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嘉兴市海盐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10月阶段测生物 Word版含解析.docx

浙江省嘉兴市海盐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10月阶段测生物 Word版含解析.docx

ID:83575628

大小:378.73 KB

页数:19页

时间:2024-08-31

上传者:老李
浙江省嘉兴市海盐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10月阶段测生物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1页
浙江省嘉兴市海盐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10月阶段测生物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2页
浙江省嘉兴市海盐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10月阶段测生物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3页
浙江省嘉兴市海盐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10月阶段测生物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4页
浙江省嘉兴市海盐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10月阶段测生物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5页
浙江省嘉兴市海盐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10月阶段测生物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6页
浙江省嘉兴市海盐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10月阶段测生物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7页
浙江省嘉兴市海盐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10月阶段测生物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8页
浙江省嘉兴市海盐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10月阶段测生物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9页
浙江省嘉兴市海盐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10月阶段测生物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10页
资源描述:

《浙江省嘉兴市海盐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10月阶段测生物 Word版含解析.doc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海盐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第一学期10月阶段测试生物试题一、单选题1.下列不属于体液的是()A.细胞内液B.组织液C.尿液D.血液【答案】C【解析】【分析】体液可以分成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其中细胞外液是人体细胞直接生存的环境,又叫内环境;内环境主要由组织液、血浆、淋巴组成;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消化道、呼吸道、生殖道等都是直接与外界相通的,不属于内环镜。【详解】A、细胞内液属于体液,A错误;B、组织液是细胞外液,属于体液,B错误;C、尿液不属于体液,C正确;D、血液包括血浆和血细胞,血浆是细胞外液,血细胞中含有细胞内液,属于体液,D错误。故选C。2.课堂上,听到老师点名后学生立刻站起来,完成该动作所需的结构基础和反射类型分别是(  )A.反射弧;非条件反射B.反射弧;条件反射C.脊髓;条件反射D.大脑;非条件反射【答案】B【解析】【分析】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其结构基础是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五部分构成。【详解】课堂上,听到老师点名后学生立刻站起来,完成该动作所需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该过程中有大脑皮层的参与,属于条件反射,ACD错误,B正确。故选B。3.