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淄博第五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 word版含解析.doc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高三检测历史试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有学者指出,先秦时期有包含士冠礼、士昏礼、乡射礼、公食大夫礼、特牲馈食礼等诸多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礼仪,在内容与形式中贯通了尊卑、上下、长幼等伦理和政治、文化、教育宗教等观念,从而起到了维护秩序和制度的作用。该学者意在表明当时()A.神权政治色彩浓厚B.儒家学说地位上升C.国家一体局面形成D.礼制与政治相结合【答案】D【解析】【详解】依据材料可知,先秦时期的礼仪在内容与形式中贯通了尊卑、上下、长幼等伦理和政治、文化、教育、宗教等观念,从而起到了维护秩序和制度的作用,这表明先秦时期礼制与政治相结合,D项正确;材料不能体现神权政治色彩,排除A项;先秦时期儒家思想并没有受到重视,而且材料也不能说明儒家学说地位上升,排除B项;材料不能体现国家一体,排除C项。故选D项。2.宋代以前,城市中的非农业人口没有单独列为户籍,城乡人口的划分在户籍上没有多大的差别。宋代,“坊郭户”(城市民户)作为法定户名出现,政府将其单独列籍定等,不仅包括居住在州府城、县城和镇、市的人户,也包括居住在州县城外新的城市居民区草市的人户。这一转变从侧面说明宋代()A.城乡经济的差距日益扩大B.工商业者的社会地位有所提高C.重视维护市场秩序的规范D.商业税收成为政府的重要财源【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宋代为城市民户单独列籍定等,这与宋代工商业的发展和工商业者、市民阶级的兴起有关,从侧面说明宋代工商业者的社会地位有所提高,B项正确;为城市民户单独列籍定等体现工商业发展和城市居民群体的壮大,但从材料看不出乡村经济发展情况,不能得出城乡经济差距日益扩大,排除A项;为城市民户单独列籍定等是为了优化户籍管理,这并非规范和管理商业活动的措施,对于维护市场秩序没有直接作用,排除C项;从材料看不出商业税情况,不能得出商业税收成为政府的重要财源,排除D项。故选B项。3.如表是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共敌后根据地举办展览的相关内容。这些展览()类型内容主要展会有晋冀鲁豫边区战绩展览会、晋绥边区战斗展览会等,主要以军事斗争主题 战斗成果展生产成就展此类展览以工农业生产展览会为主,如延安工人制造品竞赛展览会、山东生产展览会等。据不完全统计,这一时期敌后根据地开展了59次生产展览会文化活动展以医疗卫生、文化教育、自然科学为主。据记载,1945年4月。晋冀鲁豫边区的“文教展览会”共展出3900件展品,参观观众达16000人A.反映了中共土地革命的成效显著B推动国民革命运动向纵深发展C.体现出敌后战场成为抗战主战场D.益于增强民众抗战胜利的信心【答案】D【解析】【详解】由材料表格可知,20世纪三四十年代处于抗战时期,中共敌后根据地举办展览的相关内容有胜利的战役、工农业的生产情况以及文化科学的发展情况,这显示了敌后根据地抗战的实力,有利于增强民众抗战胜利的信心,D项正确;抗战时期,敌后根据地实行“双减双交”土地政策而非土地革命,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敌后抗日根据地,属于抗战时期而非国民革命时期,排除B项;材料没有比较,不能得出“敌后战场成为抗战主战场”的结论,排除C项。故选D项。4.在《罗马民法大全》里,奴隶不能再被随意处死;妻子可以保持其人身和财产的独立;父亲不能再享有对子女的诸如生杀予夺权和婚姻权等人身支配权。这反映出罗马法()A.蕴含着丰富的自然法理念B.强调法律形式重于内容C.促使平民的社会地位提高D.充分体现了公平和正义【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古罗马的《罗马民法大全》限制了奴隶主随意侵害奴隶、保护妻子的人身和财产、限制父亲对子女的人身支配权,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公平正义。结合所学可知,西塞罗提出的自然法理念,倡导公平正义,这些自然法理念蕴含在罗马法中,A项正确;材料强调法律的内容,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平民地位,排除C项;古罗马是奴隶社会,只能是一定程度上体现公平和正义。排除D项。故选A项。5. 十月革命胜利前,列宁提出了对劳动者进行简单生产管理教育并立即实现人民自治的政策。到了十月革命胜利后,列宁着重对群众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并大力开展经济建设逐步实现群众自治。这一转变有利于()A.对社会改造的新探索B.推动苏俄工农联盟的形成C.巩固新生苏维埃政权D.实现向社会主义直接过渡【答案】C【解析】【详解】依据材料“到了十月革命胜利后,列宁着重对群众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并大力开展经济建设逐步实现群众自治”,可以看出十月革命后,苏俄的建立,对人民群众开展思想教育,有利于巩固政权,C项正确;材料涉及社会改造,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农民阶级,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方式,排除D项。故选C项。6.有学者认为,在21世纪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政府的作用愈加明显。2009年,美国启动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美元连续五年贬值。欧盟和日本跟进,相继出台了它们的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英国通过脱欧公投,重创欧洲一体化进程。这反映出()A.大国对抗引发国际局势的紧张B.经济全球化进程具有曲折性C.逆全球化成为世界发展的主流D.互利共赢原则遭到普遍抵制【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2009年,美国启动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美元连续五年贬值。