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宜宾市叙州区一中2022-2023学年高二4月月考生物Word版含解析.docx

四川省宜宾市叙州区一中2022-2023学年高二4月月考生物Word版含解析.docx

ID:83566807

大小:156.62 KB

页数:16页

时间:2023-10-23

上传者:老李
四川省宜宾市叙州区一中2022-2023学年高二4月月考生物Word版含解析.docx_第1页
四川省宜宾市叙州区一中2022-2023学年高二4月月考生物Word版含解析.docx_第2页
四川省宜宾市叙州区一中2022-2023学年高二4月月考生物Word版含解析.docx_第3页
四川省宜宾市叙州区一中2022-2023学年高二4月月考生物Word版含解析.docx_第4页
四川省宜宾市叙州区一中2022-2023学年高二4月月考生物Word版含解析.docx_第5页
四川省宜宾市叙州区一中2022-2023学年高二4月月考生物Word版含解析.docx_第6页
四川省宜宾市叙州区一中2022-2023学年高二4月月考生物Word版含解析.docx_第7页
四川省宜宾市叙州区一中2022-2023学年高二4月月考生物Word版含解析.docx_第8页
四川省宜宾市叙州区一中2022-2023学年高二4月月考生物Word版含解析.docx_第9页
四川省宜宾市叙州区一中2022-2023学年高二4月月考生物Word版含解析.docx_第10页
资源描述:

《四川省宜宾市叙州区一中2022-2023学年高二4月月考生物Word版含解析.doc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叙州区一中2022-2023学年高二下期第二学月考试生物试题第I卷选择题(36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1.自然界中,细胞在结构和组成上具有统一性。下列有关细胞的叙述,正确的是()A.细胞都具有生物膜系统B.细胞的直接能源物质一般是ATPC.细胞生物的主要遗传物质是DNAD.细胞中蛋白质的加工都需要内质网【答案】B【解析】【分析】1、生物膜系统包括细胞膜、细胞器膜和核膜。2、内质网可对蛋白质进行加工,也是脂质的合成车间。【详解】A、生物膜系统由细胞膜、核膜和各种细胞器膜等共同构成,原核细胞、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只有细胞膜,不存在生物膜系统,A错误;B、ATP是细胞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物质,ATP与ADP进行相互转化并处于动态平衡中,保证能量的持续供应,B正确;C、细胞生物都以DNA为遗传物质,C错误;D、原核细胞中只有核糖体这一种细胞器进行蛋白质的合成,无内质网和高尔基体进行蛋白质加工,D错误。故选B。2.根据“内共生起源学说”,线粒体起源于原始真核细胞内共生的原核生物。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A.被吞噬的原核生物进行有氧呼吸B.线粒体中的环状DNA与细菌相似C.线粒体可以通过分裂的方式增殖D.线粒体的内、外膜成分和功能相似【答案】D【解析】【分析】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是细胞的“动力车间”,线粒体具有两层膜,线粒体内外膜组成成分类似,都是由蛋白质和磷脂分子组成。 