____。运动训练组若给予较高强度的训练,CO2产生于该组大鼠骨骼肌细胞的____(场所)。大鼠骨骼肌细胞厌(无)氧呼吸产生的____被运至肝脏再生成葡萄糖,此过程____(填“需要”或“不需要”)消耗能量。(2)实验中为测定线粒体ATP含量,可通过____方法分离骨骼肌细胞中的线粒体。本实验的需(有)氧呼吸速率是通过测定____O2的消耗量来表示。(3)据实验数据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____。A.运动训练能改善骨骼肌退变过程B.运动训练能提高大鼠的有氧运动能力C.增龄过程中活动能力下降可能与线粒体数目减少有关D.骨骼肌细胞中ATP含量变化与线粒体个数变化呈正相关(4)据表分析,运动训练有助于改善骨骼肌的能量供应,依据是____。【答案】22.①.三②.热能③.线粒体基质④.乳酸⑤.需要 23.①.差速离心②.单位时间24.D25.运动训练提高了线粒体数目和ATP含量【解析】【分析】有氧呼吸第一阶段发生在细胞质基质,第二阶段发生在线粒体基质中,第三阶段发生在线粒体内膜上,第三阶段产生的ATP最多。【小问1详解】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消耗O2,该阶段释放的能量大多数转化为热能散失,少部分转移到ATP中。动物细胞只有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产生CO2,CO2产生于骨骼肌细胞的线粒体基质。无氧呼吸产生的乳酸被运至肝脏再生成葡萄糖,由乳酸形成葡萄糖的过程消耗能量。【小问2详解】可通过差速离心法对骨骼肌细胞中的线粒体进行分离。荣光测定单位时间O2的消耗量来表示需(有)氧呼吸速率。【小问3详解】A、运动训练组的线粒体个数、耗氧量和ATP的含量都比安静对照组的多,说明运动训练能改善骨骼肌退变过程,A正确;B、运动训练组的耗氧量比安静对照组的多,说明运动训练能提高大鼠的有氧运动能力,B正确;C、运动训练可提高大鼠的线粒体数目,线粒体是有氧呼吸主要场所,为细胞提供能量,增龄过程中活动能力下降可能与线粒体数目减少有关,C正确;D、根据表中数据可知,运动训练组线粒体的个数先增加后减少,但是ATP的含量一直在增加,则骨骼肌细胞中ATP含量变化与线粒体个数变化并不呈正相关,D错误。故选D。【小问4详解】据表可知,运动训练提高了线粒体数目和ATP含量,所以运动训练有助于改善骨骼肌的能量供应。23.下图为某种动物的部分生命活动过程,甲、乙分别代表两种分裂方式,其中a~g代表细胞。 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过程乙表示____(分裂方式),细胞e含有____条染色体,细胞f所处时期的特点是____。(2)图中左侧方框内,含有同源染色体的细胞有____(用字母表示);方框内各细胞发生的先后顺序是____,其中细胞d的名称是____。(3)精细胞与精原细胞相比,染色体数目减半的原因是____。【答案】23.①.有丝分裂②.4③.着丝点分裂,染色体在纺锤丝的牵引下移向细胞两极24.①.b、c②.c、b、d③.次级精母细胞25.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染色体数目减少一半。【解析】【分析】分析题图:甲图中b、c、d表示减数分裂形成精子的过程;图乙a、e、f表示精原细胞通过有丝分裂增殖。图中a、g为精原细胞,c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b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d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e处于有丝分裂中期,f为有丝分裂后期。【小问1详解】过程乙为有丝分裂,染色体数目等于着丝点数目,细胞e含有4条染色体,细胞f处于有丝分裂的后期,该时期的特点是着丝点分裂,染色体在纺锤丝的牵引下移向细胞两极。【小问2详解】图中左侧方框内,同源染色体是一条来自于父本、一条来自于母本,形状大小相同的两条染色体,b和c细胞都含有2对同源染色体,方框内各细胞发生的先后顺序是c、b、d,细胞d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因此叫次级精母细胞。【小问3详解】精细胞与精原细胞相比,染色体数目减半的原因是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染色体数目减少一半。 24.某植物的性别由两对独立遗传的基因(T/t和D/d)控制,表型和基因型的关系如下表。研究小组取一株雄株和一株雌株杂交得到F1,F1中雌雄同株个体和雄株个体各占一半。回答下列问题:表型基因型雌株TTdd、Ttdd雄株ttDD、ttDd雌雄同株TTDD、TTDdTtDD、TtDd、ttdd(1)亲本基因型分别为ttDD和____。F1雄株个体的基因型与亲本雄株个体的基因型____(填“相同”或“不相同”)。F1可产生____种基因型的花粉。F1中雌雄同株个体自交得到F2,F2中雌雄同株个体所占比例为____。(2)若要验证这两对等位基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可选用基因型为TtDd和ttdd个体杂交,当子代表型及比例为____时,则可支持上述观点。