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四川省宜宾市叙州区一中2022-2023学年高一6月期末生物试 Word版含解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叙州区第一中学2023年春期高一期末考试生物试题第I卷选择题一、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下列实例可以说明细胞具有全能性是()A.皮肤被划破后,伤口重新愈合B.胡萝卜组织块经离体培养产生完整植株C.蜥蜴受攻击断尾后重新长出尾部D.造血干细胞增殖分化产生各种血细胞【答案】B【解析】【分析】细胞全能性是指已经分化的细胞,仍然具有发育成完整生物体的潜能。在多细胞生物中,每个体细胞的细胞核都含有个体发育的全部基因,只要条件许可,都可发育成完整的个体。全能性的表达需要离体和适宜的营养物质等。【详解】A、皮肤被划破后,细胞分裂产生新细胞,伤口重新愈合,但没有发育成个体,没有体现全能性,A错误;B、胡萝卜组织块经离体培养产生完整植株体现了胡萝卜细胞的全能性,B正确;C、蜥蜴受攻击断尾后重新长出尾部,属于细胞分裂和分化,没有体现全能性,C错误;D、造血干细胞增殖分化产生各种血细胞,只是到细胞层面,没有产生个体,D错误。故选B。2.下列属于相对性状的是A.黄豌豆与圆豌豆B.人的正常基因与白化基因C.果蝇的长翅与残翅D.小麦的高产与抗病【答案】C【解析】【分析】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称为相对性状。【详解】A、黄豌豆与圆豌豆不符合“同一性状”一词,不属于相对性状。黄豌豆与绿豌豆,圆豌豆与皱豌豆是相对性状,A错误;B、相对性状指的是表现型,而不是指基因。人类正常肤色与白化肤色属于相对性状,B错误;C、果蝇的长翅与残翅符合“同种生物”和“同一性状”,属于相对性状,C正确;D、小麦的高产与抗病不符合“同一性状”,不属于相对性状,小麦的高产与低产,抗病与不抗病属于相对性状,D错误。
1故选C。【点睛】识记并理解相对性状的概念为解答该题的关键。3.随着年龄的增长,人的皮肤上会出现老年斑,主要与许多组织细胞色素积累有关。下列关于这些组织细胞结构与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A.线粒体数量变多B.细胞核体积变小C.染色质凝聚D.各种酶活性均下降【答案】C【解析】【分析】衰老细胞的特征:(1)细胞内水分减少,细胞萎缩,体积变小,但细胞核体积增大,染色质固缩,染色加深;(2)细胞膜通透性功能改变,物质运输功能降低;(3)细胞色素随着细胞衰老逐渐累积;(4)有些酶的活性降低;(5)呼吸速度减慢,新陈代谢减慢。【详解】分析题意可知,随着年龄的增长,人的皮肤上会出现老年斑,主要与许多组织细胞色素积累有关,这是细胞衰老的表现,衰老细胞的特点还有:线粒体数量变少,细胞代谢减慢;细胞核体积变大,细胞体积变小;染色质凝聚,染色加深等现象,此外衰老细胞中多种酶的活性降低,而非各种酶均活性下降,ABD错误,C正确。故选C。4.下图表示的是在最适温度下,反应物浓度对唾液淀粉酶所催化的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若在A点时温度升高10℃,则反应速率加快B.若在A点时增加酶浓度,则反应速率明显加快C.若B点时往混合物内加入少量唾液淀粉酶,则反应速率会加快
2D.若在C点时往混合物内加入少量唾液淀粉酶,则反应速率不改变【答案】C【解析】【分析】分析曲线图:在OA段,随着反应物浓度的增加,反应速率逐渐加快;B点时,酶促反应速率达到最大;B点之后,随着底物浓度的升高,酶促反应速率不变,此时限制酶促反应速率的因素可能是酶的数量或活性。【详解】A.因为图中曲线是在最适温度下测得,所以温度升高10℃,酶的活性会降低,反应速率降低,A错误;B.A点时限制酶促反应速率的因素主要是反应物的浓度,因此若在A点时增加酶浓度,则反应速率不会明显加快,B错误;C.B点时反应速率达到最大,若往混合物内加入少量的唾液淀粉酶,则反应体系内酶量增加,反应速率会加快,C正确;D.C点时反应速率达到最大,若往混合物内加入少量的唾液淀粉酶,则反应体系内酶量增加,反应速率会加快,D错误。故选C。5.某学习小组以“伴性遗传的特点”为课题进行调查研究,选择调查的遗传病以及采用的方法分别为()A.白化病,在熟悉的4~10个家系调查B.血友病,在患者家系调查C.红绿色盲,在学校内随机抽样调查D.青少年型糖尿病,在人群随机抽样调查【答案】B【解析】【分析】人类遗传病的调查一般选择发病率较高的单基因遗传病进行调查,调查某种遗传病的发病率,选择调查的样本应该是广大的人群,调查某种遗传病的遗传方式,应该选择具有患者的家系进行调查。【详解】A、白化病是常染色体遗传病,不能用于调查伴性遗传病,且样本应该选择具有患者的家系,A错误;B、血友病是伴性遗传病,调查遗传病的遗传特点应在患者家系中调查,B正确;C、红绿色盲是伴性遗传病,且调查对象是具有患者的家系,不能在学校内随机抽样调查,C错误;D、青少年型糖尿病是多基因遗传病,不能用于调查伴性遗传病的特点,D错误。故选B。
