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83625894
大小:50.08 KB
页数:19页
时间:2024-09-03
《山东省青岛市莱西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月期末考试 历史 Word版含解析.doc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高三毕业班教学质量检测(二)历史试题(90分钟100分)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考籍号和座号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规定的位置上。2.第Ⅰ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答案写在试卷上无效。3.第Ⅱ卷必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不能写在试卷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能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西周封建着眼于天、地、人,尊“地之义”“民之行”“修其教,不易其俗;齐其政,不易其宜”,以求“藏天下于地方、由地方以见天下”。这反映了西周封建实行()A.核心是神权政治B.源自于自然风土民情C.基础是宗法制度D.具有天下一家的特点2.长孙平向隋文帝上书“天下州县多罹水旱,百姓不给”,并提出“经国之道,义资远算”“经国之理,须存定式”,应“当社造仓”“委社司”管理。这说明了长孙平主张()A.完善社会保障体系B.加强储备以保障人民温饱C.加强基层组织治理D.主张设立义仓,赈灾救济3.以下表格涉及是唐宋时期主要省份公共工程数目表。这从侧面反映了()朝代陕西河南山西直隶江苏浙江江西福建唐3211322418442029北宋12725204386184542144741853663 金南宋A.政府财政收入增加B.经济重心逐渐南移C.国家治理能力提升D.北方经济呈现衰退4.清代,《林屋民风》提到:“洞庭俗以商贾为生,土狭民稠,民生十七八即出贾。楚之长沙、汉口,四方百货之凑,大都会也。苏数郡米不给,则资以食;无绫罗绸缎文采布帛之属,山人之巨襁易东南之绢布,洞庭两山之人为多”。这说明此时南方()A.农产品商品化程度大大提高了B.跨区贩运贸易兴盛C.形成了以经济功能为主的市镇D.人口数量急剧增长5.如表为中国“各口岸输入洋纱的比重”(部分)。据此可知()年代华南八港%华中九港%华北二港%东北一港%1867-18711877-18811884-18881889-189297.986.863.647.61.66.210.924.00.57.019.619.5*6.08.9A.华南地区小农经济解体缓慢B.华中地区的近代化程度最高C.列强扩大了对华的经济侵略D.中国对外贸易中心转向北方6.在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侵华期间,南方各省督抚与英、美等国洽商“东南互保”协议,表示“无论北方情形如何,请列国勿进兵长江流域与各省内地;各国人民生命财产,凡在辖区之内,依条约保护”。这一历史事件表明A.清政府统治的权威已动摇B.清政府统治已土崩瓦解C.清政府已沦为洋人的朝廷D.中外反动势力开始勾结7.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鲁迅认为救治中国,“其首在立人,人立而后凡事举”;陈独秀也明确表示,“人间百行,皆以自我为中心,此而丧失,他何足言”;李大钊更是鼓励人们特立独行,以觉醒之我,实现青春之我。这反映了新文化运动A.提倡民主科学B.批判伦理纲常C.呼吁人的解放D.倡导文学革命8. 1942年2月,《中共晋察冀北岳区党委关于一九四二年村选的决定》颁布,其中规定:村公所委员会的组织应当减少,最多不能超过5个。各委员会的人数大村庄以3人至5人为限,小村庄以1人至3人为限,视具体情况决定。该政策的实施()A.适应了敌后抗战形势需要B.实现了人民当家作主愿望C.巩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D.打退了国民党的反共高潮9.1950年,国家颁布《保障发明权与专利权暂行条例》,其中规定发明人可以在发明权和专利权中选择其一。发明权归公有,国家给予发明人适当荣誉和物质奖励,国内任何单位个人都可免费使用;专利权归私有,享有一定期限的独占实施权。该条例()A.适应了计划经济体制B.确立了社会主义原则C.反映了人民政权巩固D.有利于国民经济恢复10.中世纪时,西欧的村庄共同体履行着某些职责,例如维护与修理堤坝、水利系统和树篱,防御火灾等;还需要成员提供劳役,例如以村民们轮流提供劳动的方式维护与整修道路、桥梁。这反映了当时西欧的村庄共同体()A.具有自给自足的特征B.有一定的自治功能C.产生了新的生产方式D.制约着王权的加强11.1077年,德皇在与教皇的权力斗争中失败,被迫亲往教皇居住地卡诺莎堡请罪以求宽恕,史称“卡诺莎之辱”;1308—1378年,在法王的压力下,教廷被迫迁往法国阿维农城,7任教皇成为法王的“御用工具”,史称“阿维农之囚”。这()A.反映了德法由神性到理性的转变B.说明宗教改革揭开了序幕C.为资产阶级革命奠定了思想基础D.利于德法民族国家的形成12.启蒙运动时期,法国某些学者认为,经济也存在一套自然法则,那就是供给与需求。当政府对经济行为干预最小之时,这些法则运行得最好。