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病经证ppt课件

太阳病经证ppt课件

ID:82833399

大小:1.72 MB

页数:144页

时间:2022-11-09

上传者:胜利的果实
太阳病经证ppt课件_第1页
太阳病经证ppt课件_第2页
太阳病经证ppt课件_第3页
太阳病经证ppt课件_第4页
太阳病经证ppt课件_第5页
太阳病经证ppt课件_第6页
太阳病经证ppt课件_第7页
太阳病经证ppt课件_第8页
太阳病经证ppt课件_第9页
太阳病经证ppt课件_第10页
资源描述:

《太阳病经证ppt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第二节太阳病证

1一、太阳病经证(一)中风表虚证 1.桂枝汤本证太阳中风,阳浮而阴弱,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自出,啬啬恶寒,淅淅恶风,翕翕发热,鼻鸣干呕者,桂枝汤主之。(12)【提要】太阳中风证的证治。【释义】1.病机分析;2.方药分析;3.应用举例。

2一、太阳病经证1.桂枝汤证2.1病机及治法病机:风邪外袭,营卫不和。治法:解肌祛风,调和营卫。方药:桂枝汤桂枝——辛温,解表通卫。芍药——酸寒,收敛益营。生姜——助桂解表,且和胃止呕。大枣——助芍益营。甘草——甘平,调和诸药,配桂、姜辛甘化阳,配芍、枣酸甘化阴。

32.2相关计量单位用量:1两=15.625克1升=200毫升生姜1片≈1克用法:服已须臾——5-10分钟一时许——2小时半日——6小时(古人称白天12小时为日,夜晚12小时为夜)。一、太阳病经证1.桂枝汤证

4一、太阳病经证1.桂枝汤证2.3煎服法:1)药物的加工方法说明:桂枝去皮,生姜切,大枣擘2)轻煎,一剂分三次温服。3)药后啜粥:助药力,资汗源。4)温覆取微汗(切忌大汗淋漓,邪不去正反伤)要求:汗出要周遍;要小汗;要持续一段时间。“凡发汗,欲令手足俱周,漐漐然一时间许”《辨可发汗病脉并治篇》5)中病即止,以免过剂伤正。6)不效继服:根据病情,适当调整药量和服药次数。

5一、太阳病经证1.桂枝汤证2.4饮食禁忌:1)忌食生冷,粘滑、肉面、臭恶等不消化、碍胃之品,以免损伤胃气;2)忌食五辛、酒酪等辛热之品,以免过汗。“食肉则复,多食则遗”《素问·热论》

6

7

8补充:桂枝汤临证应用提示:1.以自汗、脉弱为识证要点。2.桂芍等量。3.单纯用于调和营卫时可不必喝粥

9一、太阳病经证1.桂枝汤证太阳病,头痛,发热,汗出,恶风,桂枝汤主之。(13)【提要】进一步指出桂枝汤的主治证,从而扩大了桂枝汤的主治范围。【释义】1.证候分析;2.相关说明

10一、太阳病经证1.桂枝汤证2.相关说明1)本条体现了方证相对的用方思路2)为何无脉?桂枝汤证之脉象不一定是浮缓脉。

11一、太阳病经证1.桂枝汤证太阳病,发热汗出者,此为荣弱卫强,故使汗出。欲救邪风者,宜桂枝汤。(95)【提要】再论太阳中风证的病因病机及治疗。【释义】1.证候分析;2.治则。

12一、太阳病经证1.桂枝汤证1.太阳中风之病机:荣弱卫强卫强——风寒袭表,卫气浮盛于外荣弱——卫气不固,营阴不能内守2.太阳中风之治则:欲救邪风。

13一、太阳病经证2.桂枝汤其他适应证太阳病,初服桂枝汤,反烦不解者,先刺风池、风府,却与桂枝汤则愈。(24)【提要】论太阳病邪气较重时当针药并用。【释义】1.证候分析;2.针药并用。

14一、太阳病经证2.桂枝汤其他适应证治法:针药并用。先刺风池、风府——疏通经络以泄邪气。却与桂枝汤——风邪得挫,再以桂枝汤解肌祛风,调和营卫。

15一、太阳病经证2.桂枝汤其他适应证太阳病,外证未解,脉浮弱者,当以汗解,宜桂枝汤。(42)【提要】太阳病脉见浮弱者宜桂枝汤。【释义】1.脉浮弱之理:脉浮——正气尚能抗邪于表脉弱——正气已有轻度不足2.治法方药。

16一、太阳病经证2.桂枝汤其他适应证太阳病,外证未解,不可下也,下之为逆。欲解外者,宜桂枝汤。(44)【提要】表证未解者宜汗忌下的治疗法则。【释义】1.不可下之理;2.正确治法。

17一、太阳病经证2.桂枝汤其他适应证太阳病,先发汗不解,而复下之,脉浮者不愈。浮为在外,而反下之,故令不愈。今脉浮,故在外,当须解外则愈,宜桂枝汤。(45)【提要】论太阳病汗下后表不解者,仍当解表。【释义】1.审查表证是否解除,可由两方面考虑:44条之证候,本条之脉象。两条综合,辨证更加全面。2.太阳有汗下后仍可再汗之法。

18太阳病,下之后,其气上冲者,可与桂枝汤,方用前法;若不上冲者,不得与之。(15)【提要】太阳病误下后应据表证存在与否决定治则。【释义】1.气上冲与气不上冲的解释;2.主之、宜、可与的异同。一、太阳病经证2.桂枝汤其他适应证

19一、太阳病经证2.桂枝汤其他适应证补充:主之、宜、可与的区别主之——临证决定、非此不可,肯定语气宜——与主之接近,应该之意。可与——暂设此法、尚可改变,商量语气

20奔豚案秦伯末医案:某叟,70岁。因女暴亡,悲哀过甚,先呕吐,继又发作性腹痛一年余,小腹痞块作痛,块渐增大,痛亦渐剧,气从小腹上冲心下,苦闷欲死,继而冲气渐降,痛渐减,病为奔豚。予桂枝汤,共16剂,奔豚大为减轻。 (《谦斋医学讲稿》1964;144)

21一、太阳病经证2.桂枝汤其他适应证伤寒发汗已解,半日许复烦,脉浮数者,可更发汗,宜桂枝汤。(57)【提要】论伤寒汗后余邪复结的证治。【释义】1.证候分析;2.治法方药。