神经系统结构的基本单位是()A.反射弧B.神经中枢C.神经元D.效应器【答案】C【解析】 【分析】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详解】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神经元较长的突起被髓鞘和神经膜所包裹成为神经纤维,反射弧是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ABD错误,C正确。故选C。4.青春期女孩表现出乳腺生长、骨盆变宽、皮下脂肪积聚等现象,引发这些特征的主要激素是(  )A.孕激素B.雄激素C.催乳素D.雌激素【答案】D【解析】【分析】雌激素能激发和维持雌性正常的性周期;雄激素能促进雄性生殖器官的发育和生殖细胞的生成,激发和维持雄性的第二性征。【详解】雌激素能够激发女性的第二性征,可引发女性皮下脂肪积聚在臀部和乳房,骨盆变宽,乳腺生长,D正确。故选D。5.对下列各项疾病的病因分析,错误的是()A.呆小症是一种婴幼儿时期缺碘造成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引起的病症B.侏儒症是因幼年时期生长激素分泌不足C.地方性甲状腺肿是因缺铁造成体内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D.巨人症是因幼年时期生长激素分泌过多【答案】C【解析】【分析】激素是由内分泌腺的腺细胞所分泌的、对人体有特殊作用的化学物质,它在血液中含量极少,但是对人体的新陈代谢、生长发育和生殖等生理活动,却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体内激素分泌异常,人会患相应疾病。【详解】A、甲状腺激素促进生长发育和新陈代谢加速物质分解,提高兴奋性,幼年时期,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会患上呆小症,A正确;B、生长激素能够调节人体的生长发育,幼年时生长激素分泌不足会引起侏儒症,B正确;C、地方性甲状腺肿是因缺碘造成体内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导致的,需要补充加碘盐,多食物海带等食物,C错误;D、生长激素可促进骨的生长和蛋白质的合成,巨人症是由于幼年时期生长激素分泌过多造成的,D正确。故选C。 6.生活中有以下现象:①婴幼儿经常尿床,但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现象会明显减少;②由于惊恐、害怕而出现无意识排尿。以上现象说明(  )A.婴幼儿在夜间产生的尿液较白天多B.婴幼儿排尿反射的传入神经兴奋只到达脊髓C.无意识排尿不属于神经反射活动D.脊髓的生理活动依赖于大脑皮层的功能状态【答案】D【解析】【分析】脊髓是调节内脏活动的低级中枢,通过它可以完成简单的内脏反射活动,如排尿、排便,血管舒缩等。但脊髓对这些反射活动的调节是初级的,并不能很好地适应正常生理活动的需要,如果没有高级中枢的调控,排尿反射可以进行,但排尿不完全,也不能受意识控制。脑干也有许多调节内脏活动的基本中枢,如调节呼吸运动的中枢,调节心血管运动的中枢。下丘脑是调节内脏活动的较高级中枢,使内脏活动与其他生理活动相联系。大脑是许多低级中枢活动的高级调节者。【详解】A、题干没有说明婴幼儿在夜间产生的尿液较白天多,A错误;B、婴幼儿经常尿床,但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现象会明显减少,说明传入神经兴奋也传递到了大脑的高级中枢,B错误;C、无意识排尿属于反射活动,只是不受高级中枢控制,C错误;D、排尿低级中枢是脊髓,婴幼儿由于惊恐、害怕而出现无意识排尿,说明脊髓的生理活动依赖于大脑皮层的功能状态,D正确。故选D。7.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A.生长激素只通过组织液运输到靶细胞B.细胞进行正常代谢的场所是内环境C.淋巴细胞是内环境的组成成分D.组织液中的pH是相对稳定的【答案】D【解析】【分析】体液的组成如图所示:【详解】生长激素由腺垂体分泌,通过血液循环运输到全身各组织细胞,A错误;细胞内各部分结构协调配合,共同完成正常代谢、遗传等生命活动,B 错误;淋巴细胞生存的环境是内环境,因此内环境的组成成分不包括淋巴细胞,C错误;组织液中含有酸碱缓冲物质,使其pH保持相对稳定,D正确。故选D。8.激素调节是哺乳动物维持正常生命活动的重要调节方式。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受垂体和下丘脑的调节B.细胞外液渗透压下降可促进抗利尿激素的释放C.下丘脑分泌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腺垂体D.促甲状腺激素可经血液运输到靶细胞发挥作用【答案】B【解析】【分析】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RH),TRH运输到垂体,促使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TSH)。TSH随血液运输到甲状腺,促使甲状腺增加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和分泌。