欧盟和日本跟进,相继出台了它们的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英国通过脱欧公投,重创欧洲一体化进程”可知,各个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采取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英国脱欧等都不利于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表明经济全球化进程具有曲折性,B项正确;材料信息没有涉及大国对抗造成的国际局势情况,排除A项;全球化成为世界发展的主流,排除C项;“普遍抵制”表述太过绝对,排除D项。故选B项。7.在西方各行政部门中,作为外部调任的行政首长(政务官)往往没有多大实权,各部门的实际权力大多掌握在常务次长(事务官)手中,而常务次长往往有自己的一套人马,形成拥有实权的小官僚集团,易造成文官的实际地位高于政务官的局面,加大了政策执行的难度。这一状况的出现()A.说明文官制度降低了国家治理水平B.严重削弱了资产阶级政治统治的基础C.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政府的工作效率D.表明政务官需要承担更多的政治责任【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各部门的实际权力大多掌握在常务次长(事务官)手中......小官僚集团......加大了政策执行的难度”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西方各行政部门中形成拥有实权的小官僚集团,易造成文官的实际地位高于政务官的局面,加大了政策执行的难度,反映了文官制度滋生的官僚习气和僵化现象,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政府的工作效率,C项正确;文官制度降低了国家治理水平,说法较为片面,文官制度中的这一弊端,并不能说明实行文官制度就会降低国家的治理水平,排除A项;严重削弱了资产阶级政治统治的基础,在材料中未涉及,排除B项;政务官需要承担更多的政治责任,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8.汉朝设有大鸿胪,“掌诸侯及四方归义蛮夷”;唐朝,除礼部、鸿胪寺外,设主客司负责各族朝见事宜;元朝设有帝师、宣政院等机构管理佛教和藏族事务;明朝的礼部、提督四夷馆、五军都督府等分掌边疆民族的相关事务;清朝,设置理藩院专理蒙古等民族事务。这反映了中国古代。()A.统治者重视对边疆地区的管理B.民族政策具有因俗而治的鲜明特点C.政治制度的发展缺乏有效传承D.边疆治理呈现与内地一体化的趋势【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题干汉朝、唐朝、元朝、明朝和清朝都设置了专门管理少数民族地区的机构,少数民族主要生活在边疆地区,体现了统治者重视对边疆地区的管理,A项正确;题干中只提及设置了专门管理民族事务的机构,但没有体现如何对少数民族地区进行管理,排除B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是在继承中不断发展的,排除C项;明清时期设置专门机构管理边疆民族事务,且清朝设置理藩院专理蒙古等民族事务,并没有体现边疆治理与内地一体化的趋势,排除D项。故选A项。9.下图显示了1945~1971年美国和其他各国持有黄金和美元的变化情况。这一变化趋势说明()A.美元丧失了国际货币地位B.布雷顿森林体系受到冲击C.西欧国家与美国竞争激烈D.世界金融秩序陷入了混乱 【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以看出,1945~1971年,美国黄金储备下降明显,美元外部负债和货币当局持有的美元外部负债不断上升,其他国家持有的黄金储备整体呈现上升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变化说明布雷顿森林体系受到冲击,B项正确,A、D两项说法较为绝对,故排除;C项材料并未反映,排除。故选B项。10.古代农业生产的三大要素是天地自然环境、农作物(包括动物)和人的生产实践活动。重视农时就是重视天、地、人、物的协调统一,人的生产实践活动要与自然节律、农作物生长发育规律相协调,这是农业生产的关键所在,中国古代的节气即在这一时期产生的。据此推知,古代农业的发展()A.促进了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B.实现了人口的快速增长C.增加了人类食物的供应需求D.推动了天文历法的进步【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重视农时就是重视天、地、人、物的协调统一,人的生产实践活动要与自然节律、农作物生长发育规律相协调”可知,中国古代农业注重对天时、节气的观察,因此有利于天文历法的进步,D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农业生产,与生活方式关系不大,排除A项;中国古代人口并未快速增长,排除B项;材料强调农业与天、地、人、物的关系,并未体现食物的供应需求,排除C项。故选D项。11.在美洲,小麦是欧洲移民的主食,传教士需用面粉制作圣餐中的面包。1776年,《美国农业》记载:“我们在原先种烟草的土地上继续种小麦等谷物,再适当施肥,便可获得丰收。”当地农民谈道:“小麦收割后,被大量卖到里沃德岛、新西兰等地。”这说明小麦在美洲的传播()A.改变了美洲居民的饮食习惯B.打通了欧亚间的新商路C.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D.推动了奴隶贸易的兴起【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美洲。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近代欧洲人把小麦带到美洲,扩大小麦种植面积,利用施肥技术增加粮食总供给量,并且把小麦销售到其他地区,因此,小麦在美洲的传播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C项正确;材料未涉及美洲居民的饮食结构,排除A项;新航路开辟打通了欧亚贸易路线,排除B项;新航路开辟后,早期殖民活动推动了奴隶贸易的兴起,排除D项。故选C项。12.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节奏加快,美、日、欧等国家的家庭妇女就业率普遍增加,人们不愿花费太多的时间在厨房里,加之普遍喜欢旅游、野餐等休闲活动,冷冻食品受到消费者的极大欢迎,成为当今世界发展最快的食品工业之一。这表明冷冻食品的兴起()A.适应了社会发展的需要B.推动了食品保存的智能化C.