龋病病因及发病过程ppt课件.ppt

龋病病因及发病过程ppt课件.ppt

ID:62196259

大小:3.55 MB

页数:101页

时间:2021-04-21

龋病病因及发病过程ppt课件.ppt_第1页
龋病病因及发病过程ppt课件.ppt_第2页
龋病病因及发病过程ppt课件.ppt_第3页
龋病病因及发病过程ppt课件.ppt_第4页
龋病病因及发病过程ppt课件.ppt_第5页
龋病病因及发病过程ppt课件.ppt_第6页
龋病病因及发病过程ppt课件.ppt_第7页
龋病病因及发病过程ppt课件.ppt_第8页
龋病病因及发病过程ppt课件.ppt_第9页
龋病病因及发病过程ppt课件.ppt_第10页
资源描述:

《龋病病因及发病过程ppt课件.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龋病病因及发病过程目的要求掌握菌斑的结构,组成和致病性龋病病因的现代概念熟悉发病机制的几种学说影响龋病发生和发展的其他因素病因中的宿主因素病因中的饮食因素第一节牙菌斑一、牙菌斑的结构白色或暗白色聚集物,厚度各异菌斑结构有显著的部位性差异平滑面菌斑和窝沟菌斑结构不同龋病病因的新认识牙菌斑(dentalplaque):细菌粘附于牙面或修复体上形成的生态环境,细菌在其中生长、繁殖和衰亡,并进行着复杂的物质代谢活动,在条件适当时,细菌的代谢产物可造成牙体或牙周组织的破坏使用光学和电子显微镜观察到菌斑的基本结构有3层:①获得性膜;②中间层;③菌斑表层获得性膜是

2、无细胞、无细菌的均质样结构,其形成与唾液糖蛋白沉积有关中间层呈栅栏状结构,与丝状菌形成菌斑支架茵斑表层结构疏松,细菌种类复杂:光滑面菌斑以G+球菌和G-菌、丝状菌、螺旋体为主;窝沟菌斑内以G+球菌、短杆菌为主平滑面菌斑菌斑-牙界面:细菌位于获得性膜上方细菌呈扇贝状排列于获得性膜表面中间层稠密微生物层:有球菌样微生物菌斑体层:各种不同微生物构成呈丛状或丝状微生物排列呈栅栏状平滑面菌斑菌斑表层:结构松散,微生物差异大,有球菌、杆菌和丝状菌,形成玉米棒或麦穗样结构(链球菌附于丝状菌表面)细胞间基质:蛋白质(唾液糖蛋白)和细菌细胞外多糖窝沟菌斑微生物种类有限

3、以G+球菌和短杆菌为主二、牙菌斑的组成80%水和20%固体物质固体物质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和无机成分葡萄糖是碳水化合物的主要成分碳水化合物的存在形式胞外聚合物:葡聚糖、果聚糖、杂多糖细菌细胞壁肽聚糖和胞内糖原碳水化合物碳水化合物葡聚糖和果聚糖用作菌斑细菌代谢的碳水化合物贮库葡聚糖具有促进细菌附着至牙面及细菌间选择性粘附的作用细菌蛋白质:葡糖基转移酶(GTF)唾液蛋白:淀粉酶、溶菌酶等龈沟液:IgG、IgA、IgM蛋白质三、牙菌斑的形成和发育获得性膜形成和初期聚集细菌迅速生长繁殖菌斑成熟修复或保护釉质表面提供有选择的渗透性影响微生物对牙面的附着微生

4、物的底物和营养物质菌斑成熟8细菌附着获得性膜形成9获得性膜形成获得性膜唾液蛋白或糖蛋白吸附至牙面(修复材料和义齿)所形成的生物膜清洁牙齿表面后,20分钟内即有获得性膜形成4小时开始有细菌吸附获得性膜组成蛋白质:甘氨酸、丝氨酸、谷氨酸碳水化合物:葡萄糖、半乳糖、葡糖胺脂肪:糖脂获得性膜功能修复或保护釉质表面为釉质提供有选择的渗透性影响特异性口腔微生物对牙面的附着作为菌斑微生物的底物和营养菌斑附着不同细菌以不同速率吸附至获得性膜上最初附着至牙面的细菌为血链球菌牙面清洁后8小时至2天内细菌迅速生长粘附和聚集粘附:指细菌在牙面或获得性膜的定植聚集:是细菌的相

5、互粘结菌斑成熟牙面清洁2天后菌斑开始形成直至成熟微生物组成的动态变化早期链球菌为主随后厌氧菌和丝状菌增多,尤以放线菌增加明显早期菌斑中链球菌、奈瑟菌和放线菌是主要微生物厌氧菌韦永菌和梭状杆菌增加G-菌如类杆菌、梭状杆菌和螺旋体增加四、菌斑微生物学龋病产生的重要条件:牙表面比较隐蔽的部位保持高浓度的致病菌能使致龋菌持续发挥损害作用的因素——菌斑介导无菌鼠实验无微生物不会发生龋病只在饲以碳水化合物饮食的动物中发生造成龋病损害的微生物均能代谢蔗糖产酸不是所有能产酸的微生物均能致龋微生物与龋病龈上菌斑多为G+兼性厌氧菌主要为链球菌属成熟牙菌斑细菌比例不同兼性

6、厌氧链球菌比例最高(兼性)厌氧杆菌G-菌如类杆菌、梭状杆菌菌斑微生物平滑面菌斑早期菌斑以G+球菌和杆菌为主7天后球菌比例下降,杆状菌和丝菌上升年轻菌斑和老菌斑中链球菌为主老菌斑中丝状菌和放线菌增加,形成“玉米棒”状结构窝沟菌斑微生物种类有限以G+球菌和短杆菌为主龋病发病期间,牙菌斑内变链、放线菌和乳杆菌数量增加,血链球菌和韦永菌减少常见的致龋微生物包括链球菌属、乳杆菌属和放线菌属致龋微生物链球菌属1.血链球菌2.变形链球菌组3.轻链球菌最早在牙面定居的细菌之一,最常分离的菌种利用蔗糖产生细胞外多糖,促进菌斑形成和细菌聚集对动物有致龋性,无证据显示其为

7、人类致龋菌可能与窝沟龋发生有关血链球菌分型:按菌壁抗原成分分8种血清亚型:a-h按生化反应分为5种生物型:Ⅰ-Ⅴ按碱基(G+C)成分分型变链(c、e、f)和茸毛链球菌(d、g、h)与人类龋病关系密切致龋性:产酸性、耐酸性和吸附作用(蔗糖)变形链球菌组轻链球菌无研究证实其与龋病正相关轻链球菌贮存胞内多糖,使菌斑在缺乏碳水化合物情况下继续产酸乳杆菌属包括G+兼性和专性厌氧杆菌龋活跃者口腔内乳杆菌数量大,患龋严重程度加重,数量增加饮食中蔗糖含量增高,有蔗糖滞留部位或有龋洞存在的部位数量增加某些乳杆菌导致动物窝沟龋,对人类致龋作用弱,牙本质龋G+杆状或丝状,

8、主要有内氏放线菌、粘性放线菌和衣氏放线菌在龈下菌群和人类根面龋菌斑中最常分离到在龈上菌斑中所占比例大放线菌属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