血液中甲状腺激素含量增加到一定程度时,又反过来抑制下丘脑和垂体分泌相关激素,进而使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甲状腺激素的合成有分级调节也存在着反馈调节。【详解】A、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受下丘脑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以及垂体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的调节,A正确;B、细胞外液渗透压下降对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的刺激作用减弱,因而下丘脑的神经分泌细胞分泌的抗利尿激素减少,同时通过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也减少,B错误;C、下丘脑分泌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其运输到垂体,促使垂体分泌促性腺激素,C正确;D、促甲状腺激素作为一种激素由垂体细胞合成和分泌后,可经血液运输到靶细胞发挥作用,D正确。故选B。9.下列关于动物细胞物质交换的叙述,错误的是A.单细胞动物都直接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B.骨骼肌细胞通过细胞膜与组织液进行物质交换C.保持内环境稳态是人体进行正常物质交换的必要条件D.多细胞动物都必须通过内环境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答案】D【解析】【分析】内环境稳态是指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人体各个器官、系统协调一致地正常运行是维持内环境稳态的基础。内环境是机体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详解】单细胞动物是单个细胞构成的生命体,即与外界环境直接进行物质交换,A 选项正确;骨骼肌细胞的细胞膜是细胞与组织液进行物质交换的通道,B选项正确;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内环境一旦失调,细胞代谢就会紊乱,C选项正确;多细胞动物的部分细胞可以直接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例如蛙的皮肤细胞可以直接从外界吸收氧气并排出二氧化碳,D选项错误。故错误的选项选择D。10.养鸡场的鸡有听到饲养员的哨声就会回来吃食物的反射活动,以下有关反射的说法正确的是()A.上述反射是无须学习和训练就具有的反射,属于非条件反射B.上述反射活动的建立无须非条件刺激的强化即可一直保持C.后天建立的非条件反射提高了人或动物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D.条件反射大大提高了动物应对复杂环境变化的能力【答案】D【解析】【分析】反射一般可以分为两大类: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非条件反射是指人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反射,是一种比较低级的神经活动,由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如脑干、脊髓)参与即可完成;条件反射是人出生以后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在大脑皮层参与下完成的,是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方式。【详解】A、上述反射是在后天训练和学习后建立起来的,属于条件反射,A错误;B、上述反射属于条件反射,条件反射需要非条件刺激的强化才可一直保持,B错误;C、后天建立的条件反射提高了人或动物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C错误;D、条件反射能拓展机体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范围,使机体识别出刺激物的性质,大大提高了动物应对复杂环境变化的能力,D正确。故选D。11.医生给病人补液时输入的是质量分数0.9%的NaCl溶液或5%的葡萄糖溶液,输入药物时用质量分数0.9%的NaC1溶液或5%的葡萄糖溶液作为药物的溶剂,其主要目的是(  )A.维持人体内环境渗透压的稳定B.维持人体内环境pH值的稳定C.满足人体对Na+和Cl-的需要D.满足人体细胞代谢活动的需要【答案】A【解析】 【分析】1、所谓渗透压,简单地说,是指溶液中溶质微粒对水的吸引力。渗透压的大小取决于单位体积溶液中溶质微粒的数目,溶质微粒越多,即溶液浓度越高,溶液渗透压越高。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在组成细胞外液的各种无机盐离子中,含量上占有明显优势的是Na+和Cl-。2、生理学家把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叫做稳态。