提高了冷链物流的水平D.增强了世界粮食储备能力【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生活节奏加快”“妇女就业率增加”“不愿花费太多的时间在厨房”“休闲活动”等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冷冻食品的兴起适应了社会快速发展的需要,A项正确;根据“冷冻食品受到消费者的极大欢迎”可知冷冻食品的兴起适应了社会发展的需要,并不能说明推动食品保存的智能化和提高了冷链物流的水平,排除BC项;冷冻食品的兴起并不代表增强了涉及粮食的储备能力,排除D项。故选A项。13.中国古代手摇纺车的锭子数目一般是2至3枚,最多为5枚,每天最多纺纱3斤。宋元之际,产生了将水力运用于纺织机械的大纺车,这种纺车锭子数目多达几十枚,一昼夜可纺一百多斤。这一变化表明()A.工具进步促进了纺纱效率的提高B.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受到破坏C.商业贸易是技术进步的重要途径D.纺织业进入资本主义萌芽阶段【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古代中国的手摇纺车的纺纱数量少,宋元之际,将水力应用于大纺车,大大地提高了纺纱的数量,表明工具改进促进了纺纱效率的提高,A项正确;鸦片战争后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受到破坏,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商业贸易的作用,排除C项;材料未涉及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排除D项。故选A项。14.下图是1690~1809年英国政府批准专利数。这一变化从侧面反映出英国()时间(年)专利数(个)1690~17091241710~17291271730~17491391750~17692971770~1789761 1790~18091751A.工业革命时期注重科技创新B.成为世界科技发展中心C.理论和技术实现了紧密结合D.政府主导了科技的进步【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时间“1690~1809年”正处于第一次工业革命前后,18世纪60年代之前,英国政府批准的专利数基本保持稳定,之后英国工业革命爆发,政府批准的专利数大幅度增加,由此得出工业革命时期注重科技创新推动了科技的显著进步,A项正确;材料并没有和其他国家进行对比,并不能反映英国成为世界科技中心,排除B项;理论和技术实现紧密结合是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C项;“政府主导了科技的进步”并不是材料反映的主旨,而且设问是“从侧面反映出”,排除D项。故选A项。15.1802年,英国颁布《工厂法》,明确规定工厂雇佣的劳动者要接受培训教育;1898年的《技术教育法》,正式将职业教育纳入学制。从1872年开始,法国政府创立了一批徒工学校;1880年,制定了《徒工手工学校和初等学校补习学校法》,把徒工学校纳入学校教育系统。这些举措反映出当时()A.民主政治发展对国民素质的要求B.人文主义对个人技能的强烈关注C.工业革命对技术工人的巨大需求D.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斗争激烈【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19世纪以来英法通过立法、创办职业学校,提高工人的技能素养。结合所学可知,19世纪是工业革命时期,工人的技术水平需要适应机器化生产,因此英法政府采取措施推动工人职业教育发展,C项正确;民主政治涉及政治权利,而材料未涉及民主政治的发展,排除A项;人文主义是肯定人的价值,而材料未涉及人文主义精神,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阶级斗争,排除D项。故选C项。16.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的肆虐,有学者指出,AI技术对于肺部病灶快速识别、精准测量,准确率已达到79.3%;通过采用语音识别、语义理解等随访系统,可以用AI设计疫情感染地图查询功能;通过智能算法,已在151种上市的老的药物中分析出了5种对病毒可能有效的药物。这说明()A.AI技术具有意识能动作用B.人工智能的应用有助于增强抗疫的能力C.计算机技术推动了产业升级D.科技创新提高了人们对新冠肺炎的认识【答案】B【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面对疫情的肆虐,有学者指出人工智能可以在病情确认、查找、治疗方面发挥一定的作用,说明人工智能的应用有助于增强抗疫的能力,B项正确;AI技术不具备意识能动作用,排除A项;材料并未反映计算机技术推动了产业升级,排除C项;题干未反映人们的认识的提高,排除D项。故选B项。17.唐代,海上贸易货物中日常生活用品和生产用品大量增多。输入的货物除了象、犀牛,古贝(棉布)等外,西方人士还把波斯工艺,伊斯兰教和阿拉伯的星历、医药传入我国。出口的除丝织品外,还有大量的瓷器以及茶叶、铜镜、文具、书籍等。由此可知,唐代海上贸易()A.丰富了中外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B.受到政府的严格限制C.推动了中西方民间海外贸易的兴盛D.以追求政治目的为主【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唐代中西海上贸易既有日常生活生产用品,也包括一些科学技术知识等文化交流,丰富了中外之间的物质和精神生活,A项正确;材料未涉及唐朝政府对海上贸易的严格限制,排除B项;C项是材料的表现,而不是唐代海上贸易兴盛的影响,并且题目也没有点明这是民间海外贸易,排除C项;材料未涉及海上贸易是政治目的为主,明朝时期郑和下西洋是以政治目的为主,排除D项。故选A项。18.新航路开辟后,1531年最早的一家商品交易所在安特卫普开业,此后,阿姆斯特丹出现了粮食交易所,威尼斯和热那亚的商人创立了银行;17世纪后,伦敦的证券交易所成为国际证券交易的中心。这反映了新航路开辟()A.促使贸易中心转移到地中海沿岸B.促进了商业经营方式的变化C.导致世界贸易形成多中心的格局D.推动股份制与金融业的结合【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商品交易所”“粮食交易所”“银行”“证券交易所”等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航路开辟促进了商业经营方式的变化,B项正确;题干反映的是商业革命中商业经营方式的变化,而非商贸中心的转移,排除A项;世界贸易多中心格局的出现是在第二次工业革命后,排除C项;股份制与金融业结合是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排除D项。