这表明()A.法国政府推行自由主义的经济思想B.法国政府推行重商主义经济政策C.某些学者反对政府过多干预经济D.新兴资产阶级要求摆脱王权束缚13.18世纪,英国流行印度的印花棉布,推动棉布取代传统的毛织品;房屋装饰使用来自中国的瓷器、漆器、屏风、壁纸:茶从上层社会的奢侈品成为普通大众消费品。这()A.得益于海外贸易的不断扩展B.源于工业革命提高了生产力C.表明光荣革命消除等级差别D.反映殖民扩张推动商品输出14.一战后,国联规定由先进国家对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属地“予以行政指导和援助”,直至这部分属地“自立”为止。国联对受任国的管理行使管辖权、监督权和行政权等权力。这反映了此时期()A.国际法的适用范围扩大到了亚洲B.资本主义殖民体系开始瓦解C国联对战败国殖民地进行再分割D.民族自决原则得以普遍实施 15.二战结束后,东欧和西欧都想构建一种为本阵营国家所共有的身份认同,二战记忆被有意识地利用以致歪曲。比如军民齐心完成敦刻尔克大撤退等广为流传,而空袭等惨剧则被选择性“遗忘”。这反映了二战结束后()A.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变化B.国际关系新秩序逐渐确立C.美苏争霸忽视欧洲争夺D.和平与发展成为世界潮流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5分。1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盐铁政策的辩论材料汉武帝时,在地方设置盐官、铁官、均输官。公元前87年,汉昭帝(汉武帝之子)即位,国势衰弱,民生困苦,霍光、桑弘羊受武帝遗诏辅政。前81年,霍光召集全国各地选出的贤良文学人士召开盐铁会议,进行了一场关于盐铁政策的辩论。会议结束,朝廷罢去了郡国酒榷和关内铁官,其他各项政策仍维持不变,但经济上官营政策有了一定收缩,这场会议中的贤良文学人士普遍得到了重用。盐铁政策辩论双方主张(部分)御史大夫桑弘羊贤良、文学之士先帝哀边人之久患……是以先帝建铁官以赡农用,开均输以足民财;盐、铁、均输,万民所戴仰而取给(取得供给)……通委财(流通囤积货物)而调缓急。罢之,不便也。今废道德而任兵革……毋示以利,然后教化可兴,而风俗可移也。今郡国有盐、铁、均输,与民争利。散敦厚之朴,成貪鄙之……愿罢盐、铁、均输。——摘编自(西汉)桓宽《盐铁论》(1)指出西汉盐铁政策辩论的焦点并说明理由。(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关于西汉盐铁政策辩论的实质进行评析。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秋瑾之死与晚清社会舆论材料1907年7月15日,秋瑾在没有确供、没有实据的情况下,被清政府以试图谋反的罪名杀害。媒体纷纷报道,社会舆论对涉嫌参与制造“秋案冤狱”的涉案人及晚清官场进行了前所未有的口诛笔伐。浙江山阴县令——李钟岳负疚自尽。报刊名称创始人报道内容 《申报》安纳斯特.美查(莢)等秋瑾女士被人指为徐锡麟党羽,遂被拿获,立予斩决。闻者莫不僳傈。若革命木见实行,罪名木凶(见)宣布,而遣以“秋风秋雨"等七字定谳,则是官吏蔑视法律,鱼肉我同胞也。《时报》狄楚青(康有子)秋瑾女士平时持论谓:女子当有学问,求自立,不当仰给男子,今新少年动日革命,吾谓革命当自家庭始,所谓男女平权是也。绍兴残杀之惨剧,起于贵福,成于张抚。..草营民命,肆无忌惮。呜呼,立宪国之人命乃更贱于专制国耶?《神州日报》于佑任.等革命党呜呼!预备立宪之声,宜传一载余矣,其自欺欺人,圃尽人知之,然草菅人命,正所以自揭其真相。秋瑾等革命党人“谋立共和政体,分配土地,使国民亲爱自由平等”。贵福虽愚,.谅不至于一已之私见,遭满洲之灭亡。(1)概括20世纪初各报刊对秋瑾之死不同看法。(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关于秋瑾之死的社会舆论进行阐释。1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统购统销(1953-1992年)材料一(1953年)大批农民从农村进入城市,城市人口和工业就业人数激增。农民在土改后生活改善,对粮食消费的需要提高了,有余粮也不急于出售。东北等产粮区遇到灾荒,使供销局势更显紧张。一些私人粮商又乘机抢购粮食,囤积待机。市场粮价大幅上涨,一些经济困难的城市居民已难以购得必须的口粮,造成人心惶惶。据现有情况,中共中央决定在农村实行征购,在城市实行定量分配。这个办法被称为“统购统销”。——摘编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第3卷材料二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国家大幅度提高农副产品收购价格,缩小农副产品的统购范围,降低征购指标。1984年,中共中央指出,继续减少统购的品种和范围,到年底,统购品种从1980年的183种减少38种,实行了32年的统购统销开始瓦解。1985年,中共中央规定国家对粮食、棉花等农产品实行合同定购和市场收购。1993年2月,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快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通知》,国家取消指令性粮食生产和销售计划,农产品由市场定价,统购统销政策真正取消了。——摘编自王瑞芳《统购统销政策的取消与中国农村改革的深化》 结合所学知识,以“统购统销”为题写一则历史短文。