【详解】ABCD、质量分数0.9%的NaCl溶液或5%的葡萄糖溶液是人体细胞的等渗溶液,在此溶液浓度下细胞既不失水皱缩,也不吸水膨胀。在给病人输液或输入药物时,使用质量分数0.9%的NaCl溶液或5%的葡萄糖溶液,其目的维持细胞渗透压的稳定,BCD错误,A正确。故选A。12.下列关于神经元、树突、神经、神经胶质细胞的叙述,正确的是()A.神经是由许多神经纤维被结缔组织包围而成的B.树突是细胞体向外伸出的细而长的突起C.神经元具有支持、保护、营养和修复神经的功能D.神经胶质细胞的数量远少于神经元的数量【答案】A【解析】【分析】神经元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体和突起两部分。神经元的突起般包括一条长而分支少的轴突和数条短而呈树枝状分支的树突,轴突以及套在外面的髓鞘叫神经纤维,许多神经纤维集结成束,外面包上一层膜构成神经。神经纤维末端的细小分支叫神经末梢,神经末梢分布在全身各处。神经元的功能是神经元受到刺激后能产生兴奋,并能把兴奋传导到其它的神经元。【详解】A、许多神经纤维集结成束,外面包有一层结缔组织膜,构成一条神经,A正确;B、树突呈纤维状,短而呈树枝状分支,而轴突才是细胞体向外伸出的细而长的突起,B错误;C、神经胶质细胞具有支持、保护、营养和修复神经元的功能,C错误;D、神经系统中神经胶质细胞的数量远多于神经元的数量,约是神经元数量的10-50倍,D错误。故选A。13.神经系统是机体内对生理活动的调节起主导作用的系统,主要由神经组织组成,分为中枢神经系统和外周神经系统两大部分。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脑神经和脊髓属于外周神经系统B.中枢神经系统是由脑和脊髓组成的C.位于下丘脑的呼吸中枢是维持生命的必要中枢D.高级中枢对身体运动有调节作用,低级中枢对身体运动无调节作用【答案】B 【解析】【分析】神经系统包括中枢神经系统(脑和脊髓)和周围神经系统(脑神经和脊神经),周围神经系统按照功能分为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详解】A、脑神经和脊神经属于外周神经系统,A错误;B、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脑和脊髓,B正确;C、呼吸中枢位于脑干,是维持生命的必要中枢,C错误;D、高级中枢和低级中枢均对身体运动有调节作用,高级运动神经中枢位于大脑皮层,低级运动神经中枢位于脊髓;D错误。故选B。14.下图表示某人从初进高原到完全适应,其体内血浆中乳酸浓度的变化曲线。下列对AB段和BC段变化原因的分析,正确的是()A.AB段上升是因为人初进高原,呼吸频率加快B.BC段下降的原因一是血浆中的乳酸被血浆中的缓冲对转化为其他物质;二是造血功能逐渐增强,红细胞数量增多C.AB段上升的原因是人体只进行厌氧呼吸,产生大量的乳酸进入血浆D.乳酸与Na2CO3反应可使乳酸浓度降低【答案】B【解析】【分析】曲线图分析:图示表示某人从初进高原到完全适应,其体内血液中乳酸浓度的变化曲线,AB段上升是因为人初进高原,空气稀薄,氧气不足,无氧呼吸加强使乳酸含量增加;BC段下降是由于乳酸被血浆中的缓冲物质(NaHCO3)转化为其他物质,另一方面由于人体自身适应性调节,造血功能逐渐增强,红细胞数量增多,机体供氧逐渐充足,乳酸的产生量下降。【详解】AC、人初进高原,空气稀薄,O2不足,导致细胞厌氧呼吸增强,产生大量乳酸,但此时并非只进行厌氧呼吸,AC错误;BD、进入高原一段时间后,机体造血功能增强,红细胞数量增加,运输O2的能力增强,因此乳酸浓度降低;同时,血浆中的乳酸可与缓冲物质NaHCO3反应生成乳酸钠,使乳酸浓度降低,B正确,D错误。故选B。 15.如图表示人体水盐平衡的部分调节过程,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a是抗利尿激素,其分泌过程中存在分级调节B.b是肾小管和集合管,接受a的信号后会增加排尿C.c是大脑皮层,是水盐平衡调节的神经中枢D.水盐平衡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调节【答案】D【解析】【分析】图示为水盐平衡调节过程,a代表抗利尿激素,是下丘脑合成垂体释放的,b代表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作用,c代表大脑皮层,可产生渴觉。【详解】A、由图可知,a是抗利尿激素,由下丘脑的神经分泌细胞合成,再由垂体释放,不存在分级调节,A错误;B、b是肾小管和集合管,接受a的刺激后,会促进对水的重吸收,减少排尿,B错误;C、c是大脑皮层,是感觉中枢,水盐平衡的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C错误;D、水盐平衡的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调节,D正确。故选D。16.如图表示细胞1、2、3及其生活的内环境之间的关系。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细胞1可以表示为红细胞,氧气以自由扩散的方式进出该细胞B.毛细淋巴管壁细胞直接生活的内环境为液体X和液体Z C.细胞2可以协助机体防御疾病,以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D.