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6359821
大小:48.00 KB
页数:17页
时间:2018-01-11
《培训日志【模块2--模块9】》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培训日志张家川县胡川中心小学教师:马福林模块2:我对“创新教学设计”的理解现代教学设计不仅要考虑有关的教学内容和方法,还要考虑教学情境、教学对象、教学策略、教学媒体、教学评价等因素,并用系统论的方法来加以统筹规划、组织,较多地考虑学生“如何学”、教师如何帮助和促进学生学习以及师生间的互动,因而可以使教学活动真正达到优化的效果。现代教学设计是一个分析教学问题、设计解决方法、对解决方法进行试行、评价试行结果、并在评价基础上修改方法的过程。这是一个系统计划的过程,有一套具体的操作程序,所以现代教学设计又称为系统教学设计。从系统论的观点来看,学科教学是一个系统,是由一定数量的相互联系的组成部分有机结合起来具有某种教学功能的综合体,它包括课程(教学)内容、教师、学生、教学媒体等多种要素,而它本身又是学校总体教育教学工作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学科教学设计又可以看作是整个学科教学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系统论认为:一切子系统的工作都要围绕着系统总目标的实现而展开。因此,教学设计必须在系统论的指导下,运用现代教学论、学习心理学理论研究的最新成果,借助于教学设计者的经验和创造性劳动来实现。一个好的教学设计,首先要有创新性。教学设计的过程,必须要求 培训日志张家川县胡川中心小学教师:马福林模块2:我对“创新教学设计”的理解现代教学设计不仅要考虑有关的教学内容和方法,还要考虑教学情境、教学对象、教学策略、教学媒体、教学评价等因素,并用系统论的方法来加以统筹规划、组织,较多地考虑学生“如何学”、教师如何帮助和促进学生学习以及师生间的互动,因而可以使教学活动真正达到优化的效果。现代教学设计是一个分析教学问题、设计解决方法、对解决方法进行试行、评价试行结果、并在评价基础上修改方法的过程。这是一个系统计划的过程,有一套具体的操作程序,所以现代教学设计又称为系统教学设计。从系统论的观点来看,学科教学是一个系统,是由一定数量的相互联系的组成部分有机结合起来具有某种教学功能的综合体,它包括课程(教学)内容、教师、学生、教学媒体等多种要素,而它本身又是学校总体教育教学工作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学科教学设计又可以看作是整个学科教学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系统论认为:一切子系统的工作都要围绕着系统总目标的实现而展开。因此,教学设计必须在系统论的指导下,运用现代教学论、学习心理学理论研究的最新成果,借助于教学设计者的经验和创造性劳动来实现。一个好的教学设计,首先要有创新性。教学设计的过程,必须要求 老师在掌握了大量的知识储备的基础上钻研教材,并结合学生的实际水平,从总体上设计出一个科学、实际、有针对性和具有可操作性的教学总体设计。在此基础上重新考量教学目标和教学的重难点。教学设计虽然使得教学程序化、合理化和精确化,但它并不束缚教学实践的自由,更不会扼杀教师的创造性。要打破原有的教学设计死板、僵化的误区,大胆创新,采用丰富多采、灵活多变的教学设计方式来改变语文课堂的沉闷气氛。其次,在新课程逐步实施的背景下,教师还要及时地更新自己的知识视野和教学观念,积极运用先进的现代化教学工具和教学条件来改变和创新自己的教学设计。比如计算机辅助教学和因特网这几年对语文教学的影响是巨大的,好的教学忽略和轻视这些现代化的教学设备是必然要落后于时代的,也是必要遭到淘汰的。信息技术的信息量大,传输快,清晰度高,用它来拓宽知识、开阔视野、丰富感性知识等,有着无可比拟的优势。且信息技术具有交互反馈功能,以此互通,学生不再是被动的听记,而是通过动手操作直接参与教学过程。这就是从根本上打破以教师为中心,限制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教学弊端,使教学设计有利于培养学生。模块3:教学过程中其他要素对选择教学媒体的影响不同的教学内容需要选择不同的教学媒体。例如数学课上,为了帮助学生理解推导圆面积计算公式的过程,教师最好能使用专用的教具。在自然课上讲解人体骨骼,最好能把配套的模型、挂图或多媒体计算机软件等教学媒体展示给学生。 教学对象对媒体的选择有很大影响。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心理发展水平不同,对于事物的接受能力不同,所以就应该根据他们的年龄来选择媒体。例如小学生的认知特点是以直观思维为主,他们的记忆力很强,但是不能长时间的集中注意力,所以讲课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多应用生动形象、色彩鲜艳的挂图、模型、幻灯片、录像片等教学媒体,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引起学习兴趣,教学效果会比较好。