22一、太阳病经证2.桂枝汤其他适应证病常自汗出者,此为荣气和,荣气和者,外不谐,以卫气不共荣气谐和故尔。以荣行脉中,卫行脉外,复发其汗,荣卫和则愈,宜桂枝汤。(53)【提要】论荣卫不和而致常自汗出的证治。【释义】1.证候分析;2.治法方药。

23一、太阳病经证2.桂枝汤其他适应证病人藏无他病,时发热自汗出而不愈者,此卫气不和也,先其时发汗则愈,宜桂枝汤。(54)【提要】论卫气不和,时发热自汗出的证治。【释义】1.证候分析;2.治法方药。

24一、太阳病经证2.桂枝汤其他适应证此两条说明:1.营卫不和并非由皆由外感导致,区别在于非外感者无脉浮头痛、鼻塞流涕等表现。2.桂枝汤治疗自汗之辨证要点在于“藏无他病”。3.发作性疾病应先其发作而治疗。

25自汗案(1)刘少轩医案:林某某,青年渔民,文关岛人。体素健壮,某年夏天午饭后,汗渍未干,潜入海中捕鱼,回家时汗出甚多从此不论冬夏昼夜,经常自汗出。曾就诊数处,以卫阳不固论治,用玉屏风散及龙、牡、麻黄根等,后来亦用桂枝汤加黄芪,均稍愈而复发。嗣到某医院诊治,疑有肺结核,经x光透视,心肺正常。经过年余,体益疲乏,皮肤被汗浸成灰色,汗孔增大,出汗时肉眼可见。汗出虽多但口不渴,尿量减少,流汗时间下午、晚多而上午止,清晨末起床前,略止片刻。自觉肢末麻痹,头晕,脉浮缓重按无力。

26自汗案(2)治宜微发其汗而调营卫。处方:桂枝梢9g杭白芍9g炙甘草3g大枣7枚生姜9g水一碗煎六分。清晨睡醒时服下,嘱少顷再吃热粥一碗,以助药力,静卧数小时,避风。服药后全身温暖,四肢舒畅,汗已止。仍照原方加黄芪15克,服法如前,但不喝粥,连进2剂,竟获全功。其后体渐健壮,七年未发。(福建中医药1964;<5>:35)

27桂枝汤治疗病证总结1.太阳中风证(12、95)2.太阳病无论中风、伤寒,或汗或下,证见头痛、发热、汗出、恶风者(13)3.太阳病,下后正气未伤,或外邪不解脉浮弱,或表证兼里实,或误治后表证未解,或太阳伤寒汗后复作而脉浮者。(15、42、44、45、57)4.杂病中,脏无他病而常自汗出,或时发热汗出者。(53、54)

28一、太阳病经证3.桂枝汤禁例桂枝本为解肌,若其人脉浮紧,发热汗不出者,不可与之也。常须识此,勿令误也。(16下)【提要】太阳伤寒禁用桂枝汤。【释义】1.禁用之理;2.正确治法。

29一、太阳病经证3.桂枝汤禁例补充说明:1.解肌只是意在说明桂枝汤发汗力比麻黄汤为弱。2.中风表虚证亦不可用麻黄汤来治疗。3.发汗解表,既不可太过,又不能不及。

30一、太阳病经证3.桂枝汤禁例若酒客病,不可与桂枝汤,得之则呕,以酒客不喜甘故也。(17)【提要】酒客内蕴湿热者禁用桂枝汤。【释义】1.酒客及酒客病之解释;2.禁用之理;3.酒客病之正确治法。

31一、太阳病经证3.桂枝汤禁例补充:酒客病的治疗1)内无湿热者,桂枝汤亦可用。或将桂枝汤中草、枣补腻甘温之品去掉或减量而行。2)内有湿热内蕴,可于桂枝汤中加清热利湿、清解酒湿之品:如葛花、枳椇子;亦可辨证选用葛根芩连汤、小柴胡汤之类。3)葛花解酲汤可用于醉酒后病证的治疗。

32一、太阳病经证3.桂枝汤禁例凡服桂枝汤吐者,其后必吐脓血也。(19)【提要】内热壅盛者禁用桂枝汤。【释义】1.禁用之理;2.用后反应。

33一、太阳病经证3.桂枝汤禁例补充说明1.凡内有湿热或热毒者,皆不可误用桂枝汤。故凡温热病证,亦当忌用。2.使用桂枝汤的标准和原则:外感或内伤病,见汗出、恶风、脉弱而内无热象者。

34桂枝汤禁例小结1.风寒表实证(16下);2.酒客素有湿热(17);3.素有内热、内痈者(19);4.某些坏病(16上);5.太阳病下之后,其气不上冲的阳气内陷证(15)。

35一、太阳病经证4.桂枝汤的加减应用太阳病,项背强几几,反汗出恶风者,桂枝加葛根汤主之。(14)【提要】太阳中风兼经输不利的证治。【释义】1.证候分析;2.方药分析;3.应用举例。读jǐn,jǐn

36一、太阳病经证4.桂枝汤的加减应用病机:卫不外固,营阴不足,太阳经失于濡养。主症:汗出恶风(本)+项背强急(标)治法:解肌祛风,调和营卫,舒经生津方药:桂枝加葛根汤桂枝汤——解肌祛风,调和营卫。葛根——升阳发表,助桂枝汤发表解肌;宣通经气,疏通经脉;升津液,起阴气,缓解经脉之拘急。

37一、太阳病经证4.桂枝汤的加减应用说明:1.不须啜粥。2.原方所用葛根为鲜品,辛散力强,先煎减轻辛散之力。3.原方无麻黄,当为后世错简所致。4.识证要点:项背部拘紧、转动不利。

38一、太阳病经证4.桂枝汤的加减应用桂枝加葛根汤葛根四两走经输项背几几反汗濡只取桂枝汤一料加来此味妙相须

39项背拘急案刘渡舟医案:刘某,男,41岁。患病已三月,项背强紧,顾盼俯仰不能自如,自汗出而恶风。问其大便则称稀溏,每日二三次,伴有脱肛与后重等症。切其脉浮,视其舌苔白润。辨为桂枝加葛根汤证,其大便溏薄,肛肠下坠后重,则为阳明受邪升清不利之象,为“太阳阳明合病”。处方:桂枝15g白芍15g葛根16g生姜12g炙甘草l0g大枣12枚服药后,不须啜粥,连服7剂,诸症霍然。(《刘渡舟临证验案精选》1996:140)