36.研究人员在马来西亚婆罗洲寻找狼蛛和蛇时,发现了树叶螳螂这种外形漂亮的新物种。树叶螳螂因外形酷似树叶而得名。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树叶螳螂与其他螳螂之间存在生殖隔离B.树叶螳螂的出现是自然选择的结果C.每一只树叶螳螂拥有一个基因库D.在进化成新物种之前该种群中就存在形状稍像树叶的个体【答案】C【解析】【分析】现代进化理论的基本内容是:①进化是以种群为基本单位,进化的实质是种群的基因频率的改变。②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③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④隔离导致物种形成。【详解】A、分析题意可知,树叶螳螂是一个新物种,故树叶螳螂与其他螳螂之间存在生殖隔离,即在自然条件下不能交配或交配后不能产生可育后代,A正确;B、生物进化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树叶螳螂的出现是自然选择的结果,B正确;C、基因库是指一个种群所有个体的额全部基因,故一只树叶螳螂不拥有一个基因库,C错误;D、在进化成新物种之前该种群中就存在形状稍像树叶的个体,自然选择将其选择并保存下来,D正确。故选C。7.F1全为红色鳞茎洋葱,F1自交,F2中红色、黄色和白色鳞茎洋葱分别有119株、32株和10株。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洋葱鳞茎不同颜色是由不同细胞器色素引起的B.洋葱鳞茎颜色是由遵循自由组合定律的两对等位基因控制的C.F2的红色鳞茎洋葱中与F1基因型相同的个体大约占4/9D.从F2中的黄色鳞茎洋葱中任取一株进行测交,得到白色洋葱的概率为1/4【答案】B【解析】【分析】F1全为红色鳞茎洋葱,F1自交,F2中红色、黄色和白色鳞茎洋葱分别有119株、32株和10株,即红色:黄色:白色=12:3:1,为9:3:3:1的变式,故该性状至少受两对等位基因的控制,且符合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设控制该性状的基因为A-a、B-b-,则红色的基因型设为:A-B-、A-bb;黄色的基因型为aaB-;白色的基因型为aabb。【详解】洋葱鳞茎无叶绿体,不同颜色是由液泡中色素不同引起的,A错误;根据后代红色:黄色:白色=12:3:1可知,洋葱鳞茎颜色是由遵循自由组合定律的两对等位基因控制的,B正确;F2的红色鳞茎洋葱(1AABB:2AABb:2AaBB:4AaBb:1AAbb:2Aabb)中与F1基因型(AaBb)相同的个体大约占4/12=1/3,C
4错误;F2中的黄色鳞茎洋葱的基因型为:aaBB或aaBb,与aabb测交的后代中,白色出现的概率是0或1/2,D错误。因此,本题答案选B。8.下图①表示某高等雄性动物肝脏一个正在分裂的细胞,图②表示该细胞在不同分裂时期每条染色体上DNA含量变化的曲线图。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图①所示细胞所处的分裂时期为图②中的BC段B.图①细胞产生AB精子的概率是0C.图①细胞中含有两对同源染色体D.图②中C→D时期发生了同源染色体的分离【答案】D【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图1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其染色体的着丝点都排列在赤道板上,处于有丝分裂中期;图表示有丝分裂过程中每条染色体上DNA含量变化,其中A→B段形成的原因是间期DNA的复制;B→C段可表示有丝分裂前期和中期,也可以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和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中期;C→D段形成的原因是着丝点分裂;D→E段可表示有丝分裂后期和末期,也可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和末期。【详解】A、图①细胞中染色体的着丝粒排列在赤道板上,处于有丝分裂中期,每条染色体上含2个DNA分子,该细胞处BC段,A正确;B、图①细胞进行的是有丝分裂,不会产生精子,B正确;C、图①细胞中含有两对同源染色体,A和a,B和b,C正确;D、图②中C→D表示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由一条染色体上有2个DNA分子变成一条染色体上只有1个DNA分子,D错误。故选D。9.下列哪项是艾弗里及其同事研究肺炎双球菌的方法或实验设计思路A.杂交实验法B.单独地直接观察不同成分的作用