故选B项。19.1953年,世界银行的年度报告指出:“低水平的教育和培训是经济及社会发展的障碍之一”。随后世界银行确立了职业教育援助的优先地位,并贷款给突尼斯等国家用于建设职业院校、完善各种技能训练的基础设施。世界银行的这一举措() A.消除了发展中国家的贫困B.维护了国际金融秩序稳定C.推动了世界贸易的规范化D.有助于缩小国际经济差距【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低水平的教育和培训是经济及社会发展的障碍之一......确立了职业教育援助的优先地位......建立职业院校、完善各种技能训练的基础设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世界银行优先援助职业教育,建设职业院校,完善职业技能训练设施,有利于促进低水平国家的经济发展,进而缩小国际经济差距,D项正确;消除了发展中国家的贫困,说法过于绝对,排除A项;维护了国际金融秩序稳定,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B项;推动了世界贸易的规范化,在材料中没有提及,排除C项。故选D项。20.明初,徽商程维宗开始在屯溪镇经营商业,并吸引了大量徽商,此后屯溪逐渐成为皖南巨镇,也成为古徽州及周边地区最人的茶叶集散中心。徽商还在当地修建了人量的桥梁道路和水利等基础设施,进一步改善了商业经营条件和人居环境。这表明当时()A.商人地位得到较大提升B.地区之间经济分工明显C.商业活动推动集镇发展D.重农抑商政策逐渐松弛【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明初皖南屯溪镇徽商云集,使该镇成为古微州最大的茶叶集散中心,并且该镇的基础设施和人居环境等得到较大改善。总之,徽商的商业活动促进了集镇的兴起和发展,C项正确;明朝仍然重农抑商,商人地位较大提升不合史实,排除A项;材料没有对比当地与其他地区的经济分工,故排除B项;明代重农抑商政策没有松弛,排除D项。故选C项。21.工业革命开展之前,英国经济重心主要集中在以伦敦为中心的东南部地区,但是随着曼彻斯特等地区棉纺织工业的发展,大量中小城镇兴起,使英国经济重心开始向西、向北转移。同时,城市化的深入发展促使城市经济资金不断流入工业领域,将越来越多的农民吸引到城市从事工业生产。这反映了英国()A.近代城乡差距呈现不断缩小趋势B.社会生产力发展改善了产业结构C.劳动力集中加重了城市治理负担D.工业革命与城市化之间相互作用【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工业革命促进了英国经济重心的转移,从而推动了城市化的发展,城市化的发展为工业发展提供了资金,并吸引了大量劳动力,促进了工业革命的发展,D 项正确;材料中中小城镇兴起,使英国经济重心开始向西、向北转移,越来越多的农民吸引到城市从事工业生产,没有反映出近代城乡差距呈现不断缩小趋势,排除A项;材料中主要是工业重心的转移,没有涉及改善产业结构的问题,排除B项;题中中小城镇兴起,农民吸引到城市从事工业生产,但是并没有涉及城市治理负担加重的问题,排除C项。故选D项。22.下表为两个不同时期中国各规模等级城市人口增长情况。表中数据的变化说明中国()规模数1964~1980年1980~1989年城市数增长幅度城市数增长幅度大于200万53.59724.16100~200万810.95825.4150~100万1814.893028.4720万~50万4323.557034.2210万~20万5126.786244.91小于10万4238.104670.39平均16715.8722331.63A.逐步形成合理的城市建设体系B.改革开放加快了城市化的进程C.社会主义建设以城市化为中心D.城乡间居民生活水平差距扩大【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1980~1989年中国各规模城市人口相比于1964~1980年都有不同程度的增长,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改革开放后中国的经济得到快速发展,同时也加快了我国城市化的进程,B项正确;题干不能反映城市建设体系的情况,排除A项;改革开放后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应该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核心是发展生产力,城市化建设只是国家经济建设的一部分,排除C项;仅从材料反映不出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的差距扩大,排除D项。故选B项。23.山东临清由于地处鲁西,京杭大运河从其腹地穿行而过,吸引了四方货物在此集散,逐渐成为大运河北部地区的经济中心,史载“临清为南北都会,萃四方货物”。但由于清道光年间漕粮试行海运成功,加之黄河泛滥,临清商业逐渐衰落。据此可知,导致临清商业地位变化的主要因素是()A.新兴产业结构的变迁B.海外贸易新格局的形成C.传统运河航线的衰落D.南方经济实力超过北方 【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由于京杭大运河经过山东临清,促进了其商品经济的发展,到清道光年间海运的发展和黄河泛滥,导致传统运河贸易衰落,从而也导致临清商业的没落,C项正确;导致临清商业地位变化的主要因素是传统运河航线的衰落,ABD项都不符合这一主旨,排除。故选C项。24.19世纪初期,棉花通过传统动力驱动的水运需要花费36个小时才能从利物浦到达曼彻斯特,若是遇到运河的繁忙期,耗时远远超过从美国新奥尔良到达英国利物浦。在工业资产阶级的倡议下,两地之间的铁路于1830年正式通车,由于使用史蒂芬森设计的“火箭号”机车作牵引动力,数十倍地提高了运行速度。这表明()A.工业革命促进了交通事业的发展B.交通运输变革影响了民众的生活方式C.西方国家加快了殖民扩张的步伐D.对外贸易活跃提高了城市的发展速度【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19世纪初期”“36个小时”“工业资产阶级”“两地之间的铁路”“数十倍地提高了运行速度”等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工业革命的开展,促进了交通运输事业的发展,A项正确;材料只说明火车运力的提高,没有说明交通运输改革影响居民的生活方式,排除B项;题中只是说明美国新奥尔良到达英国利物浦的火车运抵速度,没有涉及殖民扩张问题,排除C项;题中只涉及火车的运力速度提高,并没有提及外贸易活跃提高了城市的发展速度,故除D项。