40一、太阳病经证4.桂枝汤的加减应用太阳病,下之微喘者,表未解故也,桂枝加厚朴杏子汤主之。(43)喘家作桂枝汤,加厚朴、杏子佳。(18)【提要】太阳中风兼喘肺气不利的证治。【释义】1.证候分析;2.方药分析;3.应用举例。注意与15条对比总结

41一、太阳病经证4.桂枝汤的加减应用病机:表邪内扰,肺气上逆。主症:表虚证+喘治法:祛风解肌,降气平喘方药:桂枝加厚朴杏子汤桂枝汤——解肌祛风,调和营卫厚朴、杏仁——下气降逆,消痰平喘

42一、太阳病经证4.桂枝汤的加减应用补充说明:1.“覆取微似汗”说明本方以解表为主。2.无论新、久之喘,只要是表虚作喘,均可用本方。3.本条提示有宿疾之人又患新病,当新病较急或宿疾稳定时,当先治新病。

43一、太阳病经证4.桂枝汤的加减应用桂枝加厚朴杏子汤下后喘生及喘家桂枝汤外更须加朴加二两五十杏此法微茫未有涯

44咳喘案(1)刘渡舟医案:刘某某,男,33岁,1994年1月25日初诊。感冒并发肺炎,口服先锋4号,肌注青霉素,身热虽退,但干咳少痰,气促作喘,胸闷。伴头痛,汗出恶风,背部发凉,周身骨节痠痛,阴囊湿冷。舌苔薄白.脉来浮弦。证属太阳中风,寒邪犯肺,气逆作喘。法当解肌祛风,温肺理气止喘。

45咳喘案(2)桂枝10g白芍10g生姜l0g炙甘草6g大枣12g杏仁l0g厚朴15g服药7剂,咳喘缓解,仍有汗出恶风,晨起吐稀白痰。桂枝、白芍、生姜增至12g。又服7剂,咳喘得平,诸症悉除。医院复查,肺炎完全消除。(《刘渡舟临证验案精选》1996:22)

46读案启示:1.本汤证辨证要点:风寒表虚兼咳喘为宜,必见汗出恶风;苔薄白,脉浮缓,以无热象为宜。2.病重药轻,须适当加大用量。

47一、太阳病经证4.桂枝汤的加减应用太阳病,发汗,遂漏不止,其人恶风,小便难,四肢微急,难以屈伸者,桂枝加附子汤主之(20)。【提要】过汗致阳虚漏汗表未解的证治。【释义】1.证候分析;2.方药分析;3.应用举例。

48一、太阳病经证4.桂枝汤的加减应用可能病因:1)病轻药重,如表虚误用麻黄;2)卫阳素虚而行发汗;3)桂枝汤服后汗出淋漓如水。

49一、太阳病经证4.桂枝汤的加减应用病机:表邪未尽,卫阳不固,阴液不足。主症:漏汗或动则汗出过多,恶风较重,伴小便难、四肢拘急等。治法:调和营卫,扶阳固表“有形之血,不能速生;无形之气,所当急固”方药:桂枝加附子汤桂枝汤——调和营卫,祛风解肌;炮附子——温经复阳,固表止汗。

50一、太阳病经证4.桂枝汤的加减应用桂枝加附子汤汗因过发漏漫漫肢急常愁伸屈难尚有尿难风又恶桂枝加附一枚安

51漏汗案(1)于鸪枕医案:王某某,男,29岁,1952年10月12日入院。患者因慢性骨髓炎住院二月余,一日下午感怕冷、头痛,医者给予非那西汀0.2克、匹拉米洞0.2克,一次服下,约半小时许,大汗不止,恶风,尿急而无尿液,急邀中医会诊。检查:形体消瘦,面色萎黄,表情惶恐,全身大汗淋漓,四肢拘急,坐卧不宁,状甚危笃,脉沉微而数。

52漏汗案(2)诊为大汗亡阳,处方:桂枝10g甘草6g白芍10g附子10g生姜1片大枣3枚当即配药煎服,服1剂汗止而愈。(《山东中医学院学报》1979;<3>:59)

53一、太阳病经证4.桂枝汤的加减应用补充说明:本方在临床常用治阳不固阴之证,如漏汗、漏乳、崩漏、遗精、遗尿等。

54一、太阳病经证4.桂枝汤的加减应用太阳病,下之后,脉促胸满者,桂枝去芍药汤主之。(21)【提要】太阳病误下后胸阳不振的证治。【释义】1.证候分析;2.方药分析;3.应用举例。1.满之读音。2.为什么是胸?

55一、太阳病经证4.桂枝汤的加减应用病机:表邪内陷,胸阳不振。主症:胸闷、脉促+表证治法:解肌祛风,温通胸阳方药:桂枝去芍药汤桂枝、生姜、炙甘草——辛甘化阳,以温补胸阳;大枣——佐甘草,以补中州。因芍药味酸微寒,具收敛之性,用之有碍宣通阳气;对桂枝振奋胸阳有掣肘之弊,故去之。

56胸闷案刘渡舟医案:李某某,女,46岁。因患心肌炎而住院治疗,每当入夜则胸中憋闷难忍,气短不足以息,必须靠吸氧气才能得以缓解。舌质淡苔白,脉弦而缓。辨为胸阳不振,阴气内阻证。桂枝10g生姜l0g大枣12枚炙甘草6g服药2剂后证状减轻,原方加附子6克,再服3剂后,证状消除。(《经方临证指南》1993:5-6)

57医案两则某,四十四岁,寒热咳嗽,当以辛温治之,桂去芍药加杏仁。又某,五十,形寒咳嗽,头痛口渴,桂枝汤去芍加杏仁、花粉。——《临证指南医案》

58一、太阳病经证4.桂枝汤的加减应用若微寒者,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主之。(22)【提要】太阳病误下后胸阳损伤的证治。【释义】1.证候分析;2.方药分析;3.应用举例。微寒——脉微、恶寒;“若脉不见促而见微,身复恶寒者,为阳虚已极”——陈修园《伤寒论浅注》