5C.病毒侵染法D.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艾弗里及其同事研究肺炎双球菌菌体外转化实验时,将S型细菌的DNA、蛋白质、糖类等物质分离开,单独的、直接的观察它们各自的作用,从而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B正确。故选B。【点睛】10.具有100个碱基对的1个DNA分子区段,内含40个胸腺嘧啶,如果连续复制3次,则第3次复制时需游离的胞嘧啶脱氧核苷酸A.120个B.180个C.240个D.420个【答案】C【解析】【分析】已知1个DNA分子区段具有100个碱基对,即200个碱基,其中含有40个胸腺嘧啶(T),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A=T=40个,则C=G=100-40=60个。【详解】由以上分析可知,该DNA分子区段含有60个胞嘧啶脱氧核苷酸,根据DNA半保留复制的特点,如果该DNA连续复制三次,则第3次复制时需游离的胞嘧啶脱氧核苷酸=(23-22)×60=240个,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DNA分子的复制,首先要求考生识记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能运用碱基互补配对原则计算出该DNA区段中胞嘧啶脱氧核苷酸数目;其次根据DNA半保留复制的特点,计算出相应的数据。11.某双链DNA分子中,胸腺嘧啶(T)占全部碱基的30%。下列有关该DNA分子的叙述,正确的是A.该DNA分子中胞嘧啶(C)占全部碱基的40%B.该DNA分子中含有4个游离的磷酸基团C.该DNA分子的单链上的相邻碱基是以磷酸二酯键相连的D.若提高该DNA分子中A+T的含量,则其稳定性将降低【答案】D【解析】【分析】双链DNA分子中,A与T配对,G与C配对,已知胸腺嘧啶(T)占全部碱基的30%,则A=T=30%,G=C=50%-30%=20%。【详解】
6根据以上分析已知,该DNA分子中胞嘧啶(C)占全部碱基的20%,A错误;DNA分子中每一条单链只含有1个游离的磷酸基团,因此一个双链DNA分子中含有2个游离的磷酸基团,B错误;DNA单链上相邻碱基通过“—脱氧核糖—磷酸—脱氧核糖—”连接,C错误;由于A与T之间有2个氢键,G与C之间有3个氢键,所以DNA分子中如果A+T的含量提高,则DNA分子的稳定性降低,D正确。12.下列关于生物体内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A.mRNA的形成与DNA聚合酶有关B.质量相同的糖类和脂肪被彻底氧化分解时,糖类耗氧少C.DNA有特定的空间结构,蛋白质没有D.DNA与RNA的元素组成相同,五碳糖和碱基组成完全不同【答案】B【解析】【分析】糖类与脂肪均由C、H、O三种元素组成,脂肪中的O含量远少于糖类,而H含量多于糖类。多个氨基酸分子脱水缩合形成多肽后,肽链能盘曲、折叠,进而形成有一定空间结构的蛋白质分子,许多蛋白质分子含有几条肽链,它们通过一定的化学键互相结合在一起,形成更为复杂的空间结构。DNA与RNA的组成元素均为C、H、O、N、P,DNA含有脱氧核糖,RNA含有核糖,DNA含有的碱基是A、T、C、G,RNA含有的碱基是A、U、C、G。【详解】A、mRNA是由DNA的一条模板链经过转录产生,该过程需要RNA聚合酶催化,与DNA聚合酶无关,A错误;B、质量相同的糖类和脂肪相比,糖类H元素含量少,而O元素含量多,因此被彻底氧化分解时,糖类耗氧少,产生能量少,B正确;C、DNA和蛋白质都具有特定的空间结构,C错误;D、DNA与RNA的元素组成相同,五碳糖不同,碱基均含有A、C、G,此外DNA还含有T,RNA还含有U,D错误。故选B。13.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DNA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替换、增添和缺失的现象称为基因突变B.基因重组发生在雌雄配子结合形成受精卵的过程中C.自然选择使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导致生物朝着一定的方向不断进化D.能够在自然状态下相互交配产生后代的一群生物称为一个物种【答案】C【解析】【分析】可遗传的变异包括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