教学媒体是教学策略中的一个因素,他与教学策略的其他因素存在着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关系。比如,当教学形式选择为集体授课方式,那么选择教学媒体时就应注意,要使全班学生都能看到,如挂图、幻灯、投影或大屏幕电视机都能满足这种需要。而计算机的屏幕太小,如果不加投影,就不适合向全班学生展示。二、媒体的特性对选择媒体的影响每种媒体所具有的特性不同,主要表现在传递的范围、表现力、重现能力、参与性、受控性等方面。如果能把媒体的特性恰倒好处的应用到相应的教学中情景中,就会取得比较好的效果。就是说媒体对教学情景存在着适应性的问题,没有一种万能的教学媒体可以适应任何教学情景。因此,不要因为一种媒体用起来比较方便,就经常使用这种媒体。此外,再很多情况下,如果能把多种媒体有机结合起来使用,教学效果往往比只用一种要好一些。三、使用条件对选择媒体的影响 环境对媒体的使用和选择会有一些限制。因此,教师在考虑了选择媒体的基本原则、教学设计过程、其他要素的影响以及媒体自身的特性,选出了比较适用的媒体以后,还应考虑媒体是否具备使用的条件。比如,教师选择了需要用电的媒体,就要批实现了解一下教学现场是否有电,电源插座的性状与媒体上的插头的形状是否一致,是否用接线板等情况,作好相应的准备工作,以保证所选择的媒体能正常使用。此外,教师还应考虑所选择的教学媒体能否正常工作,考虑一下自己对该媒体操作方法的熟悉程度模块4、信息化教学1、信息化教学的优越性 信息化教学是应用多媒体技术,通过多种媒体教学信息的收集、传输、处理和共享来实现教学的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相比有以下优势: (1)信息化教学有利于因材施教。 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组织教学,很难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使许多知识进入课堂,再者由于学生在知识背景、学习方法、接受能力等多方面的差别,教师只能针对多数学生能理解的水平讲课,学习好的学生“吃不饱”、学习差的学生跟不上,问题也不能及时得到反馈,影响了教学效果,课堂学习的个别化几乎无法实现。 (2)信息化教学培养学生多种能力。其一,有利于记忆力、操作能力的培养。多媒体技术正是全方位多角度进行刺激,将会提高学生的记忆力。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在生物多媒体网络教学时,指导或引导学生,培养他们会用电脑、会上互联网进行自主探究的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意义建构的目的。其二,有利于培养学生获取新知识及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帮助学生学会使用电脑并能上网,应是培养学生获取新知识的能力最重要最基本的工作。在网络教学中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对话交流去获取知识,培养了他们运用因特网去获取知识的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培养了他们的独立精神和协作意识。 (3)信息化教学进一步融洽师生关系。在进行信息化教学时,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发生了变化,在网络上活动的教师与学生一起都成了学习者;在信息化学习中的学生把教师看成学习过程的参与者,而不是指导者,学生在这种环境中对教师的恐惧心理消失了,主观能动性得到了发挥,他们不仅与同学进行学习交流,同时也可以同老师探讨问题,形成了多方面交流的交互式学习氛围。 (4)信息化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加教学容量。信息化教学内容具有时代性,手法具有多样性,教学氛围轻松、活泼,学生能够在良好状态下自主、积极地学习,大大提高了学习兴趣。采用超级链接的形式,控制性好,交互性强,符合人类的联想记忆方式。学生可以通过鼠标点击自由地在不同知识点之间进行转换,在较短的时间内接受了大量的信息,使教学容量大为增加,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在此基础上,针对教师所提出的问题进行思考交流,其思维深度也大大增加。 2、进行多媒体网络教学所遇到的困难 (1)教师的传统教学观念尚未转变。现代信息化教学能很好地创设情景,人机间的交互和教师的参与组织,让学生根据现有问题主动联系已有的认知结构,并对这种联系认真思考从而完成意义建构,使自身认知结构得到发展。但多数教师,还没突破教学中传统思想的束缚,信息化教学受制约。 (2)缺乏合适的辅助教学软件。网上资源丰富多彩,但能适合教学的软件还不多。