59一、太阳病经证4.桂枝汤的加减应用病机:胸阳不振,阳气不足。主症:桂枝去芍药汤证+脉微恶寒治法:解肌祛风,补阳消阴方药: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桂枝去芍药汤——温振胸阳,祛邪达表炮附子——温心肾之阳

60一、太阳病经证4.桂枝汤的加减应用桂枝去芍药及加附子汤桂枝去芍义何居胸满阴弥要急除若见恶寒阳不振更加附子一枚俱

61胸闷案刘渡舟医案:王某,男,36岁。自诉胸中发满,有时憋闷难忍,甚或疼痛。每逢冬季则发作更甚,兼见咳嗽,气短,四肢不温,畏恶风寒等症。脉来弦缓,舌苔色白。参合上述脉证,辨为胸阳不振,阴寒上踞,心肺气血不利之证,治当通阳消阴。方用:桂枝9g生姜9g炙甘草6g大枣7枚附子9g服5剂,胸满、气短诸症皆愈。(《刘渡舟临证验案精选》1996:22)

62一、太阳病经证4.桂枝汤的加减应用发汗后,身疼痛,脉沉迟者,桂枝加芍药生姜各一两,人参三两新加汤主之。(62)【提要】论汗后气营不足身痛的证治。【释义】1.证候分析;2.方药分析;3.应用举例。脉沉迟主什么?

63一、太阳病经证4.桂枝汤的加减应用病机:营阴、阳气俱不足,以致气阴两亏,筋脉失养。主症:身疼痛,脉沉迟。治法:调和营卫,益气养阴。方药:桂枝新加汤

64一、太阳病经证4.桂枝汤的加减应用桂枝汤——酸甘养营,辛甘益卫加重芍药至四两——增强滋养营血的作用加重生姜至四两——宣通阳气,行血脉之滞,引药达表人参——益气和营,补汗后诸虚

65一、太阳病经证4.桂枝汤的加减应用桂枝加芍药生姜人参新加汤汗后身疼脉反沉新加方法轶医林方中姜芍还增一三两人参义蕴深

66产后高热案张圣德医案:张某,30岁。产后三天发热,体温40.2℃,头痛,恶寒有汗,舌苔薄微腻,脉象浮小数。乃产后气阴两亏,风邪乘虚外袭,以致营卫不和。治当调和营卫,补虚退热。川桂枝3g杭白芍10g炙甘草3g生姜1片太子参15g嫩白薇10g香青蒿5g2剂,体温降至正常,余症消失。(江苏医药·中医分册1979;<1>:4)

67桂枝汤加减小结1.太阳病项背强几几,反汗出恶风之桂枝加葛根汤。(14)2.喘家中风,或误下后太阳微喘之桂枝加厚朴杏子汤。(18、43)3.太阳病发汗,遂漏不止之桂枝加附子汤。(20)4.太阳病下后,脉促胸闷之桂枝去芍药汤;若脉微恶寒之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21、22)5.汗后气营两虚致身疼痛,脉沉迟之桂枝新加汤。(62)

68一、太阳病经证5.麻黄汤证太阳病,头痛,发热,身疼,腰痛,骨节疼痛,恶风,无汗而喘者,麻黄汤主之。(35)【提要】论太阳伤寒的证治。【释义】1.证候分析;2.方药分析;3.应用举例。注意:此处表因果

69一、太阳病经证5.麻黄汤证病机:风寒外束,卫闭营凝,肺气郁闭。主症:恶寒发热;诸痛;无汗而喘;脉阴阳俱紧治法:发汗解表,宣肺平喘。方药:麻黄汤麻黄——发汗解表;宣肺平喘桂枝——助麻黄发汗杏仁——助麻黄平喘甘草——调和诸药

70一、太阳病经证5.麻黄汤证补充说明:1.本证应注意喘及身痛与相关方剂的鉴别。2.使用麻黄汤发汗要注意剂量之间的比例,即麻黄:桂枝:甘草=3:2:1。3.本方只宜暂用,不可久服。如汗后不解,可用桂枝汤代之。4.四时外感常用方:春用银翘、夏用香薷、秋用杏苏、冬用麻黄。

71一、太阳病经证5.麻黄汤证麻黄汤七十杏仁三两麻一甘二桂效堪夸喘而无汗头身痛温覆休教粥到牙

72伤寒表实案刘渡舟医案:刘某某,男,50岁。隆冬季节,因工作需要出差外行,途中不慎感受风寒之邪,当晚即发高烧,体温达39.8℃,恶寒甚重,虽覆两床棉被,仍洒淅恶寒,发抖,周身关节无一不痛,无汗,皮肤滚烫而咳嗽不止。视其舌苔薄白,切其脉浮紧有力,此乃太阳伤寒表实之证。治宜辛温发汗,解表散寒。用麻黄汤:麻黄9g桂枝6g杏仁12g炙甘草3g1剂。服药后,温覆衣被,须臾,遇身汗出而解。(《刘渡舟临证验案精选》1996:1)

73遗尿案(1)韩天育医案;某女,32岁。1991年春因感受风寒而发热恶寒头痛,服用感冒胶囊等末愈。此后经常怕冷,微热,头痛身痛,体温常在37℃以上,住某院治疗,发热有所好转,但小便开始不利,数日后不禁,迭经医治,病无起色。刻诊:形体肥胖,两眼睑虚浮,下肢浮肿,尿意频急,小便后仍有尿意,时有自遗,咳嗽高声、大笑时尿液自出。有尿时需急入厕,动作稍迟则尿湿衣裤,痛苦不迭。发热微恶寒,肢节疼痛,体温在37-38℃之间波动,平时很少出汗,炎夏时亦是如此,查尿常规阴性。舌质淡润,苔白腻,脉浮微紧。

74遗尿案(2)查以前所服处方,皆温肾固涩、补肺健脾之法,鉴于此,另辟路径,以太阳表实证治之,投麻黄汤:麻黄10g桂枝6g杏仁10g甘草15g3剂。服药后遍体津津汗出,发热解,小便正常,至今未有复发。(吉林中医药1992;<4>:19)

75一、太阳病经证5.麻黄汤证脉浮者,病在表,可发汗,宜麻黄汤。(51)脉浮而数者,可发汗,宜麻黄汤。(52)【提要】太阳表实证之脉象。【释义】注意:临床上单凭脉象是不能贸然使用麻黄汤的,必须具有头痛、发热、恶寒、无汗等才可应用。