除此以外,还可选用基因型为____的个体自交进行验证,此方法更为简便的理由是____。【答案】24.①.Ttdd②.不相同③.2④.5/825.①.雌株:雄株:雌雄同株=1:1:2(只要对应比例正确,顺序可换)  ②.TtDd③.不用进行人工杂交,操作简便【解析】【分析】T_dd为雌株,ttD_为雄株,T_D_、ttdd为雌雄同株。亲本的基因型为ttD_、T_dd,由于子代雌雄同株个体(T_D_、ttdd):雄株个体(ttD_)=1:1,说明亲本的雌株基因型为Ttdd,若雄株为ttDd,则后代会出现雌株,不符合题意,所以亲本的雄株基因型为ttDD。【小问1详解】分析可知:亲本的基因型为ttD_、T_dd,由于子代雌雄同株个体(T_D_、ttdd):雄株个体(ttD_)=1:1,说明亲本的雌株基因型为Ttdd,若雄株为ttDd,则后代会出现雌株,不符合题意,所以亲本的雄株基因型为ttDD。F1雄株个体的基因型ttDd,雌雄同株个体的基因型TtDd。F1雄株个体的基因型与亲本雄株基因型为ttDD不相同。某植物的性别由两对独立遗传的基因(T/t和D/d)控制,所以F1雄株个体ttDd可产生tD、td两种配子。 F1雌雄同株个体TtDd自交得到F2,F2中雌雄同株个体所占比例为。【小问2详解】验证T/t和D/d两对等位基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用TtDd与ttdd杂交,若两对基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则TtDd产生四种数量相等的配子,其子代性状及比例为雌株(Ttdd):雄株(ttDd):雌雄同株(TtDd+ttdd)=1:1:2。除此以外,还可选用基因型TtDd自交,因为该植株雌雄同株,不用进行人工杂交,操作简单。25.水稻是人类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我国是世界上水稻栽培历史最悠久的国家。水稻的一生依次经历了种子萌发、幼苗生长、移栽、分蘖、幼穗分化、抽穗开花、灌浆成熟期等过程。请回答下列问题:(1)Mg是水稻生长所必需的元素,如果稻田中缺乏Mg元素,会造成水稻减产。其原因是Mg是构成____的重要元素,从而影响了光合作用。(2)水稻种子含有____和淀粉等多糖。在萌发过程中,淀粉在α-淀粉酶、β-淀粉酶等酶催化下,最终水解为葡萄糖。α-淀粉酶、β-淀粉酶都是蛋白质,其基本单位的结构通式可表示为____。从氨基酸角度分析,两种淀粉酶结构不同的原因是____。(3)为检测种子发芽过程中淀粉含量变化,研究人员将不同发芽阶段的水稻种子纵切,滴加____,进行观察。结果显示:胚乳呈蓝色块状,且随着发芽时间的延长,蓝色块状物变小。由此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4)为探究淀粉酶活性与水稻发芽速度的关系,研究人员选择盐恢888(萌发速度快)、南粳46(萌发速度中等)、海水稻(萌发速度慢)三个品种的萌发种子,并分别提取其粗酶液进行实验,实验步骤和结果如下表:步骤分组盐恢888南粳46海水稻①加样1mL粗酶液1mL粗酶液1mL粗酶液②加缓冲液(mL)111③____(mL)222④置40℃水浴保温5分钟,取出后立即加入4mL的0.4mol/LNaOH溶液⑤测定淀粉酶活性淀粉酶活性/U6.25.73.6 步骤③中加入的溶液为____,步骤④中加04mo/LNaOH溶液的目的是____。双缩脲试剂可用于测定蛋白质含量,该实验中____(填“能”或“不能”)准确测定种子中淀粉酶的含量,理由是____。【答案】25.叶绿素26.①.纤维素②.③.组成两种淀粉酶的氨基酸的种类、数量和排列顺序不同27.①.碘液②.玉米发芽过程中胚乳中的淀粉逐渐减少28.①.淀粉溶液②.使淀粉酶失活,停止反应③.不能④.双缩脲试剂与蛋白质反应呈紫色只能测定是否含有蛋白质,出现的紫色深浅也只能大致判断蛋白质含量多少,不能准确测定蛋白质含量高低,且种子中还含有其它蛋白质【解析】【分析】用双缩脲试剂可鉴定种子组织细胞中是否含有蛋白质,蛋白质结构多样性与组成蛋白质氨基酸的种类、数量和排列顺序以及和肽链的空间结构不同有关。【小问1详解】Mg是构成叶绿素的重要元素,叶绿素可吸收并转化光能,因此缺镁引起叶绿素含量变化会影响光合作用。【小问2详解】纤维素是构成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淀粉是植物细胞的储能物质,因此水稻种子含有纤维素和淀粉等多糖。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是氨基酸,氨基酸的结构通式为。从氨基酸角度分析,两种淀粉酶结构不同的原因是组成两种淀粉酶的氨基酸种类、数量和排列顺序不同。【小问3详解】碘遇淀粉变蓝,因此为检测种子发芽过程中淀粉含量变化,研究人员将不同发芽阶段的水稻种子纵切,滴加碘液,进行观察。结果显示,胚乳呈蓝色块状,且随着发芽时间的延长,蓝色块状物变小。由此可得出的结论是玉米发芽过程中胚乳中的淀粉逐渐减少。【小问4详解】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大家都在看
近期热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