【详解】A、被吞噬的原核生物即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其进行有氧呼吸,A正确;B、线粒体中存在环状DNA,细菌属于原核生物,也存在环状DNA,线粒体中的环状DNA与细菌相似,B正确;C、线粒体起源于原始真核细胞内共生的原核生物,原核生物可以通过分裂的方式增殖,C正确;D、线粒体内、外膜组成成分类似,但线粒体内膜含有许多与有氧呼吸有关的酶,而外膜没有,因此线粒体的内、外膜功能不同,D错误。故选D。3.根据所学知识,判断下列关于制作酸菜的叙述,错误的是()A.酸菜制作起主要作用的微生物是乳酸菌B.在发酵初期,泡菜水的表面长白膜的微生物是产膜酵母C.市场上购买的真空包装酸菜,在没有发生漏气状态下发生了“胀袋”现象,这是乳酸菌大量繁殖导致的D.测定亚硝酸盐含量的原理是在盐酸酸化条件下,亚硝酸盐与对氨基苯磺酸发生重氮化反应后,与N-1-萘基乙二胺盐酸盐结合形成玫瑰红色染料【答案】C【解析】【分析】1、测定亚硝酸盐含量的原理:在盐酸酸化条件下,亚硝酸盐与对氨基苯磺酸发生重氮化反应后,与N-l萘基乙二胺盐酸盐结合形成玫瑰红色染料。将显色反应后的样品与已知浓度的标准液进行目测对比,可以大致估算出亚硝酸盐的含量。2、泡菜的制作原理:泡菜的制作离不开乳酸菌。在无氧条件下,乳酸菌将葡萄糖分解成乳酸。【详解】A、酸菜制作起主要作用的微生物是乳酸菌,A正确;B、发酵初期导致泡菜水的表面长白膜的微生物是酵母菌(或产膜酵母)引起的,B正确;C、由于乳酸菌呼吸作用不产生二氧化碳,因此不会导致在没有发生漏气状态下发生了“胀袋"现象,C错误;D、测定亚硝酸盐含量的原理是在盐酸酸化条件下,亚硝酸盐与对氨基苯磺酸发生重氮化反应后,与N-1-萘基乙二胺盐酸盐结合形成玫瑰红色染料,D正确。故选C。4.如图为实验室培养和纯化大肠杆菌过程中的部分操作步骤,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①②③步骤操作时需要在酒精灯火焰旁进行B.步骤①中待倒入的培养基冷却后盖上培养皿的皿盖C.步骤③中,每次划线前后都需对接种环进行灼烧处理D.划线接种结束后,将图④平板倒置后放入培养箱中培养【答案】B【解析】【详解】A、培养与纯化大肠杆菌的过程中需要在酒精灯的火焰旁进行,故A正确;B、步骤①中导入培养基中立即该上培养皿的皿盖,故B错误;C、步骤③接种时,每次划线前后都要对接种环进行灼烧处理,故C正确;D、划线接种结束后,将平板倒置后放入培养箱培养,防止冷凝水污染培养基,故D正确。故选B。5.2021年11月,我国首次实现从CO到蛋白质的合成:以钢厂尾气中的CO为碳源、以氨水为氮源,经优化的乙醇梭菌(芽孢杆菌科)厌氧发酵工艺,22秒就可转化出乙醇和乙醇梭菌蛋白,该蛋白可用于饲料生产。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乙醇梭菌蛋白合成加工过程中需要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等参与B.氨水中的氮元素经反应后,主要分布在乙醇梭菌蛋白的氨基中C.饲料煮熟后,由于蛋白质的空间结构被破坏,更易被动物消化吸收D.乙醇梭菌与硝化细菌具有相同的代谢类型【答案】C【解析】【分析】分析题意可知:工利用乙醇梭菌,以钢厂尾气中的一氧化碳为碳源、氨水为氮源大规模生物合成蛋白质,这有利于降低工业尾气的排放,减少环境污染,也说明乙醇梭菌可以一氧化碳、氨水为原料合成蛋白质。【详解】A、乙醇梭菌是原核生物,没有内质网和高尔基体,A错误;B、蛋白质的氮主要分布在肽键中,B错误;C、饲料煮熟后,由于蛋白质的空间结构被破坏,变成多肽链或短肽,更易被动物消化吸收,C正确; D、根据题干信息“乙醇梭菌厌氧发酵”,说明该菌是厌氧型微生物,而硝化细菌是需氧型微生物,D错误。故选C。6.下列关于DNA和RNA分子的叙述,错误的是()A.RNA具有信息传递、催化反应、物质转运等功能B.DNA分子解旋后空间结构改变从而导致其功能丧失C.DNA可以指导RNA合成,RNA也可以指导DNA的合成D.DNA和RNA均可以存在于细胞核与细胞质中【答案】B【解析】【分析】DNA和RNA均是核酸,DNA称为脱氧核糖核酸,基本单位为脱氧核苷酸;RNA称为核糖核酸,基本单位为核糖核苷酸。