76一、太阳病经证5.麻黄汤证补充说明:1.太阳伤寒证脉象并非固定,所以35条没有脉象。2.尺脉不迟不微,才可用麻黄汤。(49、50)

77一、太阳病经证5.麻黄汤证太阳病,十日以去,脉浮细而嗜卧者,外已解也。设胸满胁痛者,与小柴胡汤。脉但浮者,与麻黄汤。(37)【提要】论太阳病多日后的三种转归。【释义】1.证候分析;2.补充说明。

78一、太阳病经证5.麻黄汤证太阳病,脉浮紧,无汗,发热,身疼痛,八九日不解,表证仍在,此当发其汗。服药已微除,其人发烦目瞑。剧者必衄,衄乃解,所以然者,阳气重故也。麻黄汤主之。(46)【提要】论太阳伤寒日久,服麻黄汤后可能出现的反应。倒装笔法

79一、太阳病经证5.麻黄汤证注意:出现烦的情况,前面学过四种。4条:考虑变证。24条:病重药轻,激惹邪气。57条:余邪不尽。46条:卫阳闭郁较重。

80一、太阳病经证5.麻黄汤证太阳病,脉浮紧,发热,身无汗,自衄者愈。(47)伤寒脉浮紧,不发汗,因致衄者,麻黄汤主之。(55)【提要】伤寒表实证衄后的不同转归。【释义】1.证候分析;2.补充说明。

81一、太阳病经证5.麻黄汤证综上,衄后出现的情况:1.衄后表解,脉静身和(46、47)2.衄后不解,表证仍在。可再投辛温之剂(55)3.衄后生变,热入营血。可清热凉血,清热凉营。

82一、太阳病经证6.麻黄汤证禁例咽喉干燥者,不可发汗。(83)【提要】论阴虚咽燥者不可发汗。【释义】咽喉干燥说明肺、胃、肾脏阴虚,纯用辛温发汗则伤阴助热。

83一、太阳病经证6.麻黄汤证禁例淋家,不可发汗,发汗必便血。(84)【提要】论淋家不可发汗。【释义】淋家——或膀胱蕴热,或肾阴亏虚。

84一、太阳病经证6.麻黄汤证禁例疮家,虽身疼痛,不可发汗,发汗则痓。(85)【提要】论气血不足之疮家不可发汗。【释义】疮家——经久不愈,多为气血两虚。

85一、太阳病经证6.麻黄汤证禁例衄家,不可发汗,汗出必额上陷,脉急紧,直视不能眴,不得眠。(86)【提要】论阴血不足之衄家不可发汗。【释义】衄家——阴血素虚,阴虚则阳亢。

86一、太阳病经证6.麻黄汤证禁例亡血家,不可发汗,发汗则寒慄而振。(87)【提要】论失血病人禁用汗法。【释义】亡血家—阴血亏虚,阳气耗伤,气血两虚。振——肢体震颤,血伤无以濡养筋脉慄——内心寒战,气伤无以温煦卫阳

87一、太阳病经证6.麻黄汤证禁例汗家,重发汗,必恍惚心乱,小便已阴疼,与禹余粮丸。(88)【提要】论平素多汗者不可发汗。【释义】汗家——阳气阴液俱虚。

88一、太阳病经证6.麻黄汤证禁例禹余粮丸禹余粮一两、龙骨八钱、牡蛎五钱、铅丹六钱、茯苓六钱、人参五钱上六味为末。粳米为丸。朱砂为衣。如绿豆大。空心麻沸汤送下——蔡正言《甦生的镜》

89一、太阳病经证6.麻黄汤证禁例病人有寒,复发汗,胃中冷,必吐蛔。(89)【提要】论中焦虚寒者不可发汗。【释义】有寒——胃中素寒,中阳不足《医宗金鉴》“宜理中汤送乌梅丸可也”

90一、太阳病经证6.麻黄汤证禁例脉浮数者,法当汗出而愈。若下之,身重心悸者,不可发汗,当自汗出乃解。所以然者,尺中脉微,此里虚,须表里实,津液自和,便自汗出愈。(49)【提要】论尺中脉微,虽有表证不可发汗。【释义】“实人伤寒发其汗,虚人伤寒建其中”

91挟虚伤寒案(1)聂惠民医案:刘某,女,50岁,1974年11月初诊。患病五六日,初起发热,体温37.5℃,伴有恶寒,周身疼痛。证属外感,前医投以解表发汗剂,汗后发热稍减,唯恶寒身痛不除,反增心悸乏力,倍感虚弱。查体:诊其脉沉微细略数,舌苔薄白,面色晄白。素体消瘦,患风心病多年,风寒侵袭而病。

92挟虚伤寒案(2)证属挟虚伤寒,不宜强行发汗。宗本条“身重心悸者,不可发汗,当自汗出乃解”之意,扶正祛邪,采用人参10克。分三次煎服。每日服三次,药后啜粥自养,三日之后,微汗表解,津液自和,诸证皆除。(聂惠民.《聂氏伤寒论》.学院出版社,2002:91)

93一、太阳病经证6.麻黄汤证禁例脉浮紧者,法当身疼痛,宜以汗解之。假令尺中迟者,不可发汗。何以知然?以荣气不足,血少故也。(50)【提要】论尺中脉迟,虽有表证不可发汗。【释义】1.证后分析;2.病案举例。

94伤寒里虚案(1)许叔微医案:昔有乡人丘生者病伤寒,予为诊视。发热、头疼、烦渴。脉虽浮数而无力.尺以下迟而弱。予日:虽属麻黄证,而尺迟弱。仲景日:“尺中迟者,荣气不足,血气微少,未可发汗。”予于建中汤加当归、黄芪令饮。翌日脉尚尔,其家煎迫,日夜督发汗药。言几不逊矣。予忍之。但只用建中调荣而已。

95伤寒里虚案(2)至五日尺部方应,遂投麻黄汤。啜第二服,发狂,须臾稍定,略睡已得汗矣。信知此事是难。仲景虽云:“不避晨夜,即宜便治。”医者亦须顾其表里虚实,待其时日。若不循次第,暂时得安,亏损五脏,以促寿限,何足贵也。许叔微《普济本事方》卷第八