7(1)基因突变是指基因中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这会导致基因结构的改变,进而产生新基因。(2)基因重组是指在生物体进行有性生殖的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非等位基因重新组合。此外,某些细菌(如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和在人为作用(基因工程)下也能产生基因重组。(3)染色体变异包括染色体结构变异(重复、缺失、易位、倒位)和染色体数数目变异。【详解】A、DNA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替换、增添和缺失,而引起的基因结构的改变,叫做基因突变.A错误;B、基因重组不发生在受精作用过程中,基因重组发生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B错误;C、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种群的基因频率会发生定向改变,导致生物朝着一定的方向不断进化。即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C正确;D、把能够在自然状态下相互交配并且产生可育后代的一群生物称为一个物种,D错误。故选C。14.关于细胞衰老有不同的观点,衰老基因学说认为生物的寿命主要取决于遗传物质。DNA上存在一些长寿基因或衰老基因来决定个体的寿命,如在人的1号、4号及X染色体上发现一些衰老相关基因(SAG),这些基因在细胞衰老时,其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年轻细胞。秀丽隐杆线虫是一种多细胞真核生物,平均寿命为3.5天,其体内的age-1单基因突变,可提高平均寿命65%,提高最大寿命110%。请判断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A.在人的1号,4号及X染色体上发现SAG基因,说明基因只存在于染色体上B.线虫体内的单基因突变就能提高个体的寿命,说明一种性状就是由一个基因控制的C.在人体和线虫体内都存在细胞衰老和细胞凋亡,它们都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D.衰老基因学说能够用来解释人体的细胞衰老,不能解释线虫的细胞衰老【答案】C【解析】【分析】1、基因的概念: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是决定生物性状的基本单位。2、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基因在染色体上,并且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染色体是基因的主要载体。3、基因和遗传信息的关系:基因中的脱氧核苷酸(碱基对)排列顺序代表遗传信息。【详解】A、人体细胞中,线粒体DNA上也存在基因,A错误;B、性状和基因不是简单的一一对应的关系,有些性状由多个基因控制,有些单个基因可以控制多种性状,B错误;C、细胞衰老和细胞凋亡是细胞正常的生命历程,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C正确;D、人体的细胞衰老和线虫的细胞衰老都是由遗传物质决定的,D错误。故选C
815.豌豆子叶的黄色(Y)对绿色(y)是显性,种子的形状圆粒(R)对皱粒(r)是显性,控制两对性状的基因独立遗传,那么表型相同的一组是()A.YyRr和yyRrB.YYrr和YyRrC.YyRr和YYRRD.YYrr和YYRr【答案】C【解析】【分析】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自由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有显性基因即表现显性性状,只有隐性基因纯合时才表现隐性性状,据此答题。【详解】A、YyRr表现为黄色圆粒,yyRr表现为绿色皱粒,两者表现型不同,A错误;B、YYrr表现为黄色皱粒,YyRr表现为黄色圆粒,两者表现型不同,B错误;CYyRr表现为黄色圆粒,YYRR也表现为黄色圆粒,两者表现型相同,C正确;D、YYrr表现为黄色皱粒,YYRr表现为黄色圆粒,两者表现型不同,D错误。故选C。【点睛】16.假设一个含有6条染色体(2n=6),且基因型为AaBBDd的哺乳动物在减数分裂后期Ⅱ时的细胞示意图如图,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该时期细胞中含有3对同源染色体,有2对等位基因B.该细胞在中期Ⅰ时形成3个四分体,有4个染色体组C.染色体3与4上对应位置基因的不同可能是由于基因突变或同源非姐妹染色单体互换片段造成D.该细胞最终只能形成一个基因型为abd的配子【答案】D【解析】【分析】由图可知,该细胞中无同源染色体,且为不均等分裂,故为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后期。