故选A项。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包括4小题,第25题14分,第26题12分,第27题14分,第28题12分,共52分。)2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明清时期,人口明显增长,耕地严重不足。自明中叶起,玉米、番薯、马铃薯等高产作物自海外传入中国,这些作物适应性强,不与五谷争地,旱地、山地等处皆可种植,因此传入黔东北地区,促进了西南山区山地资源的开发。据统计,清顺治年间黔地耕地面积比明万历年间增加了16000项,黔地宣慰使每年进贡粮食高达三万石。据载铜仁地区当时的亚类已达二十种以上,高粱有五种之多。这些高产作物流入市场,成为酿酒的原料。高产作物还可以被加工成各种干粮以作备荒之用,或者加工成各种饲料。当然山区主要以砍伐森林来种植,乾隆年间贵州森林植被遭到严重破坏,到嘉庆年间,老虎等大型动物也成罕见。贵州是喀斯特地貌普遍发育的地区,山坡土层薄,地表土本来就容易大量流失。——摘编自李锦伟(明清时期高产作物的引进对西南山区的影响-以黔东北地区为例》材料二1867~1937年中国大米、小麦、面粉分类进出口状况(单位:市担) 项别时间进口总量大来进口大来入超小麦进出口小麦出入超面粉进口面粉出入超年均进口年均入超1867~19212.76亿466万461万出口322万出超311万---1903~1914:入起204万1915~1921:出超143万502万419万1922~19375.20亿1873万1.861万进口880万入超828万504万入越475万3250万3168万——摘编自徐畅《近代中国粮食进口中的阶段和影响》材料三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度关注粮食安全问题,促进了粮食生产的快速发展。国家制定的一系列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坚持不以牺牲耕地促开发,保持农村土地承包关系的长期稳定。国家加大对粮食主产区的支持力度,按照市场需求,把粮食的生产、转化、加工、流通、消费作为一个完整的产业体系,进行系列开发和整体建设。国家农业科研的投入比重不断提高,“种子工程”“畜禽水产良种工程”等重大工程顺利实施。健全完善中央储备粮与地方储备粮之间的补充机制,统一协调省、市、县三级储备的吞吐,确保各地国储库和中央储备粮规模的稳定。——摘编自尹成杰《粮安天下-全球粮食危机与中国粮食安全》(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清时期我国引进高产作物的背景,并说明对黔东北地区带来的影响。(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867~1937年中国粮食进口呈现这一状况的主要原因。(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新时期中国应对粮食安全的重要经验。【答案】(1)背景:中国人地矛盾突出;美洲作物耐旱高产;新航路开辟和殖民扩张促进了世界范围内的物种交流;中国商品经济发展,农产品商品化程度加强;政府鼓励垦荒。(任答两点即可)影响: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提高了粮食产量;增加了农作物品种,改变了原有的饮食结构;推动了农产品的商品化:对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破坏。(言之有理即可)(2)主要原因:近代工业化和城市化加快,国内粮食需求大;传统小农生产,生产力低下,无法满足社会对粮食的需求;近代经济结构的变动,影响了粮食种植和生产;西方列强迫使中国开辟通商口岸,获取关税特权,扩大粮食销售。(任答两点即可)(3)重要经验:制定法律、法规和政策,建立耕地保护机制;促进农村土地承包关系的稳定性;对粮食主产区加大扶持力度;构建农业产业体系;推广先进农业技术;健全粮食储备机制。(言之有理即可)【解析】 【详解】(1)背景:根据材料一“人口明显增长,耕地严重不足”可知,人口增长过快,人地矛盾突出;结合所学从农业生产技术发展缓慢、新航路开辟全球联系的建立等角度分析。影响:积极方面:根据材料一“这些作物适应性强,不与五谷争地,旱地、山地等处皆可种植”可知改变了农业的种植结构:根据材料一“传入黔东北地区,促进了西南山区山地资源的开发”可知促进了西南地区资源开发利用,社会经济的发展;根据材料一“黔地宣慰使每年进贡粮食高达三万”可知,缓解了粮食供应的压力;根据材料一“这些高产作物流入市场,成为酿酒的原料。高产作物还可以被加工成各种干粮以作备荒之用,或者加工成洛种饲料”可知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结合所学可知,丰富了人们的饮食结构。消极方面:根据材料一“乾隆年间贵州森林植被遭到严重破坏,到嘉庆年间,老虎等大型动物也成罕见。贵州是喀斯特地貌普這发育的地区,山坡土层薄,地表土本来就容易大量流失”可知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生态破坏、水土流失等环境问题。(2)原因:结合所学从自然经济逐步解体、工业革命以来世界经济联系日益紧密、资本主义对华经济侵略、战争造成的社会动荡等角度分析。(3)经验:根据材料三“国家制定的一系列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坚持不以牺牲耕地促开发,保持农村土地承包关系的长期稳定”可知用法律法规和政策保障粮食安全;根据材料三“国家农业科研的投入比重不断提高,‘种子工程’‘畜禽水产良种工程’等重大工程顶利实施”可知注重农业科技的支撑作用;根据材料三“健全完善中央储备粮与地方储备粮之间的补充机制,统一协调省、市、县三级储备的吞吐,确保各地国储库和中央储备粮规模的稳定”可知完善中央与地方的协调机制。2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新航路的开辟,揭开了国际贸易向世界规模发展的序幕,商品流通、贸易往来、货币支付等活动,遍及五大洲。例如,马尼拉大帆船贸易在此时兴起,由于菲律宾群岛当年较为落后和贫瘠,其主要贸易商品来源于周边的中国、日本、印度等地,其中又以中国商品为最多。中国所产的手工业产品价廉物美,不仅能够满足当地的日用消费需求,还可以运往美洲赚取高额利润,因此菲律宾便成为中国与拉美贸易的中转站。另外马尼拉为更多种类的贸易提供了便利,由于日本人被禁止进入中国境内,这里甚至成了“唯一一个允许中日两国人民在阳光下交换丝绸和白银的地方”。