(要求:表述成文,叙述完整: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1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西方近现代城市公共空间发展序号时期主要特点一城市公共空间结构呈现出构成型形态、日益世俗化,古希腊城市规划思想中的几何学构图也重新出现,这些体现着人对社会和自然的有力控制。二“栅格式"城市公共空间规划的运用,造就了简单机械重复的街道,城市公共空间作为积极的、人们互相影响的场所,被剥夺了它的历史作用。此时期城市发展呈现功用型形态。三城市规模和数量急剧扩大,产生了一系列城市空间问题。英美等国政府加大从美观舒造、卫生、精神文化等方面干预改善域市公共空间的建设,城市公共空间发展的开发型时代到来。——摘编自周波《城市公共空间的历史演变》提取西方城市公共空间三个阶段的特征,并分析说明其相对应的历史时期。 高三教学质量检测(二)历史试题2024.01(90分钟100分)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考籍号和座号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规定的位置上。2.第Ⅰ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答案写在试卷上无效。3.第Ⅱ卷必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不能写在试卷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能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西周封建着眼于天、地、人,尊“地之义”“民之行”“修其教,不易其俗;齐其政,不易其宜”,以求“藏天下于地方、由地方以见天下”。这反映了西周封建的实行()A.核心是神权政治B.源自于自然风土民情C.基础是宗法制度D.具有天下一家的特点【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西周(中国)。根据材料“西周封建着眼于天、地、人”“修其教,不易其俗;齐其政,不易其宜”“藏天下于地方、由地方以见天下”可知,西周秉持天下一家的治国理念,强调遵守天道礼法,教化百姓,蕴含“敬天保民”的德治思想,D项正确;材料强调西周封建秉持天下一家的治国理念,未体现神权政治,排除A项;西周封建依靠宗法分封制而建立,并不是源于自然风土民情,排除B项;材料强调西周封建秉持天下一家的治国理念,未体现宗法制度的影响,排除C项。故选D项。2.长孙平向隋文帝上书“天下州县多罹水旱,百姓不给”,并提出“经国之道,义资远算”“经国之理,须存定式”,应“当社造仓”“委社司”管理。这说明了长孙平主张()A.完善社会保障体系B.加强储备以保障人民温饱C.加强基层组织治理D.主张设立义仓,赈灾救济【答案】D 【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隋朝(中国)。根据材料“天下州县多罹水旱,百姓不给”“当社造仓”可知,长孙平主张在地方建立义仓,以起到赈灾救济的作用,D项正确;材料并未体现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排除A项;材料中设立义仓的目的是赈灾救济,而不是解决人民温饱,排除B项;长孙平主张在地方建立义仓,并未涉及“治理基层”,排除C项。故选D项。3.以下表格涉及的是唐宋时期主要省份公共工程数目表。这从侧面反映了()朝代陕西河南山西直隶江苏浙江江西福建唐3211322418442029北宋127252043861845金南宋42144741853663A.政府财政收入增加B.经济重心逐渐南移C.国家治理能力提升D.北方经济呈现衰退【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唐宋时期(中国)。据表格信息可以看出,从唐朝到金朝和南宋时期,南方省份的公共工程数目逐渐增多,而北方省份的公共工程数目则逐渐减少。由此体现了南方地区经济的逐渐开发,说明经济重心逐渐南移,B项正确;根据公共工程数目的变化无法说明政府财政收入的增加和国家治理能力的提升,排除AC项;表格信息只能说明南方经济得到发展,但无法据此说明北方的经济出现衰退,排除D项。故选B项。4.清代,《林屋民风》提到:“洞庭俗以商贾为生,土狭民稠,民生十七八即出贾。楚之长沙、汉口,四方百货之凑,大都会也。苏数郡米不给,则资以食;无绫罗绸缎文采布帛之属,山人之巨襁易东南之绢布,洞庭两山之人为多”。这说明此时南方() A.农产品商品化程度大大提高了B.跨区贩运贸易兴盛C.形成了以经济功能为主的市镇D.人口数量急剧增长【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清朝(中国),据材料可知,清朝时期,地少人多,洞庭商人不得不外出经商,促进了长途贩运贸易兴盛,B项正确;材料描述的是区域间贸易的繁荣,没有体现农产品的商品化信息,排除A项;材料描述的是洞庭之地人们外出经商的情况,与市镇的兴起无关,排除C项;材料没有主要描述人口数量增长的信息,排除D项。故选B项。5.如表为中国“各口岸输入洋纱的比重”(部分)。据此可知()年代华南八港%华中九港%华北二港%东北一港%1867-18711877-18811884-18881889-189297.986.863.647.6166.210.924.00.57.019.6195*6.08.9A.