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为DNA,只有少数病毒的遗传物质为RNA。DNA在生物体内作为遗传物质控制生物的遗传信息,可以通过复制传递给下一代,也可以通过转录、翻译出蛋白质控制生物体的性状;RNA在生物体内功能比较复杂,生物体内主要有三类RNA,mRNA、tRNA、rRNA,mRNA作为信使可以传递信息,tRNA作为运输工具,在翻译阶段转运氨基酸,rRNA是构成核糖体的一部分,有些RNA还可以起催化作用。【详解】A、RNA具有信息传递、催化反应、物质转运等功能,A正确;B、DNA分子解旋后空间结构改变,但是恢复为双链后仍然可以发挥作用,功能并没有丧失,B错误;C、DNA可以指导RNA的合成(转录),RNA也可以指导DNA的合成(反转录),C正确;D、DNA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细胞质中也有少量DNA,RNA主要存在于细胞质中,细胞核中也有,D正确。故选B。7.测定亚硝酸盐含量的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亚硝酸盐为白色粉末,易溶于水,在食品生产中用作食品添加剂B.亚硝酸盐经显色反应后呈玫瑰红色C.把显色反应样品与标准显色液进行比较,可估算出泡菜中亚硝酸盐含量D.配制溶液所用的提取剂为氯化镉与氢氧化铝乳液【答案】D【解析】【分析】1、泡菜的制作原理:泡菜的制作离不开乳酸菌。在无氧条件下,乳酸菌将葡萄糖分解成乳酸。 2、泡菜中亚硝酸盐含量的测定原理是在盐酸酸化的条件下,亚硝酸盐与对氨基苯磺酸发生重氮化反应后,与N-1-萘基乙二胺盐酸盐形成玫瑰红色染料。【详解】A、亚硝酸盐为白色粉末,易溶于水,在食品生产中用作食品添加剂,但加入的量极少,A正确;B、在盐酸酸化条件下,亚硝酸盐与对氨基苯磺酸发生重氮化反应后,与N-1-萘基乙二胺盐酸结合形成玫瑰红色染料,B正确;C、将显色反应样品与已知浓度的标准显色液目测比较,可估算出泡菜中亚硝酸盐含量,C正确;D、配制溶液所用的提取剂为氯化镉和氯化钡溶液,氢氧化铝乳液能吸附色素等杂质,使泡菜液变澄清,即对滤液起到净化作用,故使样品溶液变得无色透明的是氢氧化铝乳液,D错误。故选D8.下列有关种群“S”型增长曲线的叙述,正确的是()A.种群数量达到K值后,种群出生率为0B.种群数量大于K/2后出生率小于死亡率,种群增长速率减小C.培养瓶中的细菌种群数量达到K值之前,密度就对其增长有了制约作用D.鱼类养殖过程中,在种群数量接近K/2时进行捕捞有利于鱼类资源的可持续增产【答案】C【解析】【分析】种群数量包括种群增长、波动和下降,种群数量增长包括J型增长曲线和S型增长曲线,S增长曲线是存在环境阻力的情况下的增长曲线,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种群数量所能允许的最大值,又叫K值,K值时,出生率与死亡率相等,增长速率为0,K/2时种群数量增长速率最大。【详解】A、种群数量达到K值,出生率约等于死亡率,不为0,A错误;B、种群数量大于K/2,小于K时,出生率大于死亡率,B错误;C、由于资源和空间有限,培养瓶的细菌种群数量达到K值之前,密度就对其增长有了制约作用,C正确;D、若要有利于鱼类资源的可持续增产,在种群数量大于K/2时捕捞,使种群剩余数量保持在K/2,最容易恢复至K值,D错误。故选C。9.图是探究果酒果醋发酵的装置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用于探究果醋发酵时,打开阀a,转动搅拌器有利于提高产量B.