随着两次工业革命的开展,世界市场于19世纪晚期至20世纪初得以最终确立,市场的扩大势必促进社会分工,促进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世界市场将商品货币关系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扩展到地球的各个角落,冲击着落后的社会经济结构,加速了资本主义因素的孕育和成长。——摘编自孙明《概述近代世界市场的形成及其经济意义》材料二 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是世界经济不可逆转的发展趋势。据统计,发展中国家在获得世界投资总额中的比重从1995年的30%上升到1996年37%,其中48个最不发达国家在1996年的资本流入量也增加了56%。发展中国家出口商品结构有所改善,制成品在出口中的比重从1980年的60%上升到1990年的73.3%和1994年的77.7%。有些发展中国家的跨国公司已从贸易活动深入到国际生产领域和高科技领域,并开始参与国际市场的竞争。但是,由于发展中国家经济基础不稳固,市场发育不完备,资金匮乏,技术比较落后等,很容易受到经济全球化的冲击而产生国内经济波动。在21世纪,以信息革命为基础的经济全球化仍是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特征。传统产业特别是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产业进一步向发展中国家集中的趋势加强,而发达国家则更加注重发展以现代高新技术为核心的产业。金融资本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速度日益加快。——摘编自张文红《论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影响》(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马尼拉大帆船贸易兴起的原因,并说明世界市场形成的历史作用。(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影响。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当代世界经济发展的认识。【答案】(1)原因:西欧殖民扩张,西班牙确立了在菲律宾的统治;菲律宾地理位置优越;菲律宾经济落后不能满足殖民者的需求;中国手工业发达,且对菲律宾商贸往来频繁;明朝中后期的抗倭斗争,限制与日本的贸易。(任答两点即可)历史作用:有利于世界各国生产力的发展;推动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和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的确立;促进了世界各国经济的整体发展和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言之有理即可)(2)影响:提供了更多吸引外资的条件和机会;促进了产业结构的升级;增强了在世界市场中的竞争力。但发展中国家对发达国家的依附性增强;易遭到全球经济波动的冲击;易导致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贫富差距拉大。(任答三点,积极、消极方面都有涉及)认识:科学技术对经济全球化的作用更加明显;国际分工将进一步分化;金融全球化将继续深化。(言之有理即可)【解析】【小问1详解】原因:根据材料一“由于菲律宾群岛当年较为落后和贫瘠,其主要贸易商品来源于周边的中国、日本、印度等地,其中又以中国商品为最多”可知,菲律宾经济落后不能满足殖民者的需求;根据“中国所产的手工业产品价廉物美,不仅能够满足当地的日用消费需求,还可以运往美洲赚取高额利润,因此菲律宾便成为中国与拉美贸易的中转站”可知中国手工业发达,且对菲律宾商贸往来频繁;同时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西欧殖民扩张,西班牙确立了在菲律宾的统治,菲律宾地理位置优越。历史作用: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马尼拉大帆船贸易的兴起有利于世界各国生产力的发展;推动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和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的确立;促进了世界各国经济的整体发展和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小问2详解】 影响:根据材料二“发展中国家在获得世界投资总额中的比重从1995年的30%上升到1996年37%,其中48个最不发达国家在1996年的资本流入量也增加了56%。发展中国家出口商品结构有所改善,制成品在出口中的比重从1980年的60%上升到1990年的73.3%和1994年的77.7%”可知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提供了更多吸引外资的条件和机会,促进了产业结构的升级;根据“有些发展中国家的跨国公司已从贸易活动深入到国际生产领域和高科技领域,并开始参与国际市场的竞争”可知增强了发展中国家在世界市场中的竞争力;根据“很容易受到经济全球化的冲击而产生国内经济波动”可知发展中国家易遭受经济波动的冲击;同时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全球化使发展中国家对发达国家的以复兴增强,也容易导致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贫富差距拉大。认识:结合以上问题和所学知识当今世界经济科学技术对经济全球化的作用更加明显;国际分工将进一步分化;金融全球化将继续深化。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1895年,浙江宁波绅商最先创办了对外海商轮局和永安商轮局,得以航行沿海和内河。此后,福建、广东、广西、上海、山东、天津、吉林、湖北、湖南,以及苏州、杭州、镇江等地商轮公司或轮船局相继开办。据统计,1895~1900年间,各地先后开业的小轮船运输业约100家,加上原来的一些商轮企业,除去中途停业者外,到1900年继续营业的约有80家,轮船约有440艘,总吨数约10000吨。如果连同招商局和挂洋旗的华商轮船一并计算,中国所有的轮船航运业估计达480艘,总吨数约7万吨。1901~1911年,先后创办的大中型轮船企业46个,到宣统三年底能够继续运营的有31个,这是一个跨越性的进步。这11年间新创内河轮船企业合计达405家,资本总额580多万元,轮船630余艘,加。上原有企业的扩充,除去中途停闭者,到宣统三年共有500余家企业,资本约800万元,拥有小轮船900多艘,这样就大致形成了遍及。