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6227312
大小:27.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1-07
《谈赏识教育在美术教学中应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谈赏识教育在美术教学中应用 摘要:伴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赏识教育在课堂内缕缕出现,但也有一些“奖过其实”,赞美泛滥的现象,这样往往达不到预期的目的。所以,赏识教育强调的是对学生的尊重、赏识,提倡激励性评价,但并不是无原则地赞美,赞美要讲原则,要有方法。关键词:美术;赏识教育;赞赏;肯定美术是孩子们喜欢的一门课程,可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大部分的学生慢慢的对美术课没有了兴趣。特别是学生在进入初中以后,无论是生理还是心理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由于其他课业的压力增大,加上美术课程不被考核。美术课的课堂就成了聊天、放松、写课外作业的课,没有多少同学愿意认真听课,带学具的就
2、更是屈指可数了。怎样改变这种消极课堂情况呢,成功的教育就要从教育者自己身上去找原因,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法。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善教的老师。近几年来我在教学中尝试赏识教育,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下面谈谈我在美术教学过程中几点体会。一、利用赏识教育捕捉学生的闪光点5赏识教育是一种充分运用赞赏与肯定的教育方式。然而,教育的失败往往是教育者不是从自身去找原因,而是一味地去责怪学生,这样的教育往往是失败的。因此,我们不要太苛求学生,看到学生的一点过错就满心地不舒服,横加指责。要学会接纳孩子的过错,允许孩子在波动中前进。因为人性中最本质的需求就是渴望得到尊重和欣赏。因此,我在
3、教学中用欣赏的眼光看待每一位学生,尊重他们的个人意见和看法,让学生慢慢树立“我能行、我能做好”的信心,从而对美术课产生兴趣。教师要独具慧眼,要细心观察,准确地把握学生的心理特点,实事求是地赞扬学生,挖掘找寻他们身上的那些优点,用教师独特的眼光,让学生得到肯定。总之,利用赏识教育及时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用赏识这把“金钥匙”肯定孩子的优点、长处,鼓励学生不断追求成功。二、用赏识教育实施积极的心理暗示,培养学生的自信心5詹姆士有句名言:“人性最深刻的原则就是希望别人对自己加以赏识。”赏识教育是调动学生积极性的重要手段,也是心理教育的重要原则。前苏联的一位心理学家考察指出
4、,95%以上的人有自我贬低的倾向。而“学习困难学生”由于长期失败,自我贬低的倾向更为严重。这种不良的心理暗示使他们不能体验成功快乐,把获得的成功的原因归于偶然的外部的因素,否认自己的努力和能力。对于这种情况我就经常有意识地对学生讲一些具有积极意义的暗示语言,例如:“你太棒了!你的创作画能和大师相媲美了!”“我们相信你一定能想出好的创意”“你们的想法太好了,比老师想的还要全面”等等。适时的语言暗示带给学生自信,形成一个巨大的心理磁场,推动学生去努力思考、探索和创造。在教学中我从来不随意扼杀学生作品里所体现的与众不同的东西,因为美术不同于某一道数学题只能有一个答案,美术
5、作品的美具有多样性,需要从不同的视觉角度去欣赏和评判,否则条条框框太多会限制学生的创作思路,使学生的作品显得千篇一律,缺乏个性与活力。在作业评讲时,不管学生的作品显得夸张还是平淡,细腻还是粗犷,热情还是宁静,奔放还是含蓄,我都注意多讲学生们的优点,特别是那些经常不太爱做美术作业的同学。我常常会给他们一个肯定的眼神,无意之中经过他们身边时摸摸他们的头或者拍拍他们肩膀。对他们正在画的设计图伸出大拇指,同时说几句赞赏的话。多肯定学生具有创造性的一面,激发学生创造美,表现美的欲望。这样做,学生们自然会变得更有信心,更大胆,更充分,更主动地利用自己的绘画语言与外界交流,这样才
6、会给学生的艺术表现提供一个有利的条件。因此,教师要做的不仅是向学生“传道、5授业、解惑”,而且还要让学生树立自信心,大胆地表现自己的艺术个性。例如:在学习《学习服装搭配》这一课时,课前我先布置学生们到自己家所在的小区里走一走,看一看把你认为好看的服装搭配先在作业本上画下了。上课时我先讲了一点服装搭配的基础知识,然后让学生们结合自己的观察谈谈想法,课堂活跃起来了,每个同学都迫不及待地发言,大胆地发表自己对服装的认识和看法。结果由于每个学生的生活环境、心理个性等都不同,他们对美的感受也不一样,有的认为统一的色彩搭配就是美的;有的说流行的色彩就是美;有的说休闲搭配的就是美
7、;有的认为珠光宝气的华丽打扮才是美……我对学生们的细微的观察、深刻的体会都适时的给予充分肯定,同时我也讲解了时装在什么时候是美的,什么时候是不适合的,并给同学们提出自己想法和看法。学生们在学完这一课后,都对自己的穿衣打扮做了一定的调整,俨然一副“专家”的样子,时不时地还给隔壁班的同学上上个人着装课。可见美术教学中,运用各种委婉曲折的心理暗示,有意识的给学生赏识和赞许,会使学生充满自信和快乐。另外由于学生的智力结构,遗传因素都存在着个性差异,其接受美的能力也不同,在教育教学中应因人而异,避虚就实,因材施教,善于发现和抓住每一位学生的闪光点,给予适当的赏识和鼓励,促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