打开阀b,经管口3可取样检测酒精和二氧化碳的产生情况C.用于探究果酒发酵时,发酵前要对整个装置进行气密性检查D.改变通入气体的种类,可以研究呼吸作用类型对发酵的影响【答案】B【解析】【分析】据图分析:阀a是控制充气口充气的,制备果酒,后期应该关闭充气口,醋酸发酵时连接充气泵充入无菌空气;阀b是控制发酵液的取样的,管口2连接的是排气口,酒精发酵时用来排出二氧化碳。【详解】A、醋酸菌为需氧菌,因此用于探究果醋发酵时,需要打开阀a通入氧气,转动搅拌器可增加溶氧量以及增加醋酸菌与营养物质的接触,有利于提高产量,A正确;B、发酵过程产生的CO2可通过管口2排出,因此通过管口3不能检测CO2,B错误;C、用于探究果酒发酵时,发酵前要对整个装置进行气密性检查,防止氧气进入影响酵母菌发酵,C正确;D、改变通入气体的种类,例如分别通入氮气和氧气,可研究无氧呼吸和有氧呼吸对发酵的影响,D正确。故选B。10.如图是一种酵母通气培养生长曲线,a、b是相同培养条件下两批次培养的结果,下列叙述合理的是 A.a批次中可能有大量细菌污染B.b批次的接种量可能高于a批次C.t1时两批次都会产生较多的乙醇D.t2时两批次发酵液中营养物质剩余量相同【答案】B【解析】【分析】由题可知,a、b是相同培养条件下两批次培养的结果,而且均呈S型增长曲线,二者的K值相同,但二者达到最大细胞密度的时间不相同。【详解】a批次若有大量细菌污染,则K值会下降,与题图不符,A错误;b批次先达到K值,可能是接种量高于a批次,B正确;图中曲线是酵母菌在通气条件下绘制得到,t1时细胞密度增加很快,说明此时氧气充足,酒精发酵需要在无氧条件下进行,故此时产生的酒精很少或几乎没有,C错误;t2时,a、b两批次均达到K值,但由于b批次酵母菌数量首先达到K值,故消耗的营养物质较多,则营养物质的剩余量相对较少,D错误。故选B。11.单向性集团捕食作用是指不同天敌共享同一猎物,其中一种天敌捕食共同猎物的同时还捕食另一种天敌,被称为集团内捕食者,另一种天敌被称为集团内猎物。某生态系统中瓢虫与寄生蜂、蚜虫三者之间存在单向性集团内捕食作用,其中蚜虫可被瓢虫捕食,寄生蜂既是猎物又是捕食者。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A.瓢虫属于集团内猎物,寄生蜂属于集团内捕食者B.瓢虫在该生态系统中占据第二、第三营养级C.若移走寄生蜂,瓢虫获得的能量可能会增加D.在自然生态系统中,集团内捕食现象比较少见【答案】C【解析】【分析】1、营养级:食物链上的每一个环节。营养级的级数=消费者级数+1。 2、食物链:生物之间由于食物关系而形成的一种联系,且第一环节一定是生产者。【详解】A、由题意可知,瓢虫和寄生蜂都以蚜虫为食,同时寄生蜂被瓢虫捕食,所以瓢虫属于集团内捕食者,寄生蜂属于集团内猎物,A错误;B、生产者是第一营养级,再结合以上分析可知,瓢虫在该生态系统中占据第三、四营养级,B错误;C、由以上分析可知,若移走寄生蜂,食物链缩短,瓢虫获得的能量可能会增加,C正确;D、由题意可知,单向性集团捕食作用是指不同天敌共享同一猎物,其中一种天敌捕食共同猎物的同时还捕食另一种天敌,所以在自然生态系统中,集团内捕食现象比较常见,D错误。故选C。12.某同学绘制的生态系统概念图如图所示,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①表示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B.③越复杂,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越强C.④中可能有微生物,并都是自养生物D.