9【详解】A、在减数分裂后期Ⅱ时的细胞中无同源染色体,A错误;B、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含有2个染色体组,B错误;C、由于该生物体细胞中基因组成为BB,故该细胞染色体3与4上对应位置基因的不同是基因突变造成的,C错误;D、该细胞的细胞质不均等分,为次级卵母细胞,只能产生一个卵细胞,故最终只能形成一个基因型为abd的配子即卵细胞,D正确。故选D。17.研究人员调查了某地区同种生物的两个种群的基因频率。甲种群:Aa个体为20%,aa个体为30%,乙种群:AA个体为36%,aa个体为16%。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乙种群生物所处的环境变化剧烈B.甲种群生物基因突变率很高C.甲、乙两种群生物无突变,环境基本相同D.若以甲种群为原始环境,则乙种群向基因A方向进化了【答案】C【解析】【分析】本题的知识点是种群基因频率的计算方法,影响种群基因频率变化的因素,对于基因频率变化的因素的理解是解题的关键.【详解】首先计算出甲种群AA=50%,乙种群Aa=48%;然后分别计算出甲种群A=(50%+20%×1/2)=60%,乙种群A=(36%+48%×1/2)=60%。即甲乙两种群基因频率相等,说明甲乙两种群生物无突变,自然选择作用相同即环境基本相同;基因频率不变,所以没有进化,选C。【点睛】本题考查种群基因频率的计算和影响种群基因频率变化的因素,先根据题干信息计算出两个种群的基因频率,对两个种群的基因频率进行比较解答;生物进化的实质是基因频率的改变;自然选择和突变是改变基因频率的因素,18.摩尔根验证“白眼基因只存在于X染色体上,Y染色体上不含有它的等位基因”的实验是()A.亲本白眼雄果蝇与纯合红眼雌果蝇杂交,F1都是红眼果蝇B.F1雌雄果蝇相互交配,F2出现白眼果蝇,且白眼果蝇都是雄性C.F1中的红眼雌果蝇与F2中的白眼雄果蝇交配,子代雌雄果蝇中,红眼和白眼各占一半D.野生型红眼雄果蝇与白眼雌果蝇交配,子代只有红眼雌果蝇和白眼雄果蝇【答案】D【解析】【分析】
10摩尔根的果蝇杂交实验也运用了假说演绎的科学研究方法,在杂交实验结果分析的基础上提出问题,通过推理和想象提出解释问题的假说,根据假说进行演绎推理,再通过实验检验演绎推理的结论。测交实验在遗传规律的发现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进行新的实验即测交实验证明假说成立,也是非常关键的部分。【详解】A、本实验是摩尔根发现果蝇眼色遗传与性别有关的亲本杂交实验,不是验证实验,A错误;B、本实验是摩尔根发现果蝇眼色遗传与性别有关的子一代自交实验,不是验证实验,B错误;C、本实验不只符合“白眼基因只存在于X染色体上,Y染色体上不含有它的等位基因”的假说,也符合“白眼基因存在于X和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的假说,C错误;D、本实验可以证明“白眼基因只存在于X染色体上,Y染色体上不含有它的等位基因”的假说成立,D正确。19.如图为某遗传病系谱图。两对独立遗传且表现完全显性的基因与该病有关(用A、a和B、b表示),且都可以单独致病(Ⅰ-1和Ⅰ-4婚配、Ⅰ-2和Ⅰ-3婚配,所生后代患病的概率均为0)。在调查对象中没有发现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的个体。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该病的遗传方式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B.Ⅲ-1与Ⅲ-2的基因型均为AaBbC.两种致病基因所控制合成的蛋白质不相同D.Ⅱ-2与Ⅱ-5婚配,后代携带致病基因的概率为4/9【答案】D【解析】【分析】分析系谱图:Ⅰ-1和Ⅰ-2号均正常,他们有一个患病女儿,而Ⅱ-3和Ⅱ-4号均患病,他们的子女均正常,说明该病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且双显性个体正常,而单显性和双隐性个体患病,即该病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由于两对基因可单独致病,由于Ⅱ-3和Ⅱ-4的后代Ⅲ-1正常,所以Ⅲ-1基因型是AaBb,Ⅱ-3和Ⅱ-4基因型分别是AAbb、aaBB(或aaBB、AAbb),Ⅰ-1和Ⅰ-4婚配、Ⅰ-2和Ⅰ-3婚配,所生后代患病的概率均为0,所以Ⅰ-1、Ⅰ-2基因型是AABb、AABb,Ⅰ-3、Ⅰ-4基因型是AaBB、AaBB。【详解】A、由分析可知,该种遗传病的遗传方式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A正确;