如果由教师自己制作,不仅要学习有关软件知识,又要花费大量的时间、精力和财力,难免对所教学科有一定的影响。而且所制课件的实用性、应用性也值得思考。模块5、如何才能使学生从掌握知识到运用知识都能在课堂上完成呢?面对这一难题,我们发现,提高课堂效率是唯一的出路,而这就要求教师能合理、有效地利用教学资源,可如何才能使我们对教学资源的运用是合理、有效地呢?以下将从三个方面来谈谈本人在日常课堂教学中的一些体验。一、运用教学资源要关注知识传授的直观性。当今的课堂教学早已远离了单一的口授法和板书法结合的形式,越来越多的抽象远离和概念给学生的理解带来障碍。要提高课堂效率,首先必须要使它们形象起来。此时,图片资源、视频资源、模拟动画资源、模拟实验等,都能有效地从直观角度出发,使学生牢牢掌握。 二、运用教学资源,要关注知识传授的实用性。正所谓“学以致用”,这是为学的目的,但倒过来,也可以从生活中入手,引入适当的教学资源,让学生更有效地掌握知识,方可“知其然且知其所以然”。三、运用教学资源,要关注知识传授的技巧性。如何才能谈得上“合理”呢?首先是资源的内容要合理,其次就是资源的运用方式要合理。这里说的就是后者,也就是运用的技巧性。四、运用教学资源,要关注知识传授对象的具体性。“教学活动的主体是学生,教学设计的一切活动都是为了学习者的学习。”也就是说,我们在教学过程中的资源应用,一定要关注到学生的具体情况。它基本包括以下两个方面:(一)学生原有的知识、能力基础。认知是有一定规律的,一定要把握这个规律,掌握学生原有的认知基础,才能选择最适当的教学资源,提高课堂效率。(二)学生具体的学习方法、学习心态和学习习惯。每个班级,甚至每个学生个体都有他们自己的心理特点和行为方式习惯。运用教学资源时,可根据各个班级的具体情况不同,对资源的处理上体现出差别。这样更容易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兴趣爱好,提高课堂效率。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纷繁复杂的教学资源当然能提高我们的课堂效率,但也有可能因为我们的惯性误区而起到了相反的作用。接下来还是谈谈教学资源应用的过程中应该避免的几个误区吧。 一、教学资源投机使用。不可否认,教学资源只在公开课上使用是一种常见的现象。为了获得更多的肯定与赞誉,有些老师在公开课上安排了许多环节来展示他们准备的教学资源,而在平时的课堂上则继续贯彻“粉笔、黑板、一张嘴”。这不但不利于课堂效率的提高,更从根本上抑制了学生,甚至是老师的发展。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有许多,但个人认为最主要的一个,是这些教师不注重教学资源的积累。这就导致让他们去筛选和设计使用教学资源成了一种繁重的负担。所以,只要我们关注,只要我们积累。二、教学资源的盲目堆砌。“多的就是好的。”这种想法是造成该误区最主要的原因。一堂成功的课,一堂有高效率的课,实际上对教学资源的利用时“贵精不贵多”的。传授某个知识点时,也许摆在教师们面前的有各种形式的教学资源,这时,教师就必须要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从课程标准的要求出发,有舍才有得。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效率和效果。否则,盲目堆砌只会浪费可昂的时间,这样反而降低了课堂效率。三、忽略学生资源。在绝大部分教师的认知中,图片、练习、动画、音频、视频等,认为这些才是教学资源。可他们往往忽略了讲台下的学生,他们也是十分重要的教学资源。(一)学生在课堂上随口提出的问题,往往可以成为有效地信息资源。 (二)学生的调查、实验成果资料,往往可以生成新的教学资源。一个成功的课堂,必然是一个高效率的课堂。其实,只要从课程标准的要求出发,关注直观性,关注实用性,关注技巧性,回避惯性误区,就能真正做到合理运用,才能真正提高教与学的效率。模块6:作为信息时代的主要载体,在素质教育中占据了极其重要的地位。如何挖掘学生潜能,提高学生素质,尤其是其利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显然和计算机教师有着直接的、密切的关系。因此,计算机教师除了必须具备一般教师的基本素质外,还应有其独特的素质,具体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一、扎实的基本功教学活动实际上是师生间的双边活动,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优化课堂教学手段、调动学生情绪,是组织好课堂教学最重要的因素。如果计算机教师基本功扎实,能准确地解答学生所提的各种问题,激发学生跃跃欲试的心理,就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能较好地进入最佳思维状态。二、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能力计算机教学本来就是一个寓教于乐、上机实践的活动过程,所以培养学生的兴趣只是一个起点。