该图漏写了生态系统的某项功能【答案】A【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①表示生态系统的结构,②表示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③表示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④表示生产者。【详解】A、分析题图知,①应是生态系统的结构,A错误;B、分析题图知,③是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即食物链和食物网,营养结构越复杂,抵抗力稳定性越高,B正确;C、分析题图知④应是生产者,主要是植物还有营自养生活的微生物,C正确;D、分析题图知该图漏写了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功能,D正确。故选A。 第II卷(非选择题54分)13.科学家在研究物质跨膜运输时发现,甘油、脂肪酸分子能够透过人工制作的无蛋白质的脂双层,而氨基酸则不能透过。回答下列问题:(1)根据上述实例推测,甘油、脂肪酸进入细胞的方式为________________。若降低上述实验温度,甘油、脂肪酸透过脂双层的速率________________。(2)氨基酸不能通过无蛋白质的脂双层,而细胞膜却能够运输氨基酸,说明其运输离不开________________,也说明氨基酸运输方式可能为主动运输或协助扩散。(3)现提供动物组织细胞(可培养)、动物细胞培养液(含有氨基酸)、氮气、氧气、茚三酮(氨基酸与茚三酮反应,溶液发生蓝色到紫色的颜色变化及沉淀,氨基酸越多溶液颜色越接近紫色)等,设计实验探究动物细胞吸收氨基酸的方式是主动运输还是协助扩散。写出实验设计思路,预期结果和结论。注:①实验中所用试剂对细胞均无伤害作用;②不考虑动物细胞无氧呼吸产生能量对氨基酸吸收的影响。设计思路:____________________。预期结果与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①.自由扩散②.降低(2)载体蛋白(3)①.设计思路:将动物组织细胞均分为甲、乙两组,均用适量且等量的动物细胞培养液培养,甲组通入氧气、乙组通入等量的氮气;一段时间后加入茚三酮观察并比较两组培养液的颜色②.预期结果与结论:若甲组的颜色偏向蓝色,乙组偏向紫色,说明氨基酸的吸收方式为主动运输;若两组的颜色相近似,则说明其为协助扩散【解析】【分析】题意分析,甘油、脂肪酸分子能够透过人工制作的无蛋白质的脂双层,而氨基酸则不能透过,据此可说明甘油脂肪酸跨膜过程不需要蛋白质的协助,而氨基酸跨膜需要蛋白质协助,据此可推测甘油、脂肪酸进出细胞的方式为自由扩散,而氨基酸进出细胞的方式不是自由扩散方式。【小问1详解】甘油、脂肪酸分子能够透过人工制作的无蛋白质的脂双层,可推测出甘油、脂肪酸进入细胞的方式为自由扩散,自由扩散速率与分子运动有关,分子运动速率随温度的降低而减慢,若降低上述实验温度,甘油、脂肪酸透过脂双层的速率会降低。【小问2详解】氨基酸不能通过无蛋白质的脂双层,而细胞膜却能够运输氨基酸,说明其运输离不开载体蛋白,据此可知,氨基酸运输方式可能为主动运输或协助扩散。【小问3详解】 为探究动物细胞吸收氨基酸的方式是主动运输还是协助扩散,这两种方式的区别在于是否需要能量供应,因此实验设计中的自变量是是否有充足的能量供应,这里利用气体供应种类作为自变量,因变量是培养液中溶液颜色的变化。①具体实验思路为:可将动物组织细胞均分为甲、乙两组,均用适量且等量的动物细胞培养液培养,甲组通入氧气、乙组通入等量的氮气;一段时间后加入茚三酮观察并比较两组培养液的颜色;②若甲组的颜色偏向蓝色(其中氨基酸较少),乙组偏向紫色(其中氨基酸较多),说明甲组溶液中的氨基酸较多被转运需要消耗能量,氨基酸的吸收方式为主动运输;若两组的颜色相近似(细胞溶液中的氨基酸含量基本无差别),则说明氨基酸转运不需要能量,其为协助扩散。14.