龋病病因及预防精品医学ppt课件

龋病病因及预防精品医学ppt课件

ID:33567597

大小:2.76 MB

页数:54页

时间:2018-05-20

龋病病因及预防精品医学ppt课件_第1页
龋病病因及预防精品医学ppt课件_第2页
龋病病因及预防精品医学ppt课件_第3页
龋病病因及预防精品医学ppt课件_第4页
龋病病因及预防精品医学ppt课件_第5页
资源描述:

《龋病病因及预防精品医学ppt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龋病预防口腔姜颖博士第一节龋病的致病因素第二节龋病预测与早期诊断第三节龋病的预防措施和方法第一节龋病的致病因素一、细菌因素二、宿主因素三、饮食因素四、时间因素一、细菌因素致病菌的确定:单菌感染(无菌、悉生动物)从龋损中分离有关菌种动物模型中寻找食物种类与龋的关系离体牙人工模型进一步证实致龋菌的作用(粘附、产酸、脱钙)流行病学血清中抗体致病菌有相关毒性因素存在2.主要致龋菌:⑴.变形链球菌群—变链、远缘⑵.乳酸杆菌属—干酪、嗜酸乳杆菌⑶.放线菌属—粘放、溶牙放线菌3.致龋菌的致龋毒性⑴.粘附----是细菌在口腔内定植能力,是菌斑形成的核心。细胞外多糖粘附粘附素受体⑵.合成细胞外多糖⑶.产酸

2、(4).耐酸4.菌斑⑴.菌斑致龋作用:致龋菌斑——变链、乳杆菌多,产葡聚糖多,pH低,降解乳酸产物的细菌少光滑面菌斑——链球菌(变链、血链、唾液链、轻链)为主、放线菌窝沟菌斑——链球菌、乳杆菌邻面菌斑——链球菌、乳杆菌、溶牙放线菌根面菌斑——放线菌⑵.菌斑pH在不同时间的曲线图-Stephan曲线用一定葡萄糖液漱口后,无龋者、龋活跃性低者菌斑内pH立即下降但一般不低于临界pH,10分钟左右缓慢回升,40-60分钟回到原来中性pH;有龋者、龋活跃性高者菌斑内pH(临界以下)下降后恢复很慢甚至不能回到临界pH以上。这种动态观察称Stephan试验。二、宿主因素唾液(1)组成:钙、磷酸盐和其他

3、的无机离子—萌出后牙釉质成熟,再矿化碳酸盐、磷酸盐、氨、碱性氨基酸产物—缓冲蛋白质—获得性膜的形成、牙面完整性、细菌粘附(2)流量和流速:人每天唾液分泌量为0.7~1.5L,受进食、咀嚼、情绪、年龄、治疗等影响。(3)抑菌作用:粘蛋白凝集细菌,富组蛋白、乳铁蛋白、溶菌酶等抑制细菌。牙:易发龋的条件:解剖结构与牙排列关系、牙体组织、医源性因素抗龋力:釉质的成分、厚度、部位牙骨质3.人行为和生活方式意识饮食结构卫生习惯三、饮食因素食物种类与龋的关系:蔗糖蛋白氟钙磷酸盐饮食方式与龋的关系:蔗糖摄入方式牙发育期营养与牙的关系时间因素菌斑滞留时间酸性产物持续的时间低于临界pH的时间菌斑致龋机制的最

4、新理论生态菌斑学说该理论更侧重于菌斑生态平衡的重要性第二节龋病预测与早期诊断龋病易感人群的定义人群龋发病率明显高于一般人群,并存在共同易感因素。易感因素就是致龋因素,导致龋病发生的危险因素。龋病易感因素致龋菌数量、在牙面滞留时间宿主抗龋力下降口腔卫生差饮食结构不合理利于龋发生的社会生活环境及人的行为龋病预测临床预测——乳牙龋多牙根外露釉质发育不全早产儿干燥综合征菌斑滞留重度氟牙症阻生牙不合理饮食结构实验室预测——龋活性试验:检测个体与人群可能发生龋病危险因素的敏感程度。是预测龋病发生可能性的一种客观的辅助检测方法,也是检测防龋效果的客观手段和龋病流行的细菌学研究手段。Dentocult 

5、SM试验-标准化试剂盒,附着板上变链菌落数Dentocult-LB试验—乳杆菌数量Cariostat试验—产酸能力DentobuffStrip试验—缓冲能力刃天青纸片法-消耗蔗糖的氧化还原反应程度定量PCR法龋病早期诊断视觉、触觉——光滑面早期龋-龋白斑窝沟早期龋-变黑、粗糙邻面早期龋-粗糙、X线仪器——X线-激光荧光龋检测仪定量光导荧光法电阻法-龋电测仪内窥镜、透照、荧光染色荧光法光纤透照第三节龋病的预防措施和方法一、龋病的三级预防二、龋病的预防方法一级预防⑴进行口腔健康教育:普及知识、树立意识、养成习惯⑵控制消除危险因素:合理用氟、窝沟封闭龋病的三级预防窝沟封闭二级预防:定期检查、早

6、期诊断、早期充填治疗三级预防:⑴防止龋的并发症对龋病引起的牙髓及根尖周病行恰当治疗、拔除残冠残根,保护牙列、防止炎症加重、扩展。⑵恢复功能-修复牙体缺损、牙列缺失高危及易感人群的特殊保护:专人管理、专项制度对其调查、筛选,具体分析危险因素,提供具体预防对策完善的防治措施牙菌斑的控制糖代用品增强宿主抵抗力龋病的预防方法牙菌斑的控制⑴机械法-牙膏、牙线、牙刷、牙间清洁器⑵化学方法洗必泰-强抗菌剂  着色、刺激粘膜三氯生-脂溶性非离子性杀菌剂(3)植物提取物-厚朴、五倍子、茶多酚等(4)酶类-蛋白酶、葡聚糖酶(5)氟化物对牙体-增加釉质硬度、抗酸力,促进再矿化对致龋菌-抑制胞内多糖合成、糖转运

7、、糖分解,干扰胞膜离子渗透,使细胞酸化。(6)替代疗法:同种、同属无致龋毒性的菌种替代致龋毒性的菌种(7)疫苗①特异性抗原全疫苗 可导致心内膜炎基因疫苗核酸疫苗(基因疫苗)艾滋病和结核的核酸疫苗已进入了临床II期或Ⅲ期试验阶段。核酸疫苗已成为当前疫苗研究的重点,被称之为第三次疫苗革命。防龋基因疫苗的构建酶切和测序鉴定基因疫苗在真核细胞中的表达基因疫苗免疫动物防龋作用观察②特异性抗体抗原   牛/鸡   牛奶/鸡蛋糖代用品高甜度-天冬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