96一、太阳病经证6.麻黄汤证禁例关于麻黄九禁的补充说明:1.可概括为咽淋疮衄血汗寒+尺脉微、尺中迟。2.阴、阳、气、血不足者,湿热,毒热,阴虚而热盛者慎用,严格的说是禁用麻黄汤。推而广之,慎用或者禁用辛温发汗法。

97一、太阳病经证7.麻黄汤兼证太阳病,项背强几几,无汗恶风,葛根汤主之。(31)【提要】太阳伤寒兼经输不利的证治。【释义】1.证候分析;2.方药分析;3.应用举例。

98一、太阳病经证7.麻黄汤兼证病机:风寒侵袭太阳经脉,经气不利。主症:项背强几几+表实证治法:发汗解表,升津舒经。方药:葛根汤桂枝汤——解肌驱邪,调和营卫麻黄——增强桂枝汤解表发汗之力。葛根——升津液,舒筋脉,又助麻、桂解肌发表;

99一、太阳病经证7.麻黄汤兼证葛根汤四两葛根三两麻枣枚十二效堪嘉桂甘芍二姜三两无汗憎风下利夸

100痉病案(1)方承康医案:章某某,男性,74岁,本市服装四厂退休技师,1985年11月9日初诊。患者于同年7月底行“前列腺摘除术”后外感发热,经用中西药后寒热退,同时出现双下肢萎软痠痛,行走须人搀扶,双侧颈项牵强疼痛,在外院用中西药两月余,下肢症渐好转,颈项诸症却有增无减。症见身体瘦癯,头项左倾,两侧颈项和后枕部僵硬麻木,牵强疼痛,转侧时疼痛益剧,头似不在脖子上,二便自调。舌质淡红,苔薄白,脉细弦。

101痉病案(2)观前医处方多为羌防一类祛风湿止痛或夹通络养血之品,然患者颈项诸症实属仲圣所谓“强几几”也,其太阳经证已跃然眼前,遂处以《伤寒论》葛根汤原方:葛根40g生麻黄10g桂枝10g赤白芍各30g生甘草10g生姜3g大枣12枚2剂。嘱药后稍加被覆以取小汗。

102痉病案(3)二诊:患者头颈已复端正,精神振奋,谓当日药后略有汗出,颈项部隐感热辣,诸症明显减轻,颈项大松,如失重负。次日药后并无汗出,颈项症豁然若失,转侧欲如,稍感头晕,病既愈,未再处方。一月后门诊遇之,谓一切良好。(江西中医药1989;<1>:35-36)

103一、太阳病经证7.麻黄汤兼证太阳中风,脉浮紧,发热,恶寒,身疼痛,不汗出而烦躁者,大青龙汤主之。若脉微弱,汗出恶风者,不可服之,服之则厥逆,筋惕肉瞤,此为逆也。(38)【提要】论太阳伤寒兼内热的证治及大青龙汤的禁例。【释义】1.证候分析;2.方药分析;3.应用举例。

104一、太阳病经证7.麻黄汤兼证病机:风寒外束,阳气郁遏。(外寒内热<以外寒为重>,表里俱实)主症:表实证+烦躁治法:发汗解表,兼清内热。方药:大青龙汤

105一、太阳病经证7.麻黄汤兼证本方由麻黄汤重用麻黄,另加石膏、生姜、大枣而成。重用麻黄,佐桂枝、生姜辛温发汗,外散风寒或外宣湿郁,以开表气之闭;减杏仁——一则未言喘逆,二则麻黄已重用。石膏——辛寒,以清郁热,除烦躁;炙甘草、大枣、生姜——和中以滋汗源;

106一、太阳病经证7.麻黄汤兼证煎服法:①取微微汗出为佳,切勿过汗;②若汗出过多,可用温粉扑身以止其汗;③若一服汗出邪解,即停后服。即使病证有所反复也不可以再用;④若过汗,乃至亡阳,出现恶风、烦躁、不得眠等变证者,应及时救治,当用四逆汤一类。

107一、太阳病经证7.麻黄汤兼证补充说明:1、风寒外束,阳气郁闭于内,不汗出而烦躁,可见大青龙汤证较麻黄汤证为重。2、麻黄、石膏乃对药,临床使用须注意二者的比例,若内热渐盛,宜及时调整。3、取名大青龙,意在龙升雨降。4、使用大青龙汤标志症状:不汗出而烦躁。

108一、太阳病经证7.麻黄汤兼证大青龙汤二两桂甘三两姜膏如鸡子六麻黄枣枚十二五十杏无汗烦而且躁方

109夏季伤寒案(1)余瀛鳖医案:邓某,男。身体素壮,时值夏令酷热,晚间当门而卧,迎风纳凉,午夜梦酣,渐转凉爽,夜深觉寒而醒,入室裹毯再寝。俄尔寒热大作,热多寒少,头痛如劈,百节如被杖,壮热无汗,渐至烦躁不安,目赤,口干,气急而喘。脉洪大而浮紧。

110夏季伤寒案(2)此夏气伤寒已化烦躁之大青龙证,为书大青龙方治之。生麻黄12g川桂枝12g生石膏120g甘草9g生姜9g鲜竹叶15g服昨方,汗出甚畅,湿及衣被。约半小时,渐渐汗少,高热已退,诸症爽然若失。又为处一清理余邪之方,兼通大便,其病果愈。(江苏中医1959;<5>:16)

111误汗致亡案(1)宋道援老先生运用大青龙汤一失案析。 1929年春假,随族人同居由沪至屏风山。有雷某之子,年20岁,患病甚重。其父代诉:“初因劳作往返,抵家热甚,遂用井水淋浴,拂晓即发寒热。年事方壮,不以为意,二天犹不退,虽经治仍日甚一日。”是时,其妻携扶出室,为之易衣,但病人云冷甚,坚拒去被,语声高亢,欲饮冷茶。又见患者虽萎顿,但面色缘缘正赤,目光炯炯有神,唇周燥焦破裂,上有血迹。

112误汗致亡案(2)问:“衄乎?”其妻答:“齿鼻均有血,前天才开始,量并不多。”试令张口,腥热之气喷人,服间亦有血迹,舌质色红,苔灰白干燥。脉浮数,一息六至以上。按其胸腹,皮肤干燥,抚之热如炙,腹柔软,遍寻无痛处,脾可触及。小溲赤热.六天来大便共两次,色黄不黑。腹诊之顷,时时踡缩,口亦为噤。问:“曾出过汗否?”曰:“病至今日,从未出汗,故乘热给药,希能出些汗把热退去,但吃药后只觉烦热难过,汗则丝毫没有。”