上海、长江干支流,以及东南沿海和珠江流域的航运网络。——摘编自刘凝凡《近代中国航运业之演进研究》材料二据2004年数据统计,我国现有港口1460个,国际海运船队为3700多万载重吨,位列世界第五位。2002年全国港口集装箱吞吐量达到3700万标准箱,年增长35%。为适应集装箱快速发展的需要,政府重点加强了沿海主要港口集装箱码头的建设,上海、宁波、深圳等都在兴建大型深水集装箱专用泊位,尤其是加快建设。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洋山深水港区工程和长江深水航道治理工程。2002年底,我国已与66个国家签订了政府间海运及河运协定批准设立外商独资船务公司和集装箱运输服务公司及其分支机构120多家,70多家境外航商在我国港口开辟了集装箱国际班轮航线。2004年1月1日起施行的《港口法》,是我国第一部对港口事业进行全面、系统规范的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海运条例》自实施以来进一步规范了我国国际海上运输活动。我国鼓励国内港口及航运企业发挥自身优势用现代物流改造传统运输业,拓展我国海运业的发展空间。——摘编自苏新刚《新世纪中国航运业的新发展》(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甲午中日战争后中国航运业发展的特点,并分析其发展的原囚。(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1世纪初我国航运业发展的主要表现。综合上述材料,简要说明推动21世纪中国航运业发展的策略。 【答案】(1)特点:创办商轮公司或轮船局范围扩大;船厂和轮船数量增加。原因:清政府放宽民间设厂的限制;实业救国的热潮的推动。(2)表现:航运业规模的扩大和基础设施建设的加快;中外航运关系越来越紧密;颁布法律法规保障航运业的发展;采用现代物流改造传统运输业。策略:发挥政府和市场的作用;积极主动融入国际航运业的发展;利用现代科技提升航运业发展的质量。【解析】【小问1详解】特点:根据材料一“1895年,浙江宁波绅商最先创办了对外海商轮局和永安商轮局,得以航行沿海和内河。此后,福建、广东、广西、上海、山东、天津、吉林、湖北、湖南,以及苏州、杭州、镇江等地商轮公司或轮船局相继开办”可知,创办商轮公司或轮船局的范围扩大;根据材料一“据统计,……轮船630余艘”可知,船厂和轮船数量增加。原因:结合所学从清政府放宽民间设厂的限制、实业救国的热潮的推动的角度分析。【小问2详解】表现:根据材料二“据2004年数据统计,……建设洋山深水港区工程和长江深水航道治理工程。”可知,航运业规模的扩大和基础设施建设的加快;根据材料二“2002年底,……集装箱国际班轮航线”可知,中外航运关系越来越紧密;根据材料二“2004年1月1日起施行的《港口法》,是我国第一部对港口事业进行全面、系统规范的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海运条例》自实施以来进一步规范了我国国际海上运输活动”可知,颁布法律法规保障航运业的发展;根据材料二“我国鼓励国内港口及航运企业发挥自身优势用现代物流改造传统运输业,拓展我国海运业的发展空间。”可知,采用现代物流改造传统运输业。策略:根据材料“政府重点加强了沿海主要港口集装箱码头的建设”可知,发挥政府和市场的作用;根据材料二“我国已与66个国家签订了政府间海运及河运协定批准设立外商独资船务公司和集装箱运输服务公司及其分支机构120多家,70多家境外航商在我国港口开辟了集装箱国际班轮航线”可知,积极主动融入国际航运业的发展;根据材料二“我国鼓励国内港口及航运企业发挥自身优势用现代物流改造传统运输业,拓展我国海运业的发展空间”可知,利用现代科技提升航运业发展的质量。28.古代武举通常是以培养保护京都安全的禁卫军官为主,军队将官为辅。武状元的集聚是一种人文地理现象,该现象的产生是地缘政治演变、经济格局差异、武举制度变迁等多方面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702年,武则天首创武举。考试科目包括长垛、马射、步射、负重、摔跤等项,对考生相貌有“躯干雄伟”的要求,唐朝武举并未大规模推进,共计产生41名武状元。宋初,鉴于唐末五代武人专横割据之祸,武科久不举行。直至1030年,仁宗才恢复武科取士,1274年,南宋度宗举行最后一科武举,两宋共产生78 名状元。宋朝武举既考武艺,又考策论,武艺部分简化,“以策为去留,以弓马定高下”,断绝了仅凭武功入武闱的机会。明朝就考试内容而言,几乎是宋代的翻版。清朝一改宋明两代重文轻武的趋向,录用标准逐步恢复到偏重弓马的老路,共产生状元109人。——摘编自王凯贤《武状元刍议》材料二图1、图2、图3是中国古代三个历史时期(唐、宋、清)武状元(有籍贯可考者)空间分布核密度图。——据吴黎等《中国历代武状元时空分布特征及成因分析》指出图1、图2、图3所对应的历史时期,结合材料信息和所学知识加以说明。【答案】图1为宋代。北宋对武举重视程度不够,武状元数量较少;南宋偏安江南,定都临安(杭州);中原人口大量南迁,经济重心南移,南方经济基础好,文化教育水平高;武举考试重文。武状元主要集聚于江浙、福建地区。图2为唐朝。唐朝政治中心为西安;黄河中下游经济开发较早,是唐朝经济中心;唐朝武举,重视武功、身材。武状元主要集聚于长安附近的关中平原,山西、陕西等地居多。图3为清朝。清朝政治中心为北京;清朝武举崇尚武功,文化科目考试难度降低,因而北方超过南方,武状元集中于京津冀地区;但南北经济差距大,南方经济基础好,因而江浙地区武状元也比较集中。【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内容可知,武状元的产生实际上与王朝的经济重心和政治中心息息相关。北宋对武举重视程度不够,武状元数量较少;南宋偏安江南,定都临安(杭州);中原人口大量南迁,经济重心南移,南方经济基础好,文化教育水平高;武举考试重文。武状元主要集聚于江浙、福建地区。由此可知图1是宋代。唐朝政治中心为西安;黄河中下游经济开发较早,是唐朝经济中心;唐朝武举,重视武功、身材。武状元主要集聚于长安附近的关中平原,山西、陕西等地居多。由此可知图2是唐代;清朝政治中心为北京;清朝武举崇尚武功,文化科目考试难度降低,因而北方超过南方,武状元集中于京津冀地区;但南北经济差距大,南方经济基础好,因而江浙地区武状元也比较集中。由此可知图3是清代。2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明清“铁三角”材料一明清时期,封建君主专制空前加强、小农经济主导地位的强化与传统程朱理学的束缚构成了一个铁三角的关系:双向箭头表示双方的相互作用。——据毛佩琦《明清易代与中国近代化的迟滞》材料二从世界史或全球史的立场看,明初中国专制王朝国力的鼎盛时期正是欧洲黑暗的中世纪,西方透露出的资本主义曙光与明中叶以降中国社会新旧交替的冲动几乎同时。