若毛细血管壁破裂,则细胞3可能会进入到液体Z中【答案】A【解析】【分析】1、人体内环境指人体内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①内环境=细胞外液=血浆+组织液+淋巴②下列物质属于内环境成分的是:血糖、抗体、激素2、血浆和组织液之间双向渗透,组织液也可渗透进入淋巴,淋巴回流到血浆。【详解】A、血浆和组织液之间双向渗透,组织液也可渗透进入淋巴,淋巴回流到血浆,据图分析,X表示淋巴液,Y表示血浆,Z表示组织液,故细胞1是组织细胞,细胞2主要是免疫细胞,细胞3主要是血细胞,A错误;B、毛细淋巴管壁细胞直接生活的内环境为液体X(淋巴液)和液体Z(组织液),B正确;C、细胞2(免疫细胞)可以协助机体抵御病毒,以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C正确;D、若毛细血管壁细胞破裂可能会导致细胞3(血细胞)进入到Z(组织液)中,D正确。故选A。17.目前我国抑郁症患者人数达9500万,18岁以下超2800万。患抑郁症主要是因为大脑突触间隙的神经递质5-羟色胺(5-HT)减少。5-HT发挥作用后,被重吸收回突触小体或被氧化酶分解,其含量下降会令我们感觉焦虑、沮丧,甚至患上抑郁症。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5-HT的扩散需要消耗ATPB抑郁症属于精神疾病,和神经系统疾病老年痴呆不一样,但仍需要及时就医C.可用药物来抑制5-HT再摄取或5-HT氧化酶的活性来治疗抑郁症D.兴奋性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受体,可引起突触后膜Na+通道开放,Na+内流【答案】A【解析】【分析】抑郁症的发病原因与中枢神经系统的某些部位5-羟色胺相对或绝对的不足或缺乏有关,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使得突触后膜发生电位改变。【详解】A、5-HT的扩散不需要消耗ATP,A错误;B、抑郁症属于精神疾病和神经系统疾病老年痴呆不一样,抑郁症是常见的精神疾病,患者主要症状为情绪低落,但仍需要及时就医,B正确;C、5-HT为神经递质,神经递质发挥作用后会被相关酶分解或被重吸收,抑制5-HT被重吸收或灭活,可使其持续作用神经元,从而达到抗抑郁的效果,C正确; D、兴奋性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受体,可引起突触后膜Na+通道开放,Na+内流,形成动作电位,D正确。故选A。18.膝反射是一种简单反射,其反射弧为二元反射弧。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感受器将刺激转换成神经冲动并沿神经纤维单向传导B.神经肌肉接点的神经冲动传递伴随信号形式的转换C.突触后膜去极化形成的电位累加至阈值后引起动作电位D.抑制突触间隙中递质分解的药物可抑制膝反射【答案】D【解析】【分析】突触是由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构成的,突触小体含有突触小泡,内含神经递质,神经递质有兴奋性和抑制性两种,受到刺激以后神经递质由突触小泡运输到突触前膜与其融合,递质以胞吐的方式排放到突触间隙,作用于突触后膜,引起突触后膜的兴奋或抑制。【详解】A、兴奋在反射弧上的传导是单向的,只能从感受器通过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传到效应器,感受器接受一定的刺激后,产生兴奋,兴奋以神经冲动或电信号的形式沿着传入神经向神经中枢单向传导,A正确;B、神经肌肉接点相当于一个突触结构,故神经肌肉接点处发生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化,B正确;C、突触后膜去极化,由外正内负转为外负内正,当电位达到一定阈值时,可在突触后神经细胞膜上引起一个动作电位,C正确;D、神经递质发挥作用后就会失活,若药物能抑制神经递质分解,使神经递质持续发挥作用,导致突触后膜持续兴奋,因此抑制突触间隙中递质分解药物可促进膝反射持续进行,D错误。故选D。19.听到上课铃声,同学们立刻走进教室,这一行为与神经调节有关。该过程中,其中一个神经元的结构及其在某时刻的电位如图所示。下列关于该过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A.此刻①处Na+内流,②处K+外流,且两者均不需要消耗能量B.①处产生的动作电位沿神经纤维传播时,波幅一直稳定不变C.②处产生的神经冲动,只能沿着神经纤维向右侧传播出去D.若将电表的两个电极分别置于③④处,指针会发生偏转【答案】A【解析】【分析】神经纤维未受到刺激时,细胞膜内外的电荷分布情况是外正内负,当某一部位受刺激时,其膜电位变为外负内正。在反射弧中,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单向的。【详解】A、根据兴奋传递的方向为③→④,则①处恢复静息电位,为K+外流,②处Na+内流,A错误;B、动作电位沿神经纤维传导时,其电位变化总是一样的,不会随传导距离而衰减,B正确;C、反射弧中,兴奋在神经纤维的传导是单向的,由轴突传导到轴突末梢,即向右传播出去,C正确;D、将电表的两个电极置于③④处时,由于会存在电位差,指针会发生偏转,D正确。故选A。20.人的一侧大脑皮层外侧面示意图如下,图中甲、乙、丙和丁表示部位。