我们生活的地球有着各种各样的生物群落,请回答下列有关种群和群落的问题:(1)不同群落的划分依据往往是群落外貌和__________________,而后者往往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2)若森林发生火灾,一段时间后又恢复到火灾之前的状况,这属于次生演替,判断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假定某种群当年数量是一年前种群数量的λ倍。图1中该种群数量在a到d的增长曲线呈_______________型,b点时,种群的增长率为____________(用λ表示),e点的种群数量比d点的种群数量___________(填“多”或“少”或“基本不变”)。(4)图2是研究某海洋生物群落过程中构建的捕食者——猎物模型,若猎物为某种鱼的种群,捕捞到图中_________________种群数量时有利于持续获得较大的鱼产量。 (5)某草原面积为140hm2,某研究小组采用标志重捕法来研究猫头鹰的种群密度,第一次捕获100只,标记后全部放掉,第二次捕获280只,发现其中有2只带有标记,该农场猫头鹰的种群密度约为__________。【答案】(1)群落的物种组成(2)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3)①.“S”②.λ-1③.少(4)N2/2(5)100只/hm2【解析】【分析】群落演替包括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①初生演替:是指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是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②次生演替:原来有的植被虽然已经不存在,但是原来有的土壤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有植物的种子和其他繁殖体的地方发生的演替。【小问1详解】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是物种组成。【小问2详解】发生火灾后,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因此森林发生火灾,一段时间后又恢复到火灾之前的状况,这属于次生演替。【小问3详解】图1分析可知,图中ad段λ的数值先增大后减少到1,说明种群数量先迅速增加后增加速率变慢,最后不变,因此种群增长曲线呈“S”型。种群的增长率为=(当年的种群数量-一年前的种群数量)÷一年前的种群数量,结合某种群当年数量是一年前种群数量的λ倍,可知b点种群的增长率为λ-1。de段λ值小于1,因此e点的种群数量经过一段时间下降,比d点的种群数量少。【小问4详解】分析图2可知,猎物种群数量在N2处上下波动,所以猎物种群的K值为N2,在K/2时种群的增长速率最大,捕捞到此种群数量时(即N2/2)有利于持续获得较大的鱼产量。 【小问5详解】根据标志重捕法的原理,用重捕中标志个体占总捕获数的比例来估计种群的数量,设种群的数量为X,利用公式100:X=2:280,得X=14000,由于草原面积为140hm2,进而计算出该农场猫头鹰的种群密度约为14000÷140=100只/hm2。15.某实验小组的同学制备固定化酵母细胞的过程如下:①活化酵母细胞:称取定量干酵母与定量蒸馏水混合并搅拌,使酵母细胞活化。②配制CaCl2溶液:将无水CaCl2溶解在定量蒸馏水中,配制成一定浓度的CaCl2溶液。③配制海藻酸钠溶液:用定量的海藻酸钠直接溶解在定量的蒸馏水/无菌水中,配制成溶液。④海藻酸钠溶液和酵母细胞混合:将活化的酵母细胞迅速加入到刚配制成的海藻酸钠液中,充分搅拌混合均匀。