11B、由于Ⅱ-3和Ⅱ-4的后代Ⅲ-1正常,Ⅱ-3和Ⅱ-4基因型分别是AAbb、aaBB(或aaBB、AAbb),所以Ⅲ-1和Ⅲ-2基因型是AaBb,B正确;C、两对基因独立遗传,控制合成的蛋白质不相同,C正确;D、Ⅰ-1、Ⅰ-2基因型是AABb、AABb,Ⅰ-3、Ⅰ-4基因型是AaBB、AaBB,则Ⅱ-2基因型及概率为1/3AABB或2/3AABb,产生配子的种类及比例是2/3AB、1/3Ab,Ⅱ-5基因型及概率为1/3AABB或2/3AaBB,产生配子的种类及比例是2/3AB、1/3aB,Ⅱ-2与Ⅱ-5婚配,后代不携带致病基因(AABB)的概率是2/3×2/3=4/9,则携带致病基因的概率是1-4/9=5/9,D错误。故选D。20.某些人的某编号染色体全部来自父方或母方,而其它染色体均正常,这种现象称为“单亲二体”。三体细胞(染色体比正常体细胞多1条)在有丝分裂时,三条染色体中的一条随机丢失,可产生染色体数目正常的体细胞,这种现象称为“三体自救”。发育成某女子的受精卵为三体细胞,该细胞发生“三体自救”后,该女子成为“单亲二体”,两条X染色体全部来自母亲,但两条X染色体的碱基序列差异很大。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母亲在减数分裂产生卵细胞时,减I后期X染色体没有正常分离B.受精卵卵裂时发生“三体自救,来自父方的性染色体丢失C.此女子患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的发病率高于母亲D.发育成此女子的受精卵中,性染色体组成为XXX或XXY【答案】C【解析】【分析】染色体变异包括染色体结构变异和数目变异:(1)染色体结构的变异:指细胞内一个或几个染色体发生片段的缺失、增添、倒位或易位等改变;(2)染色体数目的变异:指细胞内染色体数目增添或缺失。【详解】A、两条X染色体全部来自母亲,但两条X染色体的碱基序列差异很大,说明不是相同的染色体,则来自母亲的一对同源染色体,说明母亲在减数分裂产生卵细胞时,减I后期X染色体没有正常分离,A正确;B、该女子成为“单亲二体”,两条X染色体全部来自母亲,则说明受精卵卵裂时发生“三体自救,来自父方的性染色体丢失,B正确;C、此女子含有的两条X染色体与母亲的一样,则该女子患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的发病率与母亲的相同,C错误;
12D、母亲在减数分裂产生卵细胞时,减I后期X染色体没有正常分离,产生的卵细胞性染色体为XX,父亲产生的精子性染色体为X或Y,故发育成此女子的受精卵中,性染色体组成为XXX或XXY,D正确。故选C。第II卷非选择题21.如图为细胞亚显微结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中填写结构编号,横线上填写对应的结构名称):(1)该细胞可以产生氧气的细胞器[]____________。(2)该细胞中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_________。(3)在细胞分裂间期,能被龙胆紫染成深色的物质是_______;该物质在细胞分裂______期螺旋缠绕,缩短变粗,成为染色体。(4)在细胞分裂末期,与细胞壁的形成有关的细胞器是[]____________。(5)[2]细胞膜的成分主要有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答案】(1)3叶绿体(2)9线粒体(3)①.染色质(染色体)②.前(4)8高尔基体(5)①.磷脂②.蛋白质【解析】【分析】分析题图:该图是植物细胞亚显微结构模式图,1是细胞壁,2是细胞膜,3是叶绿体,4为液泡,5为细胞核,6为内质网,7为细胞质基质,8为高尔基体,9为线粒体。【小问1详解】题图中的1~9各结构中,[3]叶绿体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器,在该结构中进行光合作用时可产生氧气。【小问2详解】题图中的1~9各结构中,[9]线粒体是细胞中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细胞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中,约95%来自该结构,被称为细胞能量的“动力工厂”。【小问3详解】