如何保持学生的兴趣,是个漫长的过程。我们应该针对教材的特点,精心设计自己的教学过程,充分考虑各个教学环节,把知识性和趣味性融合在一起,从而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设备的能力计算机在课堂教学中所发挥的作用同教师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是密不可分的。黑板和粉笔虽然在教学中仍起重要的作用,但教师尤其是计算机要解放思想,充分利用计算机这一现代化教学设备,充分利用各种多媒体教学手段辅助教学,使学生进入一个崭新的天地。通过自制一些教学课件,把有些学生不易明白的地方形象地表示出来,达到了较好的效果。四、不断加强学习,紧跟科技发展的步伐计算机技术的高速发展,对计算机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适应社会的需要,计算机教师必须不断充电,及时跟上时代的步伐,以自己过硬的素质,宽广的知识面去感染每一位学生,从而使计算机学习成为一个师生共同提高的过程。如果计算机教师能重视自身素质的提高,并充分发挥其作用,那么师生的教学双边活动都将是愉快的、积极的,学生获取知识的时刻也是最佳的。模块7:(一)给学生一个“情感的课堂”。1、一个语文教师应该让学生觉得极富“激情”在语文课中,如何体现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其基点就在于“情感”。一个没有激情的教师,如何能调动学生的情感,能让学生充满热情地学习?展现给学生一个“充满激情的我”,陪伴孩子度过每一段“燃烧的岁月”!2、尊重“需要”,注重“激趣”。 通过多种方式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或直观演示、或旁征博引、或巧设悬念……激发他们的阅读欲望和动机,创造“我要学”“我想学”的积极教学气氛。“激趣”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学过程也就“变苦为乐”。3、教学活动中要注重置师生于课文、作者、情景之中,也就是“溶情”。(二)给学生一个“交流的课堂”。以前的语文课堂,学生只是可怜的倾听者,谈不上和谁去“交流”。我们要还给学生一个“交流”的课堂,实现“文本对话”、“师生交流”和“生生交流”。(三)给学生一个“开放的课堂”。他们才是学习的主人,学习的主体。单元教学设计的含义:单元教学设计就是设计者从一章或是一个单元的角度出发,根据章节或单元中不同的知识点的需要,综合利用各种教学形式和教学策略,通过一个阶段(而不是一个课时)的学习让学习者完成对一个相对完整的知识单元的学习。在教学内容上,一节课的教学设计主要是针对适合在一个课时内实施的学习内容进行教学设计,而单元教学设计主要是对教材中的一章或一个‘单元等知识结构相对完整和综合的学习内容进行设计;在课时安排量上.一节课的教学设计是指利用一个课时就能完成的,而单元教学设计一般需要多课时完成;在教学形式上,一节课教学设计一般只有一种,而单元教学设计则根据单元或是章节中不同知识点的需要,一般会包括有种多教学形式。通过比较可以看出,单元教学设计的优势在于打破了个别知识点之间的壁垒,不但关注如何让学习者_掌握个别的知识点,同时也重视让学习者理解一章或是一个单元中各个知识点之间的内部联系_,这种系统教学设计的方法,既帮助了教师整体把握章和单元的教学内容与教学形式,也更方便学习者理清知识点之间的关系,形成体系更加完整、结构更加坚固的知识结构。 主题教学设计的特点:1.主题教学设计,是围绕着主题来组织学习内容,以一些综合性的学习任务来驱动学习,偏重于对活动的设计,让学生在活动过程中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2.主题教学设计,是围绕着主题制定相关的知识、情感和能力目标,它更强调学习者在体验知识形成的过程中培养高级思维能力和科学的探究态度,关注学习者多元智能的发展。3.在教学内容上,主题教学内容是在选择并提炼与主题相关的课本教学内容的基础上,拓展增加与主题相关的课外教学内容,经整合后形成高度结构化的学习内容。4.在主题教学设计上,学习者可以自由探究与主题相关的任何学习材料,学习资源的内容更为广泛。5.学习活动中,主题教学设计则以问题探究、任务驱动式的学习活动为主。6.在学习评价上,主题教学设计的学习评价则是对学习者对主题的理解的评价,以及对学习者参与主题活动的过程性的评价,是一种面向学习者学习过程的评价。7.在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周期上。主题教学教学组织形式不局限于课堂集体教学,而是更加灵活多样,大部分的教学周期比较长,是以一个主题单元为单位。8.师生角色上,一节课的教学设计,主题教学设计中的学习者的积极性、主体参与性能得到更充分的发挥,学习者不再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他们可以联系自己的知识背景、生活经历、兴趣爱好参与到主题的设计过程中;教师也不再只是知识的传递者,而是成为学习环境的创建者、学习资源的提供者以及学习者学习活动的合作者和促进者。 