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龋病的病因》PPT课件

《龋病的病因》PPT课件

ID:39221383

大小:2.19 MB

页数:71页

时间:2019-06-27

《龋病的病因》PPT课件_第1页
《龋病的病因》PPT课件_第2页
《龋病的病因》PPT课件_第3页
《龋病的病因》PPT课件_第4页
《龋病的病因》PPT课件_第5页
资源描述:

《《龋病的病因》PPT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龋病的病因学(etiologyofdentalcaries)内容龋病病因的早期学说龋病病因的现代概念主要的致龋菌宿主:牙齿、唾液、全身情况食物:糖时间影响龋病发生、发展的其他因素目的与要求了解龋病的早期病因学说熟悉龋病病因的四联因素理论掌握主要致龋菌及其生物学特点熟悉宿主、饮食在龋病发病中的作用了解影响龋病发生、发展的其他因素一、早期的龋病病因学说二、龋病病因的现代理论(一)内因论(endogenoustheories)(自学)磷酸酶学说(phosphotasetheory)结构论(structural

2、theory)糖原学说(glycogentheory)(二)外因论(exogenoustheories)化学细菌学说(chemico-bacterialtheory)蛋白溶解学说(proteolysistheory)(自学)蛋白溶解-螯合学说(proteolysis-cheletiontheory)(自学)磷酸酶学说(phosphotasetheory)1949年由Eggers-lura提出内容:a.牙齿有血浆并通过牙髓、牙本质、釉质与唾液相通;b.血液中的酶如磷酸酶、蛋白酶在上述组织中存在;c.酶是牙

3、齿组织固有的;d.酶对牙齿的钙、磷代谢很重要,使不溶性钙变成可溶性钙。缺陷a.没有组织学的支持;b.不能解释龋病病变总是由外向内发展及在牙齿萌出后才发生等现象。结构论(structuraltheory)由Mummery等人提出内容:认为龋病的发生是由牙齿结构上的缺陷所造成的。缺陷:食物中缺乏某种要素或矿物质代谢发生紊乱时均可发生缺陷,但缺陷不是龋病。结构上的缺陷为龋病的发生提供了条件,应该是龋病的致病因素。糖原学说(glycogentheory)1959年由Egyedi提出内容:认为龋病的发生是由于进食

4、过多的糖类时,体内(包括牙齿组织)中的糖原含量增加所致。进入牙齿的糖原不易被带走,因而牙齿对外界刺激的抵抗力降低,容易患龋。总结内因论的几种代表学说都把牙釉质、牙本质看成是与有机体有联系的生活组织,注意到了机体自身内在的一些因素与龋病发生有关,但并未阐明龋病的原发致病因素,所以不能解释龋病的发生。化学细菌学说(chemico-bacterialtheory)1889年由Miller提出的,又称化学寄生学说(chemico-parastictheory)Miller所做的经典实验是:牙齿+面包(或糖)+唾

5、液孵育牙齿脱矿牙齿+面包(或糖)+煮沸的唾液孵育牙齿不脱矿牙齿+脂肪(或肉)+唾液孵育牙齿不脱矿细菌酵解碳水化合物产生的酸是龋病发生的根本原因内容龋病是由寄生于牙面的细菌利用口腔内的碳水化合物产酸,酸作用于牙齿,使牙齿中的无机物发生脱矿,使牙体硬组织变软,蛋白水解酶将残留的有机物溶解最终使牙齿崩解。先进性第一次阐明了口腔微生物、食物、酸与龋病发生的关系,抓住了龋病发生的本质,为进一步的研究指明了方向;在此学说的基础上,20世纪60年代才发展成为现今为人们广泛接受的三联因素论和四联因素论;Miller在龋

6、病病因研究史上作出了重大贡献,为龋病的现代病因理论奠定了基础。局限性没有阐明牙面微生物存在的形式和龋损是怎样形成的;受细菌学发展的限制,未分离出引起龋病的恒定细菌;认为口腔内产酸和溶解蛋白质的细菌都可造成龋损,即龋病是由非特异性细菌所引起。蛋白溶解学说(proteolysistheory)1944年由Gottlieb和Frisbie等通过实验和观察提出;内容:龋病的早期损害首先发生于牙体的有机物存在的部位,即牙釉质内的釉板、釉柱鞘、釉丛和牙本质小管,牙面微生物产生的蛋白水解酶使这些区域的有机物分解、晶体

7、分离,结构崩溃,从而打开了细菌侵入的通道,致使细菌侵入,产酸使无机盐溶解。先进性描述了龋病发生的有机物破坏过程,说明了为什么在有机物较多的地方容易发生龋病容易发生,弥补了化学细菌学说的不足。局限性不能解释将未脱矿的牙本质放在蛋白水解酶中,其中的有机胶原并不破坏。而先用酸脱矿,再用蛋白水解酶处理,胶原则被溶解;有人做实验,发现无菌动物身上只接种有蛋白溶解能力的细菌,不会产生龋坏,而只接种无蛋白溶解能力的链球菌则产生龋;仅从形态的改变来推断病变的过程,缺乏病理学和生物化学的实验依据和支持。迄今,还没有人能证

8、明蛋白溶解学说者提出的龋病从釉板开始的。蛋白溶解-螯合学说(proteolysis-cheletiontheory)1955年由Schatz和Martin等提出内容:龋病的发生是由于牙面上的蛋白溶解细菌(如角蛋白溶解性微生物)产生的蛋白酶将牙釉质的蛋白质和其它有机成分分解,其产物包括各种酸根阴离子、胺基、氨基酸、肽等,具有螯合特性,在牙齿局部形成高浓度的螯合剂,与牙齿中的钙螯合,形成可溶性的螯合物,这样牙齿就脱矿并溶解了。所以牙齿的脱矿不一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