13染色质和染色体是同种物质在不同时期的两种表现形态。在细胞分裂间期,能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是染色质;该物质在细胞分裂前期螺旋缠绕,缩短变粗,成为染色体。【小问4详解】题图中的1~9各结构中,[8]高尔基体在植物细胞中与有丝分裂末期细胞壁的形成有关,在动物细胞中的主要作用是与蛋白质等物质的加工分泌有关。【小问5详解】细胞膜的主要成分是磷脂和蛋白质。22.看下图回答下列问题。(1)填出图1中部分结构的名称:3_____、4_____、5_____。(2)图乙中两条链按_____方式盘旋成双螺旋结构,两条链碱基之间一一对应关系叫作_____原则。(3)图甲中DNA片段中有_____个碱基对,该DNA分子应有_____个游离的磷酸基团。(4)如果图乙DNA片段有200个碱基对,氢键共540个,则该DNA分子复制3次,需要原料腺嘌呤脱氧核苷酸_____个,复制过程中需要_____酶。一个用15N标记的DNA分子,放在含14N的环境中培养,复制4次后,含有14N的DNA分子总数为_____个。(5)如图2为某小孩和其母亲以及待测定的三位男性的DNA指纹鉴定部分结果。请判断该小孩真正的生物学父亲是_____。(6)图3为不同生物或同一生物不同器官(细胞核)的DNA分子中(A+T)/(C+G)的比值情况,图中三种生物中的DNA分子热稳定性最强的是_____(填名称)。【答案】(1)①.脱氧核糖②.磷酸(基团)③.腺嘌呤脱氧核苷酸(2)①.反向平行②.碱基互补配对(3)①.4②.2(4)①.420②.解旋酶、DNA聚合③.16(5)B(6)小麦【解析】【分析】据图1分析:甲为DNA分子平面结构图,其中1为碱基对,2为脱氧核苷酸链,3为脱氧核糖,4为磷酸,5为腺嘌呤脱氧核苷酸;乙为DNA分子空间结构图。
14【小问1详解】图1中甲为DNA分子平面结构图,3为脱氧核糖,4为磷酸(基团),5是腺嘌呤脱氧核苷酸。【小问2详解】DNA分子是由两条反向平行的脱氧核苷酸长链盘旋而成的,其中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构成基本骨架,碱基在内侧,两条链碱基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叫作 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小问3详解】据图甲分析:该DNA片段中有4个碱基对,该DNA分子应有2个游离的磷酸基团。【小问4详解】由于C和G之间有3个氢键,A和T之间有2个氢键,设C的含量为X,则3X+2×(200-X)=540,解得X=140,即胞嘧啶脱氧核苷酸有140个,则腺嘌呤脱氧核苷酸有60个,该DNA分子复制3次,需要原料腺嘌呤脱氧核苷酸(23-1)×60=420个;DNA复制过程中需要的条件有:原料,模板,解旋酶和DNA聚合酶等。一个用15N标记的DNA分子,放在含14N的环境中培养,复制4次后,根据DNA分子半保留复制的特点,子代DNA分子都含有14N,即含有14N的DNA分子总数为24=16。【小问5详解】孩子的第一条条带来自母亲,第二条条带应该来自父亲,因此该小孩的真正生物学父亲是B。【小问6详解】C和G之间有3个氢键,A和T之间有2个氢键,因此C和G的含量越高,DNA分子越稳定。图3为不同生物或同一生物不同器官(细胞核)的DNA分子中的(A+T)/(G+C)比值情况,其中小麦的(A+T)/(G+C)比值最小,其热稳定性最强。23.果蝇的翅有长翅和残翅两种,分别由A和a控制。遗传学家曾做过这样的实验:长翅果蝇幼虫正常的培养温度为25℃,将孵化后4~7天的长翅果蝇幼虫放在35~37℃的环境中处理6~24小时后,得到了一些残翅果蝇,这些残翅果蝇在正常环境温度下产生的后代仍然是长翅果蝇。请回答下列问题:(1)果蝇的长翅和残翅是一对__________性状。控制这一性状的基因互为__________。(2)残翅果蝇的遗传物质__________(填“发生”或“未发生”)改变,因为__________。(3)温度影响果蝇翅的发育,主要是因为温度影响果蝇发育过程中__________的活性。而这种物质又是由基因经__________过程合成的。(4)此实验说明生物的性状是由__________控制的。【答案】(1)①.相对②.等位基因(2)①.未发生②.这些残翅果蝇在正常环境温度下产生的后代仍然是长翅果蝇(3)①.酶②.转录和翻译(4)基因和环境共同