通过教育技能培训的学习,使我对单元教学设计有的新的认识,这可以较宏观地把握教材内容。单元教学设计可以直观地反映单元内各知识点间的联系,在教学中可以使学生更容易明确各知识点的内在关系。应该说单元教学设计是一节课的教学设计的基础。我个人觉得单元教学设计在某种程度上说,就是单元内容的教学主线或主体思路。单元教学设计,它包含一个单元或是一个章节的内容,需要多个课时来完成,在教学形式上可采用多种形式。在分析学生的接受能力方面,我觉得应考虑的更宏观,相对于一节课的教学设计来说,分析的较为粗略。 而一节课的教学设计,在内容上来说,只是对一个知识点/节的教学进行设计,在时间安排上只需一个课时,在教学形式上,一般只采用一种形式。在分析学生的接受能力方面,要考虑的更全面、更具体、更细微,以利于学生较好地掌握知识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模块8:(一) 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师如能自觉地从艺术的角度和高度,来看待和解决课堂教学的有关问题,就定会有益于胜任愉快地克尽天职,事半功倍地提高效益,就定会有益于教学双方在教学相长中都获得舒心的精神满足和艺术享受,促进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每位教师的自身修养。因此,讲究发展课堂教学艺术,将其作用发挥到极致,既是在新的形势下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客观需要,也是教育改革深化的客观需要。(二)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要求教学目标明确并落实要到位。明确课堂教学目标,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第一步,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实现这些目标,从而把目标落到实处,就更为关键。(三)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要求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新课程的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和谐、持续地发展,而终生学习的愿望是人不断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成功的教育,就应该是唤起学生学习的需求。只有那些唤起学生学习探究欲、惊讶感的教学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所以教师要放开手脚,一“合作者”的身份参与学生的学习活动:要善于创设各种机会,帮助学生去发现、去探索知识的奥秘:用心去营造一种学习氛围,充分培植学生“天生我材必有用”的自信心,从而让学生以活跃、旺盛和高昂的精神状态去积极参与学习情景。使学生在数学活动的过程中自主学习、自主发展。模块8的学习体会:1、有助于学生构建知识单元教学的着眼点是“单元”。从教学内容看,单元教学以一个“单元”为相对独立的教学单位,强调从单元这个整体出发设计教学,突出内容和过程的联系性和整体性。从教学目标看,单元教学是一个相对完整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三维目标的有机融合和有效落实问题逐步得以实现。从教学方法看,单元教学不是对单元内各课题平均使用力量,而是依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某个单元的教学内容,设计合理的、有一定思维梯度的科学学习过程,注重学习的阶段性和层次性,避免了传统课时教学的随意性与盲目性。 2有助于教师不断完善自身的智能结构对教师而言,显然单元教学设计比传统的单课时教学设计更具有挑战性,通过单元教学,教师的教学设计视野从单课时的微观范畴转向更为宽阔的单元宏观范畴,能够从单元整体上把握教学目标、内容和方法,有利于使宏观层面的课程目标落到实处,同时又能使单元内的课时教学变得更加富有弹性,有利于优化教学效果。模块9: 教学评价是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也是教师帮助并激励和引导学生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有效手段之一。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一谈对教学评价的学习体会:一、评价方式应多样化课堂教学的不同时段,根据需要灵活进行教学评价。例如:在新课引入时常用设问方式,评价学生的预备知识水平;在新课讲授过程中常用观察学生反应的方式,评价学生接受知识的情况,依此及时调控教学;新课讲授结束时往往用做习题的方式,评价学生知识的掌握情况。