华南地区小农经济解体缓慢B.华中地区的近代化程度最高C.列强扩大了对华的经济侵略D.中国对外贸易中心转向北方【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867年至1892年(中国)。据材料信息可知,在1867年至1871年,中国输入洋纱主要是在华南地区,其他地区较少,但之后,华中、华北和东北地区输入样纱的比例上升,反映了列强对中国的侵略由主要集中在华南地区,扩展到华中、华北和东北地区,体现了西方列强加强对华商品输出,C项正确;华南地区是受列强经济侵略较早、较多的地区,自然经济解体的速度相对较快,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列强对华商品输出,没有涉及近代化程度,排除B项;据材料信息可知,华南地区在各口岸输入洋纱的比重一直较高,且材料只反映了洋纱的输入情况,不能整体体现对外贸易的情况,排除D项。故选C项。6.在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侵华期间,南方各省督抚与英、美等国洽商“东南互保”协议,表示“无论北方情形如何,请列国勿进兵长江流域与各省内地;各国人民生命财产,凡在辖区之内,依条约保护”。这一历史事件表明 A.清政府统治的权威已动摇B.清政府统治已土崩瓦解C.清政府已沦为洋人的朝廷D.中外反动势力开始勾结【答案】A【解析】【详解】据题意可知,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侵华期间,东南各省没有与中央政府保持一致,反而私自与西方列强达成协议,这就动摇了中央的权威,A项正确;清政府统治土崩瓦解是在辛亥革命以后,排除B项;清政府沦为洋人的朝廷是在《辛丑条约》签订后,排除C项;太平天国运动期间中外反动势力就已经开始勾结,排除D项。故选A项。7.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鲁迅认为救治中国,“其首在立人,人立而后凡事举”;陈独秀也明确表示,“人间百行,皆以自我为中心,此而丧失,他何足言”;李大钊更是鼓励人们特立独行,以觉醒之我,实现青春之我。这反映了新文化运动A.提倡民主科学B.批判伦理纲常C.呼吁人的解放D.倡导文学革命【答案】C【解析】【详解】考查新文化运动。根据材料可知,新文化的三位代表人物。鲁迅主张要救治中国“其首在立人".陈独秀则表示“人间百行.皆以自我为中心",李大钊“鼓励人们特立独行,以觉醒之我。实现青春之我",三者的共同点是打破束缚,倡导人的解放。C项正确;民主科学是关于个人与国家的关系面材料提及的是个人的解放问题,排除A项;批判伦理纲常只是部分日的最终目的是人的解故且材料中并未对伦理纲常进行批判,排除B项;文学革命的倡导者为胡适,且材料未提及其内容,排除D项。故选C项。8.1942年2月,《中共晋察冀北岳区党委关于一九四二年村选的决定》颁布,其中规定:村公所委员会的组织应当减少,最多不能超过5个。各委员会的人数大村庄以3人至5人为限,小村庄以1人至3人为限,视具体情况决定。该政策的实施()A.适应了敌后抗战形势需要B.实现了人民当家作主愿望C.巩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D.打退了国民党的反共高潮【答案】A【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42年(中国)。根据材料可知,此时日本侵略者在华北加紧开展“治安强化运动”,晋察冀边区面临严峻的生产环境。根据党中央关于精兵简政的指示精神,中共晋察冀北岳区党委发布相关政策,适当的改革村政权的组织机构,达到简单、切实、精干的要求,并在不同地区实行不同的村政权组织机构,以适应敌我斗争的具体要求,A项正确;该政策规定村公所委员会的组织应当减少,最多不能超过5个,表明此时未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愿望,排除B项;该政策的实施适应了敌后抗战形势需要,不会起到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作用,排除C项;此时处于抗战时期,该政策的实施适应了敌后抗战形势需要,未体现打退了国民党的反共高潮,排除D项。故选A项。9.1950年,国家颁布《保障发明权与专利权暂行条例》,其中规定发明人可以在发明权和专利权中选择其一。发明权归公有,国家给予发明人适当荣誉和物质奖励,国内任何单位个人都可免费使用;专利权归私有,享有一定期限独占实施权。该条例()A.适应了计划经济体制B.确立了社会主义原则C.反映了人民政权巩固D.有利于国民经济恢复【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本质题、影响题。根据题干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现代中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0年,我国处于国民经济恢复时期,因此国家颁布《保障发明权与专利权暂行条例》对发明权和专利权的规定,有助于国民经济的恢复,D项正确;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后,我国确立了计划经济体制,排除A项;1953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确立了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原则,排除B项;材料与人民政权巩固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10.