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本龋病精品医学ppt课件

口本龋病精品医学ppt课件

ID:10196452

大小:10.69 MB

页数:133页

时间:2018-06-12

口本龋病精品医学ppt课件_第1页
口本龋病精品医学ppt课件_第2页
口本龋病精品医学ppt课件_第3页
口本龋病精品医学ppt课件_第4页
口本龋病精品医学ppt课件_第5页
资源描述:

《口本龋病精品医学ppt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龋病(dentalcaries,toothdecay)是在以细菌为主的多种因素影响下,牙体硬组织发生慢性进行性破坏的一种疾病。也可称为牙体硬组织的细菌感染性疾病。多种因素细菌和牙菌斑食物牙所处的环境病理改变累及范围:牙釉质牙本质牙骨质基本变化:无机物脱矿有机物分解临床特征牙体硬组织在色、形、质各方面均发生变化初期:龋坏部位硬组织脱矿,微晶结构改变,牙透明度下降→牙釉质呈白垩色;中期:病变部位有色素沉着,为黄褐色或棕褐色;后期:无机成分脱矿、有机成分分解不断进行,牙釉质和牙本质疏松软化,最终发生牙体缺损→龋洞龋病的特点1

2、是人类的常见病、多发病之一,发病率位居前列;2病程进展缓慢,一般不危及生命,不受重视;3危害甚大:⑴牙髓病、根尖周病、颌骨炎症等并发症→严重影响全身健康;⑵发展→牙冠缺损→残根→牙丧失→破坏咀嚼器官完整性→影响消化功能;⑶童年时期咀嚼器官完整性破坏→影响牙颌系统的生长发育;⑷作为病灶,引起远隔脏器疾病。龋病的历史是人类历史上一种极为古老的疾病,可以追溯至新石器时代,即公元前12000~3000年。我国古代的医学:唐代《新修本草》中就有采用与现在广泛应用的银汞合金配方非常相似的银膏补牙的记载。欧洲的口腔医学:从文艺复兴时

3、代(1300-1550年)起,关于龋病的研究有了较大的进展;19世纪末,Miller提出了解释龋病病因的化学细菌学说;Black提出的窝洞分类标准沿用至今;20世纪60年代,Keyes提出的龋病三联因素概念,以及随后发展的四联因素学说,都丰富了化学细菌学说的内容。龋病的研究内容细菌及其所处的微环境—牙菌斑;宿主的抵抗力:牙结构及其所处的环境;细菌代谢的底物:主要是蔗糖的摄入量和频率。龋病学研究中新的技术和手段细菌的糖代谢,细菌附着的分子机制,细菌代谢产物对牙面的破坏作用;唾液生化变化及其对牙面的影响;运用分子生物学理论

4、和技术对致龋菌重组,改变其遗传性状;以免疫学方法及遗传工程技术制备防龋疫苗患龋率定义:在调查或检查时点(point)或时期(period),一定人群中的患龋情况。计算公式:观察时点(时期)的患病例数龋病患病率=----------------------------------------------×k该时点(时期)的人口数时点:理论上无长度,但要尽可能缩短观察时间,一般不应超过一个月;时期:可有一相对长的时段。基数K:可以为100%~100000/10万,视具体而定。龋病发病率(incidence)定义:在某一特定

5、观察期间内,可能发生龋病的一定人群新发生龋病的频率。计算公式:观察期间新发生龋病例数龋病发病率=——————————————×k同期内平均人口数观察期间:视疾病发病过程选择年、季、月,一般选择年;一定人群:某地区的全部人口,或某一性别、年龄组人口或某种职业的人口。年平均人口数:上年末人口数和本年末人口数的平均数,也可用期中人口。反映龋病严重程度的指数要求:简单,概念清楚,能反复验证;不同检查者使用这种指数检查患者时,得出的结果应该相同;资料应该能做统计学分析处理。指数:龋均:每个患者所患龋齿的均数,包括:正在发展的患牙

6、、已充填过的龋牙、因龋已拔除的牙。龋失补(DMF)指数:龋齿数、因龋失牙数、因龋补牙数的总和。DMFT指数:指受检人群中平均每个个体罹患龋病的牙数。DMFS指数:指受检人群中平均每个个体罹患龋病的牙面数。恒牙好发牙顺序下颌第一磨牙下颌第二磨牙上颌第一磨牙上颌第二磨牙前磨牙第三磨牙上颌前牙下颌前牙乳牙好发牙顺序下颌第二乳磨牙上颌第二乳磨牙第一乳磨牙乳上颌前牙乳下颌前牙龋病病因及发病过程牙菌斑饮食因素宿主其他因素:年龄、性别、种族、家族与遗传、地理因素病因学说牙菌斑菌斑的基本特征牙菌斑为白色或暗白色的聚集物菌斑的厚度取决于

7、部位、口腔卫生措施涉及的范围和频率在牙面缺陷部位和不规则的表面开始生长,逐渐融合并沿龈缘生长可在牙面形成一定的轮廓和高度,甚至填充邻面间隙咀嚼活动可以限制菌斑在颌面的生长高度,但对邻面和龈区牙菌斑无影响饮食因素平滑面菌斑:菌斑—牙界面:最常见的排列是细菌位于获得性膜上方,排列方式有两种:⑴获得性膜可以是完整的一层,并有相当的厚度和连续性,细菌细胞呈扇贝状排列于获得性膜的表面;⑵也可以是菲薄不连续的电子稠密层,有些部位看不到获得性膜,微生物与釉质羟磷灰石晶体直接接触。中间层:稠密微生物层(condensedmicrobi

8、allayer)菌斑体部(bodyoftheplaque)菌斑表层:较其它部分松散,细胞间间隙较宽。龋龋窝沟菌斑特点:1窝沟中只留有微生物和食物分子,微生物类型有限;2基质中以G+球菌和短杆菌为主,偶尔可见酵母菌;3没有栅栏状排列的中间层。二、龋的组织病理学改变(一)釉质龋1.平滑面龋2.窝沟龋1、平滑面龋:多见于牙邻面接触点的下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