⑤固定化酵母细胞:用注射器以恒定的速度缓慢将海藻酸钠和酵母细胞混合液滴加到配制好的CaCl2溶液中,观察凝胶珠形成。(1)请你改正其中两处错误的操作:第一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二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刚形成凝胶珠要在CaCl2溶液中浸泡30min左右,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3)如果制作的凝胶珠颜色过浅、呈白色,则说明海藻酸钠浓度__________(填“过低”或“过高”)。(4)为研究固定化细胞的pH稳定性进行了相关实验,结果见图:该实验中的对照组是___________细胞组,为了防止其他微生物的污染对实验结果造成影响,细胞固定化要在________________条件下进行。根据实验结果,该实验的结论是固定化细胞比游离细胞的pH稳定性高,得出这一结论的依据是________【答案】(1)①.配制海藻酸钠溶液应用小火间断加热至完全融化②.海藻酸钠溶液冷却至室温再加入酵母细胞(2)让凝胶珠(聚沉)形成稳定的结构(3)过低(4)①.游离②.严格的无菌③.在一定pH范围内,随pH改变,固定化细胞酶活性变化幅度显著低于游离细胞的【解析】 【分析】制备固定化酵母细胞的流程是:酵母细胞的活化→配制CaCl2溶液→配制海藻酸钠溶液→海藻酸钠溶液和酵母细胞混合→固定化酵母细胞。【小问1详解】在③配制海藻酸钠溶液时,不是将定量的海藻酸钠直接溶解在定量的蒸馏水/无菌水中,而是应采用小火间断加热的方式溶化海藻酸钠,当海藻酸钠完全溶化时,用蒸馏水定容。在④海藻酸钠溶液和酵母细胞混合时,不能将活化的酵母细胞迅速加入到刚配制成的海藻酸钠溶液中,这样会导致酵母细胞死亡,而应将完全溶化好的海藻酸钠溶液冷却至室温,再加入酵母细胞。【小问2详解】刚形成的凝胶珠要在CaCl2溶液中浸泡的目的是让凝胶珠形成稳定的结构。【小问3详解】凝胶珠颜色过浅,呈白色,说明海藻酸钠浓度过低。【小问4详解】为研究固定化细胞的pH稳定性,故该实验中的实验组为固定化细胞,对照组是游离细胞;为了防止其他做生物的污染对实验结果的影响,细胞固定化要严格的无菌条件下进行。在一定pH范围内,随pH值改变,固定化细胞酶活性变化幅度显著低于游离细胞的,故固定化细胞比游离细胞的pH稳定性高。16.在一个经长期随机交配形成的自然鼠群中,存在的毛色表现型与基因型的关系如下表(注:AA纯合胚胎致死)。请分析回答相关问题:表现型黄色灰色黑色基因型Aa1Aa2a1a1a1a2a2a2(1)若亲本基因型为Aa1×Aa2,则其子代的表现型及其比例可能为_____。(2)两只鼠杂交,后代出现三种表现型,则该对亲本的基因型是_____,它们再生一只黑色雄鼠的概率是_____。(3)现有一只黄色雄鼠和多只其他各色的雌鼠,如何利用杂交方法检测出该雄鼠的基因型?实验思路:_____。结果预测:①_____;②_____。【答案】(1)黄色∶灰色=2∶1(2)①.Aa2、a1a2②.1/8 (3)①.选用该黄色雄鼠与多只黑色雌鼠杂交;②观察并统计后代的毛色②.如果后代出现黄色和灰色,则该黄色雄鼠的基因型为Aa1③.如果后代出现黄色和黑色,则该黄色雄鼠的基因型为Aa2【解析】【分析】由表中信息可知:鼠的毛色由一组复等位基因控制,因此毛色的遗传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根据黄色个体与基因型对应关系可知A对a1、a2为显性,根据灰色个体与基因型对应关系可知a1对a2为显性,因为AA纯合胚胎致死,故种群中没有AA。【小问1详解】亲本基因型为Aa1×Aa2,其子代的基因型及比例为AA∶Aa1∶Aa2∶a1a2=1∶1∶1∶1;因AA纯合胚胎致死,所以其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黄色(Aa1与Aa2)∶灰色(a1a2)=2∶1。