中世纪时,西欧的村庄共同体履行着某些职责,例如维护与修理堤坝、水利系统和树篱,防御火灾等;还需要成员提供劳役,例如以村民们轮流提供劳动的方式维护与整修道路、桥梁。这反映了当时西欧的村庄共同体()A.具有自给自足的特征B.有一定的自治功能C.产生了新的生产方式D.制约着王权的加强【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中世纪(西欧)。根据材料可知,中世纪西欧的村庄共同体在自我组织下,开展修理堤坝、整修道路等地区建设和管理工作,说明当时西欧的村庄共同体拥有一定的自治功能,B项正确;材料未提及村庄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品主要由自己生产,不能得出具有自给自足的特征,排除A项;材料讲村庄对公共事务的管理,没有提及新的生产方式,排除C项;材料没有提及王权,无法得知村庄对王权的影响,排除D项。故选B项。11. 1077年,德皇在与教皇的权力斗争中失败,被迫亲往教皇居住地卡诺莎堡请罪以求宽恕,史称“卡诺莎之辱”;1308—1378年,在法王的压力下,教廷被迫迁往法国阿维农城,7任教皇成为法王的“御用工具”,史称“阿维农之囚”。这()A.反映了德法由神性到理性的转变B.说明宗教改革揭开了序幕C.为资产阶级革命奠定了思想基础D.利于德法民族国家的形成【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中世纪(欧洲)。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卡诺莎之辱”体现的是教权凌驾于王权之上,“阿维农之囚”体现的是王权加强,王权的加强有利于促进欧洲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因此“卡诺莎之辱”到“阿维农之囚”反映了欧洲民族意识加强和民族国家的形成,D项正确;材料不能体现由神性到理性的转变,理性主义在启蒙运动时期广泛传播,排除A项;1517年马丁·路德《九十五条论纲》的发表揭开了宗教改革的序幕,排除B项;17--18世纪的欧洲启蒙运动为资产阶级革命奠定了思想基础,排除C项。故选D项。12.启蒙运动时期,法国某些学者认为,经济也存在一套自然法则,那就是供给与需求。当政府对经济行为干预最小之时,这些法则运行得最好。这表明()A.法国政府推行自由主义的经济思想B.法国政府推行重商主义经济政策C.某些学者反对政府过多的干预经济D.新兴资产阶级要求摆脱王权束缚【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7到18世纪的法国。材料表明经济的运行是有法则的,并且政府对经济行为干预最小之时,经济最好,可知这些学者反对政府过多的干预经济,C项正确;根据所学自由主义是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应该开始推行的,不是法国,排除A项;材料体现的是减少政府对经济的干预,不是重商主义经济政策,排除B项;材料说的是反对政府对经济的过多干预,不涉及王权问题,排除D项。故选C项。13.18世纪,英国流行印度的印花棉布,推动棉布取代传统的毛织品;房屋装饰使用来自中国的瓷器、漆器、屏风、壁纸:茶从上层社会的奢侈品成为普通大众消费品。这()A.得益于海外贸易的不断扩展B.源于工业革命提高了生产力C.表明光荣革命消除等级差别D.反映殖民扩张推动商品输出【答案】A【解析】 【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原因题、本质题。根据题干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8世纪的英国。根据材料“英国流行印度的印花棉布,推动棉布取代传统的毛织品”“房屋装饰使用来自中国的瓷器、漆器、屏风、壁纸”和所学可知,伴随着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英国的商品来源十分丰富,这主要得益于海外贸易的不断扩展,A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世界市场的发展,非工业革命对生产力的提高,排除B项;光荣革命发生于17世纪,与材料无关,排除C项;材料体现的是世界其它地区商品输入到英国,非商品输出,排除D项。故选A项。14.一战后,国联规定由先进国家对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属地“予以行政指导和援助”,直至这部分属地“自立”为止。国联对受任国的管理行使管辖权、监督权和行政权等权力。这反映了此时期()A.国际法的适用范围扩大到了亚洲B.资本主义殖民体系开始瓦解C.国联对战败国殖民地进行再分割D.民族自决原则得以普遍实施【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一战后(世界)。根据材料可知,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国联对战败国的殖民地或属地实行委任统治,国联对受任国的管理行使管辖权、监督权和行政权等权力,反映了一战后国联对部分殖民地尝试国际化管理,实际是对殖民地的重新分割,C项正确;“国际法的适用范围扩大到了亚洲”是维也纳体系的建立,排除A项;材料反映了一战后国联推行的委任统治,伴随着民族解放运动的兴起和不断的发展,殖民体系开始解体,排除B项;“普遍实施”说法绝对,不符合史实,排除D项。