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6913014
大小:36.83 KB
页数:14页
时间:2018-01-30
《“斯德哥尔摩综合症”及其对后进生教育的启示》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斯德哥尔摩综合症”及其对后进生教育的启示 摘要:文章通过斯德哥尔摩综合症的介绍和引入,从心理学角度分析和研究了斯德哥尔摩综合症的一般启示,结合新时期“后进生”的成因及典型心理特点,分析并提出了后进生心理的类“斯德哥尔摩综合症”现象,对其成因及危害进行了探讨,并就如何防范该现象提出了一些建议和思考。 关键词:斯德哥尔摩综合症;后进生教育;启示 一、斯德哥尔摩综合症及其由来 斯德哥尔摩综合症,又称人质情节、人质综合症,也有人称为人质症候群,是犯罪心理学名词,指的是被绑架的人质对于绑架者产生某种情感,甚至反过来保护、协助绑架者的一种现象。
2、 这种心理现象在人类社会生活中其实早已存在,其真正得名则是起源于上世纪中叶的一桩银行抢劫及绑架人质案。1973年8月23日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发生了一件银行抢劫案件,歹徒Olsson与Olofsson在意图抢劫市内最大的一家银行失败后,绑架了4位该银行职员。人质被绑匪劫持达6天之久。刚开始时绑匪用枪恐吓及威胁人质,接下来的几天,绑匪允许人质上厕所及在一定范围四处走动。这段期间人质和绑匪开始进行交流,人质和绑匪产生了心理认知上的双向连结。最后这起事件以绑匪向警方投降告终。然而所有的受害者在事后都表明并不痛恨歹徒,并表达他们对歹徒非但没有伤害他们却对
3、他们照顾的感激,还对警察采取敌对态度。这些人质去探视绑匪,有两名人质在讯问时帮绑匪辩护。最令人惊奇的是被绑架的人质中一名女职员Christian竟然爱上了其中一名绑匪Olsson,并跑到监狱里与他私定终身,而另一位则搞了一个救援基金会,四处筹钱请律师为绑匪脱罪。 这件事被媒体报道后,激发了社会科学家研究的兴趣,他们想要了解在绑匪与人质之间的这份感情结合,到底是发生在这起斯德哥尔摩银行抢劫案的一宗特例,还是代表了一种普遍的心理反应现象。而后来的研究显示,这种类似的现象,令人惊讶的普遍。研究者发现这种症候群的例子见诸于各种不同的经验中,从集中营的囚犯
4、、战俘、受虐妇女等的受害者,都可能发生类似于发生在斯德哥尔摩的这起“人质爱上绑匪”的现象。于是,研究者们便将这类心理现象命名为斯德哥尔摩综合症。 二、斯德哥尔摩综合症的心理学分析及研究 心理研究发现,受害者一旦被加害者完全控制了人身自由甚至生命安全,短期内又难以逃脱或解除,就会慢慢的在心理上对加害者产生某些依赖,最初可能是生理需求上的依赖,比如对食品、上厕所等方面的需求,渐渐演变成精神上的依赖。受害者以自我麻木和服从的方式保护自己免受更大伤害,这种麻木和服从久而久之就变成了一种自然而然的习惯。如此一来,受害者的独立性就会越来越低,对加害者的心理
5、依赖就会越来越强,到最后竟然会对加害者产生情感上的认同和归宿感,甚至愿意为加害者卖命或掉进“爱河”。 心理研究表明,产生这种心理症状必须具备以下4个条件: 条件A:受害者切实感觉到生命受到威胁,相信加害者随时会对自己下手。 条件B:受害者没有反抗或脱身的可能,处于某种绝望之中。 条件C:受害者在被控制期间,对外界真实情况了解很少甚至一无所知,他们所获得的信息全是经过加害者“过滤”或加工之后的“一面理”信息。 条件D:在服从或配合加害者的前提下,受害者能得到加害者的某些恩惠。 当然,受害者和加害者产生正面感情,并不能一
6、概称之为“斯德哥尔摩现象”。现实中,也却有因某种特殊因素导致了受害者和加害者建立良好感情的事件。因此,对于此现象的争议和研究还在继续。不过,当今很多人已经开始将这个词汇运用到对一些事物的比喻评论上,不论其使用恰当与否,这些已经表明了这个现象已经开始得到越来越多的人们的关注。 当今,人们在引喻“斯德哥尔摩综合症”时,主要是受到了这种心理学现象的启示,通过“移花接木”,提炼并引申了关于“斯德哥尔摩综合症”概念的本质要义。如熊培云先生曾从政治心理学角度,分析了在没落王朝时代拒绝维新变革的君王的心理。他认为,那些没落君王不过是旧制度的人质,他们之所以反对
7、、阻挠维新变革,是因为存在类似于以上的产生斯德哥尔摩综合症的4个条件: 改革旧制将君王置于风口浪尖,他既可能受害于保守势力,也可能受害于革新势力。 君王对于成长起来的改革力量没有信心,认为在众多选择中维护旧制是最好的。 君王所拥有的是经过传统教化和过滤的知识,而缺少世界图景下面向未来的、开放的知识体系。 君王是旧制度的受益者,即使天下危如累卵,自己仍然能享受到旧制度的不少好处。 在熊先生看来,这里的反动君王其实是可怜的“人质”,是“受害者”,而旧制度则是加害于反动君王的“绑匪”。这一分析不无道理。类似于熊先生的这种分析还有
8、很多,大大扩充并深化了人们对于“斯德哥尔摩综合症”的认识。 三、“斯德哥尔摩综合症”对后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