某人的右腿突然不能运动,经医生检查后,发现他的右腿无力。推测该患者大脑皮层的受损部位可能位于图中的()A.甲B.乙C.丙D.丁【答案】A【解析】 【分析】大脑由左、右两个半球组成,大脑皮层是覆盖大脑半球表面的一层灰质,是调节人体生理活动的最高级中枢,其中比较重要区域的功能:1.白洛嘉区:运动性言语区(S区),位置:第三额叶回后部、靠近大脑外侧裂处的一个小区。功能:①产生协调的发音程序;②提供语言的语法结构;③言语的动机和愿望。症状:①白洛嘉区病变引起的失语症常称运动性失语症或表达性失语症。阅读、理解和书写不受影响。他们知道自己想说什么但发音困难,说话缓慢费力;②不能使用复杂句法和词法;③自发性主动语言障碍,很少说话和回答,语言有模仿被动的性质。2.韦尼克区:听觉性言语区(H区),韦尼克区包括颞上回、颞中回后部、缘上回以及角回。韦尼克区的损伤将产生严重的感觉性失语症。3.中央前回:大脑皮层的额叶的上升侧面上有与中央沟平行的中央前沟,二者间为中央前回。为皮质运动区,管理对侧半身的随意运动。如损伤,可引起对侧偏瘫。4.中央后回:大脑皮层的体觉区。【详解】A、甲是中央前回顶部,引起对侧下肢运动,A正确;B、乙是体觉区(中央后回)顶部,用电流刺激体觉区顶部引起对侧下肢电麻样感觉,B错误;C、丙是体觉区底部,刺激它引起唇、舌、咽电麻样感觉,C错误;D、丁是中央前回底部,刺激它会引起面部运动,D错误。故选A。21.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的叙述,错误的是A.心肌细胞内的CO2浓度低于其生活的内环境B.血管中的药物需经组织液进入肌细胞C.血浆蛋白进入组织液会引起组织肿胀D.内环境成分中有葡萄糖和无机盐等【答案】A【解析】【详解】心肌细胞的有氧呼吸不断产生CO2,使其细胞内的CO2浓度高于其生活的内环境,A错误;血管中的药物需透过毛细血管壁进入组织液,再经组织液进入肌细胞,B正确;血浆蛋白进入组织液会引起组织液的渗透压升高,由血浆进入组织液中的水分增多,诱发人体组织水肿,C正确;内环境的成分中有葡萄糖和无机盐等,D正确。故选A。22.分布有乙酰胆碱受体的神经元称为胆碱能敏感神经元,它普遍存在于神经系统中,参与学习与记忆等调节活动。乙酰胆碱酯酶催化乙酰胆碱的分解,药物阿托品能阻断乙酰胆碱与胆碱能敏感神经元的相应受体结合。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乙酰胆碱分泌量和受体数量改变会影响胆碱能敏感神经元发挥作用B.使用乙酰胆碱酯酶抑制剂可抑制胆碱能敏感神经元受体发挥作用C.胆碱能敏感神经元的数量改变会影响学习与记忆等调节活动D.注射阿托品可影响胆碱能敏感神经元所引起的生理效应【答案】B【解析】 【分析】1、兴奋是以电信号的形式沿着神经纤维传导的。神经元之间的兴奋传递就是通过突触实现的,以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形式进行传递。2、“胆碱能敏感神经元”是一种能与乙酰胆碱结合,成参与学习与记忆等活动。目前认为,老年性痴呆与中枢“胆碱能敏感神经元”的大量死亡和丢失有关。3、乙酰胆碱是兴奋性神经递质,存在于突触小体内的突触小泡中,由突触前膜通过胞吐作用释放到突触间隙。受体存在于突触后膜上,与神经递质发生特异性结合,使下一个神经元产生兴奋。【详解】A、乙酰胆碱分泌量和受体数量会影响突触后膜接受到的刺激大小,所以会影响胆碱能敏感神经元发挥作用,A正确;B、乙酰胆碱酯酶催化乙酰胆碱的分解,使用乙酰胆碱酯酶抑制剂,乙酰胆碱分解减少,会使乙酰胆碱持续与受体结合,促进胆碱能敏感神经元发挥作用,B错误;C、胆碱能敏感神经元参与学习和记忆等调节活动,所以胆碱能敏感神经元的数量改变会影响这些调节活动,C正确;D、药物阿托品能阻断乙酰胆碱与胆碱能敏感神经元的相应受体结合,所以能影响胆碱能敏感神经元引起的生理效应,D正确。故选B。23.下列关于下丘脑与垂体及其分泌激素的叙述,正确的是A.下丘脑的有些神经细胞能分泌激素B.腺垂体分泌的生长激素能促进蛋白质和脂肪的合成C.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通过垂体门脉的血液运输作用于甲状腺D.促甲状腺激素含量减少会使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和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答案】A【解析】【分析】垂体由腺垂体和神经垂体两部分组成,它不仅有重要的独立作用,而且还分泌几种激素分别支配性腺、肾上腺皮质和甲状腺的活动;垂体活动又受下丘脑的调节,下丘脑通过对垂体活动的调节来影响其他内分泌腺的活动。【详解】A、下丘脑的有些神经细胞能分泌多种下丘脑调节激素,如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A正确;B、腺垂体分泌的生长激素能促进蛋白质合成和脂肪的分解,B错误;C、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通过垂体门脉作用垂体,C错误;D、促甲状腺激素含量减少会使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D错误。故选A。24.下列关于膝反射的反射弧的叙述,正确的是A.感觉神经元的胞体位于脊髓中 B.传出神经末梢可支配骨骼肌细胞和内分泌腺C.运动神经元的树突可受其他神经元轴突末梢的支配D.