故选C项。15.二战结束后,东欧和西欧都想构建一种为本阵营国家所共有的身份认同,二战记忆被有意识地利用以致歪曲。比如军民齐心完成敦刻尔克大撤退等广为流传,而空袭等惨剧则被选择性“遗忘”。这反映了二战结束后()A.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变化B.国际关系新秩序逐渐确立C.美苏争霸忽视欧洲争夺D.和平与发展成为世界潮流【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二战结束后(世界)。根据材料“东欧和西欧都想构建一种为本阵营国家所共有的身份认同,二战记忆被有意识地利用以致歪曲”并结合所学可知,二战记忆被有意识地利用以致歪曲,这主要是服务于二战后建立国际关系新秩序的需要,B项正确;材料并未体现“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变化”,排除A项;材料并未涉及“美苏争霸”,且美苏争霸的重点在欧洲,排除C项;材料体现的是对二战记忆的定位,并未涉及和平与发展的问题,排除D项。故选B项。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5分。1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盐铁政策的辩论材料汉武帝时,在地方设置盐官、铁官、均输官。公元前87年,汉昭帝(汉武帝之子)即位,国势衰弱,民生困苦,霍光、桑弘羊受武帝遗诏辅政。前81年,霍光召集全国各地选出的贤良文学人士召开盐铁会议,进行了一场关于盐铁政策的辩论。会议结束,朝廷罢去了郡国酒榷和关内铁官,其他各项政策仍维持不变,但经济上官营政策有了一定收缩,这场会议中的贤良文学人士普遍得到了重用。盐铁政策辩论双方主张(部分)御史大夫桑弘羊贤良、文学之士先帝哀边人之久患……是以先帝建铁官以赡农用,开均输以足民财;盐、铁、均输,万民所戴仰而取给(取得供给)……通委财(流通囤积货物)而调缓急。罢之,不便也。今废道德而任兵革……毋示以利,然后教化可兴,而风俗可移也。今郡国有盐、铁、均输,与民争利。散敦厚之朴,成貪鄙之……愿罢盐、铁、均输。——摘编自(西汉)桓宽《盐铁论》(1)指出西汉盐铁政策辩论的焦点并说明理由。(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关于西汉盐铁政策辩论的实质进行评析。【答案】16.焦点:是盐铁官营政策是否应该继续实施。桑弘羊主张盐铁官营,认为该政策利于保证农业生产,增加财政收入。贤良文学之士要求废除盐铁官营,认为该政策加重民众负担,不利于对民众的教化。17.都是为了维护封建统治,追求长治久安;桑弘羊坚持经济控制,延续武帝时期加强中央集权政策;贤良文学之士受儒家思想影响,基于当时国势衰弱、民生困苦。【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分别是西汉时期的中国。焦点:由材料“是以先帝建铁官以赡农用,开均输以足民财”“愿罢盐、铁、均输”,可见西汉盐铁政策辩论的焦点是盐铁官营政策是否应该继续实施。理由:由材料“建铁官以赡农用,开均输以足民财”,可知桑弘羊主张盐铁官营,认为该政策利于保证农业生产,增加财政收入;由材料“毋示以利,然后教化可兴,而风俗可移也”“与民争利”,可知贤良文学之士要求废除盐铁官营,认为该政策加重民众负担,不利于对民众的教化。【小问2详解】 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分别是西汉时期的中国。从辩论的实质角度来看:西汉盐铁政策辩论都是为了维护封建统治,追求长治久安,巩固统治;经济政策的争论是不同治国道路之争,御史大夫桑弘羊主张法家思想治国,而贤良、文学之士主张儒家思想治国。从原因的视角来看,桑弘羊坚持经济控制,延续武帝时期加强中央集权政策;贤良文学之士受儒家思想影响,基于当时国势衰弱、民生困苦,主张让利域名,缓和阶级矛盾。从影响的视角来看,西汉盐铁政策辩论影响了汉代中央的政治格局;经济上官营政策有所调整,一定程度上缓和了汉代的阶级矛盾,有利于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对贤良文学人士的重用使得儒家思想的地位进一步巩固。从启示的视角来看,随着时代的发展,国家政策既要维护稳定又要适时调整经济政策。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秋瑾之死与晚清社会舆论材料1907年7月15日,秋瑾在没有确供、没有实据的情况下,被清政府以试图谋反的罪名杀害。媒体纷纷报道,社会舆论对涉嫌参与制造“秋案冤狱”的涉案人及晚清官场进行了前所未有的口诛笔伐。浙江山阴县令——李钟岳负疚自尽。报刊名称创始人报道内容《申报》安纳斯特.美查(莢)等秋瑾女士被人指为徐锡麟党羽,遂被拿获,立予斩决。闻者莫不僳傈。若革命木见实行,罪名木凶(见)宣布,而遣以“秋风秋雨"等七字定谳,则是官吏蔑视法律,鱼肉我同胞也。《时报》狄楚青(康有子)秋瑾女士平时持论谓:女子当有学问,求自立,不当仰给男子,今新少年动日革命,吾谓革命当自家庭始,所谓男女平权是也。绍兴残杀之惨剧,起于贵福,成于张抚。..草营民命,肆无忌惮。呜呼,立宪国之人命乃更贱于专制国耶?《神州日报》于佑任.等革命党呜呼!预备立宪之声,宜传一载余矣,其自欺欺人,圃尽人知之,然草菅人命,正所以自揭其真相。秋瑾等革命党人“谋立共和政体,分配土地,使国民亲爱自由平等”。贵福虽愚,.谅不至于一已之私见,遭满洲之灭亡。(1)概括20世纪初各报刊对秋瑾之死的不同看法。