15【解析】【分析】1、“长翅果蝇幼虫正常的培养温度为25℃,将孵化后4~7d的长翅蝇幼虫放在35~37℃的环境中处理6~24h后,得到了一些残翅果蝇”,说明温度影响了后代的表现型,由此可见,表现型=基因型+环境。2、“这些残翅果蝇在正常环境温度下产生的后代仍然是长翅果蝇”,说明温度没有改变基因的结构。【小问1详解】果蝇的长翅和残翅是一对相对性状,分别由基因A和a控制。控制这一性状的基因互为等位基因。【小问2详解】长翅果蝇幼虫经处理后得到的残翅果蝇在正常环境温度下产生的后代仍然是长翅果蝇,所以它们的遗传物质未发生改变。【小问3详解】温度影响果蝇翅的发育,主要是因为温度影响果蝇发育过程中酶的活性,而这种物质又是由基因经转录和翻译过程合成的。【小问4详解】此实验说明生物的性状是由基因型和环境共同控制的。24.摩尔根在实验室的大群野生型红眼果蝇中偶然发现了一只白眼雄果蝇,为了探究白眼性状如何遗传的,进行了相关的杂交实验。实验过程及结果如下:第一步:用红眼雌果蝇和白眼雄果蝇进行杂交,子一代的雌雄果蝇均为红眼;第二步:让F1的雌雄果蝇进行自由交配,子二代中红眼果蝇:白眼果蝇=3:1,且雌果蝇均为红眼,雄果蝇中红眼与白眼各占一半。回答下列问题:(1)果蝇的红眼性状属于___________(填“隐性”或“显性”)性状,果蝇的红眼和白眼这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遵循___________定律。(2)根据实验结果提出假设时,不考虑“白眼基因仅位于Y染色体上”的原因是___________。(3)摩尔根及其同事提出了相应的假设解释上述杂交实验的结果,其提出的假设内容是___________。为了验证该假设,摩尔根选择白眼雌果蝇与F1中红眼雄果蝇进行杂交实验,请用遗传图解的方式书写出该杂交实验过程__________________(相关基因用B/b表示)。【答案】(1)①.显性②.基因分离(2)若白眼基因仅位于Y染色体上,则F1的雄果蝇均为白眼(3)①.控制白眼的基因在X染色体上,Y上不含有它的等位基因②.
16【解析】【分析】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在杂合子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生物体在进行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会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到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小问1详解】红眼和白眼杂交,F1都是红眼,说明红眼是显性性状;红眼自交后,红眼:白眼=3:1,说明控制果蝇的红眼与白眼基因符合基因的分离定律。【小问2详解】若白眼基因仅位于Y染色体上,则F1的雄果蝇均为白眼,而实际上子一代的雌雄果蝇均为红眼,故根据实验结果提出假设时,不考虑“白眼基因仅位于Y染色体上”。【小问3详解】基于上述研究,摩尔根的假设是:控制白眼的基因在X染色体上,Y上不含有它的等位基因,为了验证假说,摩尔根用白眼雌果蝇和F1中红眼雄果蝇进行实验,即进行测交实验,相关遗传图解如下:。25.银杏(2N,雌雄异株)不仅树形优美,观赏价值高,还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果实称为白果,含有白果酸和白果酚,具有抑菌、杀菌的功效;叶片具有活血化瘀、止咳平喘、疏经通络、降血脂、降血糖的功效。某科研小组探究培育银杏多倍体,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请分析回答:处理秋水仙素浓度(%)处理数(株)处理时间(天)成活率(%)变异率(%)
17滴芽尖生长点法0.053051001.280.186.424.30.274.218.2(1)实验中秋水仙素的作用是_____。选取芽尖生长点作为实验处理对象,理由是_____。(2)该实验中,自变量是_____,因变量是_____。(3)请指出该实验明显的不严谨之处_____。秋水仙素结构与碱基类似,可以用高浓度的秋水仙素诱导基因突变发生,但人工诱变育种具有非常大的盲目性,原因是_____。【答案】(1)①.抑制分裂时纺锤体的形成,使得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加倍②.此处的细胞分裂旺盛(2)①.秋水仙素的浓度②.成活率和变异率(3)①.缺少秋水仙素浓度为0的空白对照组②.基因突变具有不定向性和多害少利性、低频性【解析】【分析】秋水仙素是从百合科植物秋水仙的种子和球茎中提取的一种植物碱,它是白色或淡黄色的粉末或针状结晶,有剧毒,可抑制纺锤体的形成,进而形成多倍体,也可以诱导变异的形成。【小问1详解】秋水仙素是一种植物碱,秋水仙素可抑制分裂时纺锤体的形成,进而抑制细胞分裂,而着丝粒的分裂不受影响,使得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加倍;芽尖生长点细胞分裂旺盛,秋水仙素作用于有丝分裂前期,分裂旺盛的细胞受秋水仙素影响。【小问2详解】本实验的自变量是秋水仙素浓度,包括0.05%、0.1%和0.2%;因变量是银杏芽尖生长点细胞的成活率和变异率。【小问3详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