113误汗致亡案(3)余始以为大青龙汤证。然患者有衄之一症,是否血热?继思之:舌质不绛,神识不昏,未见斑疹,加以大渴喜冷饮,显然邪尚在气而未入血。既未入血,则致衄之由,仍系《伤寒论》所谓“剧者必衄”者“阳气重。”乃书案云:热为寒困,欲透未由,愈郁愈炽,阳气重故助。大渴引饮喜冷,神清舌不绛,未涉营血分,犹可辛温透汗。盖表之严寒不解,里之炽热不除也,然气热已经弥漫,焦头烂额堪虞,势非略参辛凉不可。

114误汗致亡案(4)大青龙汤主之:麻黄六钱桂枝二钱生石膏八钱杏仁五钱甘草二钱一剂。书毕,觉病情虽延一周,但正年壮,病机与方药无间,其效可必。乃嘱其父曰:“服后能得汗,则热亦可随之而退。”此时舟人催行,遂匆匆告别。不日束装返沪,亦未及过问其后果。

115误汗致亡案(5)抵校,将所录脉案就教于陆师渊雷,讵料陆师阅后谓:“病因大青龙汤证,但所用者,究系何方?从药量比例,或可云仿之大青龙,但所列药物则非,称之为麻杏甘石加桂枝,亦可称之为麻黄汤加石膏,诚非驴非马汤。”余谓;“姜枣在本方非属必要,故舍而未用。”师对此语,大不为然,曰:“仲景方不特药量之比严谨之至,即一药之取舍,效若天渊,《伤寒论》中此类例证,不胜枚举。”当时虽唯唯,然内心实不折服。

116误汗致亡案(6)遂又质之章师次公,并告以己意。章先生云:“陆君之言诚然!余所欲知者,乃药后以何方继?”对曰:“未也。”章师曰:“对如此重病,投如此峻剂,而不预谋善后,安危难料,非万全策。”陡闻此教顿觉冷水灌顶,虽欲亟知其果而不能。

117误汗致亡案(7)暑假再返,遂惜造雷家。其父云:“服药一煎,不久即出汗很多,怕冷怕热,口渴难过,病好了一大半,深夜服二煎,但汗不如白天之多,不过热未退清。家人以药虽贱却验,又赎一剂。服后,汗较昨天更多,且一直不止,热虽迟清,但怕冷更甚,继而四肢亦冷,浑身如冰,四肢抽筋,依次神识昏迷,话也不能说,如此一昼夜,延至深夜而亡。”含泪唏嘘,惨不忍闻,余虽心为之碎,实无言可慰。

118误汗致亡案(8)想此病之方,蒙章陆两师鉴定,再征以第一煎服后的表现,大青龙本系的对之方,可予肯定。但方证的对,而仍不免于死,非方药所杀,实用方者杀之也:病重如斯,方峻如斯,安危难料而余末亲自观察,一书了之。麻黄能使人汗,多汗亡阳,今量达六钱,并伴桂枝,能不防其大汗乎?况《伤寒论》汤后服法下,明明有“若复服汗出亡阳”之戒。而余视此文若不见,未预告汗后再服之害,致使汗后一服再服,大汗亡阳而毙。况本方即不再服,药重如此,也大有亡阳可”能,故当预告服后诸情及抢救方药。当时若预拟四逆辈授之,以备不虞,则即肢冷脉绝也或可有救。而余计不出此,铸成大错,实由我之蒙昧所致矣。(中医杂志1981;<8>:24)

119一、太阳病经证7.麻黄汤兼证伤寒脉浮缓,身不疼,但重,乍有轻时,无少阴证者,大青龙汤发之。(39)【提要】补述太阳伤寒兼内热的变化表现与治法。【释义】1.证候分析;2.方药分析。

120一、太阳病经证7.麻黄汤兼证伤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气,干呕发热而咳,或渴,或利,或噎,或小便不利,少腹满,或喘者,小青龙汤主之。(40)【提要】论太阳伤寒兼水饮的证治。【释义】1.证候分析;2.方药分析;3.应用举例。

121一、太阳病经证7.麻黄汤兼证病机:外有风寒,内有水饮。主症:呕吐清水,咳喘痰多,清稀(寒凉)+发热恶寒或然症:口渴,下利,噎,小便不利、少腹满治法:外散风寒,内化水饮。方药:小青龙汤

122一、太阳病经证7.麻黄汤兼证麻黄——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又兼能利水。桂枝——助麻黄增强解表通阳散寒之力。细辛、干姜——温化寒饮。干姜可温化中焦水寒之邪。半夏——降逆止呕。五味子——敛肺止咳,且使姜、辛、麻不致辛散太过。芍药——酸敛护阴,且与桂相伍,调和营卫。炙甘草——和中护正,调和诸药。

123关于细辛不过钱的说明:《本草别说》:“细辛单用末,不过半钱匕,多则气闷塞不通者死,虽死无伤。”《本草纲目》:“若单用末,不可过一钱。多则气闷塞不通者死,虽死无伤。”本品所含黄樟醚对呼吸中枢有麻痹抑制作用,过量宜造成窒息性死亡。在水中煎煮后很容易被破坏,毒性降低。一、太阳病经证7.麻黄汤兼证

124一、太阳病经证7.麻黄汤兼证补充说明:1.取名小青龙,意在翻江倒海。2.使用小青龙汤标志:凡寒饮并见者。3.小青龙汤禁忌症见于《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篇》4.本方辛温燥烈,不宜久服,服后需用健脾祛痰药,比如苓桂剂善后。

125一、太阳病经证7.麻黄汤兼证小青龙汤桂麻姜芍草辛三夏味半升记要谙表不解兮心下水咳而发热句中探

126咳喘案(1)刘渡舟医案:柴某某,男,53岁,1994年12月3日就诊。患咳喘十余年,冬重夏轻,经过许多大医院均诊为“慢性支气管炎”,迭用中西药治疗而效果不显。就诊时,患者气喘憋闷,耸肩提肚,咳吐稀白之痰,每到夜晚则加重,不能平卧,晨起则口吐痰盈杯盈碗,背部恶寒。视其面色黧黑,舌苔水滑,切其脉弦,寸有滑象。