(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关于秋瑾之死的社会舆论进行阐释。【答案】17. 《申报》认为秋瑾是被株连杀害。《时报》认为秋瑾是女权革命的代表人物,要求男女平等、妇女解放,而非反清。《神州日报》认为秋瑾是为反清革命而殉难。18.从社会舆论的立场及内容角度作答:三份报纸分别代表不同的社会阶层,质疑政府及官员审判及杀人不合法;担忧国家命运。从导致社会舆论的因素角度作答:秋瑾是学界爱国新女性,敢于打破封建礼教的精神枷锁、追求妇女解放的革新精神,敢于追求真理、献身革命的爱国主义精神。清政府推行新政,公开标榜预备立宪,而浙江官府处理秋瑾案是野蛮的专制制度的产物。戊戌政变及八国联军侵华后,社会各阶层对清政府不满,资产阶级革命派宣传准备民主革命。新闻媒体善于抓住社会热点进行舆论引导。西方启蒙思想的传播。从社会舆论影响的角度作答:揭示了清政府预备立宪的欺骗性;进一步传播了革命思想;促进了民众的觉醒;促进了社会的转型。从推动近代化角度作答。【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是对比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20世纪初(中国)。不同看法:根据材料“秋瑾女士被人指为徐锡麟党羽,遂被拿获,立予斩决。”得出:《申报》认为秋瑾是被株连杀害。根据材料“秋瑾女士平时持论谓:女子当有学问,求自立,不当仰给男子,今新少年动日革命,吾谓革命当自家庭始,所谓男女平权是也。”得出:《时报》认为秋瑾是女权革命的代表人物,要求男女平等、妇女解放,而非反清。根据材料“秋瑾等革命党人‘谋立共和政体,分配土地,使国民亲爱自由平等’。贵福虽愚,.谅不至于一已之私见,遭满洲之灭亡。”得出:《神州日报》认为秋瑾是为反清革命而殉难。【小问2详解】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20世纪初(中国)。阐释:根据所学知识从从社会舆论的立场及内容角度、从导致社会舆论的因素角度等可归纳为:从社会舆论的立场及内容角度作答:三份报纸分别代表不同的社会阶层,质疑政府及官员审判及杀人不合法;担忧国家命运。从导致社会舆论的因素角度作答:秋瑾是学界爱国新女性,敢于打破封建礼教的精神枷锁、追求妇女解放的革新精神,敢于追求真理、献身革命的爱国主义精神。清政府推行新政,公开标榜预备立宪,而浙江官府处理秋瑾案是野蛮的专制制度的产物。戊戌政变及八国联军侵华后,社会各阶层对清政府不满,资产阶级革命派宣传准备民主革命。新闻媒体善于抓住社会热点进行舆论引导。西方启蒙思想的传播。从社会舆论影响的角度作答:揭示了清政府预备立宪的欺骗性;进一步传播了革命思想;促进了民众的觉醒;促进了社会的转型。1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统购统销(1953-1992年)材料一(1953 年)大批农民从农村进入城市,城市人口和工业就业人数激增。农民在土改后生活改善,对粮食消费的需要提高了,有余粮也不急于出售。东北等产粮区遇到灾荒,使供销局势更显紧张。一些私人粮商又乘机抢购粮食,囤积待机。市场粮价大幅上涨,一些经济困难的城市居民已难以购得必须的口粮,造成人心惶惶。据现有情况,中共中央决定在农村实行征购,在城市实行定量分配。这个办法被称为“统购统销”。——摘编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第3卷材料二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国家大幅度提高农副产品收购价格,缩小农副产品的统购范围,降低征购指标。1984年,中共中央指出,继续减少统购的品种和范围,到年底,统购品种从1980年的183种减少38种,实行了32年的统购统销开始瓦解。1985年,中共中央规定国家对粮食、棉花等农产品实行合同定购和市场收购。1993年2月,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快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通知》,国家取消指令性粮食生产和销售计划,农产品由市场定价,统购统销政策真正取消了。——摘编自王瑞芳《统购统销政策的取消与中国农村改革的深化》结合所学知识,以“统购统销”为题写一则历史短文。(要求:表述成文,叙述完整: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答案】从实施的特征和影响角度作答:“统购统销”具有历史的必要性,体现了计划经济的特征;遏制了商业投机活动,稳定了物价,保障了社会生活秩序;保证了第一个五年计划的顺利进行,为工业化积累了资金;引导农民走上合作化道路。从长远来看,它忽视了客观规律的调节作用,影响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加重了国家的财政负担;客观上制约了经济建设的健康发展。从1978年后统购统销政策改革的原因、特点及意义角度作答:伴随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行,生产力发展。政府高度重视,体现关注民生;逐步推进,渐进改革,直至取消;逐步走向市场化。提高了农民生产积极性,推动了农业发展;提高了城乡居民生活水平;有利于深化经济体制改革。【解析】【详解】 本题是论述题之历史短文撰写类。时空是:现代(中国)。根据材料一“据现有情况,中共中央决定在农村实行征购,在城市实行定量分配。这个办法被称为‘统购统销’。”