对学生进行评价的目的是为了帮助他们更好地发展,因此,评价方式必须服从评价目的。通过教师的评价,要能够起到激励作用,能够增强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二、评价语言应人性化教师应努力做到“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无论是用语、语调都应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对他的关爱和尊重,切忌使用挖苦、讽刺式的语言,使学生误解甚至反感。三、评价内容应多元化看一个学生,不能只看他的学习成绩,还要看他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习惯、心理状态。评价的内容应该是多元化、多角度的,需要特别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而不只是结果。四、评价应具有发展性发展性原则是素质教育评价最重要的原则,指的是不仅要关注学生的现实表现,更要重视全体学生的未来发展,重视每个学生在原来水平上的发展。教学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不断发展的活动过程,需要根据情况变化及时做出判断和决定。因此,仅有学期末测试这种终结性评价方式是不能适应当前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也是不符合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关于课程目标要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进行考虑的要求的。拿信息技术来说吧1、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评价应关注过程边动手、边动脑是学习信息技术的基本方式,因此教学过程中的教学评价对学生的学习来说十分重要。有时,看似简单,做似多余,但为师者的修养、为师者的教学理念在短短的几分钟内,表露无遗。有位同学在画她的作品时,遇到了一个小麻烦。她忘记怎样才能画好一个正圆了。怎么办呢?这时我及时发现了这个情况,走过来很亲切地模了摸她的头,对她说:“忘记怎么画正圆了?”“那就到‘帮助’中寻找答案吧”!很快,小女孩就会画漂亮的正圆了。整个过程,没有直接告诉她如何画正圆,而是让她自己克服困难、获取成功,其意义不仅仅是让她掌握如何画正圆的方法,更是教给她学习操作电脑应用软件的方法,那就是通过自己查看应用软件的帮助来支持自己的操作。同时,对培养学生学习的信心也是大有好处的。2、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评价应“灵活多样” 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能力方面最具优势的学科之一。它的教学评价必须以教学目标为依据,本着对发展学生个性和创造精神有利的原则,采用灵活多样的评价方式,重视教学效果的及时反馈,重视过程式考核,鼓励学生创新。一般我们可采用的评价方式有:过程式考核、上机考查学生实际操作和知识掌握、评价学生作品等。3、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评价应“多方综合”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知识性、应用性、综合性很强的基础性学科,它的教学越来越注重与学生的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的联系、与其他课程的联系。因此,它的教学评价也应“多方综合”。具体讲,评价内容的确定要贴近学生的生活、溶入其他课程。要让学生从教学评价中体会到信息技术对学生的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是有帮助的,信息技术是必不可少的,从而提高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我们要形成共识,教学评价是信息技术课程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实现课程目标的重要保障。本着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根本目标,追求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评价鲜明的特色,大胆创新,信息技术教育定将迎来百花烂漫的春天。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举报原因
联系方式
详细说明
内容无法转码请点击此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