反射中枢由中间神经元和运动神经元之间的突触组成【答案】C【解析】【分析】反射弧由五部分组成:感受器、传入神经(感觉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运动神经)和效应器。膝反射的反射弧是只有一个感觉神经元和一个运动神经元组成的二元反射弧,效应器为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所支配的股四头肌。【详解】A、感觉神经元的细胞体位于脊神经节中,A错误;B、在膝反射弧中,传出神经末梢可支配股四头肌,B错误;C、运动神经元的树突可受其他神经元轴突末梢的支配,两者之间可以形成突触,C正确;D、膝反射弧是二元反射弧,没有中间神经元,它的神经中枢在脊髓,D错误。故选C。25.下列关于下丘脑与垂体的叙述,正确的是A.垂体可通过神经细胞支配其他内分泌腺B.垂体分泌的激素通过管道运输到体液中C.甲状腺激素能作用于下丘脑但不能作用于垂体D.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功能可通过下丘脑相联系【答案】D【解析】【分析】下丘脑的部分细胞称为神经分泌细胞,既能传导神经冲动,又有分泌激素的功能。下丘脑在机体稳态中有感受、传导、分泌、调节四个方面的主要作用。下丘脑分泌多种促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通过垂体调控其他内分泌腺的活动。【详解】垂体通过释放促激素调节其他内分泌腺,A选项错误;内分泌腺没有导管,是通过胞吐的方式将激素分泌到体液中,B选项错误;甲状腺激素的对全身几乎所有细胞起作用,甲状腺激素能作用于下丘脑也能作用于垂体,C选项错误;下丘脑的部分细胞既能传导神经冲动,又有分泌激素的功能,故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功能可通过下丘脑相联系,D选项正确。二、非选择题26.人和高等动物胰液的分泌受神经-体液调节,进食可引起胰液大量分泌,过程如下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调节过程①和②中,后天形成的是过程____。(2)食物刺激中枢神经,通过传出神经引起胃窦分泌胃泌素,该过程的调节方式是____调节,调节过程中作用于胃窦的信号分子是____。(3)胃酸刺激小肠黏膜细胞分泌促胰液素,通过____运输,作用于胰腺。(4)图中反映出胰腺细胞接受调节信号分子的受体至少有___种,这些信号分子都能促进胰腺分泌胰液,这是___作用。(5)最近科学家从小肠分离出一种多肽——cKK释放肽。进食后,在蛋白质的消化产物作用下,通过cKK释放肽引起胆囊收缩素释放和胰蛋白酶分泌增加,而分泌的胰蛋白酶又可使cKK释放肽水解,胆囊收缩素和胰蛋白酶分泌减少,这种调节机制是___调节,其生理意义在于__。【答案】(1)②(2)①.神经②.神经递质(3)体液(4)①.4②.协同(5)①.反馈②.保证激素和酶的含量,保证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解析】【分析】反射分为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两种类型。其中条件反射是高级神经活动的方式,是由条件刺激(信号刺激)引起的后天性反射;而非条件反射由非条件刺激(如实物)引起的先天性反射。【小问1详解】图中①通过食物刺激引起分泌胰液,属于非条件反射,②通过视觉、嗅觉就分泌胰液,是根据后天经验而形成的反射,属于条件反射,是后天形成的。【小问2详解】食物进入胃内后刺激神经中枢兴奋,使效应器产生反应,即胃窦分泌胃泌素,属于一种神经调节的过程,胃窦属于效应器,接收的信号是神经递质。【小问3详解】胃酸刺激小肠黏膜细胞分泌促胰液素,促胰液素属于激素,通过体液运输作用于胰腺。【小问4详解】 题图中胰腺接受胃泌素、神经递质、促胰液素、胆囊收缩素共4种信号分子的刺激,这些信号分子都能促进胰腺分泌胰液,这属于协同作用。【小问5详解】由题干描述“cKK释放肽引起胆囊收缩素释放和胰蛋白酶分泌增加,而分泌的胰蛋白酶又可使cKK释放肽水解,胆囊收缩素和胰蛋白酶分泌减少”可知,这个过程属于(负)反馈调节的过程,这样才能保证相关激素和酶的含量维持在正常范围内,保证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27.我们说话和唱歌时,需要有意识地控制呼吸运动的频率和深度,这属于随意呼吸运动;睡眠时不需要有意识地控制呼吸运动,人体仍进行有节律性的呼吸运动,这属于自主呼吸运动。人体呼吸运动是在各级呼吸中枢相互配合下进行的,呼吸中枢分布在大脑皮层、脑干和脊髓等部位。体液中的O2、CO2和H+浓度变化通过刺激化学感受器调节呼吸运动。回答下列问题:(1)人体细胞能从血浆、__________和淋巴等细胞外液获取O2,这些细胞外液共同构成了人体的内环境。内环境的相对稳定和机体功能系统的活动,是通过内分泌系统、__________系统和免疫系统的调节实现的。(2)自主呼吸运动是通过反射实现的,其反射弧包括感受器、__________和效应器。化学感受器能将O2、CO2和H+浓度等化学信号转化为__________信号。神经元上处于静息状态的部位,受刺激后引发Na+__________而转变为兴奋状态。(3)人屏住呼吸一段时间后,动脉血中的CO2含量增大,pH变__________,CO2含量和pH的变化共同引起呼吸加深加快。