并结合所学可得出:从“统购统销”实施的特征和影响角度作答:特征:结合所学得出:体现了计划经济的特征;影响:结合所学知识从对人民生活、对“一五计划”的实施、消极影响等方面进行归纳。根据材料二“1993年2月,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快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通知》,国家取消指令性粮食生产和销售计划,农产品由市场定价,统购统销政策真正取消了。”并结合所学可得出:从1978年后统购统销政策改革的原因、特点及意义角度作答:原因:结合所学可得出:伴随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行,生产力发展。特点:根据材料二“1984年,中共中央指出,继续减少统购的品种和范围”“1985年,中共中央规定国家对粮食、棉花等农产品实行合同定购和市场收购。”“1993年2月,统购统销政策真正取消了”并结合所学可得出:政府高度重视,体现关注民生;逐步推进,渐进改革,直至取消;逐步走向市场化。意义:结合所学知识从对农业、对人民生活等方面进行归纳。1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西方近现代城市公共空间发展序号时期主要特点一城市公共空间结构呈现出构成型形态、日益世俗化,古希腊城市规划思想中的几何学构图也重新出现,这些体现着人对社会和自然的有力控制。二“栅格式"城市公共空间规划的运用,造就了简单机械重复的街道,城市公共空间作为积极的、人们互相影响的场所,被剥夺了它的历史作用。此时期城市发展呈现功用型形态。三城市规模和数量急剧扩大,产生了一系列城市空间问题。英美等国政府加大从美观舒造、卫生、精神文化等方面干预改善域市公共空间的建设,城市公共空间发展的开发型时代到来。——摘编自周波《城市公共空间的历史演变》提取西方城市公共空间三个阶段的特征,并分析说明其相对应的历史时期。【答案】一、特征:西方城市公共空间发展中突出人、世俗化的特点。分析说明:14—16世纪开始的文艺复兴运动,其核心是人文主义,强调人的价值和作用,15—18世纪以来的新航路开辟、宗教改革,以及后来的启蒙运动,都使人的作用日益凸显。据此判定此时期是15—18世纪。二、特征:西方城市公共空间发展呈现出机械型、功用型、规模大的特点。分析说明:从18世纪下半叶开启的英国工业革命引发劳动力和工厂的集中,城市发展追逐经济效益。据此判定此时期是18—19世纪。三、特征:城市公共空间发展具有开发型、可持续发展型的特点。分析说明:20世纪以来两次工业革命的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带来了一系列问题,如环境污染、疫病增多、城市居民精神压力较大等新问题。西方国家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不断发展,政府对城市管理职能的增加。西方政府从美观舒适、卫生和精神文化等方面改善城市公共空间。据此判定此时期是20世纪以来。【解析】 【详解】本题是特点类、认识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现代(西方)。首先,提取特征,从材料中提取关键词,对材料反映的时代特征进行分析,如对于序号一,根据材料“城市公共空间结构呈现出构成型形态、日益世俗化……这些体现着人对社会和自然的有力控制”可知,当时出现的特征是西方城市公共空间发展中突出人、世俗化的特点。其次,对该特征反映的时代背景进行分析,根据材料“古希腊城市规划思想中的几何学构图也重新出现,这些体现着人对社会和自然的有力控制”并结合所学文艺复兴运动的相关知识可知,14—16世纪开始的文艺复兴运动,其核心是人文主义,强调人的价值和作用,15—18世纪以来的新航路开辟、宗教改革,以及后来的启蒙运动,都使人的作用日益凸显,据此判定此时期是15—18世纪。对于序号二,根据材料“城市公共空间规划的运用,造就了简单机械重复的街道……此时期城市发展呈现功用型形态”可提炼出特点:西方城市公共空间发展呈现出机械型、功用型、规模大的特点。对该特征反映的时代背景进行分析,结合所学工业革命的相关知识可知,从18世纪下半叶开启的英国工业革命引发劳动力和工厂的集中,城市发展追逐经济效益,呈现出功用性的特点,据此判定这一时期是18—19世纪。对于序号三,根据材料“英美等国政府加大从美观舒造、卫生、精神文化等方面干预改善域市公共空间的建设,城市公共空间发展的开发型时代到来”可得出特点:城市公共空间发展具有开发型、可持续发展型的特点。对该特征反映的时代背景进行分析,根据材料“城市规模和数量急剧扩大,产生了一系列城市空间问题”并结合所学科技革命的相关知识可知,20世纪以来两次工业革命的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带来了一系列问题,如环境污染、疫病增多、城市居民精神压力较大等新问题;根据材料“英美等国政府加大从美观舒造、卫生、精神文化等方面干预改善域市公共空间的建设”可知,西方国家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不断发展,政府对城市管理职能的增加,西方政府从美观舒适、卫生和精神文化等方面改善城市公共空间。据此判定此时期是20世纪以来。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举报原因
联系方式
详细说明
内容无法转码请点击此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