127咳喘案(2)断为寒饮内伏,上射于肺之证,为疏小青龙汤麻黄9g桂枝10g干姜9g五味子9g细辛6g半夏14g白芍9g甘草10g服7剂咳喘大减,吐痰减少,夜能卧寐,胸中觉畅,后以《金匮》桂苓五味甘草汤加杏、夏、姜正邪并顾之法治疗而愈。(《刘渡舟临证验案精选》1996:18-19)

128刘渡舟教授小青龙汤使用经验:1.辨气色:面色黧黑,称为“水色”;或见两日周围有黑圈环绕,称为“水环”;或见头额、鼻柱、两颊、下巴的皮里肉外之处出现黑斑,称为“水斑。”2.辨痰涎:痰涎色白质稀;或形如泡沫,落地为水;或吐痰为蛋清状,触舌觉冷。3.辨舌象:舌苔多见水滑。4.辨脉象:多弦;或浮弦;或浮紧;或沉。

129一、太阳病经证7.麻黄汤兼证伤寒,心下有水气,咳而微喘,发热不渴。服汤已,渴者,此寒去欲解也。小青龙汤主之。(41)【提要】补述太阳伤寒兼水饮的证治及药后寒去欲解的表现。【释义】1.渴与不渴只分析;2.小青龙汤取效的标志。

130一、太阳病经证8.表郁轻证太阳病,得之八九日,如疟状,发热恶寒,热多寒少,其人不呕,清便欲自可,一日二三度发。脉微缓者,为欲愈也;脉微而恶寒者,此阴阳俱虚,不可更发汗、更下、更吐也。面色反有热色者,未欲解也,以其不能得小汗出,身必痒,宜桂枝麻黄各半汤。(23)【提要】论述太阳病日久不愈的三种转归。

131一、太阳病经证8.表郁轻证病机:表邪郁滞,其势较轻。主症:阵发性发热恶寒,以发热为主,面红,身痒治法:小发其汗。方药:桂枝麻黄各半汤(合方治病乃仲景之首创)

132一、太阳病经证8.表郁轻证桂枝汤之1/3与麻黄汤之1/3相合。麻黄汤发汗解表,疏达皮毛;桂枝汤调和营卫,扶正以滋汗源。用量:1两=24铢

133风隐疹案(1)刘景祺医案:孙某某,女,45岁,1982年7月20日初诊。恶寒发热,全身起大片风团已二十余日。发病前曾汗出冒雨,过一日后即发现全身起大片风团,每日发作五六次,痒甚,心烦。曾注射钙剂,口服扑尔敏、维生素丙等无效。面色苍白,皮肤划痕试验阳性,全身散在大片风团,胸部较多。舌淡苔白,脉弦。

134风隐疹案(2)辨证:风寒束表,不得宣泄。治则:辛温透表,疏风止痒。处方:桂枝5g白芍3g生姜3g炙甘草3g麻黄3g大枣4个炒杏仁3g服6剂,临床治愈,随访三个月末复发(《经方验》1987:13)

135一、太阳病经证8.表郁轻证服桂枝汤,大汗出,脉洪大者,与桂枝汤如前法。若形似疟,一日再发者,汗出必解,宜桂枝二麻黄一汤。(25)【提要】论服桂枝汤大汗出后两种不同的证治。【释义】1.证候分析;2.方药分析;3.应用举例。

136一、太阳病经证8.表郁轻证病机:表郁日久,证微邪微。主症:恶寒发热如疟状,一日发作两次,或伴汗出、身痒。治则:辛温轻剂,微发其汗。方剂:桂枝二麻黄一汤

137一、太阳病经证8.表郁轻证方义:本方药味组成与桂枝麻黄各半汤相同,但在药量比例上,麻黄汤的剂量更轻,属调和营卫、解肌祛风方中略佐发汗之品,从而达到调和营卫兼疏表邪之效。用量:桂枝汤5/12量,麻黄汤2/9量。

138一、太阳病经证8.表郁轻证注意四种汗法峻汗——麻黄汤缓汗——桂枝汤小汗——桂枝麻黄各半汤微汗——桂枝二麻黄一汤

139表郁轻证案(1)俞长荣医案:李某,男,49岁,1963年4月10日就诊。恶寒战栗,发热,热后汗出身凉,日发一次,连续三日。伴见头痛,肢楚,腰疼,咳嗽痰少,食欲不振,二便自调。脉浮紧,舌苔白厚而滑。治宜辛温解表轻剂,与桂枝二麻黄一汤。处方:桂枝9g白芍9g杏仁6g炙甘草6g生姜6g麻黄4.5g大枣3枚

140表郁轻证案(2)服药后,寒热已除,诸症悉减。现惟心悸少气,昨起腹中微痛而喜按。大便正常,脉转弦缓。此因外邪初解,荣血不足,气滞使然,遂与小建中汤,1剂而安。(《伤寒论汇要分析》1964:70-71)

141一、太阳病经证8.表郁轻证太阳病,发热恶寒,热多寒少。脉微弱者,此无阳也,不可发汗。宜桂枝二越婢一汤。(27)【提要】论表郁内热轻证的治法。【释义】1.证候分析;2.方药分析;3.应用举例。

142一、太阳病经证8.表郁轻证病机:外感温热,郁于肺卫。主症:发热重,恶寒少,以方测证,亦可有口渴、心烦、咽痛。治法:辛凉解表,微发其汗,兼清里热。方药:桂枝二越婢一汤桂枝汤调和营卫,外散表邪;越婢汤取其辛凉之性,以宣泄在里之郁热。用量:桂枝汤1/4量,越婢汤1/8。

143表郁化热案刘渡舟医案:刘某某,女,10岁。深秋感受寒凉之气,发热恶寒,每日发作好几次,拖延数月末愈。脉浮无力,舌质红,苔薄白。饮食及大小便基本正常。此乃风寒郁表,日久不解,寒将化热之轻证。治用桂枝二越婢一汤,麻黄3g桂枝5g白芍5g生姜3g大枣4个石膏6g炙甘草3g玉竹3g共服2剂,得微汗出而解。(《新编伤寒论类方》1984:16)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最近更新
更多
大家都在看
近期热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