还有实验发现,当吸入气体中CO2浓度过大时,会出现呼吸困难、昏迷等现象,原因是CO2浓度过大导致呼吸中枢__________。(4)大脑皮层受损的“植物人”仍具有节律性的自主呼吸运动;哺乳动物脑干被破坏,或脑干和脊髓间的联系被切断,呼吸停止。上述事实说明,自主呼吸运动不需要位于__________的呼吸中枢参与,自主呼吸运动的节律性是位于__________的呼吸中枢产生的。【答案】(1)①.组织液②.神经(2)①.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②.电③.内流(3)①.小②.受抑制(4)①.大脑皮层②.脑干【解析】【分析】1、体液是由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组成,细胞内液是指细胞内的液体,而细胞外液即细胞的生存环境,它包括血浆、组织液、淋巴等,也称为内环境。2、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神经--体液--免疫调节共同作用。【小问1详解】 人体的内环境包括血浆、组织液、淋巴等,人体细胞可从内环境中获取氧气。人体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故内环境的相对稳定是通过内分泌系统、神经系统和免疫系统的调节实现的。【小问2详解】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化学感受器能将化学信号转化为电信号。神经元上处于静息状态的部位,受刺激后引发Na+内流产生动作电位,从而转变为兴奋状态。【小问3详解】动脉血中的CO2含量增大,会导致血浆pH变小。CO2浓度过大会导致呼吸中枢受抑制,从而出现呼吸困难、昏迷等现象。【小问4详解】大脑皮层受损仍具有节律性的自主呼吸运动,说明自主呼吸运动不需要位于大脑皮层的呼吸中枢参与,而脑干被破坏或脑干和脊髓间的联系被切断,呼吸停止,说明自主呼吸运动的节律性是位于脑干的呼吸中枢产生的。28.通过研究遮阴对花生光合作用的影响,为花生的合理间种提供依据。研究人员从开花至果实成熟,每天定时对花生植株进行遮阴处理。实验结果如表所示。处理指标光饱和点(klx)光补偿点(lx)低于5klx光合曲线的斜率(mgCO2.dm-2.hr-1.klx-1)叶绿素含量(mg·dm-2)单株光合产量(g干重)单株叶光合产量(g干重)单株果实光合产量(g干重)不遮阴405501.222.0918.923.258.25遮阴2小时355151.232.6618.843.058.21 遮阴4小时305001.4630316.643.056.13注:光补偿点指当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时的光强度。光合曲线指光强度与光合速率关系的曲线。回答下列问题:(1)从实验结果可知,花生可适应弱光环境,原因是在遮阴条件下,植株通过增加___________,提高吸收光的能力;结合光饱和点的变化趋势,说明植株在较低光强度下也能达到最大的___________;结合光补偿点的变化趋势,说明植株通过降低___________,使其在较低的光强度下就开始了有机物的积累。根据表中___________的指标可以判断,实验范围内,遮阴时间越长,植株利用弱光的效率越高。(2)植物的光合产物主要以___________形式提供给各器官。根据相关指标的分析,表明较长遮阴处理下,植株优先将光合产物分配至___________中。(3)与不遮阴相比,两种遮阴处理的光合产量均___________。根据实验结果推测,在花生与其他高秆作物进行间种时,高秆作物一天内对花生的遮阴时间为___________(A.<2小时B.2小时C.4小时D.>4小时),才能获得较高的花生产量。【答案】(1)①.叶绿素含量②.光合速率③.呼吸速率④.低于5klx光合曲线的斜率(2)①.蔗糖②.叶(3)①.下降②.A【解析】【分析】实验条件下,植物处于弱光条件,据表分析,植物的叶绿素含量上升、低于5klx光合曲线的斜率增大、光补偿点和饱和点都下降,植物的光合产量都下降。【小问1详解】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遮阴一段时间后,花生植株的叶绿素含量在升高,提高了对光的吸收能力。光饱和点在下降,说明植株为适应低光照强度条件,可在弱光条件下达到饱和点。光补偿点也在降低,说明植物的光合作用下降的同时呼吸速率也在下降,以保证植物在较低的光强下就能达到净光合大于0的积累效果。低于5klx光合曲线的斜率体现弱光条件下与光合速率的提高幅度变化,在实验范围内随遮阴时间增长,光合速率提高幅度加快,故说明植物对弱光的利用效率变高。【小问2详解】 植物的光合产物主要是以有机物(蔗糖)形式储存并提供给各个器官。结合表中数据看出,较长(4小时)遮阴处理下,整株植物的光合产量下降,但叶片的光合产量没有明显下降,从比例上看反而有所上升,说明植株优先将光合产物分配给了叶。【小问3详解】与对照组相比,遮阴处理的两组光合产量有不同程度的下降。若将花生与其他高秆作物间种,则应尽量减少其他作物对花生的遮阴时间,才能获得较高花生产量。【点睛】本题以遮阴条件下对花生植株的光合速率、光饱和点、补偿点及叶绿素含量等的影响实验为情境,考查了光合作用、呼吸作用、植物体内的物质变化和运输,旨在考查学生的阅读审题能力、实验谈及能力,以及科学思维科学探究的核心素养。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