【小问2详解】两只鼠杂交,后代出现黄色(A_)、灰色(a1_)和黑色(a2a2)三种表现型,说明双亲中均有a2基因,进而推知该对亲本的基因型是Aa2和a1a2,它们再生一只黑色雄鼠的概率是1/2a2×1/2a2×1/2=1/8。【小问3详解】一只黄色雄鼠的基因型为Aa1或Aa2,欲利用杂交方法检测出该雄鼠的基因型,可以采用测交方案,其实验思路为:选用该黄色雄鼠与多只黑色雌鼠(a2a2)杂交;观察并统计后代的毛色。①如果该黄色雄鼠的基因型为Aa1,则其与黑色雌鼠杂交,后代的基因型为Aa2、a1a2,表现型为黄色和灰色。②如果该黄色雄鼠的基因型为Aa2,则其与黑色雌鼠杂交,后代的基因型为Aa2、a2a2,表现型为黄色和黑色。【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基因分离定律的应用,正确解答此题的前提是明确基因的分离定律的实质、测交可以检测待测个体的基因型。在此基础上,以题意及表中分别呈现的信息“AA纯合胚胎致死”与“毛色表现型与基因型的关系”为切入点,围绕基因的分离定律的知识,对各问题进行分析解答。17.下表是纤维素分解菌的鉴别培养基的配方。分析回答下列问题:成分含量CMC-Na5~10g酵母膏1gKH2PO40.25g琼脂15g土豆汁100mL将上述物质溶解后,用蒸馏水定容到1000mL (1)该培养基配方中能够为微生物提供碳源的物质有酵母膏和_________________。(2)纤维素分解菌能够产生纤维素酶分解纤维素,纤维素酶包括________________。(3)若用该培养基鉴别纤维素分解菌,还应加入____________,一种方法是先培养微生物,再加入该物质进行颜色反应,另一种方法是在__________________时加入该物质。(4)纯化菌种时,将选择培养得到的菌液用___________法接种到培养基上;在筛选纤维素分解菌的过程中,加入的染料能与培养基上的纤维素形成红色复合物,当纤维素被___________分解后,红色复合物就无法形成,培养基上就会出现以纤维素分解菌为中心的______________以此来筛选纤维素分解菌。(5)为了确定得到的是纤维素分解菌,还需要进行______________的实验;纤维素酶的测定方法,一般是采用对纤维素酶分解滤纸后所产生的___________________进行定量的测定。【答案】(1)CMC-Na、土豆汁(2)C1酶、Cx酶和葡萄糖苷酶(3)①.刚果红(染料)②.倒平板(4)①.稀释涂布平板②.纤维素酶③.透明圈(5)①.发酵产纤维素酶②.葡萄糖【解析】【分析】纤维素分解菌可以产生纤维素酶,纤维素酶是一种复合酶,包括C1酶、Cx酶和葡萄糖苷酶;刚果红染液与纤维素呈红色,纤维素分解菌在含有刚果红染液的培养基中形成的菌落会出现透明圈,可以用来鉴别纤维素分解菌。微生物的培养基的营养物质主要有碳源、氮源、水和无机盐等;培养基需要使用高压蒸汽灭菌法灭菌。【小问1详解】CMC-Na、土豆汁都可以做碳源。【小问2详解】纤维素酶包括C1酶、Cx酶和葡萄糖苷酶。【小问3详解】鉴别纤维素分解菌的培养基加入刚果红(染料),与纤维素形成红色复合物,可以先培养微生物,再加入刚果红进行颜色反应,也可以倒平板时就加入刚果红。【小问4详解】稀释涂布平板法接种可以得到单个菌落;因为刚果红可以与纤维素形成红色复合物,且不与纤维素降解产物反应,所以在刚果红培养基平板上,菌落周围有透明降解圈是纤维素被降解的结果。【小问5详解】 为了确定得到的是纤维素分解菌,还需要进行发酵产纤维素酶的实验;测定方法一般是对纤维素酶分解滤纸所产生的葡萄糖进行定量测定。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