西方的兴起,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成功,正是中国的明清之际,西方文明赶上东方文明,中国从先进到滞后,就是在这一时期内发生的。所以说,明清易代是中国近代化迟滞以及中国从先进走向落后的转折点。——据余同元《明清社会近代转型及转型障碍》结合材料一论证材料二中作者的观点。【答案】观点:明清易代是中国近代化迟滞以及中国从先进走向落后的转折点。论证:政治方面,明清时期君主专制空前强化,封建制度日趋衰落,阻碍了社会的进步。经济方面,封建土地私有制、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及重农抑商政策严重束缚着商品经济及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思想文化方面,文化专制、八股取士禁锢了人们的思想。外交政策方面,“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使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综上所述,明清时期,由于传统经济结构和专制体制的束缚,生产力的发展日益受到阻碍。统治者故步自封,拒绝扩大对外交往,最终导致了中国社会逐渐走向衰落。【解析】【详解】 本题是论述题之观点说明类题目,时空是明清时期。首先,由材料“明清易代是中国近代化迟滞以及中国从先进走向落后的转折点。”可得出观点:明清易代是中国近代化迟滞以及中国从先进走向落后的转折点。其次,由材料“明清时期,封建君主专制空前加强、小农经济主导地位的强化与传统程朱理学的束缚构成了一个铁三角的关系:双向箭头表示双方的相互作用。”及所学可知,分别从明清时期的政治制度、经济基础、思想文化、外交政策等方面分析说明,例如:政治方面,明清时期君主专制空前强化,封建制度日趋衰落,阻碍了社会的进步。经济方面,封建土地私有制、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及重农抑商政策严重束缚着商品经济及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思想文化方面,文化专制、八股取士禁锢了人们的思想。外交政策方面,“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使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最后,由材料“西方的兴起,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成功,正是中国的明清之际,西方文明赶上东方文明,中国从先进到滞后,就是在这一时期内发生的。”及所学可知,明清时期,由于传统经济结构和专制体制的束缚,生产力的发展日益受到阻碍。统治者故步自封,拒绝扩大对外交往,最终导致了中国社会逐渐走向衰落。注意史实正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3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古代中国的乡村治理模式,从战国时期开始,郡县制在各国推行后,乡、里成为基层组织,秦汉时期乡里制度则逐步成熟,它既发挥基层政权的作用,又带有半自治的性质。隋唐北宋时期,处于由乡里制到保甲制、乡官制到职役制的转折时期,乡的基层官吏的人数大为减少,乡官权力也逐步弱化,乡里的地位逐渐沦落,自治功能逐步弱化,官方的控制与统治逐步增强。从王安石变法至清代,乡里制度转变为职役制,治权所代表的官治体制从乡镇退缩到县一级,县为基层行政组织,县以下实行以代表皇权的保甲制度为载体,保甲对乡里的控制更加严密,乡村自治的色彩越来越弱。——摘编自唐鸣、刘志鹏《中国古代乡村治理的基本模式及其历史变迁》材料二:至于晚清,西方地方自治观念传入中国,在内忧外患之下,1907年清政府的地方自治序幕在江苏的“上江”(上元和江宁)两县拉开,自治局、调查局、调查官署局等自治机构先后成立。同年,清廷令各省设立咨议局。1908年开始,清政府先后颁布《咨议局章程》《城镇乡地方自治章程》《府厅州县议事会议员选举章程》等,从而形成了由城镇乡自治到府厅州具自治的等级地方自治架构。但地方自治未脱离“官治”,自治章程严格规定业务范围、活动规则。1909年,各省议员赴京请愿速开国会,遭到清廷坚决拒绝,矛盾很快激化,地方自治运动逐渐脱离政府的控制。——摘编自丁旭光《近代中国地方自治研究》(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乡村治理演变的基本趋势并分析其发展的历史背景。(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末地方自治的特点,并说明清末地方自治实行的原因。【答案】(1)趋势:基层组织逐渐制度化;基层官员逐步减少;乡官权力逐步弱化;乡里地位逐渐降低;乡村自治功能逐步减弱;国家对乡村控制逐步增强。背景:君主专制集权的强化;维护小农经济的需要;保障赋役征收征发;稳定社会秩序;政治改革的推动。(2)特点:建立多种自治机构;以政府颁布的法律为依据:形成多级自治机构; 体现一定的民主管理色彩;未脱离政府的控制;逐渐脱离政府的控制。原因:西方地方自治观念传入;内忧外患严重;清政府的推动,清末“新政”的实行,巩固封建统治的需要;古代乡里制的经验(古代地方自治的经验);古代过分管制的弊端。【解析】【分析】【详解】(1)趋势:根据“秦汉时期乡里制度则逐步成熟”得出基层组织逐渐制度化;根据“乡的基层官吏的人数大为减少”得出基层官员逐步减少;根据“乡官权力也逐步弱化”得出乡官权力逐步弱化;根据“乡里的地位逐渐沦落”得出乡里地位逐渐降低;根据“自治功能逐步弱化”得出乡村自治功能逐步减弱;根据“官方的控制与统治逐步增强”得出国家对乡村控制逐步增强。背景:根据所学,可从君主专制集权的强化、维护小农经济的需要、保障赋役征收征发、稳定社会秩序、政治改革的推动等角度分析总结。(2)特点:根据“自治局、调查局、调查官署局等自治机构先后成立”得出建立多种自治机构;根据“清政府先后颁布《咨议局章程》《城镇乡地方自治章程》《府厅州县议事会议员选举章程》等”得出以政府颁布的法律为依据;根据“形成了由城镇乡自治到府厅州具自治的等级地方自治架构”得出形成多级自治机构、体现一定的民主管理色彩;根据“地方自治未脱离‘官治’”得出未脱离政府的控制;根据“地方自治运动逐渐脱离政府的控制”得出逐渐脱离政府的控制。原因:根据“西方地方自治观念传入中国”得出西方地方自治观念传入;根据“在内忧外患之下”得出内忧外患严重;根据“清政府的地方自治序幕在江苏的‘上江’(上元和江宁)两县拉开”得出清政府的推动,清末“新政”的实行,巩固封建统治的需要;根据所学,还可从古代乡里制的经验(古代地方自治的经验)、古代过分管制的弊端等角度分析总结。【点睛】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